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年号

明朝年号

中國古代明朝的年号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國曆史上一個由漢族建立的王朝,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時期定都北京。共傳十六帝,共計276年。明朝自太祖朱元璋開始,多為一帝一号。故自明朝時,便習慣以年号來稱呼皇帝。隻有明英宗例外,擁有兩個年号正統、天順。[1]
  • 中文名:明朝年号
  • 外文名:
  • 别名:
  • 分類:中國年号:明朝
  • 代表:洪武、永樂、嘉靖、萬曆、崇祯
  • 相關:永樂大典、隆慶開關、萬曆三大征

太祖洪武朝

太祖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朱元璋,年号洪武,凡三十一年。洪武,即洪大的武功,意在彰顯武事之威。朱元璋掃滅群雄,驅逐蒙元,取年号洪武,足見其豪傑之氣頗盛。

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朱允炆繼位沿用。

洪武年間大事記

1368年 洪武元年

正月:初四,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建國大明,年号洪武。

八月:初二,明軍攻克大都,元亡。

1369年 洪武二年

正月:立功臣廟于雞籠山。

二月:诏修《元史》。

七月:大将常遇春在北伐時暴病而亡,享年39歲。谥忠武。

1370年 洪武三年

正月:命徐達、李文忠、馮勝、鄧愈、湯和等北伐殘元勢力。

四月:元順帝妥歡帖睦爾崩于應昌,元臣上上廟号惠宗。太祖以其"知順天命,退避而去",特谥曰"順帝"。

八月:始開科取士。

其他:《水浒傳》作者施耐庵逝世,享年74歲

1371年 洪武四年

六月:大夏國皇帝明升向湯和投降,不久,四川其他州縣平定。

其他:鄭和出生、楊榮出生、楊溥出生。

1372年 洪武五年

徐達、馮勝、李文忠再次奉命北征,戰數月,七月相繼班師。

1373年 洪武六年

二月:诏置烏斯藏衛指揮使司、朵甘衛指揮使司及二宣慰使司、四招讨司等。次年七月升為烏斯藏行都指揮使司和朵甘行都指揮使司。

閏十一月:二十二日,命刑部尚書劉惟謙詳定《大明律》。洪武七年二月編成。

十二月:出使雲南的王炜被脫脫所害。

1374年 洪武七年

三月,元末起義首領方國珍逝世;七月,前中書省平章政事李思齊逝世。

1375年 洪武八年

三月:《洪武正韻》編成。

是年,在今西藏阿裡地區設置俄力思軍民元帥府。十月,改在外各處所設都衛為都指揮使司(簡稱都司)。

其他:三月,廖永忠被賜死。四月,劉伯溫逝世。八月,北元太尉擴廓帖木兒逝世。是年,太祖遣吳雲出使雲南勸降元梁王,被鐵知院所殺。

1376年 洪武九年

六月:設立承宣布政使司。诏改浙江、江西、福建、北平、廣西、四川、山東、廣東、河南、陝西、湖廣、山西諸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罷行省平章政事,左、右丞等官,改參知政事為布政使。

其他:是年,明初四大案之空印案發生。

1380年 洪武十三年

是年,明初四大案之胡惟庸案發生。胡惟庸被殺,朱元璋廢除丞相之職,取消中書省,并規定此後朝廷不得再立丞相。丞相掌管的事務交六部分理,由皇帝直接統領,中央集權得到進一步加強。

同年,廣東番禺知縣道同被朱亮祖誣告而被冤殺。不久,朱亮祖亦被朱元璋所殺。

1381年 洪武十四年

複置各道按察使司;徐達修築山海關;行裡甲制;傅友德、沐英征雲南,平,沐氏自此世守雲南。

其他:宋濂逝世,享年71歲。

1382年 洪武十五年

是年,明軍平定雲南全境,置雲南布政司。置貴州都指揮使司,又置雲南都指揮使司。

四月:置錦衣衛,掌侍衛緝捕刑獄之事,鎮撫司劃歸錦衣衛管轄。

十月:置都察院,設監察都禦史、監察禦史。

其他:《華夷譯語》《雲南志》編成。皇後馬秀英逝世,享年51歲

1384年 洪武十七年

編撰《大統曆法通軌》;曹國公李文忠逝世,谥武靖。

1385年 洪武十八年

是年,明初四大案之郭桓案發生,因事連坐被誅者數萬人。

十月:頒行《禦制大诰》,後又于洪武十九年三月編成《大诰續編》,十二月編成《大诰三編》,先後頒行。史稱《三诰》。

其他:畫家王蒙逝世,享年77歲;開國大将魏國公徐達逝世,享年53歲,谥武甯。

1386年 洪武十九年

正月:命馮勝、傅友德、藍玉等征讨納哈出,閏六月,納哈出兵敗勢窮而降。

五月:福建彭玉琳起義,自稱晉王,建元天定。旋即被鎮壓。

1387年 洪武二十年

二月:《魚鱗圖冊》問世。

九月:命藍玉率軍北伐殘元勢力。

1388年洪武二十一年

四月:藍玉軍兵至捕魚兒海,大破北元殘軍,殺太尉蠻子等,俘獲其衆。史稱"捕魚兒海戰役"。北元後主脫古思帖木兒與太子天保奴及丞相、知院等數十騎逃遁,逃跑途中脫古思帖木兒被也速叠兒所殺,自是北元再無年号。

