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照食品

輻照食品

經過輻照處理的食品
輻照食品,一種新的滅菌保鮮技術,糧、蔬、果、肉、調味品、中藥等領域均已應用,中國相關食品産量已占全球總量的三分之一。據2003年的統計,全球已有38個國家和地區批準了548種食品和調味品可用輻照處理,其中1986年以後輻照食品被批準的總數達到392種。1983年FAO/WHO 的食品法典委員會(CAC)正式頒發了《輻照食品通用法規》,從法律上消除了輻照食品國際貿易上的障礙。[2]
    中文名:輻照食品 外文名: 别名: 技 術:輻照 技術介紹:一種新的滅菌保鮮技術 領 域:糧、蔬、果、肉、調味品、中藥等 解 釋:利用輻照加工幫助保存食物 目 的:使食物更安全,延長食品的貨架期

簡介

輻照食品指的是利用輻照加工幫助保存食物,輻照能殺死食品中的昆蟲以及它們的卵及幼蟲。消除危害全球人類健康的食源性疾病,使食物更安全,延長食品的貨架期。輻照能殺死細菌、酵菌、酵母菌,這些微生物能導緻新鮮食物類似水果和蔬菜等的腐爛變質。輻照食品能長期保持原味,更能保持其原有口感。

食品輻照技術是1905年申請專利,并于20世紀發展起來的一種滅菌保鮮技術,以輻射加工技術為基礎,運用x射線、γ射線或高速電子束等電離輻射産生的高能射線對食品進行加工處理,達到殺蟲、殺菌、抑制生理過程、提高食品衛生質量、保持營養品質及風味、延長貨架期的目的。輻照還能殺死食品中的昆蟲以及它們的卵及幼蟲。經過超過四十年的研究,現在約有36國家的大約50多種輻照食物輻照得到承認。正如世界衛生組織所作出的結論:輻照食品就象用巴斯德殺菌法消毒的食物一樣安全,而且有益健康。

主要優點

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原子能機構組織的輻射食品衛生安全聯合專家委員會上世紀80年代初認定,在10kGy(1兆拉德)劑量以内輻射任何食品,大量衛生安全實驗證明,輻射後的食品安全可供食用,不會引起營養和微生物方面的問題。

輻照殺菌的最大優點是能徹底消滅微生物,防止病蟲危害。射線穿透力強,可在不打開包裝的情況下進行消毒。此外,輻照殺菌還能延長食品和農産品的保存時間,如輻照後的糧食3年内不會生蟲、黴變;土豆和洋蔥經過輻照後能延長保存期6到12個月;肉禽類食品經輻照處理,可全部消滅黴菌、大腸杆菌等病菌。

據2011年的統計,全球已有70個國家和地區批準了548種食品和調味品可用輻照處理,其中1986年以後輻照食品被批準的總數達到392種。1983年FAO/WHO的食品法典委員會(CAC)正式頒發了《輻照食品通用法規》,從法律上消除了輻照食品國際貿易上的障礙。

主要作用

照射也抑制在類似馬鈴薯,洋蔥和大蒜等食物的發芽。每年食源性疾病病奪取了全球數千生命。聯合國的報告指出:污染的食物是“也許在現代的世界最普及的健康問題減緩經濟活力的重要因素。”根據聯合國估算,每年由于害蟲、細菌、真菌等對谷物的侵害全世界約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食物喪失。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急需新的、更有效的食物保藏技術——輻照技術将是其中的首選。

伽瑪射線處理食物,就象烹饪、罐裝或冷凍處理一樣,隻會引起食物除分子微小變化。且這種變化是無害的。輻照加工是一種“冷處理”,它不會顯著地提高被處理食物的溫度。這使食物保持更新鮮。而且它不會象化學處理一樣留下有害的殘留物。另外處理之後的輻照食物能立即被運輸、儲備,或者立即進食。伽瑪輻照過的食品絕對不會帶上放射性,也不會對身體有害。

