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金山國家森林公園

烏金山國家森林公園

位于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國家4A級景區
烏金山國家森林公園屬太行山西緣山脈,位于榆次以北17公裡,太原以東22公裡處。中心地理坐标為112°46′24",北緯37°51′36″。由烏金山(又名龍王山)、大洪山、紫金山、中林山等25座山脈和明珠湖組成。總面積5.5萬畝,森林面積3.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2]
  • 中文名:烏金山國家森林公園
  • 地理區域:
  • 地理位置: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
  • 面積:
  • 氣候帶:
  • 植被類型:
  • 管理單位:
  • 批準文号:
  • 外文名:Wujin Mountain National Forests Park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開放時間:6月1日-10月31日 周一至周五 09:00-18:00;周六至周日 09:00-18:30
  • 景點級别:AAAA
  • 門票價格:50元/人
  • 著名景點:水晶院、孔祥熙别墅、太清宮、九峰塔等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山西省晉中市

曆史沿革

公元前500-900年,隋唐烏金山寺廟開始修建,距今已有1400餘年的曆史。

2007年烏金山國家森林公園才對外開放。

地理環境

區域山脈

烏金山國家森林公園東西長25公裡,南北寬9公裡,從東向西依次為:

要羅山:位于要羅村北偏東0.3公裡處,海拔1342米,山勢走向東北——西南。

紫金山:位于要羅村西偏北2.8公裡的榆次和壽陽交界處,海拔1335米。山勢走向為東北——西南。

雞蛋垴:位于紫金山東南2.8公裡處,海拔1311米,山勢走向東北——西南。

大洪山:也叫紅砂山或四凹,位于烏金山東北2公裡,海拔1277米,南北走向。

烏金山:又叫龍王山。位于平地泉東北1.5公裡,海拔1489.2米,山勢南北走向。

饅頭山:位于烏金山正北2公裡處,因山形酷似饅頭而得名,海拔1350米,山勢走向西北——東南。

狗頭山:位于饅頭山正北0.5公裡,因山貌似狗頭而得名,海拔1388米,山勢走向南北。

先鋒山:位于饅頭山西南1公裡,海拔1347米,走向東北——西南,峰巒險峻,上有寨壁遺址,古為避兵處,故也稱寨山。

孟良山:位于烏金山西北,平地泉正東2公裡處,海拔1333米,南北走向。據傳北宋時楊延昭部将孟良在此駐軍而得名。

海螺山:因山為海螺狀而名,位于大峪口西北1.2公裡處,南北走向。

卧虎山:以形為卧虎而名,位于結嶺石與崇窯梁之間,海拔1264米。南北走向,形勢險要,為著名古戰場。

兔兒山:位于卧虎山南2公裡處,海拔1255.6米,東北——西南走向,山勢怪石嶙峋,峰巒陡峻。

中林山:位于結嶺石正南1公裡處,海拔1271米,山勢東南——西北走向,形勢險要,為軍事要地。

由大小25座山組成。衆山之中,以烏金山最高(海拔為1489.2米)。以中林山山腳下之寺溝口為最低(海拔為954.1米)。相對高差535.1米,使烏金山形成逶迤之勢,峰巒疊嶂,蜿蜒起伏,林海茫茫,山光凝瑞,為榆次境北之天然屏障。

地質地貌

烏金山地勢北高南低,由中度切割的基岩山和土石山組成,主要岩石為古生界二疊系與石炭系時期形成的灰色砂岩和紫紅色、灰綠色頁岩,占全境面積的87%。其中澗河以北的中林山、烏金山、大洪山等多為二疊系上、下石盒子組、太原組的灰色砂岩。澗河以東的紫金山為二疊系石千峰組的紫紅色砂頁岩。局部地區覆蓋的黃土為砂頁岩母質和黃土母質發育而成的淋溶性褐土、褐土性土和石質土,占全境面積的13%。幾億年前的地質變化造成了今天烏金山層巒疊嶂,溝壑縱橫,林濤呼嘯,紫氣蒸騰的壯麗風光,可謂天地造化得天獨厚。

生态氣候

由于這裡海拔較高,烏金山境内最高海拔近1500米。山底和山頂氣候溫差較大,據榆次氣象部門的資料顯示,烏金山境内年平均氣溫為9.8℃。夏季(7月)平均氣溫23.6℃,冬季(12月)平均氣溫-4.8℃,比榆次太原平均氣溫低3~5℃。一年内無霜期120~144天,年平均降水量440毫米,年相對濕度8%,一年内降雨主要集中在7、8、9三個月,占年降水量的68.5%。這些資料證明,烏金山氣候涼爽,空氣清新,不愧為山西中部著名的避暑勝地。