1389年 洪武二十二年

五月:在兀良哈之地設泰定、朵顔、福餘三衛。

1390年 洪武二十三年

五月:朱元璋清除胡惟庸逆黨,頒《昭示奸黨錄》。列二十人,李善長、唐勝宗等皆在列,全家被誅。

1392年 洪武二十五年

四月:太子朱标逝世,享年37歲,谥懿文。九月,立朱允炆為皇太孫。

六月:沐英逝世,年四十八,谥昭靖。

1393年 洪武二十六年

是年,明初四大案之藍玉案發生。前後因此被殺的約一萬五千人。

1394年 洪武二十七年

《書傳會選》《寰宇通衢》編成;穎國公傅友德、定遠侯王弼因罪賜死。

1395年 洪武二十八年

二月:宋國公馮勝坐事賜死。

九月:《皇明祖訓》頒行。

其他:《禮制集要》《洪武京城圖志》編成。

1397年 洪武三十年

正月:漢中府沔縣白蓮教徒高福興、田九成等率衆起義,田九成自稱皇帝,年号龍鳳。九月,起義失敗。

五月:頒行《大明律诰》。

是年,南北榜案發生。此事件開明朝分南北取士之先例,至洪熙以後遂成定制。

1398年 洪武三十一年

閏五月:初十,太祖朱元璋逝世,年七十一。同月十六日,皇太孫朱允炆即皇帝位,改元建文。

惠宗建文朝

惠宗嗣天章道誠懿淵功觀文揚武克仁笃孝讓皇帝朱允炆,年号建文,凡四年。建文,即建立文治。表明朱允炆建立文治之世的願望,與洪武朝嚴肅的政治氛圍形成對應。

建文四年六月成祖繼皇帝位,以是年為洪武三十五年。萬曆二十三年神宗下诏恢複建文年号。

成祖永樂朝

成祖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朱棣,年号永樂,凡二十二年。永樂,寓意國家永遠太平,百姓永遠安樂。原為永清,後改為永樂。

永樂二十二年八月仁宗繼位沿用。

仁宗洪熙朝

仁宗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朱高熾,年号洪熙,凡一年。洪熙,寓意國家強大興盛(一說寓意大明朝勇往直前)。

洪熙元年六月,宣宗繼位沿用。

洪熙元年,乙巳年,公元1425年。

1425年 洪熙元年

五月:初四日,诏修《太宗實錄》,于宣德五年正月修成。十一日,仁宗朱高熾逝世,六月十二日皇太子朱瞻基即皇帝位,以明年為宣德元年。

閏七月:初八日,敕修《仁宗實錄》,于宣德五年正月修成。

宣宗宣德朝

憲天崇道英明神聖欽文昭武寬仁純孝章皇帝朱瞻基,年号宣德,凡十年。宣德,寓意德才兼備,以德為先。

宣德十年正月初三帝崩,英宗繼位沿用。

宣德年間大事記

1426年 宣德元年

八月:漢王朱高煦在樂安謀反,宣宗親征,朱高煦投降。

1427年 宣德二年

七月:鞑靼犯開平,鎮朔将軍薛祿敗之。

是年,撤兵交趾。宣德元年,先有方政陳智奉命征剿交趾,屢戰屢敗;宣德二年,又有王通、柳升敗績。同年十月末,利用黎利請和之機,于同年十一月十一日,決計罷兵棄交趾。

1428年 宣德三年

二月,立朱祁鎮為皇太子,三月初一,廢皇後胡氏,立孫貴妃為皇後。

是年,正式廢除交趾承宣布政使司。

1430年 宣德五年

六月:開平衛内遷。從此,棄地三百裡,使邊防更加空虛。

九月:于各省專設巡撫。

閏十二月:鄭和等從南京龍灣第七次起航下西洋。

其他:夏原吉逝世,谥忠靖。薛祿逝世,谥忠武。

1431年 宣德六年

是年六月,宣宗派徐琦持诏命黎利權署安南國事。其時,黎利實際上已自立為帝。

1433年 宣德八年

二月:鄭和在其第七次出使西洋的返回途中逝世于古裡。

五月:初二日,日本遣使入貢。同年閏八月初三,又遣使入貢。

是年,天方、滿加剌國始派使節随鄭和的船隊到中國,向明朝入貢。

其他:東南沿海倭患日甚。

1434年 宣德九年

瓦剌脫歡殺阿魯台,阿魯台之子阿蔔隻俺請求納款以歸附明朝。宣宗念其兵敗家亡,憐而安撫。

1435年 宣德十年

正月三日:明宣宗朱瞻基逝世,大學士楊士奇、楊榮等擁朱祁鎮為帝,即為英宗,年号正統。

七月:初七,敕修《宣宗實錄》。于正統三年四月十二日修成。

其他:正月,五朝元老蹇義逝世,年七十三,谥忠定。廣西大藤峽民起事。

英宗正統朝/天順朝

英宗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朱祁鎮,年号正統,凡十四年。正統,寓意大明代代相承。十四年九月,英宗征蒙古被俘,代宗繼位沿用。天順,凡八年,即奉天順意。

景泰八年正月十七複位,二十一日,改元天順。天順在元朝阿速吉八時便使用過,不過使用時間不足一月。在景泰七年,錢塘妖道李珍造反稱帝,僞号天順。時臣莫不知此,然會英宗意,皆未有言。

天順八年正月英宗崩,憲宗繼位,沿用。

代宗景泰朝

代宗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顯德崇孝景皇帝朱祁钰,年号景泰,凡八年。景泰,寓意國泰民安。景泰八年正月,帝不豫。壬午,武清侯石亨、副都禦史徐有貞等迎上皇複位,旋即改元天順。

