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地鐵2号線

鄭州地鐵2号線

城市軌道交通線路
鄭州軌道交通2号線是一條南北走向的地鐵線路,二号線全程北起天山路站(規劃站名),南至繞城高速站(規劃站名,公示名稱為劉東站)。全長約31.7公裡,設23站。其中一期16站,南延1站,二期6站。一期工程起于劉莊站,止于南四環站,全長20.649km,共設車站16座,其中換乘站8座。南延線工程共有車站1座,繞城高速站。延長區間長約1.6公裡。一期工程計劃于2016年春節前聯調聯試,2016年上半年開通試運營。南延1座車站(南四環站至繞城高速站)于2014年開工建設,為城郊鐵路代建工程,預計2016年底建成。2号線一期工程将會與城郊鐵路貫通運營。屆時,乘坐鄭州地鐵2号線可直通新鄭機場。二期工程基本為倒L形線路,大緻沿開元路-花園路布置,全長9.43公裡,共設站6座。
  • 中文名:鄭州地鐵2号線
  • 外文名:Zhengzhou Metro Line 2
  • 軌道類型:
  • 所屬地區:
  • 運營時間:
  • 起止站點:
  • 運營線路:
  • 線路長度:
  • 車站數量:
  • 日均客運量:
  • 日最高客運量:
  • 年客運量:
  • 報站語言:
  • 車票價格:
  • 管理規章:
  • 運營機構:
  • 營運地區:河南省鄭州市區
  • 所屬系統:鄭州地鐵
  • 目前狀況:未開通
  • 車站總數:23個個
  • 路線類型:地下線
  • 路線長度:31.7千米
  • 軌道标準:31.7毫米
  • 預計開工:2010年12月28日
  • 投入運營:2016年10月前

線路規劃

作為鄭州地鐵“十字框架”的鄭州地鐵2号線于2010年12月28日上午在紫荊山公園的紫荊山站正式動工。2013年12月25日,鄭州地鐵5号線(環線)開建。預計到2017年年底,鄭州中心城區将擁有3條地鐵線,形成“十字加環形”軌道交通網絡。

鄭州地鐵2号線是一條南北線,起于惠濟區,沿開元路向東到花園路,之後沿花園路——紫荊山路向南,一直到達南四環,沿南四環向南出地面後繼續向南經龍湖鎮、華南城,向東經航空港北部片區後自西向東下穿進入鄭州新鄭機場,繼續向東,止于規劃中的鄭州新鄭國際機場T2航站樓東6公裡處的鄭州高鐵南站,全長69.8公裡。

地鐵2号線分兩期實施,其中,一期工程起于廣播台站,止于南四環站,全長20.649km。二期工程基本為東西向線路,大緻沿開元路布置,全長9.43公裡,共設站6座。南延工程大緻為由南走,後向東至高鐵鄭州南站,其中,南延工程線路全長為41.2公裡。

鄭州地鐵2号線一期工程2014年5月開始鋪軌,10月底前首批站點風、水、電開始安裝;12月底前9個車站主體結構封頂、8個區間雙線貫通、2個區間單線貫通,完成出入口20個、風亭12個。

按照建設時序,2016年上半年,鄭州地鐵2号線一期工程将通車試運營。南延線南四環站至機場站段2016年底建成。機場站至鄭州南站段預計2018年12月底建成通車。

長度

2号線全線長約31.7公裡。

其中,一期工程為南北向,起于連霍高速北側的廣播台,止于南四環站,全長20.655公裡,均為地下線。

一期工程拟設16個站,經公示的是劉莊站、柳林站、沙門站、北三環站、東風路站、關虎屯站、黃河路站、紫荊山站、東大街站、隴海東路站、二裡崗站、南五裡堡站、花寨站、南三環站、站馬屯站、南四環站。南延線共有1個站點:繞城高速站。

站點

一期16個站點,6個換乘站。南延線1個站點。

可研報告顯示,地鐵2号線一期工程的16個站點中,有6個是換乘站,分别是沙門站(與4号線換乘)、關虎屯站(與5号線換乘)、紫荊山站(與1号線換乘)、東大街站(與3号線換乘)、隴海東路站(與6号線換乘)、南五裡堡站(與5号線換乘)。

