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式轟炸機

火神式轟炸機

噴氣式三角翼戰略轟炸機
火神式轟炸機(Avro Vulcan,1963年7月開始使用的官方名稱:霍克西德利火神式),是英國皇家空軍在1956年至1984年間使用的噴氣式三角翼戰略轟炸機。火神轟炸機(Vulcan)是世界上第一種進入實用階段的大型三角翼無尾中程戰略轟炸機。該機由英國霍克·西德利公司(現并入英國宇航公司)研制。曾經與勇士(Valiant)、勝利者(Victor)兩種轟炸機一起構成英國戰略轟炸機的3大支柱,通常稱為3V轟炸機。
  • 中文名:火神式轟炸機
  • 外文名:Avro Vulcan
  • 用途:

研發曆程

英國是研制中程戰略轟炸機最多的國家。1947年,根據英國空軍的要求,漢德利·佩奇公司、英國飛機公司和霍克·西德利公司開始為軍方設計勝利者、勇士、火神式轟炸機。勇士與勝利者的氣動外形多少有些雷同,均采用後尾式布局、翼根部進氣、高置平尾和小後掠角的主翼。

“火神”雖然也選擇了翼根兩側進氣方式,但采用的是無尾三角翼布局。該機共有B.Mk-1和B.Mk-2兩種型号。首架原型機于1952年8月30日試飛;1953年9月3日,第二架原型機首次試飛,被正式命名為“火神”轟炸機。1955年2月,首架B.Mk-l型轟炸機制造完畢;1956年7月,開始裝備部隊;1959年4月,最後l架火神B.Mk-l交付部隊。該機裝有空中受油管,并配有新型電子對抗設備,共生産45架。

B.Mk-2在B.Mk-1的基礎上進行了90多處改進,飛機的形狀尺寸做了一些修改,機頭部位裝有空中受油管,具備攜載核彈的能力,并裝有地形跟蹤雷達,可執行低空突防任務。此外,還有6架B.Mk-2被改裝為火神K.Mk-2型空中加油機。

1960年7月,B.Mk-2型開始裝備部隊,共生産89架,1965年1月,該機型停止生産,在最後一架B.Mk-2型交付使用之前,大多數B.Mk-1型轟炸機已經退役。

20世紀80年代初,英國軍方認為,如果對在役的火神轟炸機實時延長壽命的改造,費用過高,因此決定于1981年6月期間退役。

結構特點

采用無尾三角翼氣動布局,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種三角翼轟炸機。4台“奧林巴斯”301型噴氣發動機安裝在翼根之内,進氣口開在翼根前緣。該機擁有面積很大的一副懸臂三角形中單翼,基本前緣後掠角50度,但随展向不同位置,後掠角呈一定程度的變化。

使用情況“火神”轟炸機開始用作執行中程戰略轟炸任務,後改為執行常規轟炸任務。“火神”有兩種生産型:“火神”B.1裝4台“奧林帕斯”101、102或104型發動機,1956年7月裝備部隊,共生産了45架;“火神”B.2,先裝4台“奧林帕斯”201型發動機,後裝“奧林帕斯”301型發動機,飛機的形狀尺寸作了一些修改,并加裝了空中加油受油管,1960年裝備部隊,共生産了64架。“火神”轟炸機于1964年全部停産,1983年底全部退役。

該機采用全金屬半硬殼式結構,機身斷面為圓形,機頭有1個大的雷達罩,上方為突出的座艙頂蓋,機頭下方裝有投彈瞄準鏡。懸臂式中單翼面積很大,中翼段為發動機艙,翼内有軟式油箱。機身腹部有1個長8.5米的炸彈艙,可挂21顆454千克炸彈或核彈或l枚“藍劍”空對地導彈,最大載彈量9500千克。

性能參數

武器裝備

1枚“藍劍”空-地導彈,或核彈,或21顆450千克炸彈。

技術數據

乘員:5人

機長:29.59米

翼展:30.3米

機高:8米

空重:37,144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 77,111千克

性能數據

最大飛行速度:1,038千米每小時

最大航程:4,171千米

服役情況

“火神”是60年代英國戰略打擊力量的中堅,直到70年代還肩負核打擊使命。此外“火神”還執行過海上偵察任務,甚至被改裝為空中加油機。該機還參加了1982年馬島戰争,千裡奔襲轟炸馬島阿軍機場。