二月乙未,廢帝為郕王,遷西内。癸醜,王薨于西宮,年三十。谥曰戾。

憲宗成化朝

憲宗繼天凝道誠明仁敬崇文肅武宏德聖孝純皇帝朱見深,年号成化,凡二十三年。成化,即成果理化。語出《文子·道原》:天常之道,生物而不有,成化而不宰。

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孝宗繼位沿用。

成化年間大事記

1465年 成化元年

三月:荊襄流民在劉通、石龍、馮子龍等領導下起義,建國号大漢,年号德勝。二年十一月,起義失敗。同月,四川山都掌少數民族(彜族、苗族等)起義,至成化四年才被平定。

其他:憲宗為于謙平凡。定西域諸國及烏斯藏入貢之制。

1467年 成化三年

八月:《英宗實錄》修成,附景泰帝事于其中。

1475年 成化十一年

五月:憲宗方知紀妃所生皇子已有六歲,遂定名佑樘。十一月初八日,立朱佑樘為皇太子。

其他:是年,湖南靖州苗民再度起義,次年三月被李震鎮壓。

1476年 成化十二年

三月:四川播州宣慰司苗民起義,十一月起義失敗。

1477年 成化十三年

二月:憲宗诏令禦馬監太監汪直提督錦衣衛校官百餘人另立西廠。五月,汪直遭内閣大臣商洛等彈劾,罷設西廠。六月十五日,诏複設西廠。

十一月:四川松潘苗民起義,次年三月被平定。

1482年 成化十八年

三月:憲宗複诏罷西廠,汪直失寵,次年被貶南京,從此退出曆史舞台。

1486年 成化二十二年

七月:商辂逝世,谥文毅。

1487年 成化二十三年

正月初十,萬貴妃逝世。八月二十二日憲宗崩。九月初六,朱佑樘即皇帝位。

孝宗弘治朝

孝宗建天明道誠純中正聖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朱佑樘,年号弘治,凡十八年。弘治,即輝煌聖治。大明朝經過成化朝後已是朝政紊亂,國力凋敝。

孝宗繼位後努力扭轉朝政腐敗狀況,驅逐奸佞,勤于政事,勵精圖治,任用王恕、劉大夏等為人正直的大臣,創造了明朝曆史上的又一次盛世,史稱"弘治中興"。

十八年五月武宗繼位沿用。

武宗正德朝

武宗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弘文思孝毅皇帝朱厚燳,年号正德,凡十六年。正德,寓意德堅意正。

語出《尚書.大禹谟》:禹曰:于!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養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孔穎達疏:"正德者,自正其德,居上位者正己以治民。"此外,西夏崇宗李幹順也用過正德年号。

正德十六年四月世宗繼位沿用。

世宗嘉靖朝

世宗欽天履道英毅神聖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朱厚熜,年号嘉靖,凡四十五年。嘉靖,即嘉嘉靖靖,語出《書·無逸》:"周公曰:"嗚呼!我聞曰:昔在殷王中宗,嚴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祗懼,不敢荒甯,肆中宗之享國七十有五年。

其在高宗,時舊勞于外,爰暨小人。作其即位,乃或亮陰,三年不言。其惟不言,言乃雍。不敢荒甯,嘉靖殷邦。至于小大,無時或怨。肆高宗之享國五十年有九年。"

蔡沉集傳:"嘉,美;靖,安也。嘉靖者,禮樂教化,蔚然于安居樂業之中也……嘉靖者,和之達于政。"

據《列朝年号辨誤》記載,朱厚熜繼位後,内閣拟定了三個年号:紹治、明良、嘉靖。紹治,紹弘治之政,即希望朱厚熜能繼承弘治中興,清除正德朝的所有弊政。

但朱厚熜最終選擇了嘉靖作為年号而不是群臣普遍看好的紹治,意在表明自己繼承帝位隻不過是繼統不繼嗣而已,可以說大禮議之争在此時已在朱厚熜心中醞釀。

1522年 嘉靖元年

正月:命稱孝宗皇考,慈壽皇太後聖母,興獻帝後為本生父母。

1523年 嘉靖二年

三月:中葡(佛朗機)新會西草灣海戰發生。戰争以明朝的勝利結束。

六月:争貢之役(甯波之亂、宗設之亂)發生。日本大名細川氏和大内氏勢力各派遣朝貢使團來華貿易,兩團在抵達浙江甯波後因為勘合真僞之辯而引發沖突,在浙江甯波爆發了武力殺戮事件。

