八部天龍

八部天龍

長篇武俠小說
“八部天龍”,又稱為天龍八部、龍神八部、八部衆,這些名詞出于佛經。許多大乘佛經叙述佛向諸菩薩、比丘等說法時,常有天龍八部參與聽法。八部天龍包括八種神道衆生,因為“天衆”及“龍衆”最為重要,所以稱為“天龍八部”。八部者,一天衆,二龍衆、三夜叉、四乾達婆、五阿修羅,六迦樓羅,七緊那羅,八摩呼羅迦。
  • 中文名:天龍八部
  • 别名:
  • 作者:金庸
  • 類型:武俠類
  • 連載平台:
  • 最新章節:
  • 是否出版:

情節梗概

《天龍八部》全書共五十章,其主要情節概述如下:n雲南大理國武林世家鎮南王之子段譽,為逃避習武,來至無量山中,因種種機遇,學得一身古怪奇妙的武功,并先後結識少女鐘靈、木婉清,互相悅慕,豈料此二人是父親段正淳四處留情的私生女。

段譽回到大理,适逢吐蕃國大輪明法王鸠摩智為搶大理國天龍寺武功絕學六脈神劍圖譜與天龍寺衆高僧比武之會。為救伯父保定帝,段譽以深厚的内力為基礎,一人使出六脈神劍,大敗鸠摩智,後被鸠摩智用計擒住,帶至姑蘇武林世家,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享譽中原武林的慕容氏家中,在阿朱、阿碧幫助下逃脫。在蘇州,他遇見苦戀表哥慕容複的王語嫣,對她一見鐘情,苦苦追随;後又在無錫松鶴樓與丐幫幫主喬峰結為異姓兄弟。

喬峰來姑蘇,本是找慕容複查清丐幫副幫主馬大元被他自己的成名絕技所殺一事,誰知幫内突生大變,他被指證為契丹人。為解開自己的身世之謎,他北上少室山,找自己的養父喬三槐和恩師玄苦,可二人已遇害身亡,目擊之人皆認為是喬峰所為。他悲憤異常,百口莫辯,為救少女阿朱之命,大戰聚賢莊,與天下英雄為敵;後見殺戮太多,想自刎以求解脫,卻被一神秘的武林高手救走。後來到雁門關,為自己的身世所苦惱、自卑,因見宋兵屠殺契丹百姓,如醍醐灌頂,立即頓悟,不再以契丹人自恥。為尋找仇人,他和阿朱往返千裡,苦苦求索,途中情意互生,彼此愛戀。後其被馬大元之妻所騙,以緻失手打死假扮父親段正淳的阿朱,悔恨終生,并答應阿朱,照料她的妹妹阿紫。阿紫是星宿老怪丁春秋的徒弟,滿身邪氣,不以他人之是非為是非。喬峰帶她至東北,從金人手中救出遼國皇帝耶律洪基,結為兄弟,幫助消除叛亂,被封為南院大王。

逍遙派掌門人無崖子為尋找一個色藝雙全、聰明伶俐的徒弟,設下“珍珑”棋局,為少林寺虛字輩弟子虛竹誤撞解開。相貌不佳為人愚直的小和尚成為逍遙派的掌門人後,又被靈鹫宮主人天山童姥帶至西夏皇宮中,盡得逍遙派真傳。天山童姥與西夏王妃李秋水同歸于盡後,虛竹成為靈鹫宮主人,并與跟随王語嫣而來的段譽結為兄弟。為向方丈忏悔自己的罪行,虛竹回到少林寺,适逢天下各路英雄齊至少林寺,有丐幫、星宿派、姑蘇慕容、鸠摩智、大理段氏、四大惡人等等,蕭峰也來了。至此多年前的真相大白,虛竹的身世也就此揭開。

西夏國張榜招婿,衆人相繼趕來。慕容複為應召而拒絕王語嫣的愛情;衆人救起傷心自殺的王語嫣,後段譽終于獲得她的芳心;鸠摩智貪練少林武功,走火入魔,幸被段譽吸去全身功力,保住性命,大徹大悟,成為一代高僧。西夏公主提出問題,隻有陪同段譽而去的虛竹的回答令西夏公主滿意。原來公主是當初天山童姥偷來為虛竹破戒的夢姑(李清露),二人終于結為連理。n段譽回大理的途中,誤入王語嫣的母親、段正淳的另一情人李青蘿設計捉拿段正淳的莊園之中;段延慶擒住段正淳和他的夫人、情人們,也趕來這裡,以殺死段譽要脅段正淳以皇位相讓。經過一番搏鬥,段正淳、刀白鳳自殺殉情;段延慶飄然遠逝;段譽回大理繼承皇位。

