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王

漢王

古代封号
漢王,即劉邦,秦末項羽入關後給劉邦的封号。後來成了漢朝的國号,并逐漸形成了“漢”文化。漢朝以後,許多王朝分封漢王或自立、自稱、割據的漢王。
  • 中文名:漢王
  • 外文名:
  • 别名:
  • 含 義:古代封号
  • 代表人物:劉邦、劉淵
  • 曆史首位漢王:劉邦
  • 漢王人數:28位

簡介

中國古代一共有28位漢王,其中劉氏2人,司馬氏2人,靳氏1人,李氏2人,侯氏1人,宇文氏1人,楊氏1人,李氏5人,王氏1人,耶律氏1人,蕭氏唻1洎人,頭條趙氏2人,完顔氏2人,陳氏1人,朱氏3人,洪氏1人,邢氏1人。以漢王劉邦,漢王劉淵,漢王陳友諒,漢王朱高煦最為著名。

漢朝

劉邦,即漢高祖(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5年6月1日),據《史記·高祖本紀》載:“高祖,沛豐邑中陽裡人。”《高祖本紀》劉邦自言:“豐,吾所生長,極不忘耳!”沛縣豐邑中陽裡人,太公劉執嘉第三子,字季,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偉大的開拓者之一、中國曆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和強大有突出貢獻。

公元前206年,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随後,楚漢之戰開始。

公元前202年,漢王劉邦打敗項羽,成為漢朝開國皇帝,崩後,追谥為(大)漢太祖高皇帝,簡稱為高皇帝、高帝。

兩晉

n

司馬迪

n

晉武帝司馬炎之孫,淮南忠壯王司馬允第三子,晉武帝太康十年(289年)封為漢王。n

司馬固

n

晉武帝司馬炎之孫,吳敬王司馬晏第四子,晉惠帝永甯元年(301年)封為漢王。nn

劉淵

劉淵字元海,新興(今山西忻縣)匈奴人。于永安元年(公元對4年)八月起兵反晉,自稱大單于。同年十月,劉淵對衆宣稱:“昔漢有天下之長,恩結于民。吾者漢氏之甥,結為兄弟。死亡弟紹,不亦可乎廣于是,建國号為漢,劉淵即漢下,尊曹蜀漢劉禅為孝懷皇帝,建元元熙。劉淵稱王建漢後,勢力不斷增長。石勒造反兵敗,率領胡人部衆幾千人、烏桓部落200O人歸順劉淵,上都(個陝西北部)四部鮮卑陸逐延、氏酋大單于微、東萊王彌等也都投奔劉淵,這樣形成了一支由匈奴、鮮卑、氏、羌等各族組成的反晉力量,劉淵稱帝的意圖也漸明顯。

為給建立帝業做準備,劉淵四處出兵,頻繁侵略晉地。永嘉二年(公元308年)冬十月,劉淵正式稱帝。公元309年正月,劉淵又根據太史令宣于修建議,正式遷都平陽(個山西臨汾西)。因從汾河水中獲得治國玉奎,其上面寫有“有新保之”,劉淵認為這對自己非常吉祥。永嘉三年(公元309年)三月,晉将軍來誕歸降劉淵,劉淵于是任命來誕為前鋒都督,劉景為人都督,起大軍攻晉。nnn

靳準

n(?-318年),十六國時漢國的大臣,官拜中護軍。他的兩個女兒靳月光、靳月華十分美豔,315年,漢昭武帝劉聰立月光為上皇後,月華為右皇後,之後,劉聰整日沉湎酒色。靳準官至大司空領司隸校尉,幼女又成了太子劉粲的太子妃。318年七月,劉聰去世,隐帝劉粲即位,立靳氏為皇後,立靳氏所生的兒子劉元公為皇太子。

靳準密謀廢黜劉粲,首先他建議劉粲殺掉被誣以謀反的宗室大臣太宰劉景、大司馬劉骥、骥母弟車騎大将軍吳王劉逞、太師劉顗、大司徒齊王劉劢,起初劉粲并沒有同意,由于靳皇後和她的姐姐皇太後靳月華的勸說,使劉粲給予了靳準殺伐大權。八月,屠戮宗室大臣之後,靳準殺了劉粲,并屠滅了在平陽的劉氏皇族,自立為大将軍、漢王,向晉朝稱臣。九月,漢國大将劉曜、石勒聯合起兵攻打靳準。十月,劉曜在長安稱帝。十二月,靳準被他的堂弟靳明、左、右車騎将軍喬泰、王騰、衛将軍靳康合謀殺害,平陽城破,而靳氏家族也被劉曜屠滅。nn

李壽

n李壽(300-343)十六國時成漢皇帝。338-343年在位。字武考,特季弟骧之少子,雄僣号,拜前将軍,督巴西軍事,遷征東将軍,又遷大将軍、大都督、侍中,封扶風公,錄尚書事,進封建甯王,期嗣位,改封漢王,領梁州刺史。

李廣

十六國時期成漢昭文帝李壽之子,成漢後主李勢之弟,漢王,官至大将軍。李勢沒有兒子,他的弟弟李廣要當皇太弟。李勢不肯。這時馬黨、解思明出面為李廣求情。李勢懷疑二人與李廣有陰謀,便追捕二人,一方面派人攻打李廣。李廣聞訊後自殺。