事後,朝廷廢除了浙江浙江市舶提舉司和福建市舶提舉司,僅留廣東市舶提舉司。

八月:《後鑒錄》刊行。

其他:吳中四才子之唐寅逝世。

1524年 嘉靖三年

是年,大禮儀之争發生。曆時三年半之久。

八月:大同兵變,次年始定。

九月:更定大禮。稱孝宗為皇伯考,昭聖皇太後為皇伯母;獻皇帝為皇考,章聖皇太後為聖母。尊稱由是而定。

其他:仿造佛朗機炮。

1525年 嘉靖四年

正月:吐魯番滿速兒犯肅州,甘肅巡撫陳九疇敗之。事後,從陳九疇建言,閉關絕貢。

三月:十五日,诏修《獻皇帝實錄》。于五年六月二十九日修成。

十二月:十七日,《大禮集議》書成

其他:張居正出生。

1526年 嘉靖五年

九月:奉安恭穆獻皇帝神主于世廟。

十二月:二十八日,吳中四才子之祝枝山去世。

其他:李成梁出生。

1528年 嘉靖七年

三月:初七日,世宗正式诏令儒臣重訂《大明會典》,訂正謬誤,增入續定事例。

十一月:王守仁逝世,年五十八。隆慶初,谥文成。

1529年 嘉靖八年

楊廷和、李夢陽去世。

1536年 嘉靖十五年

二月:四川建昌衛發生地震,震級7.25級。

其他:1、貴州苗民王聰起事。2、劉天和請修雙輪戰車,世宗允準。

1537年 嘉靖十六年

安南後黎朝黎莊宗遣使北京陳述莫氏篡位奪權,請求明朝讨伐莫氏。先是,嘉靖六年,前黎朝權臣安興王莫登庸脅迫黎恭皇禅讓,改元明德,仍以升龍為都,建立莫朝。

嘉靖十一年,黎朝舊臣阮淦在哀牢尋獲黎昭宗的幼子黎維甯并擁立為帝,是為黎莊宗,在南方的清化與北方的莫朝對抗,是為越南的南北朝時期,越南大亂。

1538年 嘉靖十七年

三月:命仇鸾征讨安南莫登庸。

九月:改太宗廟号為"成祖",尊獻皇帝廟号為"睿宗"。

1539年 嘉靖十八年

二月:1、初一日,立皇次子載壑為皇太子,封皇三子載垕為裕王。2、十四日,安南莫登庸遣使至鎮南關請降,并籍其田土戶口以獻,聽天朝處分,帝下廷臣集議。

閏七月:複命鹹甯候仇鸾、兵部尚書毛伯溫征讨安南莫登庸。

1540年 嘉靖十九年

八月,俺答入寇,大同、宣府守軍皆觀望不戰。九月,吉囊犯固原,周尚文領兵奮擊吉囊于黑水苑。十二月,俺答、吉囊再次犯邊。

十一月:莫登庸與大臣數十人自縛跪拜,入鎮南關向明朝官員納地請降。

其他:日本使團至京師,貢獻方物,明廷賞宴如例。

1541年 嘉靖二十年

四月:1、诏降安南國為安南都統使司,授莫登庸都統使,從二品,世襲。改十三道為十三宣撫司,各設同知、副使、佥事。名義上安南再入中國版圖。

後黎世宗遣使赴大明,請求明廷恢複過往"安南國王"的冊封,明廷不許。這一頭銜一直沿襲至明末。2、九廟火災。

其他:吉囊、俺答犯邊。

1542年 嘉靖二十一年

八月:嚴嵩入閣。

十月:二十一日,壬寅宮變發生。事發次日,世宗移居西苑,自是不複回大内。

其他:俺答犯邊,殺掠山西。副總兵張世忠戰死,谥忠愍。

1548年 嘉靖二十七年

正月:首輔夏言緻仕,四月,下鎮撫司獄。十月初二,被殺于京師西市,年六十七歲。

三月:陝西總督曾銑被殺,天下冤之。

1550年 嘉靖二十九年

六月,俺答入犯大同,殺總兵張達。七月俺答再犯大同。新任總兵鹹甯侯仇鸾驚慌失措,以重金賄俺答汗,乞求俺答汗轉攻他處。八月,俺答汗移兵東去,不久進逼京師。

京師宣布戒嚴。在俺答汗兵臨城下的緊急時刻,世宗诏令諸鎮将帥統兵勤王,委命仇鸾為"平虜大将軍",節制各路勤王兵馬。兵部尚書丁汝夔問首輔嚴嵩退敵之計。

嚴嵩害怕出戰失利,戒令諸将不要輕舉妄動。仇鸾到東直門觀望,任由敵軍在城外自由焚掠八天。九月,俺答兵劫掠而去。此事件史稱"庚戌之變"。

1551年 嘉靖三十年

三月:诏許于大同、宣府、延綏、甯夏開設馬市。

七月:俺答向總督史道獻大同兵變後叛逃塞外的蕭芹等三十餘人。

其他:李邦珍聚衆起義、孟尚守聚衆起義。

1552年 嘉靖三十一年

三月:徐階入閣。

四月:海盜王直勾結倭寇進犯浙江,劫掠州縣。

八月:十二日,仇鸾病死。仇鸾死後,嚴嵩即與錦衣衛都督陸炳盡發仇鸾厚賂俺答之罪。二十五日世宗下诏暴仇鸾罪狀,追戮其屍,傳首九邊,抄家沒産。

是年,俺答犯邊,先後四犯大同,三犯遼陽,一犯甯夏。

1553年 嘉靖三十二年

正月:兵部武選員外郎楊繼盛疏劾嚴嵩十罪五奸,反遭廷杖、下獄。

閏三月:海盜頭目王直勾引倭寇,劫掠燒殺沿海州縣,曆史三月。民甚苦之。

五月:诏設江淮副總兵提督海防。

其他:佛郞機(葡萄牙)人以舟觸風濤為由,請求借濠鏡(澳門)地曝曬水漬貢物,得到海道副使汪柏的許可,遂建篷數十間。明年,佛郞機通過周鸾冒用他國名義,诳報海道副使汪柏,汪柏受其賄,準許通市。