這一年,遼國發兵進攻宋朝,蕭峰(即喬峰)不願生靈塗炭,脅迫遼國皇帝答應有生之年不向宋朝發兵、後感到愧對族人,自殺身亡;阿紫抱着心愛之人的遺體,挖出眼珠還給遊坦之,跳下萬丈懸崖;遊坦之也高呼“阿紫”的名字,緊跟跳下。

蕭峰死後段譽作别虛竹夫婦,攜王語嫣等一行人同歸大理,卻遇上了一心想做皇帝,最後發了瘋的慕容複,小說故事到此結束。n在新修版結局中,段譽最終在無量玉洞堪破了心魔,與木婉清、鐘靈、曉蕾終成眷屬。王語嫣離開了段譽回到慕容複身邊,和阿碧一同照顧發瘋的慕容複。

創作背景

《天龍八部》從1963年開始創作,曆時4年完成(部分内容曾由倪匡代筆撰寫)。故事背景設定在宋哲宗時期。金庸在《天龍八部》書前“釋名”部分中說:“本書故事發生于北宋哲宗元祐、紹聖年間,公元1094年前後。”書中對曆史人物和曆史事件進行了杜撰和改造。在創作《天龍八部》時,金庸對民族矛盾及民族國家之間的沖突,有了新的思想認識和新的處理方式,即不再局限于狹隘的“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而是升華至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的考慮,更多的傾向于和平主義和民族的和睦與團結,從而超越了狹隘的民族矛盾,對戰争與和平有了嶄新的思考。

角色介紹

主要人物

段譽

段譽本是大理國王爺段正淳之獨子,儒雅倜傥,長相俊秀,風流多情,後偶然間闖進無崖子之妻的洞穴,學到北冥神功和淩波微步,而後又邂逅了木婉清,因為木婉清發誓第一個掀起其蓋頭的男人要娶她,于是兩人相愛,期間木婉清的好姐妹鐘靈亦愛上段譽,但奈何木婉清之母和鐘靈之母皆為段正淳之情婦,衆人誤以為段譽與木婉清為親兄妹,故兩人分開。而後段譽誤打誤撞上了曼陀山莊,遇見了阿朱阿碧并愛上了莊上的大小姐王語嫣,但奈何王語嫣獨鐘情于其表哥,後在段譽癡心之下亦動容,四大惡人之首欲報複段正淳将段譽等捉住,在生死之間,段譽之母坦言段譽身世,躲過此劫。後繼位為大理國皇帝。

蕭峰

蕭峰出場時叫喬峰,因其養父為喬三槐;而其親生父親是契丹人蕭遠山,因此應姓蕭。他外貌威武,頗有風霜之色,豪邁飒爽,極有威勢,不怒自威,智勇雙全,是金庸筆下少有的陽剛強烈的男子漢。曾任丐幫幫主,在得知是契丹後裔,被迫退位。闖蕩江湖,尋求真相,相繼與段譽和虛竹結為兄弟,又得遇紅顔知己阿朱。阿朱後為救父,死在蕭峰掌下,蕭峰悲恸不已。因助耶律洪基平息叛亂,受封為南院大王。不久為阻遼帝攻宋,以斷箭自盡于雁門關外。

(一)年少時期

蕭峰出身大遼,為契丹人。他生父蕭遠山少年時師從漢人學武,武功高強,又為契丹後族中人,很得蕭太後賞識。當蕭峰尚處于襁褓之中時,蕭遠山攜妻帶子回娘家,卻在雁門關外失于慕容博的詭計,被中原群雄伏擊,使蕭氏一家成了慕容博挑撥遼宋關系的犧牲品。蕭遠山以一己之力大敗群雄,卻不幸愛妻身死,傷心之餘于崖壁留書,欲抱子墜崖自殺殉情幸為大樹所救。而他落崖前将幼子抛出。玄慈方丈從蕭遠山留書中得知自己殺錯了人,深感愧疚不忍再殺生,便将這孩子交由喬三槐夫婦撫養(因此又名喬峰),拜玄苦大師為師,修煉少林武功。後又拜中原第一大幫丐幫幫主汪劍通為師,得“降龍十八掌”和“打狗棒法”等絕頂武功,加之常年奔波的實戰曆練,終成絕頂高手名揚江湖,人稱”北喬峰”,與”南慕容”并稱。