資源狀況

植物

烏金山具有典型的華北地區太行山土石山區植被特征。共有物種480多種,其中植物物種330餘種,其中白皮松為國家二級保護樹種、閃金柏為珍奇樹種、蒙椴、黑彈樸、本氏木蘭為稀有樹種、麗豆為瀕危樹種。

動物

動物物種150餘種。雪貂、金錢豹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主要景點

烏金山國家森林公園有豐厚的曆史文化底蘊。這裡與佛教聖地五台山有着很深的曆史淵源,被稱為五台山下院,文殊菩薩講經的道場。水晶院寺廟群、龍王廟寺廟群、太清宮寺廟群、大佛台、九峰塔等衆多寺廟群落依山而建。

自然景觀

天台攬勝

烏金山天台峰頂有觀景台,觀景台上有觀景亭,觀景亭内石碑上镌刻有四個大字:“天台攬勝”。

罕山時雨

罕山時雨亦稱諸峰時雨,位榆次古八景之首,此景在榆次的舊縣志中多有記載。烏金山昔名龍王山,為罕山群峰的腹地。

林海日出

林海日出是烏金山的又一奇景。觀林海日出的最佳地點為水晶院,此處地勢較高,還有數萬畝碧綠的松林。

明湖沉綠

明珠湖公園位于榆次澗河中遊的田家灣村與左付村的交界處,是烏金山景區的有機組成部分。

紅葉抱湖

出水晶院向東走30米,右有九龍壁,九龍壁以南乃九龍湖,九龍湖上有風格獨特的九孔橋、九曲橋和鳳凰閣。

林海聽濤

林海聽濤景點位于水晶院東天緣谷中,天緣谷谷深坡陡、樹高林密。山風自天緣谷口進入,順谷蜿蜒回旋,彙成一股股強大的氣流。

玉皇高閣

玉皇高閣原指水晶院之玉皇閣景觀。原玉皇閣建于水晶院以北的山頂上,遊人若想登臨玉皇閣拜見玉皇大帝,必先爬三十三級台階,故有“三十三天朝玉帝”之說。

藏獅古洞

藏獅古洞位于烏金山水晶院西山壁下,為一天然石洞。傳說烏金山為五台山下院,水晶院為文殊菩薩講經的道場。文殊菩薩往來于五台山與烏金山之間,常以雄獅代步。

紫氣隕石

紫氣隕石在烏金山水晶院東天緣谷中。石長約7米,寬約6米,高約2.5米,相傳系女娲補天所餘之石。

洪山飛瀑

大洪山鎮壽寺以東的一個峽谷中,有一道千年不涸的瀑布,名曰洪山瀑布,是烏金山的一大景觀。

七彩流砂

七彩流砂景觀在大洪山北梁,此處有白、灰、藍、綠、紅、黃、紫七色砂岩,峰巅岩石經數千年風化,成為色彩斑斓的七彩流砂。流砂從峰巅直瀉而下,并聚合而成片片砂灘。

龍泉映月

龍泉映月由水晶院白雲洞前有關龍泉的故事生成。據說當年剁手和尚興建水晶院以後,将此清泉砌石成井,以供僧人飲用,并指龍王山(即烏金山)為名,于是此井得名為“龍泉”。每至月夜,一輪皎月倒映井中,平靜的水面便現出明月山樹、洞檐雕龍的奇妙景象,故稱為“龍泉映月”。後人将其列為烏金山舊八景之一。

疊瀑飛泉

疊瀑飛泉景觀位于水晶院東絕壁上。水晶院依山勢而建,院東山牆下是一絕壁。一股巨大的水流從水晶院東絕壁上湧出,經七級石階飛流直下。

青羊指路

大洪山鎮壽寺附近的山林中有一座酷似綿羊的高大石筍。

巨石腳印

巨石腳印位于烏金山以北的饅頭山後山上,腳印為自然形成,輪廓清晰,碩大無比。其長6.5米,寬1.18米,高出地面0.4米。巨石腳印造型與鞋底酷似,表面紋痕與舊時布鞋底紋無二,四周由風化岩砂培擁,甚是奇妙。

