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憲章運動

英國憲章運動

工人運動
憲章運動是1836-1848年在英國發生的争取實現人民憲章的工人運動,是世界三大工人運動之一。憲章運動的目的是,工人們要求取得普選權,以便有機會參與國家的管理。“普選權問題是飯碗問題”,工人階級希望通過政治變革來提高自己的經濟地位。英國憲章運動和德國西裡西亞紡織工人起義、法國裡昂絲織工人起義稱為世界三大工人運動,表明無産階級登上曆史舞台,為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奠定了階級基礎。但其最後失敗,失敗的原因是社會經濟并未發展到能夠鏟除資本主義的程度。
    中文名:英國憲章運動 外文名:Chartism 發生地點:英國 主要人員:英國工人 主要成就:世界上第一次工人階級的獨立的全國性政治運動 起始時間:公元1836年 結束時間:公元1848年 運動者目的:獲得普選權 運動方式:罷工示威、遞請願書 運動的标志:1836年“倫敦工人協會”成立和1837年《人民憲章》的公布

曆史背景

英國是第一個進行工業革命的國家。19世紀時被稱為“世界工廠”。

光榮革命以後,《權利法案》和《王位繼承法》等一系列法案在實際上确立了議會高于國王的原則,并對議會和國王的關系作了明确的規定,杜絕了回複到君主專制時代的可能。但是,這些法令并沒有造成政治制度的任何重大變動,在此後的100年間,英國政權基本上仍為土地貴族和金融資産階級所把持,而真正能夠享受到資産階級民主權利的人十分有限。

19世紀20~30年代,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随着工業革命的完成,英國的商業和運輸業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因此,英國工業資産階級的力量壯大起來,他們志得意滿,進而要求取得政治的統治地位。1832年議會改革,他們的政治要求得到滿足,登上了統治地位。工人階級在議會改革運動中支持了資産階級,但是結果一無所得,政治上依然處于無權的地位。于是工人階級決定掀起一場争取普選權的運動。

以1836年“倫敦工人協會”成立和1837年《人民憲章》的公布為标志,英國的憲章運動蓬勃興起。而1839年和1842年憲章派先後兩次向議會提交的請願書遭到否決,使憲章運動陷入低潮。但是,無論是從運動的組織領導,還是從請願書的内容和參加簽名的人數,都可以看出運動的規模在不斷擴大、水平在不斷提高。

1847年英國發生了經濟危機,大批工人失業,實際工資降低,在這種環境下,憲章運動又重新活躍起來。1848年春,又傳來了法國二月革命的消息。英國的憲章派和工人群衆更為振奮。各地舉行群衆大會的次數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憲章派決定在1848年4月10日組織示威遊行,向議會遞交新請願書。各地憲章派紛紛響應。由于英國政府的鎮壓和憲章派領導人屈服,這次遊行示威随之失敗。

1848年示威遊行失敗後,憲章派内部發生分化,有些人認為工人階級在當時的英國還不足以單獨充當社會的推動力量,它應該與資産階級合作。也有一些憲章派人士堅持工人階級的組織應有自己的獨立性,他們通過各種手段,力圖把憲章運動複興起來,但未能成功。從1848年到1858年的運動,是整個憲章運動走向衰落的階段。不過,從思想發展的角度來看,它比前幾個階段的發展水平更高。而且,在世界工人運動史上,它也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

運動過程

第一次高潮

1836年倫敦工人協會成立。

《人民憲章》是1837年由倫敦工人協會向國會提出的一份請願書,它提出年滿21歲的男子都有普選權,選舉投票應秘密進行,廢除議會候選人的财産資格限制,國會每年舉行一次改選,平均分配選區。

次年5月,這份請願書公布後,被稱為《人民憲章》,1839年在請願書上簽名的有125萬人。

1840年7月,各地憲章派的代表在曼徹斯特召開了大會,宣告成立全國憲章派協會。它的宗旨是“實現下院的徹底改革,使下院能全面地忠實代表聯合王國的全體人員”,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隻宜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協會在全國各地設有幾百個分會,入會者須交納會費,F.恩格斯稱之為第一個近代工人政黨。

