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文垂事件

考文垂事件

二戰中的曆史事件
考文垂事件是二戰中較為有争議的事件,為了整體利益殘忍的犧牲局部利益是否有違人性和道德尚具争議。由阿蘭·圖靈領導的團隊破解了德國的密碼系統,得知德國将實行月光奏鳴曲計劃對考文垂進行毀滅式轟炸。不列颠戰役中英國破解了德國的密碼系統,得知德國将對考文垂進行毀滅式轟炸。
    中文名: 外文名:Conventry Event 發生地點: 主要人員: 名稱:考文垂事件 地點:考文垂市 時間:1940年11月14日 參戰方:德國 英國

簡介

由阿蘭·圖靈領導的團隊破解了德國的密碼系統,得知德國将實行月光奏鳴曲計劃對考文垂進行毀滅式轟炸。英國為了不讓自己的破解系統暴露于德國之前,故而沒有對城内居民做出警告,也沒有采取非常規防禦措施,最終被夷為平地。

丘吉爾為何放棄考文垂?

不列颠戰役中英國破解了德國的密碼系統,得知德國将對考文垂進行毀滅式轟炸。德國1940年11月14日對考文垂進行了10個小時的轟炸,考文垂被夷為平地,那麼丘吉爾為何在事先知道德國将對考文垂轟炸而沒有做出任何防禦手段呢?

考文垂事件是二戰中較為有争議的事件,為了整體利益殘忍的犧牲局部利益是否有違人性和道德尚具争議。

重要作用

密碼戰在二戰中曾經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1939年8月,英情報機關獲取了一台名叫“英尼格碼”(又稱“啞謎”)的德式先進密碼機。經過研究發現,早在20世紀30年代初,德軍便在其軍事通訊部門中配發了這種密碼機。這種密碼希特勒一直在用,而且自信這種最新、最複雜的通訊密碼不可能被破譯。英國政府立即組織人力、物力對“英尼格碼”展開破譯工作。經過長時間努力,這個“超級密碼”最終被破譯了。

希特勒轟炸考文垂,丘吉爾“丢卒保車”

1940年11月12日,德軍空軍司令部按希特勒指令發出命令,派空軍機群于14—15日對英國内陸的中心實行猛烈轟炸,具體目标是英國的重要城市考文垂城,并将此計劃命名為“月光奏鳴曲”。該計劃的目的有二:一是考文垂是英國主要工業城市,對其進行轟炸可以摧毀英國的抵抗;二是德軍在空襲倫敦過程中屢遭失敗,也使希特勒對“英尼格碼”的保密性提出懷疑。它想以這次行動來證實自己的懷疑是否準确。因此,德軍情報部門将作戰指令發給前線德軍,并認真等待英方的反應。

11月12日,英方通過“超級密碼”截獲了這一情報。但是,如何應付這次空襲,首相丘吉爾卻面臨着兩難選擇:考文垂城在英國建築史和工業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超級機密”在未來的戰役中也具有決定性意義。如何取舍,英方提出兩種方案:一是采取主動措施保衛考文垂。不過這樣一來,德國人極有可能懷疑自己的密碼被破譯,以後就會更換新的密碼系統,“超級機密”将失去作用。另一種方案是讓考文垂的防務措施原封不動,對空襲作出合乎常情的反應,用犧牲考文垂來保住“超級機密”。14日下午,丘吉爾考慮再三,最後忍痛作出決定:考文垂不做防禦疏散。

在此次空襲中,考文垂遭到毀滅性打擊:500多家店鋪和5萬多間民房被炸毀;12家飛機零件工廠處于癱瘓狀态。空襲共炸死554人,炸傷4800多人。

“超級機密”為戰争勝利做出貢獻。

考文垂雖然遭受了慘重的損失,但曆史證明丘吉爾這一“丢卒保車”的辦法,為最終打敗德國法西斯做出了巨大貢獻。英國情報機構利用它掌握的“超級機密”,多次截獲敵人的重大情報,給予德軍以沉重的打擊,最終迫使希特勒放棄了在英國登陸作戰的“海獅計劃”。1942年11月,在北非阿拉曼戰場上,“超級機密”提供的情報又發揮重大作用。由于英國蒙哥馬利将軍對德國隆美爾的非洲軍團的戰略戰術計劃、實力部署、後勤供給事先了如指掌,僅僅13天,德軍就損失6萬人和500多輛坦克。德國“沙漠之狐”慘敗于非洲沙漠。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