鄭州地鐵2号線設有車輛段一處,與一期工程終點站南四環站相連;2号線起點處設停車場一處,與起點站天山路站相連,放在二期實施。地鐵2号線與1号線共用控制中心。110/35kV主變電所2座(在國基路站附近新建1座,新華主變電站由1号線實施并同時向1、2号線供電)。

據初步核算,2号線一期工程估算投資總額為100.029億元,技術經濟指标為每正線公裡5.47億元。

時速

最高時速可達每小時80公裡

根據客流預測,鄭州地鐵2号線遠期高峰單向最大客流達3.53萬人/小時,特别是北環路站至紫荊山站客流需求極大,拟采用B型車,車輛長、寬、高分别為19米、2.8米和3.8米,最高運營速度為每小時80公裡。

在運營方案上,均采用6輛的編組方案,即“四動兩拖”模式。

根據規劃,2号線車站站台有效長度為120米,島式車站站台寬度8~12米,側式站台寬度不小于3.5米。

在地面至站廳、站廳至站台間均設置有自動扶梯,在車站内設置有垂直電梯或樓梯升降機以方便殘疾人。

環保

多項措施确保不擾民

報告還提出了多項具體環保措施,減少地鐵運行中幹擾市民。

在減少噪音方面,各類風機均置于風井内,設計采用小風量、低風壓、聲學性能優良的風機。嚴格控制冷卻塔噪聲值,優先選用低噪聲型和超低噪聲型冷卻塔。同時,風亭、冷卻塔在選址時,要盡可能遠離敏感點。

在減振方面,2号線采用長鋼軌無縫線路、整體道床和彈性軌道扣件,降低輪軌噪聲。

此外,在污水處理方面,規劃要求各車站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後排至市政下水管道。來源于車輛外部洗刷、内部清洗等的污水,經調節沉澱池、過濾、消毒後回收利用。

影響

提前研究交通預案

鄭州地鐵2号線北段所經區域,尚有較多用地處于規劃開發階段。專家建議,城市土地部門應及時進行土地儲備,以提高地鐵可持續發展能力。

同時,城市規劃部門應盡快對2号線沿線進行綜合規劃,對沿線兩側規劃待建的設施進行控制。

此外,專家還建議,對位于城市中心區的重要車站節點特别是換乘站,做好地上和地下空間的商業開發研究工作。建議及早開展地鐵工程實施對城市道路交通的影響分析和交通組織預案研究,綜合考慮城市交通疏導以及施工期間如何過渡等問題。

一期站點方案

站點列表

劉莊站

一期工程起點站,為地下兩側島式車站,位于花園路與少林路交叉口南側

柳林站

鄭州地鐵2号線一期工程中間站,總長186.5米,有效站台寬度為10米,建築面積1.07萬平方米,共設置4個出入口,2組風亭,為地下兩層島式車站。位于花園路和規劃新龍路交叉口

沙門站

2号線與4号線的換乘站,車站布置為地下二層,位于花園路與國基路交叉口

北三環站

地下二層島式車站,位于北三環立交西南角

東風路站

地下二層島式車站,位于花園路與東風路交叉口南側

關虎屯站

車站布置為地下二層島式車站,位于花園路與農業路交叉口

黃河路站

2号線和地鐵5号線的換乘站,車站布置為地下二層島式車站,位于花園路與黃河路交叉口

紫荊山站

2号線與1号線的換乘站,在紫荊山立交橋下與1号線“十”字形換乘,紫荊山地鐵站為地下四層式建築,是鄭州軌道交通1、2号線的換乘站,地下一層為車站轉換廳,地下二層為兩線的共同站廳層,地下三層為1号線車站站台層,地下四層為2号線車站站台層。車站1号線一期工程共開放4個出入口,分别為1号口毗鄰紫荊山百貨、紫荊山精品生活館,4号口、5号口位于黃河博物館、紫荊山立交附近,6号口坐落在紫荊山公園。