(二)丐幫幫主時期

蕭峰加入丐幫後師從汪劍通。時任丐幫幫主汪劍通因深知喬峰是契丹後裔,十分提防,并給予喬峰三大難題、七大功勞的考驗。而喬峰屢立汗馬功勞,仁義兼備,多次為丐幫解困,終被汪劍通推選為新幫主,期間掌管丐幫八年,一直率領丐幫抗擊契丹,叱咤風雲,成為領導武林群雄的泰山北鬥。n蕭峰領導下的丐幫日益壯大,可卻因為一件舊事将蕭峰推上風口浪尖。丐幫副幫主馬大元的夫人康敏暗戀蕭峰,但蕭峰隻當其為兄嫂。多次引誘無果後,康敏因愛生恨,決定拿出前任幫主的書信,揭露蕭峰契丹人的身份。這便有了丐幫的内鬥一杏林事變。事變中曝出了驚天内幕,蕭峰身世已明,他雖然不信卻也無法繼續留在丐幫,便交出打狗棒,兀自去調查實情真相。

(三)愛情時期

蕭峰認為他是契丹人一事乃奸惡之人的誣陷,決定先向養父母和師父詢問真相。可當他趕回家中時,發現養父母喬三槐夫婦已經被殺;當他前往少林寺時,授業恩師也遭毒手。陰差陽錯,蕭峰被誤認為是弑父弑母弑師的兇手,一時間百口莫辯,受世人唾奔。正當他萬念俱灰之時,在少林寺偶遇的阿朱姑娘,給了蕭峰莫大的支持和信任。蕭峰決定冒死救助命已垂危的阿朱,赴聚賢莊英雄大會求助薛神醫,并在此與群雄争鬥,大開殺戒。瀕死之際被神秘人救走。蕭峰傷愈後前往雁門關,再次碰到已等候五天的阿朱。在雁門關,蕭峰目睹了宋兵的暴行,領悟到了民族戰争的殘酷,決定不再以契丹人為恥,也不以大宋為榮。蕭峰決定先為父報仇,找到帶頭大哥。阿朱願意一輩子相從。蕭峰被阿朱情意深深感動,二人情定終身,攜手下山繼續追查真相。後來受馬夫人誘騙,蕭峰欲尋段正淳複仇。黑夜中失手打死喬裝後替父赴約的阿朱。臨死前阿朱遺願托付蕭峰照顧妹妹阿紫。蕭峰意識到中原已非自己栖身之地,殺父殺母的大仇也無法得報,打算前去塞北,從此不再回來。阿紫選擇跟随。

(四)遼國為官時期

阿紫跟随蕭峰來到塞北,意外結識大遼皇帝耶律洪基,并與之結為義兄弟。蕭峰進入遼國,協助耶律洪基平定了上京叛亂,官拜南院大王。後為尋阿紫,再次踏入中原少林寺,與二位義弟并肩鬥群雄。多年前的真相也于此時大白天下,一切恩怨皆了。回到大遼後蕭峰堅拒南征,不肯發兵,并請求辭官隐居。耶律洪基擔心蕭峰謀反,用計将蕭峰囚押。阿紫逃脫,請得中原各門派武林人士前來搭救。一行人逃至雁門關。最終蕭峰威迫使得遼帝退兵。蕭峰念及自己身為契丹人,如此做法已然成了契丹的大罪人,再無面目立于天地之間,選擇自戕而亡。悲痛欲絕的阿紫抱着蕭峰的屍體跌入雁門關的萬丈深谷,一同魂歸雁門。n虛竹

虛竹本是少林寺小僧,性格木讷老實,相貌醜陋,又不善于詞令。随師父發放名帖下山,誤打誤撞破解“珍珑棋局”,成為逍遙派掌門“無崖子”的關門弟子,得其七十餘年内力,并成為逍遙派掌門。後來被天山童姥強迫傳授武功,和西夏公主破葷戒。無意間再得到天山童姥、李秋水的内力,傳為靈鹫宮主,又和蕭峰、段譽結為兄弟。後拯救少林,降服丁春秋,獲知身世。西夏國王招納驸馬,和公主相認,為救蕭峰,與段譽等豪傑共赴大遼,不料在雁門關下蕭峰自毀以救國救民。最終攜銀川公主李清露隐居靈鹫宮。n

人物統計

《天龍八部》中提到的人物一共有二百三十餘人,下面按他們各自和三位主人公的關系進行統計整理。

(一)正式出場的人物:

段正明、段正淳、段延慶(惡貫滿盈)、皇妃、刀白鳳、秦紅棉、甘寶寶、阮星竹、李青蘿(王夫人)、王語嫣、木婉清、鐘靈、高升泰、巴天石、華赫艮、範晔、褚萬裡、古笃誠、傅思歸、朱丹臣、南海鳄神(兇神惡煞)、雲中鶴(窮兇極惡)、鐘萬仇、崔百泉、過彥之、枯榮大師、本因、本觀、本相、本參、黃眉大師、破疑、破嗔;蕭遠山、阿朱、阿紫、遊坦之、馬夫人(康敏)、徐長老、白世鏡、項長老(傳功)、陳長老(孤雁)、吳長老(長風)、宋長老、奚長老、全冠清、張全祥、李春來、劉竹莊、易大彪、完顔阿骨打、耶律洪基、耶律重元、耶律涅魯古、和哩布、耶律莫哥、室裡、頗拉蘇、遊骥、遊駒、趙錢孫、單正、單伯山、單仲山、單叔山、單季山、單小山、智光大師、樸者、向望海、祁六、鮑千靈、許卓誠、譚公、譚婆、譚青 、馬大元;玄慈、葉二娘(無惡不作)、無崖子、天山童姥、李秋水、夢姑(西夏銀川公主)、蘇星河、丁春秋、康廣陵、範百齡、苟讀、吳領軍、薛慕華、馮阿三、石清露、李傀儡、摘星子、天狼子、出塵子、烏老大、桑土公、玄黃子、章達夫、瑞木元、黎夫人、安島主、區島主、哈大霸、餘婆、石嫂、符敏儀、程青霜、梅劍、蘭劍、竹劍、菊劍、左子穆、辛雙清、司空玄、不平道長、芙蓉仙子崔綠華、劍神卓不凡、珠崖雙怪、欽島主、霍洞主、司馬島主、于洞主、雲島主、龔光傑、容子矩、幹光豪、葛光佩、郁光标、錢光勝、唐光雄;少林神僧、玄渡、玄難、玄痛、玄苦、玄寂、玄慚、玄愧、玄念、玄淨、玄垢、玄鳴、玄石、玄滅、玄生、慧真、慧觀、慧淨、慧方、慧輪、止清、止湛、止淵、緣根、青松、慕容博、慕容複、阿碧、鄧百川、公冶乾、包不同、風波惡、鸠摩智、神山上人、觀心大師、道清大師、覺賢大師、融智大師、神音和尚、哲羅星、波羅星、姚伯當、司馬林、諸保昆、諸葛中、馬五德、赫連鐵樹、努兒海、宗贊王子、趙煦(宋哲宗)、範祖禹、蘇轍、範純仁、瑞婆婆、平婆婆、嚴媽媽、幽草、小翠、小茶、小茗、諸師弟、姜師叔、孟師叔、阿洪、阿勝、老顧、老汪、小畢、老賈、金二。

(二)提到名字但未出場的人物:

玄悲、五葉大師、玄澄、靈門禅師、元元大師、七指頭陀、汪劍通、柯百歲、孫三霸、九翼道人、秦伯起、章虛道長、都靈道長、司馬衛、秦公望、海風子、王維義、鶴雲道長、方大雄、喬三槐夫婦、駱氏三雄。

作者簡介

金庸(1924—2018),原名查良镛,英文名Louis Cha,中國當代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别行政區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香港最高榮銜“大紫荊勳章”獲得者、曾是華人作家首富、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生于浙江海甯,畢業于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後并入華東政法大學),1948年移居香港,是香港《明報》創辦人。創作有“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及《越女劍》等15部武俠小說。金庸小說繼承古典武俠小說精華,開創了形式獨特、情節曲折、描寫細膩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俠義的新派武俠小說先河,深受歡迎,不少文壇才子和讀者都提筆撰寫書評,形成“金學”研究的風潮,亦被改編成影視劇集、遊戲、漫畫等産品。

釋義

“天衆”,“天”是指“神”,包括著名的護法二十諸天中的大焚天、帝釋天、四大天王、韋馱等。在佛教中,天神的地位并非至高無上,隻不過比人能享受到到更大、更長久的福報而已。佛教認為一切事物無常,天神的壽命終了之後,也是要死的。天神臨死之前有五種征狀:衣裳垢膩、頭上花萎、身體臭穢、腋下汗出、不樂本座(第五個征狀或說是“玉子離散”),這就是所謂“天人五衰”,是天神最大的悲哀。

帝釋是衆天神的領袖。“龍衆”中的“龍”,和我國的傳說中的“龍王”或“龍”大緻差不多,不過沒有腳,有的大蟒蛇也稱。事實上,中國人對龍和龍王的觀念,主要是從佛經中來的。佛經中有五龍王、七龍王、八龍王等等名稱,古印度人對龍很是尊敬,認為水中主物以龍的力氣最大,因此對德行崇高的人尊稱為“龍象”,“如西來龍”,那是指從西方來的高僧。古印度人以為下雨是龍從天海中取水而灑下人間。中國人也接受這種說法,曆本上注明幾龍取水,表示今年雨量的多寡。龍王之中,有一位叫做沙竭羅龍王,他和幼女八歲時到釋迦牟尼所說法的靈鹫山前,轉為男身,現佛之相。她成佛之時,為天龍八部所見。