佛郞機商船來,"照例抽分",佛郞機人"始漸運磚瓦木石為屋"。至嘉靖四十三年,在濠鏡居住的佛郎機人已超過萬人。

1554年 嘉靖三十三年

是年,倭寇繼續入犯沿海地區,大肆劫掠。

俺答兵犯大同,總兵嶽懋中戰死。

1555年 嘉靖三十四年

倭寇繼位為患東南沿海各地,甚至在七月一度深入安徽境内。官軍擊之,各有勝敗。其間,張經在五月取得王江泾大捷。是官軍自與倭寇開戰以來所取得的最大的一次勝利。

四月:廣東海道副使汪柏殲滅海盜徐铨等,海疆稍靖。

十月:南京兵部尚書張經、浙江巡撫李天寵、兵部武選員外郎楊繼盛被處斬,天下鹹稱其冤。

十二月:1、開四川、山東二省銀礦。2、陝西華縣發生8級大地震。

其他:1、是年,俺答再次數犯邊關。2、"明四家"仇英逝世,年五十。

1556年 嘉靖三十五年

倭寇繼續為患東南沿海各地。官軍擊之,各有勝敗。

其他:1、俺答犯宣府、大同等地。2、世宗自上道号。

1557年 嘉靖三十六年

倭寇繼續為患浙江、江蘇、山東等地。

八月:工部尚書趙文華被罷官,九月腹裂暴死。先是,趙文華兩次督師江南,依靠嚴嵩,颠倒功罪,害死張經、李天寵。罷令一出,舉朝相賀,人心大快。

九月:俺答圍攻大同右衛,明軍力戰。次年四月,俺答軍始撤圍離去。

十一月:胡宗憲誘擒海盜頭目王直。三十八年十二月,诏斬王直于杭州。

1558年 嘉靖三十七年

倭寇再犯浙江、福建等地。十一月,俞大猷在浙江大敗倭寇。自此倭寇盡入福建、廣東一帶。

其他:刑科給事中吳時來再次疏劾嚴嵩貪财納賄。

1559年 嘉靖三十八年

倭患漸平。俺答犯邊。

俞大猷被胡宗憲所誣下獄,時人鹹謂其冤,至次年七月,始複其職。

戚繼光組織、訓練新軍抗倭,人稱"戚家軍"。

其他:吳中四才子之文征明逝世,年九十。楊慎去世,年七十二。

1560年 嘉靖三十九年

倭寇劫掠廣東潮州等處。俺答犯邊。

其他:福建各地人民起義。

1561年 嘉靖四十年

倭寇犯浙江,戚繼光敗之。

其他:1、閩粵贛流民起義。2、甯夏(銀川)、固原發生7.25級地震。

1562年 嘉靖四十一年

倭寇犯福建,十一月二十九日,陷興化府,劫掠一空。

五月:禦史鄒應龍劾嚴嵩父子不法事,此疏呈上,世宗遂責令嚴嵩緻仕。嚴世蕃等人下獄。

八月:诏重錄《永樂大典》。

十一月:南京戶科給事中陸鳳儀劾奏浙直總督胡宗憲欺橫貪淫十大罪。疏上,世宗命錦衣衛将胡宗憲械押入京。

1563年 嘉靖四十二年

四月:"戚家軍"取得興化大捷。

其他:俺答犯邊。

1564年 嘉靖四十三年

二月:戚繼光大敗倭寇,福建倭患暫時平息。

六月:俞大猷在海豐大敗倭寇。

1565年 嘉靖四十四年

倭寇犯福建,戚繼光敗之。

三月:嚴世藩伏誅。

四月:十七日,侵占廣東壕鏡澳(即澳門)的葡萄牙人啞喏喇歸氏求通貢入市。這是中國古代文獻上首次見到"葡萄牙"的譯名。

十月:胡宗憲再次被逮下獄,病死獄中。

其他:1、俺答犯邊。2、蔡伯貫起義。

1566年 嘉靖四十五年

二月:海瑞上疏極論時弊,直刺君過。世宗怒,下獄論罪。

十二月十四日,世宗崩。二十六日,穆宗繼位,改元隆慶。

其他:1、浙贛礦工起義。2、吳百朋請調大軍鎮壓江西、廣東農民起義。

穆宗隆慶朝

穆宗契天隆道淵懿寬仁顯文光武純德弘孝莊皇帝朱載垕,年号隆慶,凡六年。隆慶,有吉祥喜慶之意。

六年六月,神宗繼位沿用。

神宗萬曆朝

神宗範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朱翊鈞,年号萬曆,凡四十八年。萬曆,寓意大明朝永世長存,也有皇帝曆世長久、萬壽無疆之意。萬曆乃明朝使用的最久的年号。

萬曆四十八年七月神宗崩,八月光宗繼位,一月亦崩。九月天啟帝繼位後,以萬曆四十八年八月至十二月為泰昌元年,明年為天啟元年。

泰昌朝/天啟朝

光宗崇天契道英睿恭純憲文景武淵仁懿孝貞皇帝朱常洛,年号泰昌,凡五月。泰昌,即國泰安昌。萬曆四十八年七月,神宗崩,八月光宗繼位,一月亦崩。九月天啟帝繼位後,以萬曆四十八年(庚申)八月至十二月為泰昌元年八月至十二月。

熹宗達天闡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莊勤悊皇帝朱由校,年号天啟,凡七年。天啟,即奉天啟示。天啟七年八月,思宗繼位沿用。

天啟年号之前亦曾被多次使用過,如南朝梁永嘉王蕭莊、北魏元法僧、南诏勸豐佑、元末徐壽輝都曾使用過天啟年号。

思宗崇祯朝

思宗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朱由檢,年号崇祯,凡十七年。崇祯,即崇尚祯祥。《思陵典禮記》記載朱由檢繼位時内閣拟定了幹聖、興福、鹹嘉、崇貞四個年号。