紫荊山地鐵站的開通後,将有效緩解紫荊山周邊的交通壓力,為市民的出行提供出行便利。紫荊山站車站裝修以“青銅文化,商都古韻”為主題,采用青銅器為裝修元素,體現質感厚重的中原文化。裝修設計中,将銘文裝飾置于站廳和站台的重點部位,凸顯出紫荊山商代青銅文化盛世的氛圍。加入饕餮紋這種古老的符号元素,通過新材質新技術給它以現代的诠釋。同時,車站的裝修也凸顯了“厚重文化、祈福如意、活力鄭州”的特色,努力為乘客提供一個溫馨、舒适的乘車環境。

隴海東路站

地下三層島式車站,位于紫荊山路與隴海東路交叉口

二裡崗站

地下二層島式車站,位于紫荊山路與二裡崗南街交叉口北側

南五裡堡站

2号線與5号線的換乘站,為地下二層島式車站,位于紫荊山路與航海東路交叉口

花寨站

地下二層島式車站,位于花寨路與長江路交叉口

南三環站

地下二層島式車站,位于花寨路與南環路交叉口北側

站馬屯站

為地下二層島式車站

南四環站

南四環站是鄭州地鐵2号線一期工程第16個站點,全長436.9米,寬19.7米,屬于整體2号線最大的兩個車站之一。北端與310國道相交,南端深入小李莊村内部,共分三層:地下一層為站台層,地下二層為設備層,地面層為站廳層,采用明挖順做法施工。車站南端接停車場出入段線明挖區間,同時連接2号線南延線,預留南延線盾構吊出條件。

換乘站列表

全線換乘站有8座,分别在國基路站與4号線、東風路站與8号線、黃河路站和航海東路站與5号線、紫荊山站與1号線、東大街站與3号線、隴海東路站與6号線、南環路與11号線換乘。

二期站點

二期全長9.43公裡,共有7站,分别為

天河路站、清華園路站、文化路站、桂圓路站、銀通路站、科達街站。

項目概況:

鄭州市軌道交通2号線二期工程起點位于鄭州市惠濟區内開元路西段的天山路段,沿開元路東行,分别設置清華園路站、文化路站(與規劃7号線換乘)、桂園路站、銀通路站,其後沿鄭州市南北幹道花園路南下,設置金達街站,出站下穿賈魯河、連霍高速公路後達到終點(一期工程起點廣播台站)。二期工程線路全長約9.438Km,均為地下線,共設車站6座,最大站間距2.266Km,最小站間距1.175Km,平均站間距1.937Km。線路西端設停車場一處,出入線由天山路站接軌。

計劃通車時間:2020年12月28日

2号線工程

設置16個站點,北起廣播台站、南至南四環站,2016年上半年通車試運營

備受市民關注的軌道交通又有好消息傳來。

2010年12月28日,鄭州市軌道交通2号線一期工程開工,2013年12月25日軌道交通2号線全線開工,按照規劃,軌道交通2号線将于2016年上半年通車試運營。同時,該項目也實現了我省在大型建設項目管理模式上的重大創新,土建首次采用施工總承包的模式。

建設站點

一期設計16個車站、6個換乘站

2012年3月前,4個站點開工建設

2号線全線:貫穿城市南北發展軸,聯系惠濟片區、金水中原片區、二七片區,起于天山路,止于站馬屯,途經開元路、鄭花路、花園路、紫荊山路、花寨路,全長27.7公裡。共設車站21座,車輛段1處,停車場1處。

2号線一期工程:将于2015年年底建成試運營,為廣播台站—南四環站,線路長20.655公裡。一期設車站16座:廣播台站、新龍路站、國基路站、北三環站、東風路站、農業路站、黃河路站、紫荊山站、東大街站、隴海東路站、帆布廠街站、航海東路站、長江路站、南環路站、向陽路站、南四環站,其中包括換乘站6個,分别為:國基路站、農業路站、紫荊山站、東大街站、隴海東路站和航海東路站。設車輛段1處。