“夜叉”是佛經中的一種鬼神,有“夜叉八大将”、“十六大夜叉将”等名詞。“夜叉”是本義是能吃鬼的神,又有敏捷、勇健、輕靈、秘密等意思。“維摩經”注:“什曰:‘夜叉有三種:一、在地,二、在空虛,三、天夜叉也。’”現在我們說到“夜叉”都是指惡鬼。但在佛經中,有很多夜叉是好的,夜叉八大将的任務是“維護衆生界”。“乾達婆”又稱為“香神”,是一種不吃酒肉、隻尋香氣作為滋養的神,是服侍帝釋天的專管演唱俗樂的樂神之一,身上發出濃冽的香氣,“乾達婆”在梵語中又是“變幻莫測”的意思,魔術師也叫“乾達婆”,海市蜃樓叫做“乾達婆城”。香氣和音樂都是缥缈隐約,難以捉摸。“阿修羅”這種神道非常特别,男的極醜陋,而女的極美麗。

阿修羅王常常率部和帝釋戰鬥,因為阿修羅有美女而無美好食物,帝釋有美食而無美女,互相妒忌搶奪,每有惡戰,總是打得天翻地覆。我們常稱慘遭轟炸、屍橫遍地的大戰場為“修羅場”,就是由此而來。大戰的結果,阿修羅往往打敗,上天下地,無處可逃,于是化身潛入藕的絲孔之中。阿修羅王性子暴躁、執拗而善妒。釋迦牟尼說法,說“四念處”,阿修羅王也說法,說“五念處”;釋迦牟尼說法“三十七道品”,阿修羅王偏又多一品,“說三十八道品”。佛經中的神話故事大都是譬喻。阿修羅王權力很大,能力很大,就是愛搞“老子不信邪”、“天下大亂,越亂越好”的事,阿修羅又疑心病很重,“大智度論卷三十五”:“阿修羅其心不端故,常疑于佛,謂佛助天。佛為說‘五衆’,謂有六衆,不為說一;若說‘四谛’,謂有五谛,不說一事。”“五衆”即五蘊”,四谛是佛法中的基本觀念。阿修羅聽佛說法,疑心佛偏袒帝釋,故意少說了一樣。“迦樓羅”是指“金翅鳥神”。這是一種大鳥,翅有種種莊嚴寶色,頭上有一個大瘤,是如意珠,此鳥鳴聲悲苦,以龍為食。舊說部中說嶽飛是,“大鵬金翅鳥”投胎轉世,迦樓羅就是大鵬金翅鳥,它每天要吃一個龍及五百條小龍。到它命終時,諸吐毒,無法再吃,于是上下翻飛七次,飛到金剛輪山頂上命終。因為它一生以龍(大毒蛇)為食物,體内積蓄毒氣極多,臨死時毒發自焚。肉身燒去後隻餘一心,作純青琉璃色。“緊那羅”是歌神,是專門演奏法樂的音樂家。在梵語中為“人非人”之意。他形狀和人一樣,但頭上生一隻角,所以稱為“人非人”,善于歌舞,是帝釋的樂神。“摩呼羅迦”是大蟒神,人身而蛇頭。

注釋

“天龍八部”是佛經中常見的“護法神”。 諸天和龍神為八部衆的上首,故稱天,梵語deva,包括三界的諸天,天即神,著名的大梵天(原為婆羅門教的創世神),又名帝釋天(可參見“諸天”條)。中國古代把“龍”列為“四靈”之一,印度人稱“龍”為Naga(那伽),形态與中國土生的“龍”略有區别,似是摩竭魚(鲸魚)與中國龍的混合物,佛經上稱“龍力不可思議”,并有不少龍王護法和故事。如釋迦太子降生時,九龍吐水,為他灌頂。是護衛佛法的有功之臣,專司興雲降雨。

其他六部衆為:夜叉:勇健、輕捷,如守護佛寺山門的執金剛夜叉,毗沙門天王麾下的夜叉八大将軍。夜叉是梵文的音譯,在古印度神話中,夜叉是一種半神,有關其來源,說法不一。據《毗濕奴往世書》所述,夜叉與羅刹同時由大梵天的腳掌中生出,雙方通常相互敵對。夜叉與羅刹不同,對人類持友善态度,因而被稱為“真誠者”。其形象有時被描述為美貌健壯的青年,有時又被描述為腹部下垂的侏儒。

乾闼婆:意為“尋香”,吸香氣為食,從屬于天帝釋,能淩空作樂。是香神或樂神。是佛教中歡樂吉祥的象征。大多被描述為少女形象,體态豐滿,飄帶飛揚,淩空飄蕩,極為優美。阿修羅:意譯為“非天”,身大好鬥。原為古印度神話中的一種惡神。他與人一樣有七情六欲,卻不是人。據佛教傳說,阿修羅與帝釋天是冤家對頭,總是互相争鬥不休。因為是與天神對立的最高惡魔,被逐出天界,居于彌盧山洞窟中,曾多次與天神惡戰,但皆處于劣勢。 迦樓羅:居住在四大洲大樹上的金翅鳥神,雙翅展開有三百多萬公裡。在古印度神話中是大神毗濕奴的坐騎。緊那羅:歌神,帝釋屬下,似人而有頭角。據《羅摩衍那》所述,為人軀馬首,或馬軀人首,又說為人首鳥軀。