“火神”B.2曾長期部署在海外基地,1969年第9和35中隊的16架B.2進駐塞浦路斯阿克羅蒂裡機場以顯示英國對中東地區的戰略存在。一旦有事時“火神”可以前出到巴林和阿曼的衛星基地,使用“紅胡子”戰術核彈或常規炸彈對目标實施轟炸。“火神”B.2在塞浦路斯一直部署到1974年,此時土耳其占領塞浦路斯島北部,希土兩國的領土争端升級,嚴重影響“火神”在阿克羅蒂裡機場的活動。于是“火神”撤回英國,之後皇家空軍定期派出一支4機編隊訪問塞浦路斯。

戰備值班

随着“火神”B.2的服役,皇家空軍在1962年開始啟動“快速反應警戒”(QRA)戰術,警戒狀态中的核轟炸機和機組都處于随時待命狀态,在接到命令後幾分鐘就能升空。為此皇家空軍還引入了名為“同步啟動”的地面系統,可同時啟動“火神”的4台“奧林巴斯”發動機,并使其他的必要系統一起工作起來。“火神”的主要基地在跑道旁都設置了被稱為“戰備平台”的特别停機坪,可停放2~4架待命的“火神”,可随時滑入跑道起飛。

駐東南亞

在1963~1966年馬來西亞和印尼的邊境争端中,“火神”重返東南亞。皇家空軍的“馬特霍恩峰”行動向馬來西亞輪換派駐“火神”,雖然未發一彈,但也向印尼發出警告——大英帝國的大棒仍然犀利。“火神”B.2還繼續沿襲傳統訪問美國,參加戰略空軍司令部的聯合訓練。

海上偵察

第27中隊的“火神”B.2MRR對“基輔”号直升機航母抵近觀察,遭到蘇聯人發射信号彈驅逐。

馬島戰争

到70年代中期“火神”已呈老态,皇家空軍計劃在1982年6月前退役全部“火神”,“狂風”GR.1将接替“火神”的低空突襲任務。1982年4月馬島戰争爆發,“火神”在服役生涯的尾聲痛痛快快打了一場仗。

第101中隊的5架“火神”B.2參加了“黑羊行動”,這次行動和它的代号一樣瘋狂,“火神”将從大西洋中部的阿森松島懷德阿威克機場起飛轟炸馬島。即使從阿森松島起飛,“火神”也要在“勝利”加油機的空中加油支持下才能飛抵馬島。

1982年5月28日,“火神”XM597号機從阿森松島機場出發,執行第一次反雷達飛行任務。由于路途遙遠,飛機必須進行不少于6次的空中加油才能完成這次往返任務。但偏偏一架為其加油的空中加油機因喇叭形加油錐套發生故障而輸油受阻,不能提供必需的燃料,XM597号機隻好中途返航。兩天後,這架“火神”XM597号飛機被用來執行第二次任務,主要目标為位于馬島首府斯坦利港的阿方AN/TPS-43F對空監視雷達。5月31日的清晨,這架飛機順利地到達目标上空,對該雷達發射了兩枚“百舌鳥”反輻射導彈。一枚脫靶,另一枚打在離目标9~14米處,炸壞了AN/TPS-43F雷達的天線。XM597号飛機的乘員認為他們已經摧毀了這部雷達,沒想到在24小時後它又恢複了工作,并放在—垛新砌的護牆後面以防再一次受到攻擊破壞。

6月2日,“黑色公羊”行動執行了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攻擊任務,飛行剖面與5月30日那次一樣。此次任務還包括對斯坦利港機場的高空轟炸。正在“火神”轟炸機飛向目标期間,修複的AN/TPS-43F對空監視雷達發現了它,就立即關機停止發射電磁波。結果這架飛機為了偵聽阿方雷達陣地洩漏的電磁波,在目标上空盤旋飛行了40分鐘,終于探測到了支援斯坦利港機場防空用的“防空衛士”火控雷達的信号,随即發射了兩枚“百舌鳥”反輻射導彈,并且它們都打中了目标。這時機上還剩兩枚“百舌鳥”導彈,XM597号飛行員期望AN/TPS-43F雷達還會重新開機,因此繼續在目标區上空作長時間的盤旋,但至終這部雷達也沒有重新工作。最後,“火神”轟炸機帶着遺憾開始了其漫長的返回阿森松機場的航程。

這架“火神”轟炸機在“獵迷”MR.Mk2岸基反潛巡邏機的引導下,成功地與一架“勝利者”式空中加油機會合并加油。但加油管接上後不久,XM597号機的受油探頭壞了,使它隻好轉飛到最近的巴西裡約熱内盧機場。飛行員設法抛掉了他們所有的文件和剩餘的兩枚“百舌鳥”反輻射導彈中的一枚,而另一枚由于卡死在發射導軌内,盡管想盡辦法也沒有在着陸前把它扔掉。當飛機安全地降落在機場上滑跑結束時,“火神”XM597号飛機的油箱内隻剩下7公斤的燃油了。