2号線一期工程已實現13個車站土建施工;農業路站、黃河路站、東大街站設計穩定,拆遷及交通疏解已開始實施;南環路站至向陽路站、向陽路站至南四環站2個區間已實現雙線貫通;航海東路站至長江路站區間進行右線盾構已貫通。盾構隧道開累完成8.2公裡,占全線隧道掘進總長的25.2%。

2号線二期工程:為天山路站—廣播台站,線路長9.43公裡。設車站6座(均為高架站),設停車場1處。

2号線一期工程總投資104.08億元,預計2016年上半年通車試運營。

2011年3月前,2号線開工建設4個站點:廣播台站、新龍路站、帆布廠街站、紫荊山站(與1号線同期建設)。2013年12月25日,2号線一期全線開工。

南四環站于2012年12月10日開工。

建設模式

首次采用施工總承包模式,節約成本

與軌道交通1号線建設方式有所不同,軌道交通2号線采用施工總承包管理模式。中國中鐵股份公司經過激烈競争,在國内衆多大型建築企業中勝出。在2号線建設中,不僅承擔施工任務,同時還承擔了部分建設管理任務,可以有效減少建設方的人力、技術和管理壓力,減少建設管理層次和環節,節約項目成本。

中國中鐵2010年位居世界500強第137位,中國500強第9位。

2号線開工建設,如何減少道路擁堵?

據鄭州市軌道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2号線一期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占用原有車道盡量做到“占一補一”,合理利用綠化帶和人行道及兩側空置用地,開辟機動車道;盡量采用分段倒邊和蓋挖法等工藝施工,減少對道路資源的占用;施工期間,将完善各施工點的交通疏解設施和交通圍擋設施,确保市民必要的通行空間。

2号線建成後,對改善城市交通有何作用?

軌道交通1、2号線建成後,将與城市環道公共交通BRT互聯成為框架網線交通,有效截留外圍機動車。

2号線開工的意義遠不止有效緩解交通擁堵狀況這麼簡單。

鄭州市軌道交通2号線路一期工程通過鄭州市中心城區,覆蓋城市北向放射客流走廊和西南放射客流走廊,聯系惠濟片區、金水中原片區、二七片區,為核心區與北部地區、西南地區提供快速聯系,引導促進惠濟片區和城市西南地區的發展,向南北方向拓展城市空間。

1号線進展如何,何時不影響城市交通?

2010年是鄭州地鐵的“盾構施工年”,截至2011年12月27日,區間隧道累計掘進總長度13.633公裡,占全線隧道工程總量的35%。

至于1号線地鐵工地何時還路于民,記者了解到,2012年12月31日,軌道公司會舉行首批5個站點還路于民的儀式,2013年4月底,地鐵1号線站點施工全線已還路于民。

我市軌道交通規劃還包括哪些?

随着軌道交通1、2号線的開工,随後的地鐵排序中,軌道交通4号線有望2011年上半年開工,成為第三條開工的地鐵線路。

根據建設規劃,在鄭州市第二階段軌道交通建設規劃,拟建線路包括1号線二期(東、西延長段)、2号線二期(惠濟區段)、3号線一期(南陽路、東西大街、鄭汴路段)、4号線一期(北部片區、龍湖片區、經開區北段)和5号線環線等項目,全長約109公裡,總投資估算600多億元。

建設節點

2010年12月28日,開工儀式

2011年6月,全線車站土建工程全面動工

2013年9月,車站土建工程和盾構隧道全部完工,實現“洞通”

