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湯

張湯

西漢時期官員、酷吏
張湯(?—公元前116年12月),西漢時期官員、酷吏,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因為治陳皇後、淮南、衡山謀反之事,得到漢武帝的賞識。先後晉升為太中大夫、廷尉、禦史大夫。與趙禹編定《越宮律》、《朝律》等法律著作。用法主張嚴峻,常以春秋之義加以掩飾,以皇帝意旨為治獄準繩。曾助武帝推行鹽鐵專賣、告缗算缗,打擊富商,剪除豪強。頗受武帝寵信,多行丞相事,權勢遠在丞相之上。張湯雖用法嚴酷,後人常以他作為酷吏的代表人物,但他為官清廉儉樸,不失為古代廉吏。[1]元鼎二年十一月(公元前116年12月),因為禦史中丞李文及丞相長史朱買臣的誣陷,張湯被強令自殺。
    本名:張湯 别名: 字: 号: 所處時代:西漢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 主要作品:《越宮律》《朝律》 主要成就: 官 職:太中大夫,廷尉,禦史大夫

人物生平

才華初露

張湯是杜陵人。他的父親曾任長安丞,出外,張湯作為兒子守護家舍。父親回來後,發現家中的肉被老鼠偷吃了,父親大怒、鞭笞張湯。張湯掘開老鼠洞,抓住了偷肉的老鼠,并找到了吃剩下的肉,然後立案拷掠審訊這隻老鼠,傳布文書再審,徹底追查,并把老鼠和吃剩下的肉都取來,罪名确定,将老鼠在堂下處以磔刑。他的父親看見後,把他審問老鼠的文辭取來看過,如同辦案多年的老獄吏,非常驚奇,于是讓他書寫治獄的文書。父親死後,張湯繼承父職。為長安吏,任職很久。

周陽侯田勝在任職九卿時,曾因罪被拘押在長安。張湯一心幫助他。他在釋放後被封為侯,與張湯交情極深,引見張湯遍見各位貴族。張湯擔任給事内史,為甯成掾,因為辦事無誤,又被推薦給丞相,調任為茂陵尉,在陵中處理事務。

武安侯田蚡擔任丞相,征召張湯為丞相史,又推薦給武帝,補任為禦史(《漢書》作侍禦史),令他處理訴訟。在處理陳皇後巫蠱的案件時,他深入追查其黨羽。因此,武帝認為他很能幹,晉升他為太中大夫。他與趙禹共同制定各種律令,務必依法令嚴峻細密,對任職的官吏尤為嚴格。不久,趙禹遷升為中尉,調任為少府,而張湯也升為廷尉,兩人關系密切,張湯象對兄長一樣對待趙禹。趙禹為人廉潔孤傲,自從任官以來,舍第中從未有食客。公卿相繼邀請趙禹,趙禹卻從不回報,其用心在于杜絕知交、親友及賓客的邀請,以便堅持自己的主張。他收到法律判決文書都予以通過,也不複查,以便掌握官屬們過錯。張湯為人多狡詐,玩弄智謀駕禦他人。開始時擔任小吏,虛情假意地與長安的宮商大賈田甲、魚翁叔等人關系密切。及至官達九卿的職位,收納和交結全國各地的知名士大夫,自己心中雖然并不贊許對方,然而表面上仍表現出敬慕之情。

受到賞識

當時漢武帝偏愛有文才學問的人,張湯斷決大的案件,欲圖附會古人之義,于是請求以博士弟子中研習《尚書》、《春秋》的人補任延尉史,以解決法令中的疑難之事。上奏的疑難案件,一定預先為漢武帝區别斷案的原委,漢武帝肯定的,便著為谳決法,作為延尉斷案的法律依據,以顯示漢武帝的英明。奏事受到斥責,張湯便向漢武帝拜謝,他還揣摸漢武帝意圖,引證廷尉正、監、掾史的正确言論,說:“他們本來曾為臣提出來建議,如果聖上責備臣,認為臣沒有采納他們的建議。臣下愚昧,隻及于此。”

