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九省

東北九省

民國時期使用的東北地區的行政區劃方式
東北九省是遼甯、安東、遼北、吉林、松江、合江、黑龍江、嫩江和興安。[1]是1945年抗戰勝利後,中華民國政府在東北地區劃分的9個省級行政單位。即把原來的東三省每一個省分成三個省(安東省、遼北省原為遼甯省的一部分;松江省、合江省原為吉林省的一部分;嫩江省、興安省原為黑龍江省的一部分)。除了設置9個省外,在東北還設有三個直轄市,直屬于行政院,分别是沈陽市、大連市和哈爾濱市,當時連貨币上都注明“東北九省流通券”。
    中文名:東北九省 外文名:Manchuria 北緯:38°43'至43°26' 東經:118°53'至125°46'

概述

東北九省是民國時期一度使用的東北地區的行政區劃方式。

遼甯省(省會沈陽市,轄4市22縣)

省轄市:錦州、營口、鞍山、旅順。

縣治:渖陽、撫順、本溪、海城、蓋平、鐵嶺、遼中、金縣、遼陽、複縣、錦縣、綏中、北鎮、興城、義縣、錦西、盤山、新民、黑山、岫岩、莊河、台安。

注:境内大連、沈陽二市系直轄市,直隸行政院;

沈陽市于1947年6月升直轄市。

安東省(省會通化市,轄2市18縣)

省轄市:通化、安東。

縣治:新賓、通化、桓仁、輯安、臨江、長白、撫松、海龍、柳河、東豐、鳳城、寬甸、安東、輝南、清原、金川、蒙江、孤山。

遼北省(省會遼源縣,轄1市18縣6旗)

省轄市:四平。

縣治:開原、彰武、西豐、北豐、昌圖、梨樹、康平、遼源、洮南、開通、安廣、突泉、鎮東、洮安、法庫、瞻榆、長嶺。

盟旗:科爾沁右翼前旗、科爾沁右翼中旗、科爾沁右翼後旗、科爾沁左翼前旗、科爾沁左翼中旗、科爾沁左翼後旗。

吉林省(省會吉林市,轄2市18縣1旗)

省轄市:吉林、長春。

縣治:永吉、長春、伊通、農安、舒蘭、桦甸、磐石、雙陽、德惠、扶馀、雙城、五常、榆樹、敦化、蛟河、乾安、九台、懷德。

盟旗:郭爾羅斯旗。

注:境内哈爾濱市系直轄市,直隸行政院。

松江省(省會牡丹江市,轄2市15縣)

省轄市:牡丹江、延吉。

縣治:賓縣、延壽、阿城、延吉、甯安、珲春、東甯、汪清、和龍、穆稜、方正、珠河、葦河、綏芬、安圖。

合江省(省會佳木斯市,轄1市17縣)

省轄市:佳木斯。

縣治:依蘭、桦川、密山、饒河、虎林、同江、富錦、撫遠、寶清、勃利、通河、湯原、蘿北、綏濱、鳳山、鶴立、林口。

嫩江省(省會齊齊哈爾市,轄1市18縣2旗)

省轄市:齊齊哈爾。

縣治:龍江、呼蘭、木蘭、蘭西、巴彥、青岡、肇州、大赉、安達、肇東、泰來、林甸、景星、甘南、泰康、東興、富裕、肇源。

盟旗:杜爾伯特旗、劄赉特旗。

黑龍江省(省會北安市,轄1市25縣1旗)

省轄市:北安。

縣治:綏化、慶城、海倫、拜泉、嫩城、讷河、瑷珲、呼瑪、克山、龍鎮、綏愣、通北、漠河、望奎、依安、明水、烏雲、佛山、鷗浦、奇克、遜河、鐵骊、德都、克東、孫吳。

盟旗:伊克明安特别旗。

興安省

(省會海拉爾市,轄1市7縣11旗)

省轄市:海拉爾。

縣治:呼倫、胪濱、室韋、奇乾、雅魯、布西、索倫.