主要品種

1、特殊食品:病人食用的無菌食品。

2、脫水食品:洋蔥粉、八角粉、蝦粉、青蔥、辣椒粉、蒜粉、蝦仁等脫水産品。

3、延長貨架期的食品:月餅、袋裝肉制品、果脯等産品。

4、凍品:凍鱿魚、凍蝦仁、凍蟹肉、凍蛙腿等産品。

5、保健品:減肥茶、洋參、花粉、靈芝制品、袋泡茶、口服美容保健食品。

輻照标準

中國輻照食品的數量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已迅速增加,目前輻照技術大多應用在脫水蔬菜、香辛料、寵物、食品、花粉、熟畜禽肉、速溶茶等食品中。2002年中國經過輻照處理的食品已過10萬噸,位居世界第一。用放射性元素的輻射作用進行殺菌消毒的“輻照食品”,中國多部法規要求在外包裝上必須明示。

每種食品都有不同的輻照劑量标準,隻要執行合理的劑量标準,輻照食品中的營養物質幾乎不會受到破壞。在蒸煮、煎炒等烹調過程中極易破壞失效的生育酚和硒,輻照處理後保留率可高達90%以上。國際上關于食品輻照安全性論證和試驗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已開始,經過長期的動物試驗和人體試驗證明,在一定劑量照射下的農副産品及其加工品不産生放射性和有毒物質,對營養價值沒有影響。

法律保障

編輯可能正因為輻照食品的特殊性,中國對輻照食品一直有嚴格的規定。早在1986年,中國就出台了《輻照食品衛生管理規定(暫行)》,并陸續發布了糧食、蔬菜、水果、肉及肉制品、幹果、調味品等6大類允許輻照食品名錄及劑量标準。1996年4月5日又頒布了《輻照食品衛生管理辦法》,規定輻照食品必須嚴格控制在國家允許的範圍和限定的劑量标準内,如超出允許範圍須事先提出申請,批準後方可進行生産。其中第十九條規定,輻照食品在包裝上必須貼有衛生部統一制定的輻照食品标識。

強制性國家标準《預包裝食品标簽通則》(GB7718-2004)中也明确要求,經電離輻射線或電離能量處理過的食品,應在食品名稱附近标明“輻照食品”。《輻照香辛料類衛生标準中也列明,輻照香辛料的包裝上應注明“輻照香辛料”字樣,最小包裝上要統一粘貼輻照食品标志。既然法規已經明确可以對食品采用輻照處理,而且做出了要求明确标識的規定,目前國内外對于輻照食品都是認可的,暫時也沒出現因食用輻照食品導緻人體健康出問題的個案。但畢竟是使用了放射性物質作為食品的加工手段,一般消費者對此可能會心存疑慮,比如擔心放射物殘留的問題。許多生産輻照食品的企業正是因為害怕會因此影響銷售,所以都諱莫如深。

安全性能

伽瑪射線處理食物,就象烹饪、罐裝或冷凍處理一樣,隻會引起食物除分子微小變化。且這種變化是無害的。輻照加工是一種“冷處理”,它不會顯著地提高被處理食物的溫度。這使食物保持更新鮮。而且,它不會象化學處理一樣留下有害的殘留物。另外,處理之後的輻照食物能立即被運輸、儲備,或者立即進食。伽瑪輻照過的食品絕對不會帶上放射性,也不會對身體有害。經過超過四十年的研究,現在約有36國家的大約50多種輻照食物輻照得到承認。正如世界衛生組織所作出的結論:輻照食品就象用巴斯德殺菌法消毒的食物一樣安全,而且有益健康。輻照後食物的味道會改變嗎?不會。事實上,輻照食品比用巴斯德殺菌法消毒、熱殺菌,或者罐裝食物能更長期保持原味,更能保持其原有口感。

發展

第一階段

認為電離輻射是一種新的食品添加劑食品輻照消毒技術早在20年代X-射線發現後已有探索,美國于40年代開始了系統的研究與應用;1958年,美國國會制定了一項食品、藥品和化妝品法規的修正案,從法律上确定了電離輻射是一種新的食品添加劑,對全世界的食品輻照産生了積極的影響。但從現在看,把電離輻射歸類為食品添加劑是不正确的,因為食品輻照并沒在食品中加入任何物質,而是引起食品發生某種化學變化;烘烤、油炸、裝罐、微波、輻照、冷凍幹燥等都能引起這些變化,應歸類為加工過程。随後各國投入了大量的資金與人力對輻照食品的衛生安全性進行研究,同時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和世界衛生組織(WHO)等曾多次召開國際輻照食品科學讨論會,對輻照食品的安全性進行讨論。

