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江自刎

烏江自刎

司馬遷所作書籍
《烏江自刎》描述的是西楚霸王項羽的剛毅品格和浩然之氣的故事。據《史記·項羽本紀》記載,楚漢戰争中項羽被劉邦打敗後,項羽帶領八百人馬突出重圍,來到烏江江畔,這時烏江亭長勸項羽趕快渡江,以圖東山再起、報仇雪恨,可是項羽卻笑着說:“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于是拔劍自刎而死。這種說法出自太史公司馬遷之手,距項羽之死年代較為接近,描寫得非常慷慨激昂,因而流傳最為廣泛。
    中文名:《烏江自刎》 外文名:《The death of Xiang Yu》 發生地點: 主要人員:項羽

事件背景

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項羽被漢兵圍困于垓下(今安徽靈璧南沱河北岸),兵少食盡,夜間率八百餘騎突圍而去。劉邦派灌嬰率五千餘騎追擊。項羽逃至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烏江鎮),烏江亭長正停船岸邊,請項羽速渡。項羽謝絕了亭長的盛意,他說:“籍與江東弟子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乃将坐騎烏錐馬賜于亭長,命部下下馬與漢兵持短兵接戰,項羽殺漢兵數百人,自己也受傷十餘處。最後自刎而死。

作品原文

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骓,常騎之。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阕,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于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餘人,直夜潰圍南出,馳走。平明,漢軍乃覺之,令騎将灌嬰以五千騎追之。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餘人耳。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項王乃複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漢騎追者數千人。項王自度不得脫,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今日固決死,願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将,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乃分其騎以為四隊,四向。漢軍圍之數重。項王謂其騎曰:“吾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騎馳下,期山東為三處。于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遂斬漢一将。是時,赤泉侯為騎将,追項王,項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裡。與其騎會為三處。漢軍不知項王所在,乃分軍為三,複圍之。項王乃馳,複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複聚其騎,亡其兩騎耳。乃謂其騎曰:“何如?”騎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以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裡,衆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裡,不忍殺之,以賜公。”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項王身亦被十餘創。

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乃自刎而死。

太史公曰: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苗裔邪?何興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傑蜂起,相與并争,不可勝數。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将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及羽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譯文

項羽的軍隊在垓下安營紮寨,士兵越來越少,糧食也吃沒了,劉邦的漢軍和韓信、彭越的軍隊又層層包圍上來。夜晚,聽到漢軍的四周都在唱着楚地的歌謠,項羽大驚失色地說:“漢軍把楚地都占領了嗎?不然,為什麼漢軍中楚人這麼多呢?”項羽連夜起來,到軍帳中喝酒。回想過去,有美麗的虞姬,受寵愛,常陪在身邊,有寶馬骓,常騎在胯下。而今……于是項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詩道:“力能拔山啊豪氣壓倒一世,天時不利啊骓馬不馳。骓馬不馳啊怎麼辦,虞姬啊虞姬你怎麼辦!”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項羽淚流數行,身邊侍衛也都哭了,誰也不能擡頭看項羽了。

于是項羽跨上戰馬,部下壯士八百多人騎馬跟随,當晚從南面突出重圍,縱馬奔逃。天亮的時候,漢軍才察覺,就命令騎兵将領灌嬰率領五千騎兵追擊項羽。項羽渡過淮河,能跟上項羽的騎兵隻有一百多人了。項羽走到陰陵時,迷路了,向一農夫問路,老農騙他說:“往左拐。”項羽往左走,就陷入了一片低窪地裡,所以又被漢軍追上了。項羽又率兵向東走,到了東城的時候,隻剩下二十八個騎兵了,而追擊的漢軍騎兵有幾千人。項羽自己估計這回不能逃脫了,對手下騎兵說:“我從起兵打仗到現在已經八年了,親身經曆七十餘次戰鬥,從沒有失敗過,所以才稱霸天下。但是今天卻終于被困在這裡,這是上天要我滅亡,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錯誤啊。我今天當然是要決一死戰,願為大家痛快地打一仗,定要打勝三次,為各位突出重圍,斬殺漢将,砍倒軍旗,讓各位知道這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錯誤。”于是就把他的随從分為四隊,朝着四個方向。漢軍層層包圍他們,項羽對他的騎兵說:“我再為你們斬他一将。”命令四隊騎兵一起向下沖擊,約定在山的東面分三處集合。于是項羽大聲呼喝向下直沖,漢軍都潰敗逃散,果然斬殺了漢軍一員大将。這時赤泉侯楊喜擔任騎兵将領,負責追擊項羽,項羽瞪眼對他大喝,赤泉侯楊喜連人帶馬驚慌失措,倒退了好幾裡。項羽同他的騎兵在約定的三處會合。漢軍不知道項羽在哪一處,便把軍隊分成三部分,重新包圍上來。項羽就沖出來,又斬了漢軍的一個都尉,殺死百餘人。再一次集合他的騎兵,發現隻不過損失了兩個人,便問他的随騎道:“怎麼樣?”騎兵們都佩服地說:“真像您說的那樣!”