次年6月,協會拟定一個争取普選權的綱領性文件,提出年滿21歲的男子普選權、秘密投票、廢除議員候選人的财産資格、議員支薪、設立平等的選區和議會每年改選一次等6條要求,并于1838年5月8日以《人民憲章》名稱發表,憲章運動由此得名。

第二次高潮

1842年的經濟危機促使第二次憲章運動高潮的到來。

1842年5月2日,倫敦街頭人山人海。浩浩蕩蕩的工人隊伍來到國會下院,憲章派全國協會的負責人向下院遞交了全國憲章派第二次請願書。

請願書上寫道:“尊敬的貴院就它現在的組成來說,既不是由人民選出來的,也不是由人民作主的。它隻為少數人的利益服務,而對多數人的貧困、苦難和願望置之不理。”

請願書還指出,在英國“統治者窮奢極欲,被統治者受苦挨餓”。例如,維多利亞女皇每天的收入是164鎊17先令60便士,她的丈夫亞爾伯特親王的回收入是104鎊20先令,而千百萬工人每天每人的收入隻有兩三個便士。

請願人員認為,在人民沒有獲得政權之前,消滅某一種壟斷并不能使勞動者從貧困的狀況中解脫出來,而在人民獲得政權以後,所有的壟斷和所有的壓迫形式都應該停止。請願人員所說的“壟斷”,指的是當時對選舉權和紙币的壟斷,對機器和土地的壟斷,對報刊和宗教特權的壟斷。

這份有300萬人(約占英國成年男子的一半)簽名的請願書再次要求把《人民憲章》定為法律。

第三次高潮

1848年,在歐洲大陸革命風暴的推動下,憲章運動再度高漲。

第三次全國請願書進一步提出,勞動是一切财富的唯一來源,勞動者對于自己的勞動果實事有優先權。人民是權力的唯一來源。在請願書上簽名的有197萬人。倫敦、曼徹斯特、伯明翰、利物浦、格拉斯哥等城市的工人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

全國憲章派第3次代表大會的代表把請願書裝在四套華麗的馬車上向國會駛去,途中遭到憲兵的鎮壓。國會拒絕接受請願書。接着,政府下令解散全國憲章派協會。

曆史意義

英國爆發的聲勢浩大的憲章運動,是世界上第一次群衆性、政治性的無産階級革命運動。成百萬工人參加了鬥争,從三十年代中期開始延續到1848年,前後堅持了十多年。1837年6月,“倫敦工人協會”拟定了一個關于争取普選權的文件,提出了六點要求:(一)精神正常并且沒有犯過罪的一切成年男子都有普選權;(二)議會每年改選一次;(三)議會議員支薪,使沒有财産的人也能夠當議員;(四)為了消除資産階級方面的賄買和恐吓,選舉采用秘密投票的方式;(五)設立平等的選區以保證平等的代表權;(六)取消純屬形式的三百英鎊地産的代表資格限制,使每個選民都同樣有被選舉權。英國工人階級在長期的鬥争實踐中逐漸認識到,資産階級的統治是一切災難的根源,因此便把鬥争的矛頭指向了資産階級的政權和法律。1838年5月,這個文件以法案形式正式公布,稱為《人民憲章》。“憲章運動”便由此得名。

人民憲章公布以後,立即得到廣大工人的積極支持,憲章運動出現了第一個高潮:1838年夏季,整個英國都沸騰了,各地先後召開群衆大會,北方許多工業城市如曼徹斯特、伯明翰、利茲等地的工人,晚上高舉熊熊的火炬參加集會遊行,人數多達幾十萬人,運動一開始就具有全國的規模。1839年2月,憲章派在倫敦召開了第一次代表大會。通過了請願書,要求政府進行改革,實行人民憲章。到1839年5月間,各地群衆在請願書上簽名的已超過一百二十五萬人。統治階級先是企圖分化革命力量,随後就進行了公開的鎮壓。他們派出大批軍警,禁止一切集會,逮捕憲章派的領導人,并于7月12日否決了請願書。工人們不畏強暴,展開了英勇鬥争。全國各地紛紛舉行示威遊行;伯明翰工人爆發了起義,打退了警察的進攻,從7月15日至17日控制了整個城市。