摩睺羅伽:莫呼洛迦,譯作大腹行、大智行、大智腹行、大蟒、大蟒蛇、大蟒神。《維摩經略疏》卷二雲∶摩侯羅伽,此是蟒神,亦雲地龍,無足腹行神,即世間廟神,受人酒肉悉入蟒腹。毀戒邪谄,多嗔少施,貪嗜酒肉,戒緩堕鬼神,多嗔蟲入其身而唼食之。此以摩侯羅伽為無足、腹行之蟒神。在新譯《華嚴經》卷一〈世主妙嚴品〉中,曾舉出善慧、清淨威音、勝慧莊嚴髻、妙目主、如燈幢為衆所歸、最光明幢、師子臆、衆妙莊嚴音、須彌堅固、可愛樂光明等無量摩侯羅伽王之名。又,《慧琳音義》卷十一雲(大正54"374c)∶‘摩休勒,(中略)是樂神之類,或曰非人,或雲大蟒神,其形人身而蛇首也。’ 此外,密教現圖胎藏界曼荼羅中,北邊安有三尊摩侯羅伽。其中央一尊,兩手屈臂,作拳舒頭指當胸,豎左膝而坐;左方一尊,戴蛇冠,坐向右;右方一尊,兩手吹笛,面向左。大蟒神,人身蛇首,樂神。《盧至長者因緣經》謂:“爾時四衆,天龍八部,四衆圍繞,王及大衆,五體投地,為佛作禮。”幾乎每部經都有類似的場面。亦寫作“天龍神王”、“八部天龍”。如北魏·郦道元《水經注·河水一》:“王斂舍利,用金作鬥量,得八斛四鬥,諸國王、天龍、神王,各得少許。”又如清代龔自珍《已亥雜詩》之八一:“遙知法會靈山在,八部天龍禮我言。”

作品賞析

《天龍八部》小說以宋哲宗時代為背景,通過宋、遼、大理、西夏、吐蕃王國之間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從哲學的高度對人生和社會進行審視和描寫,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生活畫卷。所謂“天龍八部”是佛經用語,包括八種神道怪物,作者以此為書名,旨在象征大千世界之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小說叙雲南大理國武林世家鎮南王之子段譽,為逃避習武,來至無量山中,因種種機遇,學得一身古怪奇妙的武功,并先後結識少女鐘靈、木婉清,互相悅慕,豈料此二人是父親段正淳四處留情的私生女。四大惡人之首段延慶本該是大理國王位的真正繼承人,因宮中内亂流落江湖。為報複保定帝,他捉到段譽和木婉清,欲使之兄妹亂倫,破壞段家清譽。大理國君臣鬥智鬥勇,終于戰勝四大惡人,救出段譽。吐蕃國大輪明法王鸠摩智為搶大理國天龍寺武功絕學六脈神劍圖譜,與天龍寺衆高僧比武。段譽适逢其會,為救伯父保定帝,以深厚的内力為基礎,一人使出六脈神劍,大敗鸠摩智,後被鸠摩智用計擒住,帶至姑蘇武林世家、以“以彼之道,還施彼身”著名的慕容氏家中。在蘇州,他遇見苦戀表哥慕容複的王語嫣,對她見鐘情,緊追不舍;後又在無錫松鶴樓與丐幫幫主、有中原武林“北喬峰”之譽的喬峰結為異姓兄弟。

喬峰來姑蘇,本是找慕容複了解丐幫副幫主馬大元被自己成名絕技所殺一事,誰知幫内突然發生大亂,他被指證為契丹人。為解開自己的身世之謎,他北上少室山,找自己的養父喬三槐和恩師玄苦,可二人已被害身亡,目擊之人皆認為是喬峰出手。

他悲憤異常,百口莫辯,為救少女阿朱之命,大戰聚賢莊,與天下英雄為敵,後見殺戮太多,想自刎以求解脫,卻被一神秘的武林高手救走。在雁門關,他為自己的身世所苦惱、自卑,因見宋兵屠殺契丹百姓,如醍醐灌頂,立即頓悟,不再以契丹人自恥。為尋找仇人,他和阿朱往返千裡,苦苦求索,途中情意互生,彼此愛戀,後又被馬大元之妻所騙,以緻失手打死假扮父親段正淳的阿朱,悔恨終生。并答應阿朱,照料她的妹妹阿紫。阿紫是星宿老怪丁春秋的徒弟,滿身邪氣,不以他人之是非為是非。喬峰帶她至東北,從金人手中救出遼國皇帝耶律洪基,結為兄弟,幫助消除叛亂,被封為南院大王。逍遙派掌門人無崖子為尋找一個色藝雙全、聰明伶俐的徒弟,設下珍珑棋局,為少林寺虛字輩弟子虛竹誤撞解開。相貌不佳,為人愚直的小和尚成為逍遙派的掌門人後,又被靈鹫宮主天山童姥帶至西夏皇宮中,盡得逍遙派真傳。