鳄魚吞珠

鳄魚吞珠乃一山體象形景觀,位于孟良山(亦稱佛移山)之北的鳄魚山。鳄魚山形狀酷似一條鳄魚,其首西尾東,與山梁融為一體。

吐沫成池

“吐沫成池”的“池”是指水晶院東天緣谷中的黑龍池,相傳此池為黑龍吐沫而成。

飲獅神泉

飲獅泉位于水晶院藏獅洞一側的東北角處,此處巨石高磊,一股清泉從石縫中汩汩流出,相傳此處為文殊菩薩的坐騎神獅飲水的地方。

人文景觀

水晶院

水晶院又稱水晶寺,是烏金山國家森林公園裡曆史最悠久的一座佛教寺院。

龍王廟

龍王廟寺廟群位于水晶院西南的四角坪,與九峰塔遙相呼應。是烏金山國家森林公園内規模最大的一處道教寺院。

太清宮

太清宮是烏金山國家森林公園内風景最美的一處道教寺院。

大佛台

彌勒大佛台位于九峰塔以南1000米處的龜背山頂。烏金山彌勒大佛由漢白玉雕琢而成,高9.9米。彌勒大佛台基座為三層,高5米。第三層為須彌座,前面浮雕為二十諸仙圖,西面為十八羅漢,東面為十二圓覺,北面為十大明王,四角為四大金剛。從地面到佛頂共高14.9米。

羅漢閣

出烏金山水晶院山門西側,依托山壁建有羅漢閣。

九龍壁

烏金山九龍壁位于水晶院東側,九龍湖北側,九峰塔西側。烏金山九龍壁為雙面九龍壁。

九峰塔

九峰塔是在曾經毀于戰亂的魁星閣遺址西100米處的山頂上重建而成。

天緣谷

天緣谷生态文化走廊位于水晶院東的天緣谷中,谷中有天緣石。此處景觀因後漢高祖劉知遠與昭聖太後李三娘在此結緣而得名。

鎮壽寺

鎮壽寺(也稱正壽寺)位于水晶院東兩公裡處的大洪山山坳裡。

和合寺

和合寺位于烏金山西南的中林山上,寺内供和合二仙。

華嚴寺

華嚴寺是中國佛教華嚴宗的祖庭。

張彪祠堂

張彪祠堂位于烏金山腳下的西左付村,系張彪晚年歸鄉修祖茔時所建,至今保存完好。

避暑山莊

孔祥熙避暑山莊位于水晶院東的大青山,與水晶院相對而望。

寺僧塔林

烏金山遺留下來多個寺僧的墓塔。

剁手和尚乃隋末唐初人,是水晶院寺廟的開山師祖。

金指和尚墓原位于鎮壽寺以南山腳下的路旁,為七層八角石塔,人稱金指和尚塔。

敦崇禮墓

烏金山水晶院東50米處的送神坪上有敦崇禮墓。

曆史遺存

流村、峪頭、蘇村古文化遺址:位于烏金山鎮流村、峪頭村、蘇村一帶,為新石器古文化遺址,發掘有紅陶、灰陶、彩陶等。

後溝古文化遺址:位于沛霖以北後溝村東半坡上,發掘有古陶窯、灰陶片等。

四甲坪古文化遺址:位于烏金山四甲坪,東西寬1500米,南北長2000米,屬新石器時期遺址,發掘文物有紅陶、彩陶等。

古戰場遺址

位于烏金山之卧虎山。唐末,沙陀人李克用進攻太原,與振武軍節度使契芯璋戰于此,這裡為著名的古戰場。

孟良古寨,位于烏金山西北,平地泉村正東之佛移山,相傳為北宋時抗金名将楊延昭的部将孟良駐軍的地方,後人稱此山為孟良山。

古驿站遺址

鳴謙(今烏金山鎮政府所在地)古為驿站,居京省官道要沖。明洪武三年(1370年)鳴謙建驿館,天順(天順元年為1457年)初,增建了周長三裡的驿城。嘉靖二十年(1541年),俺答大掠榆次近郊,鳴謙驿遭到嚴重破壞。次年,重新修複了城牆。清代,康熙帝巡晉,曾駐跸鳴謙驿站。

古佛寺遺存

烏金山古佛寺遺存甚多,除前面提到的水晶院寺廟群、龍王廟寺廟群、太清宮寺廟群、華嚴寺、鎮壽寺、和合寺等寺廟以外,還有海螺山的洪聖寺、東沙溝的文昌廟、高壁村的資聖寺、鄭家莊的千佛寺、東左付村的聖安寺、東蒜峪的崇建寺等寺廟。其中高壁村的資聖寺為明代建築,有正殿三間和東西配殿、天王殿各三間,院内有唐柏和經幢。此外,流村的太平橋、志村的琉璃塔等都是具有曆史價值的古建築遺存。