盟旗:呼倫貝爾部—索倫旗、新巴爾虎左翼旗、新巴爾虎右翼旗、陳巴爾虎旗、額爾古納左翼旗、額爾古納右翼旗、布特哈部—巴彥旗、莫力達瓦旗、布特哈旗、阿榮旗、喜劄嘎爾旗。

地理概況

地理坐标處在東經118°53'至125°46',北緯38°43'至43°26'之間,東西端直線距離最寬約550公裡,南北端直線距離約550公裡。遼甯省陸地面積14.59萬平方公裡,占中國陸地面積1.5%。陸地面積中,山地面積8.72萬平方公裡,占59.8%;平地面積4.87萬平方公裡,占33.4%;水域面積1萬平方公裡,占6.8%。海域面積15.02萬平方公裡。其中渤海部分7.83萬平方公裡,北黃海7.19萬平方公裡。遼甯省共轄14個地級市,其中計劃單列市1個(大連),副省級城市2個(沈陽、大連),57個市轄區、5個開放先導區(均在大連)、17個縣級市、27個縣(其中8個少數民族自治縣)。

遼甯省海岸線東起鴨綠江口,西至山海關老龍頭,大陸海岸線全長2178公裡,占中國大陸海岸線總長的12%,島嶼岸線長622公裡占中國島嶼岸線總長的4.4%。近海分布大小島嶼506個,島嶼面積187.7平方公裡。沿黃海的主要島嶼有外長山列島、裡長山列島、石城列島和大、小鹿島等;沿渤海主要島嶼有菊花島、大小筆架山、長興島、鳳鳴島、西中島、東西螞蟻島、虎平島、豬島和蛇島等。

遼甯省東北與吉林省接壤,西北與内蒙古自治區為鄰,西南與河北省毗連,與山東省隔海相望。以鴨綠江為界河,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隔江相望,南瀕浩瀚的渤海和黃海。

地形地貌

該省地勢大體為北高南低,從陸地向海洋傾斜;山地丘陵分列于東西兩側,向中部平原傾斜。地貌劃分為三大區。

1.東部的山地丘陵區。此為長白山脈向西南之延伸部分。這一地區以沈丹鐵路為界劃分為東北部低山地區和遼東半島丘陵區,面積約6.7萬平方公裡,占全省面積的46%。東北部低山區,此為長白山支脈吉林哈達嶺和龍崗山之延續部分,由南北兩列平行的山地組成,海拔500~800米,最高山峰鋼山位于撫順市東部與吉林省交界處,海拔1347米,為本省最高點。遼東半島丘陵區,以千山山脈為骨幹,北起本溪連山關,南至旅順老鐵山,長約340公裡,構成遼東半島的脊梁,山峰大都在海拔500米以下。區内地形破碎,山丘直通海濱,海岸曲折,港灣很多,島嶼棋布,平原狹小,河流短促。

2.西部山地丘陵區。由東北向西南走向的努魯兒虎山、松嶺、黑山、醫巫闾山組成。山間形成河谷地帶,大、小淩河發源地并流經于此,山勢從北向南由海拔1000米向300米丘陵過渡,北部與内蒙古高原相接,南部形成海拔50米的狹長平原,與渤海相連,其間為遼西走廊。西部山地丘陵面積約為4.2萬平方公裡,占全省面積29%。

3.中部平原。由遼河及其30餘條支流沖積而成,面積為3.7萬平方公裡,占全省面積25%。地勢從東北向西南由海拔250米向遼東灣逐漸傾斜。遼北低丘區與内蒙古接壤處有沙丘分布,遼南平原至遼東灣沿岸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另有大面積沼澤窪地、漫灘和許多牛轭湖。

曆史沿革

遼甯省曆史悠久,古文化源遠流長。早在遠古時代,遼甯地區就有人類勞動、繁衍、生息活動。在營口大石橋南金牛山發現的金牛山人化石及其遺址,距今已有28萬年,是迄今為止遼甯地區發現的最古老的一處人類栖息地。在朝陽市喀左縣發現的鴿子洞遺址及出土的石器,屬于舊石器時代中期古人類遺址,距今有5萬年左右。

約在7000年前,遼甯地區開始進入新石器時代,沈陽新樂遺址和出土的大量器物,顯示了遼甯在原始社會末期的繁榮景象。朝陽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距今約5000~5500年,從出土的祭壇、積石冢、神廟和女神彩塑頭像、玉雕豬龍、彩陶等重要文物得出,這裡存在一個初具國家雛形的原始文明社會,标志着遼甯地區是中華民族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自公元前20世紀夏朝進入奴隸社會後,遼甯地區逐步與之建立了隸屬關系。據中國最早的史書《禹貢》記載,遼甯地區最早為冀、青2州之城。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