因而錯誤常被原諒、有時向漢武帝奏事,受到稱贊,便說:“臣下并不懂得這樣向陛下進奏,而是某個廷尉正、監或掾史寫的奏章。”他欲推薦某人,常常這樣表揚此人的優點,遮掩缺點。他斷決的罪犯,若是漢武帝欲圖加罪,他便讓廷尉監或掾史窮治其罪;若是漢武帝意欲寬免其罪,他便要廷尉或掾史減輕其罪狀。所斷決的罪犯,若是豪強,定要運用法令予以诋毀治罪。若是貧弱的下等平民,則當即向漢武帝口頭報告。雖然仍用法令條文治罪,漢武帝的裁決,卻往往如張湯所說。張湯對于高官,非常小心謹慎,常送給他們的賓客酒飯食物。對于舊友的子弟,不論為官的,還是貧窮的,照顧的尤其周到。拜見各位公卿大失,更是不避寒暑。因此,張湯雖然用法嚴峻深刻不公正,卻由于他的這種作法獲得了很好的聲譽。而那些嚴酷的官吏象爪牙一樣為他所用者,也依附于有文才學問的人。丞相公孫弘多次稱道他的優點。

在處理淮南、衡山、江都三王謀反的案件時,都窮追狠治,徹底審理。漢武帝欲釋放嚴助和伍被。張湯與漢武帝争論說:“伍被本來就曾謀劃反叛之事,而嚴助親近交結出入皇宮的陛下近臣,私自交結諸侯亦如此類,不加懲處,以後将無法處治。”漢武帝因此同意将伍被、嚴助治罪。他以審理案件排擠大臣作為自己功勞的表現,多像這樣。從此,張湯更加受到尊崇信任,晉升為禦史大夫。

正巧匈奴渾邪王等人降漢,漢朝廷調動大軍讨伐匈奴,崤山以東幹旱,貧苦百姓流浪遷徙,都依靠官府供給食物,官府庫存空虛。張湯從而禀承武帝的旨意,請求制造白金貨币及五铢錢,壟斷鹽鐵的生産和買賣,排擠富商大賈。還公布告緝令,剪除豪強兼并的家族,舞弄文辭,巧言诋毀以輔助法令的施行。張湯每次上朝奏事,談論國家的财用,常至日暮,武帝甚至忘記吃飯。丞相形同虛設,國家大事都聽張湯的意見。全國被搞得民不聊生,都騷動起來,官府所興起的各項生産,也無法獲利。官吏們從中侵奪漁利,從而又被嚴厲地依法治罪。因此,使得公卿以下的官員,直至平民百姓,都指斥張湯。張湯患病時,漢武帝曾親自前去看望,其隆貴到了這種地步。

反對和親

匈奴人前來請求和親,群臣在皇帝面前讨論此事。博士狄山說:“和親對我們有利。”漢武帝詢問有什麼好處,狄山說:“武器是兇器,不應多次動用。高皇帝欲圖征伐匈奴,在平城陷入困境,于是與匈奴結和親。孝惠帝、高皇後時,天下因此而得以安樂。及至孝文帝,要對匈奴采取軍事行動,北部邊境蕭然而苦于戰事。孝景帝時,吳、楚七國反叛,孝景帝往返于兩宮之間,膽戰心寒了幾個月。吳、楚七國之亂被平定後,景帝一朝始終不談軍事,國家富裕充實。如今從陛下開始發兵攻擊匈奴,使得我們國家空虛,邊境地區的百姓極度貧窮困乏。由此看來,不如和親。”漢武帝問張湯,張湯說:“他是個愚蠢的儒生,沒有知識。”狄山說:“臣下的确是愚忠,但象禦史大夫張湯那樣,卻是詐忠。如張湯審理淮南、江都王謀反的案子,以惡毒的文辭肆意诋毀諸侯王,離間宗室的骨肉之親,使蕃臣内心不安。臣因此知道張湯為詐忠。”于是漢武帝面帶不快對狄山說:“我讓你擔任一個郡的長官,能不能不使匈奴人入境搶掠?”回答說:“不能”。再問“負責一個縣呢?”回答說:“不能。”又問:“負責一個烽障呢?”狄山知道再說不能,便會被治罪,隻好說“能”。于是漢武帝派狄山到邊境負責一個烽障。一個多月之後,匈奴人砍了狄山的頭以後離去。從此以後,群臣震懾,不敢再談和親。