天山童姥與西夏王妃李秋水同歸于盡後,虛竹成為靈鹫宮主人,并與跟随王語嫣而來的段譽結為兄弟。為向方丈忏悔自己的罪行,虛竹回到少林寺,适逢天下各路英雄齊至少林寺,有丐幫、星宿派、姑蘇慕容、鸠摩智、大理段氏、四大惡人等等。原來阿紫在喬峰處耐不住寂寞,跑出遊玩,被其師丁春秋毒瞎眼睛,幸虧已學得少林寺武學秘籍“易筋經”的聚賢莊公子遊坦之對她熱戀不已,并将她帶至丐幫。遊坦之受丐幫内奸全冠清利用,以武功奪得幫主之職,并向少林寺挑戰,欲争奪武林盟主之位。喬峰為尋阿紫,也率燕雲十八騎趕來,受到群雄圍擊。段譽、虛竹挺身挺身而出,幫助大哥共同禦敵。一場龍争虎鬥,喬峰用降龍十八掌打倒遊坦之,虛竹以生死符大敗丁春秋,段譽将六脈神劍發揮得淋漓盡緻,大勝慕容複。慕容複失盡顔面,舉劍自刎,被一突然出現的灰衣老僧制止,并教訓他身為大燕子孫,不可輕生,灰衣老憎正要與喬峰比武,又趕來一黑衣僧人,也就是當年救喬峰之人,他們是詐死的慕容博和大難不死的蕭遠山。

原來三十年前,慕容博為使中原武林與契丹結怨,假傳消息,說契丹武士要往少林寺搶奪武功圖譜,衆武林豪傑在少林寺玄慈方丈的帶領下前往雁門關伏擊,殺死無辜的契丹武林高手蕭遠山的兒子和手下之人,蕭遠山奮力反抗,後見愛妻身亡,傷心跳崖,将周歲的兒子扔在昏迷的丐幫幫主汪劍通身旁,這個孩子就是喬峰——應該叫蕭峰。蕭遠山跳崖後并沒有死,隐姓埋名,潛入少林寺偷學武功。慕容博假傳消息後,詐言身死,也不時去少林寺偷閱武林秘籍。玄慈殺死蕭遠山妻子侍從後,意識到自己被人欺騙,便和汪劍通一同托人照料蕭峰。如今真相大白,蕭峰苦苦追尋的兇手正是自己的父親;而更叫人難以預料的是虛竹是玄慈與無惡不作葉二娘所生之子,玄慈受少林寺規之罰後自盡,葉二娘殉情,蕭遠山、慕容博被少林寺藏經閣一神秘老僧點化,皈依佛門。此時西夏國張榜招婿,中人相繼趕來。慕容複為應招拒絕王語嫣的愛情;段譽救起傷心自殺的王語嫣,終于獲得她的芳心;鸠摩智貪練少林武功,走火入魔,幸被段譽吸去全身功力,保住性命,大徹大悟,成為一代高憎;陪同段譽而來的虛竹是唯一能夠回答西夏公主問題的人,原來公主是當初天山童姥偷來為虛竹破戒的夢姑,二人終于結為連理。

段譽回大理的途中,誤入王語嫣的母親、段正淳的另一個情人設計捉拿段正淳的莊園之中;段延慶擒住段正淳和他的夫人、情人們,也趕來這裡,以殺死段譽要脅段正淳以皇位相讓。正在危急時分,王妃刀白鳳告訴段延慶,段譽是當年她為報複段正淳感情不專一面與叫花子段延慶所生之子。段延慶聞此,激動不已,一時不察,被慕容複下毒,内力全失。慕容複喪心病狂,欲拜段延慶為義父,竟殺死自己的部下和段正淳的四位情人,其中包括自己的舅媽王夫人,又舉劍向刀白鳳走去。段譽見母親危急,掙脫繩索,打跑慕容複。段正淳、刀白鳳自殺殉情;段延慶飄然遠逝;段譽回大理繼承皇位。這一年,遼國發兵進攻宋朝,蕭峰不願生靈塗炭,中毒被囚。已換上遊坦之眼睛的阿紫逃出遼國,傳信中原,天下豪傑聞風而來,救出蕭峰,并捉住遼國皇帝耶律洪基,逼他答應有生之年不向宋朝發兵。兩軍陣前,蕭峰脅迫皇帝、愧對族人,自殺身亡;阿紫抱着心愛之人的屍體,挖出眼珠還給遊坦之,跳下萬丈懸崖;遊坦之也高呼“阿紫”的名字,緊跟跳下;慕容複一心想做皇帝,最後發了瘋。故事到此結束。