2013年12月25日,鄭州地鐵2号線一期工程所有站點全面開工

2014年3月底前,南延線開工

2014年5月,一期工程開始鋪軌

2014年10月底前,首批站點風、水、電開始安裝

2014年12月底前,9個車站主體結構封頂、8個區間雙線貫通、2個區間單線貫通,完成出入口20個、風亭12個。

2014年11月18日,2号線南延線首座車站提前封頂。

2014年12月26日,軌道交通2号線一期工程車站命名方案公示

2014年10月~2015年4月,設備、系統聯調

2015年12月底,南延線機場站至鄭州南站開工

2016年10月前,一期通車試運營

2016年底,南延線南四環站至機場站通車

2018年12月底,南延線機場站至鄭州南站建成通車

新聞

鄭州地鐵2号線站名近半數為村莊名

軌道交通2号線一期工程車站自北至南依次命名為:劉莊站、柳林站、沙門站、北三環站、東風路站、關虎屯站、黃河路站、紫荊山站、東大街站、南關街站、二裡崗站、南五裡堡站、花寨站、南三環站、站馬屯站、南四環站。

2014年12月26日,鄭州地鐵2号線一期工程車站命名方案公示,引發市民關注。16個站名中,7個都是村莊名,市民紛紛吐槽,很多都市村莊都拆遷了,還用村莊名“指向不明”、“太土”。對此,鄭州市地名管理辦公室工作人員9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此次方案在以前兩套方案基礎上進行了整合,也收到很多市民的意見反饋,尚屬征求意見階段,不是最終命名,還要再研究。

從2003年9月鄭州市政府将城中村改造提上議程算起,鄭州城中村改造已經走過了10個年頭。遍布城市的228個自然村,如今已有170餘個獲批改造,公示方案中涉及的關虎屯早已拆遷完畢,不複存在。

鄭州地鐵2号線新龍路站主體完工

由市城建委牽頭,市交運委、城管局、軌道公司等單位參與,組成依法規範城區道路交通工程施工秩序專項行動工作組,實地探訪花園路三全路口地鐵2号線新龍路站施工及交通疏解方案實施進展情況。花園路三全路口開車不用繞行。

2号線南延線首座車站提前封頂

2014年11月18日,鄭州市城郊鐵路(即鄭州地鐵2号線南延線)機場城

際站完成最後一立方混凝土的澆築。至此,該車站土建主體施工提前42天完成封頂,是鄭州市城郊鐵路首個封頂的車站。正常情況下,一座标準地鐵站主體結構施工需要10個月工期才能完成,鄭州市機場城際站僅用了不到三個月就順利完工,刷新了鄭州市在建地鐵車站施工的新紀錄。”

2号線南延線首個盾構區間隧道貫通

經曆70天的“地下穿行”、行程834.39米的鄭州城郊鐵路(即鄭州地鐵2号線南延線)孟莊路—機場城際站區間左線安全貫通,比預定工期提前了38天,成為鄭州城郊鐵路首個實現貫通的盾構區間。

站名由來

1号站

劉莊站

花園北路與連霍高速交叉口西南

劉莊是金水區著名村莊,劉莊村位于該站南約350米處。

2号站

柳林站

花園北路與三全路交叉口

柳林是金水區著名村莊,也曾是中州名鎮,因該村曾柳樹繁茂成林,遠近聞名,故名柳林,柳林村位于該站西北約200米處。

3号站

沙門站

花園北路與國基路交叉口東側

沙門是金水區村莊,傳說古時村民采取植樹固沙在村東頭形成一道南北防沙屏障,把風沙擋在村東,自此得名沙門,沙門村位于該站西約150米處。

4号站

北三環站

花園路與廣電南路交叉口

北三環是三環快速路的組成部分,屬于城市重要交通幹道。該路1992年全線修通,原名綠環路,1992年定名北環道,2001年正式定名為北環路,2011年1月命名為北三環。

5号站

東風路站

花園路與東風路交叉口西南

東風路為城市主幹道,該路始建于上世紀50年代末,南陽路至文化路段率先修通,此後向東、西延伸。

6号站

關虎屯站

花園路和農業路交叉口北側

關虎屯為金水區著名村莊,位于該站東、西兩側,據《關虎屯村志》記載:“西周時,獵人獻給周穆王一隻猛虎,關在這裡,因而得名。”關虎屯作為片區名稱,已被當地群衆使用。

7号站

黃河路站

花園路與黃河路交叉口南側

黃河路為城市主幹道,是早期的北二環,建于1954年,1956年命名,命名初期西起沙口路,東至花園路,花園路以東曾名為緯六路。後又向東延伸至東明路,統稱黃河路,并于2003年繼續向東經立交橋與中州大道銜接。