朱由檢說:"幹者為天,聖則安敢當?"因棄幹聖。又不能以中興之主自居,遂舍興福。鹹嘉之鹹為"戈",今欲止幹戈,不可。乃定年号為崇貞,并改"貞"為"祯"。

《烈皇小識》則記載内閣拟定的年号為永昌、紹慶、鹹嘉、崇貞。但不管怎樣,最終确定年号為崇祯,或謂崇祯諧音為重振而取之。

崇祯十七年五月朱由崧在南京繼位以後沿用。

1628年 崇祯元年

五月,焚毀《三朝要典》。

七月,召對袁崇煥于平台,袁崇煥提出5年複遼。

八月,定制,每日在文華殿與輔臣共同處理朝政。

十一月,會推閣臣,溫體仁、周延儒同東林黨人發生激烈沖突。

是年陝西等地大災,此後災害頻仍,出現全國性大饑馑。陝西爆發大規模農民起義。

1629年 崇祯二年

二月,長子朱慈烺生,明年冊封太子。批準裁整驿站。

三月,定立"逆案",入案者255人,分别懲處。

五月,以徐光啟主持用"西法"修訂曆書,至崇祯8年修成《崇祯曆書》137卷。

六月,袁崇煥擅殺東江總兵毛文龍。

十月,後金軍第一次入塞,威脅北京。袁崇煥入衛京師,被逮,明年被殺。

十二月,周延儒入閣。

是年江南學人團體"複社"在吳江尹山召集第一次大會。

1630年 崇祯三年

春,陝西三邊總督楊鶴對農民軍剿撫并用,部分農民軍流動至山西。

五月,後金軍返遼東。

六月,溫體仁入閣。

十二月,加派"遼饷"153萬餘兩,合原加派"遼饷"共計680萬餘兩。

是年,東林黨人同反對派為争奪權力紛争不已,東林派輔臣韓爌等相繼罷去,錢龍錫被逮治,後遣戍。

禦馬監太監龐天壽等受洗加入天主教,天主教開始進入宮廷活動。

1631年 崇祯四年

正月,赈濟陝西災民,定議對農民軍實行以撫為主的政策。

八月,後金軍圍攻遼東前線重鎮大淩河,十月城降。

九月,楊鶴以召撫不效被逮治,召撫政策失敗,陝西、山西農民起義更熾。複遣太監出京監軍,并以太監張彜憲總理戶、工兩部錢糧。

閏十一月,登州遊擊孔有德等叛亂,騷擾山東各地。

1632年 崇祯五年

八月,皇三子朱慈燦生,後封定王。

1633年 崇祯六年

六月,皇四子朱慈煥生,後封永王。

周延儒罷,溫體仁遂為首輔。

十一月,農民軍大批渡過黃河,進入河南地區。

1634年 崇祯七年

正月,以陳奇瑜為五省總督,主持圍剿河南、陝西等處農民軍。

七月,後金軍第二次入塞,蹂躏宣府、大同一帶。

八月,撤内監監軍、監部,此後旋撤旋複。

十一月,陳奇瑜以剿撫無效罷職逮治,改任洪承疇為五省總督。

1635年 崇祯八年

正月,農民軍克鳳陽,掘皇陵。明廷調集各省精兵7萬餘在中原進行會剿。

八月,以盧象升為總理,與洪承疇分責東南、西北的剿除農民軍戰事。

十月,下诏罪己。

十一月,鄭鄤案起。

1636年 崇祯九年

年初,農民軍主力高迎祥等部縱橫于豫、皖、川、陝各省。

三月,工部侍郎劉宗周上《痛憤時艱疏》,對崇祯帝治國政策進行系統批判。

四月,皇太極即皇帝位,建國号大清,改元崇德。

七月:1、清軍第三次入塞,攻掠京畿地區。九月返回。2、二十日,孫傳庭生擒高迎祥。

九月:廿二日,命盧象升以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禦史總督宣大山西軍務。

高迎祥在陝西作戰失利,被俘。

1637年 崇祯十年

年初,相繼發生讦告複社"敗壞風俗"、"以亂天下"的事件。

三月,楊嗣昌出任兵部尚書,提出"十面張網"的對農民軍作戰計劃。

閏四月,加派"剿饷"280萬兩。

以熊文燦為主理,主持"十面張網"會戰。

六月,溫體仁罷。

八月,閱城。

十月,李自成部入川。

1638年 崇祯十一年

六月,以程國祥、楊嗣昌等5人入閣,楊嗣昌仍兼兵部尚書。

七月,召對,理學大師黃宗周同崇祯帝亢直辯論。

複社諸公子發表《留都防亂公揭》,讨伐閹黨分子阮大铖。

九月,清軍第四次入塞,掃蕩畿南、山東。盧象升于十二月戰死。

是年,農民軍張獻忠等部相繼受撫;李自成部在陝西接連失利,此後潛伏于川、陝、楚交界山區。農民起義一度陷入低潮。

1639年 崇祯十二年

正月,清軍克濟南,擄德王。

三月,清軍班師。明廷以"五大法案"殺各級失事官員36人。

五月,張獻忠、羅汝才在谷城、房縣再度起義。

六月,加派"練饷"730多萬兩。

七月,農民軍在羅猴山大敗明軍左良玉等部。