名家點評n陳世骧:“讀《天龍八部》必須不流讀,牢記住楔子一章,就可見‘冤孽與超度’都發揮盡緻。書中的人物情節,可謂無人不冤,有情皆孽,要寫到盡緻非把常人常情都寫成離奇不可;書中的世界是朗朗世界到處藏着魍魉和鬼蜮,随時予以驚奇的揭發與諷刺,要供出這樣一個可憐芸芸衆生的世界,如何能不教結構松散?這樣的人物情節和世界,背後籠罩着佛法的無邊大超脫,時而透露出來。而在每逢動人處,我們會感到希臘悲劇理論中所謂與憐憫,再說句更陳腐的話,所謂‘離奇與松散’,大概可叫做‘形式與内容的統一’罷。”n陳墨:“比如天龍八部所展現的國際主義和和平主義這樣一個精神境界,它是一個偉大的開闊的人道主義。”“所有的故事,所有的人物,所有的場景,其實都通向一個共同的主題,這就是‘無人不冤,有情皆孽’。”n孔慶東:“這不是一部普通的武俠小說,而是一部中國的《戰争與和平》,也是一部中國的《罪與罰》。

作品後記

在改寫修訂《天龍八部》時,心中時時浮起陳世骧先生親切而雍容的面貌,記着他手持煙鬥侃侃而談學問的神态。人寫作書籍,并沒有将一本書獻給某位師友的習慣,但我熱切的要在《後記》中加上一句:“此書獻給我所敬愛的一位——陳世骧先生。”隻可惜他已不在世上。但願他在天之靈知道我這番小小心意。我和陳先生隻見過兩次面,夠不上說有深厚交情。他曾寫過兩封信給我,對《天龍八部》寫了很多令我真正感到慚愧的話。以他的學問修養和學術地位,這樣的稱譽實在是太過份了。或許是出于他對中國形式的偏愛,或許由于我們對人世的看法有某種共同之處,但他所作的評價,無論如何是超過了我所應得的。我的感激和喜悅,除了得到這樣一位著名批評家的認可、因之增加了信心之外,更因為他指出,武俠小說并不純粹是娛樂性的無聊作品,其中也可以抒寫世間的悲歡,能表達較深的人生境界。當時我曾想,将來《天龍八部》出單行本,一定要請陳先生寫一篇序。現在卻隻能将陳先生的兩封信附在書後,以紀念這位朋友。當然,讀者們都會了解,那同時是在展示一位名家的好評。任何寫作的人,都期待他的作品能得到好評。如果讀者看了不感到欣賞,作者的工作變成毫無意義。有人讀我的小說而歡喜,在我當然是十分高興的事。

陳先生的信中有一句話:“猶在覓四大惡人之聖誕片,未見。”那是有個小故事的,陳先生告訴我,夏濟安先生也喜歡我的武俠小說。有一次他在書鋪中見到一張聖誕卡,上面繪着四個人,夏先生覺得神情相貌很像《天龍八部》中所寫的“四大惡人”,就買了來,寫上我的名字,寫了幾句贊賞的話,想寄給我。但我們從未見過面,他托陳先生轉寄。陳先生随手放在雜物之中,後來就找不到了。夏濟安先生曾在文章中幾次提到我的武俠小說,頗有溢美之辭。我和他的更淺,始終沒能見到他一面,連這張聖誕卡也沒收到。我閱讀《夏濟安日記》等作品之時,常常惋惜,這樣一位至性至情的才士,終究是緣悭一面。《天龍八部》于一九六三年開始在《明報》及新加坡《南洋商報》同時連載,前後寫了四年,中間在離港外遊期間,曾請倪匡兄代寫了四萬多字。倪匡兄代寫那一段是一個獨立的故事,和全書并無必要聯系,這次改寫修正,征得倪匡兄的同意而删去了。所以要請他代寫,是為了報上連載不便長期斷稿。但出版單行本,沒有理由将别人的作品長期據為己有。在這裡附帶說明,并對倪匡兄當年代筆的盛情表示謝意。曾學柏梁台體而寫了四十句古體詩,作為《倚天屠龍記》的回目,在本書則學填了五首詞作回目。作詩填詞我是完全不會的,但中國傳統小說而沒有詩詞,終究不像樣。這些回目的詩詞隻是裝飾而已,價值相等于封面上的題簽——初學者全無功力的習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