南北朝

侯景

侯景(503~552),字萬景,北魏懷朔鎮(今内蒙古固陽南)鮮卑化羯人。因左足生有肉瘤所以行走不穩,但是擅長騎射,因此被選為懷朔鎮兵,後又被提升為功曹史、外兵史等低級官職。北魏末年邊鎮各胡族群起反抗鮮卑族的統治,侯景開始建立功勳,後來侯景投靠東魏丞相高歡。梁武帝太清元年(547年)率部投降梁朝,駐守壽陽,公元548年9月,侯景叛亂起兵進攻南梁。公元551年他篡位自立為皇帝。江州刺史王僧辯、揚州刺史陳霸先先後發難,率領軍隊進攻侯景,侯景軍隊一觸即潰。侯景死後,屍體被分成好幾份,被人搶食。

宇文贊

n宇文贊,字乾依,北周武帝宇文邕次子,建德三年(574年)由漢國公進封為漢王。後被隋文帝所害。

隋朝

楊諒(575-605),字德章,一名傑,隋文帝第五子。開皇元年,立為漢王。

唐朝

李洪

n李洪,唐世祖李昞第三子,早夭,唐朝時追封為漢王。nn

王玄恕

n王玄恕,王世充之子,王世充稱皇帝時封為漢王。nn

李元昌

n李元昌(?-643年),唐高祖第七子,母嫔孫氏。武德三年(620年)封魯王。貞觀十年(636年),封漢王。少好學,善隸書,又善畫馬。與太子李承乾關系良好,常一起遊玩,俱謀取帝位。貞觀十七年(643年)陰謀發動政變,事敗,李元昌被逼自盡。nn

李元慶

李元慶(?-664年),唐高祖李淵第十六子,李淵與劉婕妤所生,623年,封漢王。625年,改封陳王。635年,任趙州刺史,娶戴胄的女兒為妻。636年,改封道王,任豫州刺史。649年,受實封千戶。653年,任滑州刺史的治績被唐高宗得知,賜物二百段。曆任徐州、沁州、衛州刺史。事母孝順,母親死後,請求親自修建母親墳墓,高宗安慰未許。664年去世,追贈司徒、益州都督,陪葬獻陵。子9人,臨淮王李誘、李詢之名傳世。

李恪

n李恪(619年-653年),唐太宗第三子,母楊妃為隋炀帝女。同母弟蜀王李愔。武德三年(620年),李恪被封為長沙郡王,武德九年(626年)進封漢王。貞觀二年(628年)改封蜀王,貞觀十年(636年),改封吳王。由于“漢王”隻是李恪曾經的王号,故不做詳細介紹。nn

李貞

n李貞(627年-688年10月12日),唐太宗李世民第八子,為李世民與燕德妃所生。貞觀五年(631年),封漢王。七年(633年),授徐州都督。十年(636年),改封原王,尋徙封越王,拜揚州都督,賜實封八百戶。由于“漢王”隻是李貞曾經的王号,故不做詳細介紹。

宋朝

趙元佐

趙元佐(965年—1027年),宋太宗趙光義與元德皇後李賢妃所生的長子。初名趙德崇,字惟吉。曆封衛王、楚王。乾興元年(1022年)二月,宋真宗駕崩,享年55歲,六子宋仁宗趙祯即位,封趙元佐為江陵牧,增加趙元佐的食邑。天聖五年(1027年)十二月,趙元佐薨,享年62歲,兒子趙允升繼嗣,贈河中、鳳翔牧,追封齊王,谥号恭憲。nn

趙椿

n趙椿,宋徽宗第十九子,早薨,追封漢王,谥号沖昭。

金朝

完顔烏故乃,金世祖完顔劾裡缽之子,金太祖金太宗之弟,封為漢王。

完顔永中,女真名實魯剌,金世宗完顔雍長子,金章宗即位時進封為漢王。

明朝

陳友諒

陳友諒,(1320~1363)元末大漢政權的建立者。湖北沔陽人,家世業漁。年輕時曾為縣吏。元末農民戰争爆發後,參加徐壽輝、鄒普勝、倪文俊等人領導的天完紅巾軍,初為簿書掾,後以功升元帥。元至正十七年(1357)九月,倪文俊謀害徐壽輝未成,逃奔黃州,陳友諒乘機襲殺倪文俊,并其部衆,自稱宣慰使,随後改稱平章,掌握天完實權。此後兩年繼續進行反元戰争,攻取安慶、池州、龍興(今江西南昌)、瑞州(今江西高安)、邵武、吉安、撫州、贛州、信州(今江西上饒)、襄陽等地。

朱楧

朱楧(1376年-1419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四子,乃郜氏所出,初封為漢王,後改封為肅王,谥号肅莊王。朱楧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受封漢王。1391年,與衛、谷、慶、甯、岷五王練兵臨清。明年改封肅王。又明年,受命駐平涼。直到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正式就藩甘州。設立王署管理陝西行都司甘州五衛軍務。洪武三十年(1397年)令督軍囤糧,并與長興侯耿炳文一同出征蠻族。建文元年(1399年)朱楧上表乞内徙,遂移封至蘭州。永樂六年(1408年),捶殺衛卒三人及受哈密國進馬,逮其長史官屬。永樂十七年(1419年)過世。nn

朱高煦

朱高煦,為明成祖嫡次子,生母為仁孝文皇後徐氏。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封高陽王。明成祖長子朱高熾體肥,腰腹經數圍而累贅,不為成祖所喜。朱高煦身長七尺餘,有膂力,善騎射,頗類成祖,在靖難時立有戰功,多次營救成祖于危難之中,成祖曾許諾。靖難成功後,欲改立他為太子,但最後衡量過各方利害後,仍立長子朱高熾為太子,而封朱高煦為漢王。nn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