四十年代初,英國還沒從1837年的危機的打擊下恢複過來,1842年又爆發了新的經濟危機,工商業倒閉,失業人數空前增加,同時農業歉收,發生了全國性的饑荒。憲章運動又重新高漲起來,形成了第二次高潮:1840年7月,憲章派在曼徹斯特召開新的代表大會,成立了“全國憲章派協會”。這是一個具有政黨形式的全國性政治組織。1842年5月,憲章派向國會遞交了第二次請願書。在這次請願書上,除堅持人民憲章的原有要求外,還進一步提出了廢除新濟貧法,限制工作日,提高工資,實行政教分離,特别是提出消滅資産階級和地主對機器、土地、交通工具的獨占,以及支持愛爾蘭與英國分離等許多要求;簽名的人數也增加到三百五十萬左右。國會再次否決了請願書。憲章派号召舉行總罷工以示抗議。曼徹斯特的工人首先響應,蘭開夏、約克郡、斯塔福德郡以及威爾士等地工人也迅即投入罷工鬥争,不少地方發生了工人和軍警的沖突,許多城市陷于癱瘓狀态。這時,在運動初期被卷進來的激進派,害怕工人革命鬥争的發展會威脅到他們的自己的利益,紛紛投向政府一邊,并和政府一起共同鎮壓工人。9月,統治階級出動大批軍警進行武裝鎮壓,逮捕了一千五百多個憲章運動的積極分子和領導人,封閉了所有進步報刊,實行恐怖統治。

在憲章運動第一次高潮期間,運動的領導權掌握在“道義派”手中,他們主張合法鬥争,認為可以用“道義力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在第二次高潮期間,運動的領導權轉入以奧康瑙爾(1794-1855)為首的“暴力派”手中,但奧康瑙爾也隻是在口頭上承認暴力革命。1843年以後,運動進入一個較長時期的低潮,奧康瑙爾竭力向工人宣揚“回到土地上去”的反動思想,以哈尼(1817-1897)和瓊斯(1819-1869)為代表的少數左派仍然繼續堅持鬥争。

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關注憲章運動。1842年至1844年恩格斯僑居英國期間,和憲章派一起戰鬥,幫助憲章派辦好自己的報紙--《北極星報》。在1845年發表的《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一書中,恩格斯以極大的熱情贊揚和評論了憲章運動。馬克思曾号召各國無産階級要象英國無産階級那樣組織起來同資産階級進行鬥争。馬克思和恩格斯還同哈尼、瓊斯等左派領導人建立了聯系,對他們進行了教育和幫助。

1847年,在新經濟危機襲擊下,大批工人失業,工人又開始罷工。1848年巴黎二月革命的勝利和歐洲各國革命的爆發更加鼓舞了英國工人的鬥志,憲章運動出現了第三次高潮。當時,格拉斯哥失業工人在“不給面包就革命”的口号下舉行遊行,軍警開槍射擊,死傷多人。統治階級激起了伯明翰、曼徹斯特、利物浦和全國各地工人的抗暴鬥争。在聲勢浩大的群衆鬥争面前,資産階級慌忙把财産轉移到國外,貴族紛紛逃離倫敦。4月10日,憲章派決定在倫敦召開群衆大會,會後進行示威。統治階級預先調集了大批軍隊準備鎮壓。在這個緊急的關頭,以奧康瑙爾為首的憲章派運動的領導人發生動搖。勸說工人解散回家,由他們自己把請願書送交國會,使這次示威半途而廢。5月13日,政府下令解散憲章派組織。随後,國會第三次否決了憲章派的請願書。

憲章運動雖然失敗了,但是英國無産階級用自己的鬥争在曆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憲章運動不再是個别工廠、個别部門的工人反對個别資本家的鬥争,也不僅僅局限于提出某些經濟要求,而是英國無産階級第一次獨立的政治鬥争,是整個無産階級反資産階級剝削和統治的鬥争。恩格斯指出:“法國裡昂起義和英國憲章運動,标志着‘無産階級和資産階級間的的鬥争一方面随着大工業的發展,另一方面随着資産階級新近取得的政治統治的發展,在歐洲最發達的國家的曆史中升到了首要地位'。”(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馬恩選集》3卷422頁1972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