第二階段

确認食品輻照不屬于添加劑範疇,并用于商業食品1976年,由各國食品專家在“國際輻照食品聯合專家委員會”上确認食品輻照不同于化學加工,不屬于添加劑範疇,第一次無條件地批準了雞肉、番木瓜、馬鈴薯、草莓和小麥等5種輻照食品;同時還暫定批準了輻照稻米、魚和洋蔥供人食用。接着又批準了香料、酶制劑和鮮豬肉3種輻照食品。

第三階段

安全性得到認可,相關法規正式頒布1980年,“輻照食品聯合專家委員會”确認“為貯存的目的,任何食物受到10kGy以下的輻照,……不再需要進行毒物學方面的檢測”。1983年,FAO與WHO的食品法典委員會(CAC)正式頒發了《輻照食品通用法規》,為各國輻照食品衛生法規的制訂提供了依據。世界上最早正式批準輻照食品供人食用的國家是前蘇聯(土豆抑制發芽,1958年3月),此後是加拿大、美國等。

第四階段

商業食品輻照工廠成立,輻照食品逐漸增加1991年,第一個商業食品輻照工廠在美國佛羅裡達州Tampa開業。目前世界上已有38個國家正式批準224種輻照食品的标準。

我國食品輻照的研究開始于1958年,當時中科院同位素委員會組織糧食等部所屬的12個單位組成了“糧食輻照保藏研究協作組”,對稻谷的輻照殺蟲、土豆的輻照抑制發芽等進行了有計劃的研究。目前我國約有近百種輻照食品通過了鑒定,到1998年國家已頒布批準了6大類輻照食品的衛生标準,在28個省市自治區建立了50多個商業化規模的輻照裝置,到2002年底已達64座。食品輻照規模不斷擴大,1999年的輻照量已達86萬t,2002年己超過10萬t,位居世界首位;消費者對輻照食品接受性良好,我國食品輻照已步入商業化應用階段。

目前,全世界500多種輻照食品已在53個國家和地區獲得批準,30多個國家進入大規模商業化生産階段,每年的輻照加工量在30萬噸以上。從1958年起,中國先後開展了輻照馬鈴薯、洋蔥、大蒜、蘑菇、蔬菜、水果、鮮豬肉、牛羊肉、雞鴨肉及其制品,水産、鮮蛋、酒和中成藥、中藥材等的實驗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

我國批準的适宜輻照的食品已達6大類57種,并制定了相關産品的輻射加工工藝标準,為中國輻照食品與國際接軌,确保輻照食品質量和安全,促使食品輻照行業健康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累計輻照食品數量已近60萬噸,年輻照的産品達10萬噸左右,并且發展迅速,輻照食品已進入了商業化應用階段。

危害

經過輻照的食品除了細菌被殺掉,食品本身的營養,如:維生素A,維生素B2,B3,B6,B12,和維生素c,維生素E,都會有所流失,而蛋白質,非飽和脂肪,益生菌,和酵素也會被破壞

雖然已有科學證據表明,輻照殺菌過的食品不具有放射性危險,但近年一些民間環保組織不斷組織反輻照抗議活動,呼籲人們不要食用輻照殺菌食品。美國食品跟蹤調查組織“食品和飲用水觀察”成員韋諾娜·豪特是《輻照殺菌與食物之死》的作者。她認為,輻照殺菌食品可能誘發癌症、未成年死亡和體重過輕。她在書中引用了一些動物實驗結果顯示,長期食用輻照食品會造成體重減輕。

“這項技術本身是為商家減少成本、增加盈利而設計,它實際上并不能把髒食物變幹淨,”豪特說,“每當我們聽說大規模食物中毒事件時,總有人提倡輻照殺菌,但它對肉制品清潔确實沒什麼好處,對生菜、西紅柿等蔬菜更是完全不起作用。”反對者列舉的輻照殺菌食物另一大罪狀是:輻照會破壞食物品質。“你不可能對水果或蔬菜做真正的輻照處理,以達到殺菌目的,除非你想把食物變成一堆漿糊。”豪特說。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