于是項羽就想東渡烏江。烏江的亭長撐船靠岸等待項羽,他對項羽說:“江東雖小,也還有方圓千裡的土地,幾十萬的民衆,也足夠稱王的了,請大王急速過江。現在隻有我有船,漢軍即使追到這,也沒有船隻可渡。”項羽笑道:“上天要亡我,我還渡江幹什麼?況且我項羽當初帶領江東的子弟八千人渡過烏江向西挺進,現在無一人生還,即使江東的父老兄弟愛戴我而擁我為王,我又有什麼臉見他們呢?或者即使他們不說,我項羽難道不感到内心有愧嗎?”接着對亭長說:“我知道您是忠厚的長者,我騎這匹馬五年了,所向無敵,常常日行千裡,我不忍心殺掉它,把它賞給你吧!”于是命令騎馬的都下馬步行,手拿短小輕便的刀劍交戰。僅項羽一人就殺死漢軍幾百人。項羽自己也負傷十多處。忽然回頭看見了漢軍騎兵司馬呂馬童,說:“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嗎?”呂馬童背向項羽,指項羽給王翳看,說道:“這個人就是項羽。”項羽便說道:“我聽說漢王懸賞千兩黃金要買我的腦袋,并封為萬戶侯,我就送你這點好處吧!”說完就自殺身亡了。

太史公說:我聽周生說舜的眼睛可能是兩個瞳仁兒。又聽說項羽也是兩個瞳仁兒。項羽難道是舜的後代嗎?不然他的發迹怎麼那麼突然啊!秦朝搞糟了它的政令,陳涉首先發難,各路豪傑蜂擁而起,你争我奪,數也數不清。然而項羽并非有些許權柄可以憑借,他趁秦末大亂之勢興起于民間,隻三年的時間,就率領原戰國時的齊、趙、韓、魏、燕五國諸侯滅掉了秦朝,劃分天下土地,封王封侯,政令全都由項羽發出,自号為“霸王”,他的勢位雖然沒能保持長久,但近古以來象這樣的人還不曾有過。至于項羽舍棄關中之地,思念楚國建都彭城,放逐義帝,自立為王,而又埋怨諸侯背叛自己,想成大事可就難了。他自誇戰功,竭力施展個人的聰明,卻不肯師法古人,認為霸王的功業,要靠武力征伐諸侯治理天下,結果五年之間終于丢了國家,身死東城,仍不覺悟,也不自責,實在是太錯誤了。而他竟然拿“上天要滅亡我,不是用兵的過錯”這句話來自我解脫,難道不荒謬嗎?

創作背景

前203年(漢四年)楚漢鴻溝劃界後,項羽領兵東歸,劉邦也欲西還。這時張良、陳平對漢王說:“漢有天下大半,諸侯皆附之。楚兵疲食盡,這正是天亡楚國之時。今若勿擊,真所謂‘養虎遺患’。”劉邦聽從。前202年(漢五年),劉邦一面派使者聯絡各地諸侯王,約定共同滅楚,一面親自率軍追擊項羽。十二月,項羽敗逃至垓下(今安徽靈璧縣東南)。

作者簡介

司馬遷,字子長,陽夏龍門(今陝西韓城縣北)人,我國古代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其父司馬談,漢武帝時作太史令。司馬遷10歲時,就在父親的指導下誦讀古文,曾向儒學大師董仲舒、孔安國學習。青年時代曾兩次漫遊祖國,走遍大江南北、黃河上下,足迹幾遍全國。他飽覽名山大川,收集傳說史迹,考察風土人情,接觸下層人民,積累了珍貴的史料。父死後,承襲父職任太史令,開始《史記》的寫作。五年後,因替李陵辯護,被捕入獄,遭受腐刑。三年後被赦,擔任中書令,他發憤着書,經十幾年艱苦努力,終于完成了《史記》這部不朽的着作。

《史記》記述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約三千年的曆史。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全書130篇,有12本紀(記載曆代最高統治者的政績),30世家(是先秦各諸侯國和漢代有功之臣的傳記)、70列傳(為曆代有影響人物的傳記,另外還有少數列傳為國史和少數民族史),10表(是多個曆史時期的大事記),8書(是關于天文、曆法、水利、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專史)。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