招怨緻禍

張湯的門客田甲,雖然是個商人,但有很好的品德。當初張湯任小吏的時候,因為金錢的關系而互相往來,及至張湯當了大官,田甲又曾責備張湯行事中的過失,也表現出忠正剛烈之士的風範。

張湯在擔任禦史大夫第七年的時候。終于被免官治罪。

河東郡人李文曾與張湯有隔閡,不久擔任禦史中丞。為了洩憤,多次在上奏的文書中尋找對張湯不利的證據,都沒有得逞。張湯有個心愛的屬吏名魯谒居,知道張湯對李文不滿,便指使他人上奏影射李文有圖謀不軌的奸邪之事,漢武帝将此事交給張湯處理,張湯将李文處以死罪。實際上他心裡明白此事是魯谒居所為。武帝問起這件事說:“告發李文圖謀不軌的事是怎麼引起的?”張湯假裝吃驚的地說:“這大概是因李文以前的熟人怨恨引起的。”魯谒居患病住在裡巷的一戶人家,張湯親自去探望,并為魯谒居按摩雙足。趙國靠冶煉鑄造營利,趙王劉彭祖多次指控鐵官,張湯卻每每排斥趙王。趙王尋查張湯的不可告人之事。魯谒居曾審理趙王的訟案,趙王對他心懷怨恨,上書告發說:“張湯是朝廷大臣,掾史魯谒居有病,張湯卻親自到他那裡為其按摩雙足,我懷疑他們可能有什麼大陰謀。”此事下到延尉審理。魯谒居因病而死,事情牽連到他的弟弟,被拘押在導官那裡。張湯也到導官的官衙審理其他囚犯,見到了谒居的弟弟,欲暗中幫助他,表面卻裝作不認識。魯谒居的弟弟不知道他的用意,因此怨恨張湯,指使人上書告發張湯與魯谒居的陰謀,共同以圖謀不軌的罪名告發李文之事。漢武帝将此案交給減宣處理。減宣曾與張湯不和,接手此事後,窮追狠治,并且不向武帝進奏。正巧有人盜走了漢文帝陵園的下葬錢,丞相莊青翟上朝,與張湯相約一起謝罪。至武帝面前,張湯暗想,隻有丞相在四時到各國陵拜祭,此事隻應由丞相請罪,他自己并不參與其事,沒有必要承擔責任。丞相謝罪後,武帝派禦史審查這件事。張湯欲圖奏報說丞相知道盜錢之事,丞相莊青翟深感恐懼。丞相府的三位長史因此準備打擊張湯,以罪名陷害他。

建議興利

長史朱買臣素來怨恨張湯,張湯當時任小吏,要跪拜者請朱買臣等上前。不久,張湯任廷尉,審理淮南王謀反的案件,排擠莊助,朱買臣對此心懷不滿。及至張湯升任禦史大夫,朱買臣以會稽太守升任主爵都尉,處于九卿之位,數年之後,因為觸犯法令被免官,降職為守長史。他曾去拜見張湯,張湯高傲地坐在床上,他的府丞和掾史對朱買臣也沒有禮貌。朱買臣是楚地的士人;對此深為怨恨,常欲置張湯于死地。王朝,是齊地人,因為懂得方術,官至右内史。邊通,學戰國縱橫家的說人之術,是個性情剛烈強悍的人,兩次任官至濟南王國相。他們的地位都曾比張湯高,不久失去官位,任守丞相長史,隻好在張湯面前委曲求全、張湯多次代行丞相職權,知道這三位長史一向尊貴,所以常故意淩辱他們。