8号站

紫荊山站紫荊山路與金水路交叉口是1、2号線換乘站。據史料記載:“紫荊山系商代北城牆遺址。曆史上鄭州風沙滅害普遍,稍有風起,黃沙彌漫,遮天蔽日,天長日久,黃沙淹沒了城牆,由于沙積漸厚而高,形成沙丘土‘山’,最高的‘山’為9米多,寬僅1.2米。”從明、清開始,當地人民為固沙、防止黃沙南移,開始在沙丘上栽種耐幹旱、耐鹽堿的灌木柽柳、刺槐,而種植最多的還數生命力強、繁衍迅速、有觀賞價值的灌木紫荊。

柽柳和紫荊的大面積生長,有效遏制了沙丘的蔓延,而且還把沙丘裝扮得郁郁蔥蔥。為避災圖吉利,當地百姓便約定俗成地把沙丘叫成紫荊山,一直沿用至今。1958年此地辟建為公園,挖湖堆山,種植品種繁多的奇花異草和名貴樹木,命名為紫荊山公園。1982年4月,公園西側落成開業的百貨大樓取名紫荊山百貨大樓。1994年年底四橋一路通車,這裡新建的立交橋被定名為紫荊山立交橋。

9号站

東大街站紫荊山路與東大街交叉口南側

東大街是我市主幹道,于上世紀末進行大規模擴寬改造,昔日的狹窄街道變得寬敞明亮。該街曆史悠久,明清時期稱敏德街,寓意崇尚美德,做品行端正之人。明朝各地出現了祭祀關羽的“武廟”,相對而言,各地的“孔廟”被稱為“文廟”。因鄭州的孔廟建于此,始稱文廟街、廟胡同。1912年稱東街、東大街,1927年馮玉祥将軍駐鄭,為緬懷北伐統帥孫中山先生,該街更名為中山東街,1966年更名為解放東路,1979年恢複東大街。

10号站

隴海東路站紫荊山路與隴海東路交叉口南側

隴海東路是我市主幹道,解放前因隴海車務處駐在這裡,又是東西走向,故名隴海馬路。1952年隴海路不斷延伸和擴寬,仍稱隴海馬路,後來一直往東延伸至城東路。1979年整頓城區街道,隴海馬路以一馬路為界分為東西兩段,東段西起一馬路,東至東明路,稱隴海東路。2008年隴海東路又向東延伸至未來路。

11号站

二裡崗站紫荊山南路與二裡崗南街交叉口

二裡崗是管城區著名村莊,舊時,由于它距離縣城隻有二裡之遙,所以人們稱它為二裡崗。1950年發現二裡崗為古遺址,在二裡崗遺址中還發現戰國時代的墓葬群500餘座,二裡崗戰國墓群出土的文物,對研究戰國時代社會的生産力發展情況,人們的生活,風俗習慣,提供了珍貴的資料。二裡崗文化距今3000多年。

12号站

南五裡堡站紫荊山南路與航海東路交叉口

南五裡堡是管城區著名村莊,位于該站東約50米處。舊時,官府為供傳送公文或出差官員中途換馬和暫住,在州衙四方,五裡設堡、十裡設鋪,通稱為驿站。這裡距老南門五裡,故村名為南五裡堡。

13号站

花寨站紫荊山南路與長江路交叉口南400米

花寨是管城區村莊,位于該站西約100米處。

14号站

南三環站紫荊山南路與南三環交叉口

南三環是城市交通重要幹道,1998年建成,2001年1月正式定名為南環路,2011年1月命名為南三環。

15号站

站馬屯站紫荊山南路與宇通路交叉口北側

站馬屯是管城區村莊,位于該站南約400米處,古時官兵曾在此屯養戰馬而得名“戰馬屯”,後逐步演變為“站馬屯”。

16号站

南四環站中州大道與南四環路交叉口西南。

南四環是城市重要交通幹道,2011年1月命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