碑碣石雕遺存

石碑:烏金山紫金山華嚴寺有青石碑5通,為明清時所立。大洪山鎮壽寺有石碑11通,大都為明、清碑。高壁村資聖寺有青石碑7通,為明代所立。

石雕:大洪山鎮壽寺側有幽冥洞,洞内有宋代造像,現存10尊,3尊完好,7尊有不同程度的損毀。

摩崖造像:在烏金山鎮東溝半山腰有驢角大仙摩崖造像,此造像系宋代镌刻,有兩處損毀較嚴重。

革命戰争舊址

榆次(路北)八路軍工作團舊址:位于烏金山鎮東蒜峪村,設立于1938年4月。現存窯院一處,半溝窯數眼,大槐樹院一處,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太原戰役前敵委員會舊址:位于烏金山鎮大峪口村,設立于1949年4月,總指揮為徐向前。4月5日至7日,前敵委員會在該村召開會議。前委副書記周士第、羅瑞卿,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和150餘位師級以上幹部參加了會議。

太原戰役後方醫院舊址及無名烈士墓:位于烏金山鎮西蒜峪村,為一二進四合院,清代建築,保存完好。村東約一裡許,有一無名烈士墓,葬有30餘位在太原戰役中負傷經後方醫院搶救無效而犧牲的革命烈士。

民俗文化

龍王山古廟會

農曆四月初八,是龍王山傳統古廟會日。會期共三天,會址設在水晶院及院周山上和接神坪。龍王山古廟會由大峪口、平地泉等八社村輪流組織,廟會内容有接神送神、社火表演、上香還願等,屆時還有戲班在寺院的戲台上唱戲助興。

紫金山古廟會

農曆三月廿七是紫金山古廟會日。會址設在紫金山華嚴寺和東神幡、西神幡兩道山梁上。

紫金山古廟會是榆次城北著名的古廟會。會期有社火、唱戲、接神送神等活動。

紫金山廟會每年廟會由四社村成員村(榆次的東蒜峪和要羅村,壽陽縣的胡家堙和王家莊)輪流組織。紫金山古廟會一直延續至新中國成立前。

龍王山祈雨

祈雨是一種迷信習俗,是舊時山民們為了生存而把希望寄托于天神的無奈之舉。

舊時每逢大旱,榆次澗河流域的山民們即舉行祈雨活動。祈雨也稱“拜水”,其方式分文祈雨和武祈雨兩種。文祈雨也稱“善拜水”,地點在龍王山(亦稱烏金山)。儀式由高壁村主持,文祈雨程序有請神、祈雨、驗香、還願、送神等。

紫金山祈雨

舊時紫金山周的村民,每逢天旱即到華嚴寺祈雨,也稱“拜雨”或“拜水”。拜水的規模有大有小,規模最大的祈雨活動要數東蒜峪村的“惡拜水”,也稱“惡祈雨”。由于其形式奇特,氣勢悲壯,場面浩大,在紫金山周圍村民祈雨形式中極具代表性。紫金山祈雨由許願、戴願、交願、驗願、還願五個程序組成。

景區貼士

地理位置

烏金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榆次、太原、壽陽三市縣交彙處的罕山之陽,烏金山俗稱龍王山,總面積5.8萬畝,森林面積2.5萬畝。西距太原22公裡,南距榆次城17公裡。

交通情況

烏金山國家森林公園西距省城太原22公裡,東距壽陽縣40公裡,南距榆次17公裡,優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烏金山國家森林公園便利的交通。307國道由西向東橫亘于烏金山之北,武峪公路橫卧于烏金山之南,榆太一級公路位于烏金山以西,并将以上兩條公路串聯貫通,從而形成了烏金山景區的環行交通線路。毗鄰太舊高速公路,從太舊高速公路峪頭出口向北,到景區隻需10分鐘。從省城太原前往景區隻需20分鐘,從武宿太原機場至烏金山隻需15分鐘。

遊覽線路

自南門入:南門—明珠湖—東門—觀景台—大佛台—九龍湖—龍王廟—羅漢閣—水晶院—天緣谷—避暑山莊—太清宮—天緣谷—九龍壁—九峰塔

自北門入:北門—天台峰—大佛台—九龍湖—龍王廟—羅漢閣—水晶院—天緣谷—避暑山莊—太清宮—天緣谷—九龍壁—九峰塔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