八月,以楊嗣昌為督師,主持圍剿農民軍。

1640年 崇祯十三年

二月,張獻忠部在瑪瑙山受到重創。

六月,首輔薛國觀罷,明年八月被殺。

秋,張獻忠、羅汝才部進入四川,攻克大批州、縣。

1641年 崇祯十四年

正月,李自成部複振,攻克洛陽,殺福王。張獻忠部出川,二月克襄陽,殺襄王。

二月,李自成部圍攻開封。再召周延儒入閣,九月至。

三月,楊嗣昌悸怖死,丁啟睿繼任督師。

春,清軍對錦州實行包圍,明廷調集13萬大軍出山海關救援。

八月,明清松錦決戰,明軍大敗,主力部隊大部被殲,薊遼總督洪承疇等被迫困守于松山、錦州等4城中。

九月,李自成部于項城聚殲明軍數萬人,殺陝西總督傅宗龍。

十二月,李自成部再圍開封。

是年周延儒主持閣務,東林勢力複興。

1642年 崇祯十五年

正月,以馬紹愉為特使,同清朝進行談判。

二月,李自成部在襄城大敗明軍,殺陝西總督汪喬年。

三月、四月,松山等城相繼破,洪承疇被俘,降清。

五月,李自成部三圍開封。

七月,皇貴妃田氏病故。對清和談機密洩露,兵部尚書陳新甲為此被殺。和談徹底中斷。

九月,黃河堤潰,開封被水沖毀。

十月,李自成在郏縣大敗明陝西總督孫傳庭部。

十一月,清軍第五次入塞,深入山東,俘獲人口36萬多。

閏十一月,第二次下诏罪己。

1643年 崇祯十六年

年初,李自成在襄陽建立政權。

二月起,京師瘟疫流行。

三月,左良玉部變亂。

四月,清軍出塞去。

五月,張獻忠部克武昌,殺楚王,正式建立"大西"政權。周延儒罷。

六月,第三次下诏罪己。

七月,吳昌時等案起,牽連原任大學士周延儒、吳甡。

八月,清太宗皇太極病故,幼子福臨繼位,改明年為順治元年。

九月,李自成再敗明督師孫傳庭于郏縣。

十月,李自成攻克潼關,孫傳庭戰死。農民軍相繼攻戰西安及陝西全省。

十二月,賜周延儒自盡。

1644年 崇祯十七年

正月初一日,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建國号"大順"。随即分兵兩路向北京進軍。

正月,以大學士李建泰為督師,出京抵禦大順軍。行"遣将禮"。

二月,大順軍克太原,發布《永昌元年诏書》。第四次下诏罪己。

三月,李自成部兵臨北京城下。十八日,下诏罪己,下诏"親征"。當夜在宮中屠殺妻妾、女兒。十九日淩晨,自缢于禁苑煤山。

四月,吳三桂降清。李自成和吳三桂在山海關激戰,李自成戰敗,二十七日狼狽退回北京。二十九日李自成在武英殿内即皇帝位,接受群臣的朝賀。

五月:1、初二,清軍入駐北京。2、十五日,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稱帝,年号弘光。

九月:順治帝至北京,清廷自此定都于此。

十一月:十一月十六日,張獻忠在成都建國稱帝,國号大西,建元大順,改成都為西京。

是年,弘光朝廷發生南渡三疑案(大悲獄案、皇妃童氏案、僞太子案)。

其他:1、年底,京師發生"故明太子案"。2、清軍占領北京後,各地先後掀起抗清起義。3、左懋第使清被幽禁不屈而死。

安宗、紹宗、文宗

崇祯十七年五月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繼位,次年改為弘光元年。弘光元年五月為清軍所俘。閏六月,唐王朱聿鍵在福州繼皇帝位,當年改元隆武。

隆武二年八月帝在汀州為清軍所俘,絕食而死。同年十一月,其弟朱聿鐭在十一月初五被大學士蘇觀生及廣東布政使顧元鏡等在廣州擁立,年号紹武。

十二月十五,廣州失陷,被俘殉國,在位僅40天。紹武年号并未正式使用,史家稱這一政權為紹武王朝。

《明史 神宗諸子傳》記載:(崇祯十六年)秋七月,由崧襲封,帝親擇宮中寶玉帶賜之。明年三月,京師失守,由崧與潞王常淓俱避賊至淮安。四月鳳陽總督馬士英等迎崧入南京。五月庚寅,稱監國。壬寅自立于南京,号弘光。

《明史 太祖諸子傳》記載:(順治二年五月)南安伯鄭芝龍、巡撫都禦使張肯堂與禮部尚書黃道周等定議,奉王監國。閏六月丁未,遂立于福州,号隆武,改福州為天興府。

《明史 神宗諸子傳》記載:(順治三年十一月)唐王弟聿鐭自閩浮海至粵。時閩舊臣蘇觀生撤兵奔廣州,與布政使顧元鏡、總兵官林察等謀立聿鐭,号紹武,與由榔相拒。是月,由榔亦自立于肇慶,号永曆。

