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通寶

光緒通寶

清代錢币
光緒通寶是中國古代錢币之一。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光緒年間(公元1875-1908年)鑄。錢文楷書或楷兼隸,楷兼宋三體。背文滿、回文記局、記年、記吉語,記批次等多種形式。[1]背文滿、回文記局、記年、記吉語,記批次等多種形式。光緒錢是中國造币史上首次引進西洋機制造币方法鑄造的第一批中國樣式(外圓孔方)的行用錢。另有北洋造光緒通寶機制銅币,背北洋零用一文(公元1902-1908年)。通寶面文多為楷書,少數局亦有篆書,背滿文記局名,漢文年叫記年錢。
  • 中文名:
  • 外文名:
  • 别名:
  • 中文全稱:光緒通寶
  • 首次發行時間:光緒年間(公元1875-1908年)
  • 主币單位:枚
  • 類别:古錢币
  • 年代:光緒年間(公元1875-1908年)
  • 皇帝: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
  • 面文體:楷書

别稱

記年錢

泉源蘇直浙昌福武南晉陝川廣桂雲黔津沽漳河吉甯東奉新,伊犁,庫車,阿克蘇。另有背記值,星月紋及合背錢,一般徑2--2.4厘米,重1.8--3克。廣東,福建,天津,吉林有機制錢,山西寶晉局鑄大通寶錢徑4.8厘米,重24.2克,吉語錢等。重寶面文較通寶錢清秀工整,楷書直讀背滿文記局名,漢文記值,傳世以雕母為珍品,貴州發現一枚通寶當百小錢,徑2.4厘米,重2.73克。

面額

光緒通寶楷書小平背“日”、“往”8元

光緒通寶楷書小平背“來”、“列”8元

光緒通寶楷書小平背“宙”8元

光緒通寶楷書小平背下“村”100元

光緒通寶楷書小平背“蘇”精品1800元

光緒通寶楷書小平白銅背上“福”1500元

光緒通寶楷書小平背“桂”250元

光緒通寶楷書小平背星月2500元

光緒通寶楷書小平背寶源局雕母5500元

光緒通寶楷書小平部頒各局樣錢800元

光緒通寶楷書折五背寶泉局“當十”雕母650元

光緒通寶楷書折二背寶蘇局“當五”10元

光緒通寶楷書折二背寶源局“當十”10元

光緒通寶楷書折二背寶源局“當十”10元

光緒通寶楷書折五部頒各局“當十”1200元

光緒通寶楷書小平背寶薊局機制140元

光緒通寶楷書小平背“庫平廣一錢”25元

光緒通寶楷書小平背“官闆四分”600元

光緒通寶楷書小平背寶直局機制500元

光緒通寶楷書折二背奉天紫銅機制币180元

研究價值

光緒帝在位30多年,不能不說他在勵精圖治殚心極慮,希望有一個變革一個強盛的前景,即使在貨币發行上也逐步引進了西方先進的機制技術,各鑄錢局均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發行了多形式多版别秀美小巧的光緒通寶、光緒重寶,形成了在中國鑄币史上一道亮麗的風景。

長久以來,在古錢币收藏領域裡,光緒通寶雖然倍受重視,一些錢币專家學者曾多次稱頌光緒通寶為“為至上至美的藏品”,然而由于光緒年為清末期距今太近,光緒通寶鑄量較大存世很多,且其多為小型錢币,所以長期以來很難受到廣大錢币愛好者普遍重視,也很少有錢币專家學者對其進行系統全面的研究,即使翻閱許多關于古錢币的所謂“大集”、“全集”、“大全”等,也很難看到光緒通寶的全貌,可以這麼說:光緒通寶的命運比起光緒帝來真是大同小異如出一轍呢,雖然有閃光的東西,卻一直受到壓抑;雖然有千變萬化,卻隻能囿于三尺嬴台。

“不論光緒通寶精彩絕倫的機制錢币,也不論光緒通寶之稀見怪異之版别,單就其普通尋常之大衆制錢而言,光緒通寶錢币小巧俊美、端莊秀麗,也堪稱翻鑄制造之精華,其錢文書法繼承和發展了鹹豐錢币揩書遺風,纖細挺拔、剛柔相濟,又超過了康乾盛世。”

光緒通寶,其背的确是五花八門,除了背滿文、滿漢文注局者外,還有千字文的背穿上漢字者,據說目前發現的有14個字之多,常見的就是“宇、宙、日、列、往、來”及“金、村”等,寶泉局有之,寶源局也有之,其它如寶東局也有個别文字者;而且,寶河局、寶津局、寶直局、寶雲局及寶奉局等的背星、月、日等可以說已經演繹得淋漓盡緻了,不僅是形狀筆劃的大小寬窄,位置排布的上下左右,相互組合的搭配交錯等,構成了各種不同類型的光緒通寶背紋,筆者自注意此類後一直在花小錢收集,的确也收獲不小,甚至到了自己覺得有些眼暈的程度,但是卻也每每發現有自己沒有的背紋。光緒通寶背紋之繁複多樣啊。”

“簡單說,光緒年間錢局遠不及順治、康熙盛世時規範條理,也不及鹹豐亂世時花樣翻新層出不窮,錢局雖然也有泉、源、河、津、沽、奉、雲、東、福、廣、晉、蘇、薊、武、漳、陝、昌、桂、吉、直等多局,但是各局所鑄錢币既不象順康期間的大型和統一,也不象鹹豐期間的雜亂和各行其是,而是完全在小、精、巧、美上下工夫,如果按其形狀,即使光緒通寶大樣也隻有順康大樣的2/3,比起鹹豐大錢更加懸殊了,但是按其内容,卻又比順康單調的格局豐富多了,即使比鹹豐也毫不遜色。

單就背千字文一種,目前據說就發現有14種之多,常見的“宇、宙、日、列、往、來、金、村”等多以套子形式出現,其實一些錢局均在這些字裡做文章,泉局有,源局有,雲局有,東局也有,筆者多處留神尋覓,卻是至今不能尋其半數,慚愧;另其背星、月、日紋者,更是将曆代此類紋币發展到了極至。星者無不精神抖擻,在小錢上格外醒目;月者還有大小之分,大的如一夫當關,小的又玲珑可愛;日者更是各具特色,大小層次分明,似乎比圓比潤。其中最具有特色的是寶津、寶河、寶直、寶雲等局所鑄之錢币。”

收藏價值

光緒通寶各個錢局的背星月共計究竟有多少版别,星、月、日的大小、位置、搭配等各種變化究竟有多少表現形式,恐怕目前沒有一本書能夠有完整的記載。不錯的,古錢币的收藏史就是一部不斷發現不斷補充不斷完善的記錄,在錢币愛好者地尋覓和收集中陸續增加着内容,北宋錢币如此、鹹豐通寶如此,一切古錢币都是如此。

光緒通寶之魅力,絕對不亞于當年珍妃瑾妃的風采,正是因為人們忽視了對于光緒通寶的收藏和研究,解其中之味道者甚稀,往往是一種趨熱性收藏,也導緻了在光緒通寶收藏與研究的偌大空白,的确是應當加以解決的問題啊。古錢币收藏的樂趣就在于發現與研究,能夠獲得創造性的快樂;否則就隻是簡單盲目的追随,得到的僅僅是局限性的滿足。往往收藏者喜歡按圖索骥,固然最重要的原因是辨别真僞,但是不免亦步亦趨,缺少一些創造性的驚險與風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