此外,阿根廷方面部隊雷達操縱手對“百舌鳥”有一定的顧慮,因此有時會提前關閉雷達,從而令“火神”達到了壓制對方的目的。

所有參戰的“火神”B.2都安裝的是“奧林巴斯”301發動機,并取消了原先為延長發動機壽命而把最大推力設定在90%的限制。這5架B.2也具有“天空閃電”挂架,由于現有的對抗系統不能完全緻盲馬島上的阿軍雷達,所以在挂架上挂載了一個美制AN/ALQ-101幹擾吊艙。此外飛機還加裝了從退役維克斯超級VC10客機上拆下的“旋轉木馬”慣導系統,機腹改成了适于夜間轟炸的深灰色。

1982年4月30日~5月1日,“火神”開始執行第一次的“黑羊”1任務。一架B.2在馬丁·威瑟斯中尉的指揮下從阿森松島起飛低空飛向馬島,在接近目标前拉起,向斯坦利港機場跑道傾瀉了全部21枚450千克炸彈。這次任務的往返裡程12070千米,持續16小時,涉及兩架“火神”(一架備份機)和11架“勝利”加油機。

讓人汗顔的是,“火神”的第一次任務隻把一枚炸彈砸到了跑道上,不過皇家空軍還是決定繼續實施“黑羊”任務,因為這能阻止阿空軍使用跑道,而且英軍奪島後也能輕易修複。雷霆萬鈞的轟炸還能嚴重打擊駐島阿軍的士氣,并能起到吓阻阿軍、迫使其把資源用于加強本土防衛的作用。1982年5月3日~4日“火神”繼續實施“黑羊”2任務,再次轟炸了跑道。1982年5月16日~17日的計劃是“黑羊”3任務,但氣象預報說有強勁逆風,會使“火神”難以飛抵目标,所以任務被取消。

随後“火神”的任務重點轉移到使用反輻射導彈為福蘭克入侵艦隊的艦載機提供防空壓制上面。

一開始皇家空軍準備采用法制馬特拉AS.37反輻射導彈,這種導彈來自“海盜”攻擊機,5月初“火神”用“天空閃電”的挂架挂載AS.37進行了令人滿意的試射。但是有人質疑馬特拉導彈無法經受長時間的寒冷的高空飛行,故障率會較高。美國在這場戰争中站在了英國一方,不僅提供詳細的情報,還支援了英國先進武器,其中包括最先進的AIM-9L“響尾蛇”空空導彈,以及AGM-45“百舌鳥”反輻射導彈,“火神”可以用雙聯挂架一次挂載4枚“百舌鳥”。

如此巨大的“火神”挂小“百舌鳥”導彈看起來很滑稽,不過實用就好。皇家空軍還計劃為“火神”裝備“響尾蛇”導彈用于自衛,并進行了激光制導炸彈的投擲測試,在“火神”機鼻下放久已不用的投彈手艙中安裝了激光目标指示器,不過這兩種武器最後都沒有正式采用。

1982年5月28日“火神”執行“黑羊”4任務,這也是第一次“百舌鳥”任務,但由于加油機出了問題而被取消。1982年5月30日~31日,一架“火神”挂載兩枚“百舌鳥”執行“黑羊”5任務,沒有獵殺到雷達。1982年6月2日~3日,一架“火神”挂載四枚“百舌鳥”執行“黑羊”6任務,首次擊中一座雷達。“火神”在“百舌鳥”任務中不挂載AN/ALQ-101吊艙,因為要吸引阿根廷人持續打開雷達,以便實施攻擊。

“黑羊”6的那架“火神”在空中加油時損壞了加油管,被迫降落在裡約熱内盧。在進入巴西領空之前,“火神”必須扔掉剩餘的“百舌鳥”,但有一枚“百舌鳥”卻始終不肯離去,當“火神”降落在伽裡奧國際機場的跑道上時,油箱隻剩下幾十千克的燃油。巴西人扣留了“百舌鳥”導彈,1982年6月10日放行了“火神”,巴西政府為此向英國提出了正式抗議。

1982年6月11日~12日的“黑羊”7是最後一次任務,一架“火神”直接向阿守軍投下了一串空爆炸彈。此時阿根廷守軍已經基本被抛棄,一個星期内英軍占領馬島。盡管“黑羊行動”并沒有對敵軍造成什麼實質性的損失,但“火神”發揮了巨大的恐吓和牽制作用,被認為是英軍或者最終勝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