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出自《左傳·宣公二年》的名句
出自《左傳·宣公二年》。意思是犯了錯誤而能改正,沒有比這更好的事了。指一個人犯了錯誤後,能夠認識并改正錯誤,就是最好的事情。
  • 作品名稱:
  • 作者:
  • 創作年代:
  • 作品出處:
  • 作品體裁:
  • 中文名: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 拼音:zhīcuò néng gǎishàn mòdàyān
  • 解釋:犯錯誤而能改正沒有比這更好的事
  • 出自:《左傳·宣公二年》

解釋

有了過錯能夠改正,沒有比這更好的事了。常用以鼓勵人們勇于改過。

出處

語出《左傳.宣公二年》:“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清.湯斌《湯子遺書》卷一:“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魯迅《僞自由書.“以夷制夷”》:“現在失掉幾個國土,使一些負有自信天才的國家棟梁學貫中西的名儒,居然都肯認錯,所謂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典故

三國時期,周處被鄉裡認為是和大蛟,白額虎同列的三害,周處殺死蛟虎後,卻得知自己是最被鄉裡所憂慮的,因此找到陸雲決定改過自新,最終成為一代忠臣!

原文:周處年少時,兇強俠氣,為鄉裡所患。又義興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額虎,并皆暴犯百姓。義興人謂為三橫,而處尤劇。或說處殺虎斬蛟,實冀三橫唯餘其一。處即刺殺虎,又入水擊蛟。蛟或浮或沒,行數十裡,處與之俱。經三日三夜,鄉裡皆謂已死,更相慶。竟殺蛟而出,聞裡人相慶,始知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吳尋二陸。平原不在,正見清河,具以情告,并雲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終無所成。清河曰:“古人貴朝聞夕死,況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憂令名不彰邪?”處遂改勵,終為忠臣。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