1645年 弘光元年/隆武元年

四月:揚州失陷,史可法殉國,清軍屠城,史稱"揚州十日"。左良玉"清君側",中途病逝。

五月:李自成兵敗被殺,時年三十九。南京城陷,弘光帝被俘,押至北京,次年被殺。

閏六月:初一,江陰爆發反清鬥争,在閻應元的統率下堅持八十餘日。八月二十一日,城破,清軍展開屠城。

閏六月:二十七日,朱聿鍵在福州稱帝,改福州為天興府,建元隆武。二十八日,魯王朱以海監國紹興。

七月:嘉定三屠

九月:夔東十三家興起。

十二月:雲南土司沙定洲起事,永曆元年四月為李定國所滅。

其他:張名振張煌言抗清;全國各地相繼爆發反清起義,抗清鬥争愈演愈烈。

顧炎武着"乙酉四論",即《軍制論》、《形勢論》、《田功論》和《錢法論》。

1646年 隆武二年

五月:弘光帝與秦王朱存極、晉王朱審烜、潞王朱常淓、荊王朱慈煃、德王朱由栎、衡王朱由棷等十七人被斬首于北京菜市口。

八月:隆武帝在汀州被俘,絕食而死。

十一月:初五,朱聿鐭在廣州即大明皇帝位。十八日,朱由榔在肇慶即大明皇帝位。二十七日,張獻忠在與清軍交戰時被射殺。後其部孫可望、李定國投明。

十二月:十五日,廣州失陷,紹武帝自缢。

其他:各地反清鬥争激烈。

著名文學家、《醒世恒言》作者馮夢龍去世。

昭宗永曆朝

永曆十六年四月十五帝于昆明為吳三桂所殺,台灣鄭氏依舊奉永曆正朔,直至三十七年鄭克塽降清為止。

1647年 永曆元年

"廣東三忠"抗清;鄭成功起兵抗清;金聲桓、李成棟倒戈抗清;丁維嶽張堯中起義。

1648年 永曆二年

三月:甘肅米喇印、丁國棟領導回民發動反清起義

十二月:故明大同總兵姜瓖據大同反清

其他:朱繼祚抗清;朱容藩稱監國于夔州;四明山大岚山寨反清;天津女英雄張氏抗清;于七起義;湖廣總督何騰蛟北伐抗清;九江生員起兵抗清等

女總兵秦良玉在重慶逝世,時年七十四。

1649年 永曆三年

山西農民軍抗清;何騰蛟抗清殉國;明興國公李過病逝。

1650年 永曆四年

七月:鄭成功在廈門建立抗清基地。

十一月:瞿式耜、張同敝在桂林殉節。

其他:明德化王朱慈葉在福建聚衆反清。

1654年 永曆八年

李定國鄭成功會師攻粵;錢應魁在太湖領導反清鬥争

1656年 永曆十年

三月:初一日,李定國派部将靳統武率軍迎南明永曆帝入雲南,奠都昆明,改雲南府為滇都。永曆帝進封李定國為晉王、劉文秀為蜀王、白文選為鞏國公。

1658年 永曆十二年

十一月:孫可望叛明降清,并呈雲南地圖。

其他:谷應泰編成《明史紀事本末》。

1659年 永曆十三年

二月:李定國與漢奸吳三桂在磨盤山血戰,兩敗俱傷。

三月:清廷立崇祯帝碑。

其他:朱舜水東渡日本。

1660年 永曆十四年

鄭成功和張煌言聯兵進攻江南;通海案發。

1661年 永曆十五年

正月:滿清順治帝駕崩,康熙帝繼位。

七月:咒水之難。

十二月:十三日,荷蘭殖民者向鄭成功投降,台灣收複。

1662年 永曆十六年

四月:永曆帝在昆明被吳三桂所殺。五月:鄭成功病逝,時年三十九。六月:李定國病逝,時年四十二。

1663年 永曆十七年

清軍攻取金門廈門

1664年 永曆十八年

水西等地苗民抗清;鄭經退歸台灣;李來亨以死抗清

1665年 永曆十九年

清軍占領全川;雲南東部土司反清

1673年 永曆二十七年

十一月:清平西王吳三桂在雲南起兵反清

1674年 永曆二十八年

三月:清靖南王耿精忠在福建起兵反清;五月,鄭經親帥大軍渡海協助吳三桂、耿精忠反清。

1676年 永曆三十年

二月:清平南王尚之信在廣東起兵反清

九月:耿精忠降清,後被清廷處斬。

十二月:尚之信降清,四年後被處死。

1678年 永曆三十二年

三月:初一,吳三桂在衡州稱帝,建國大周,建元周昭武。

八月:十七日,吳三桂逝世,享年66歲。其孫吳世璠繼位,改元洪化

1681年 永曆三十五年

二月:鄭經逝世,享年37歲。鄭克塽繼承延平郡王位。

十月:二十八日,吳世璠自殺,不久,餘部出降,大周政權滅亡,清軍抄吳氏家眷。

1683年 永曆三十七年

逆臣施琅率清軍與劉國軒在澎湖激戰,鄭軍大敗。明延平郡王鄭克塽剃發降清,明甯靖王朱術桂自殺殉國,大明王朝就此終結。

年号相關

曆史事件

洪武之治、洪武北伐、建文改制、永樂盛世(永宣盛世)、永樂北伐、弘治中興、嘉靖大地震(華縣地震)、隆慶開關、隆慶和議(俺答封貢)、萬曆新政(隆萬改革)、萬曆中興。

萬曆三大征(萬曆朝鮮戰争)、萬曆怠政、萬曆黨争(東林黨争)、天啟黨争、天啟大爆炸(王恭廠大爆炸)等。

文獻典籍

洪武正韻、洪武禮制、洪武南藏、洪武京城圖志、洪武寶訓、永樂大典、永樂南藏、永樂北藏、正統禦制大藏經、皇明成化二十三年條例、皇明弘治六年條例、嘉靖事例、嘉靖新例、嘉隆新例。

萬曆禦制新刊續入藏經、萬曆禦制聖母印施佛藏經、萬曆會計錄、萬曆野獲編、啟祯兩朝剝複錄、崇祯曆書、崇祯實錄、崇祯長編、弘光實錄鈔、永曆實錄。

人物

弘治十才子、吳門四才子、嘉靖八才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