因此三個長史合夥謀劃說:“當初張湯與丞相相約向漢武帝謝罪,不久卻出賣了丞相;如今又欲以宗廟之事彈劾丞相,這是欲留取代丞相的地位。我們知道張湯的不可告人之事。”他們派屬吏逮捕審訊了張湯的友人田信等,說張湯向武帝奏報提出建議,田信都事先知道,因此屯積取利,與張湯平分。他們還說張湯有其他奸邪之事、這些話很快傳到武帝那裡,漢武帝向張湯說:“我有什麼打算,商人都事先知道,加倍屯積貨物,這都是因為有人把我的計劃告訴了他們。”張湯聽後;沒有謝罪,還驚訝地說:“肯定是有人這樣做。”減宣又上奏了魯谒居之事。漢武帝果然認為張湯心中險詐,當面撒謊,派使臣帶着簿籍以八項罪名指責張湯。張湯一一予以否認,不服。于是漢武帝又派趙禹責備張湯。趙禹見到張湯後,責勸張湯說:“閣下怎麼不懂分寸,您審訊處死了多少人,如今人們指控你的事情都有根據,聖上很重視你的案子,想讓你自己妥善處置,為什麼要多次對證呢?”張湯于是上疏謝罪說:“張湯沒有尺寸的功勞,從刀筆吏起家,因得到陛下的寵幸而官至三公,沒有任何可開脫罪責之處。然而陰謀陷害張湯的,是丞相府的三位長史。”于是自殺身死。

死後留名

張湯死後,家裡的财産不超過五百金,都是得自皇上的賞賜,沒有其他産業。他的兄弟之子要厚葬張湯。張湯的母親說:“張湯作為天子的大臣,被惡言污蔑緻死,有什麼可厚葬的!”遂用牛車裝載他的屍體下葬,隻有棺木而沒有外椁。漢武帝知道後,說:“沒有這樣的母親,不能生下這樣的兒子。”因此将三位長史處以死罪。丞相莊青翟被迫自殺。釋放了田信。武帝很為張湯之死惋惜。晉升了他的兒子張安世的官職。

主要影響

因為治陳皇後、淮南、衡山謀反之事,得到漢武帝的賞識。曾助武帝推行鹽鐵專賣、告缗算缗,打擊富商,剪除豪強。先後晉升為太中大夫、廷尉、禦史大夫。與趙禹編定《越宮律》、《朝律》等法律著作。用法主張嚴峻,常以春秋之義加以掩飾,以皇帝意旨為治獄準繩。

曆史評價

汲黯:“張湯智足以拒谏,詐足以飾非,務巧佞之語,辯數之辭,非肯正為天下言,專阿主意。主意所不欲,因而毀之;主意所欲,因而譽之。好興事,舞文法,内懷詐以禦主心,外挾賊吏以為威重。”

狄山:“若禦史大夫湯,乃詐忠。湯之治淮南、江都,以深文痛诋諸侯,别疏骨肉,使籓臣不自安,臣固知湯之詐忠。”

司馬遷:“自郅都、杜周十人者,此皆以酷烈為聲。然郅都伉直,引是非,争天下大體。張湯以知陰陽,人主與俱上下,時數辯當否,國家賴其便。趙禹時據法守正。杜周從谀,以少言為重。自張湯死後,網密,多诋嚴,官事浸以秏廢。九卿碌碌奉其官,救過不贍,何暇論繩墨之外乎!然此十人中,其廉者足以為儀表,其污者足以為戒,方略教導,禁奸止邪,一切亦皆彬彬質有其文武焉。雖慘酷,斯稱其位矣。”

班固:“馮商稱張湯之先與留侯同祖,而司馬遷不言,故阙焉。漢興以來,侯者百數,保國持寵,未有若富平者也。湯雖酷烈,及身蒙咎,其推賢揚善,固宜有後。”

司馬貞:“太上失德,法令滋起。破觚為圓,禁暴不止。奸僞斯熾,慘酷爰始。乳獸揚威,蒼鷹側視。舞文巧诋,懷生何恃!”

錢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若湯之殺顔異,真可謂無辭矣。使有可議,甯當至腹诽乎?益足以驗異之賢,而湯之巧诋兇殘無狀也。自古小人用事,必先設法以鉗人之口。腹诽且死,況敢有公言?卿大夫谄谀取容一律而從湯矣。為人君者,曷亦謹所信任哉!後二年,湯竟有罪自殺。因曆觀酷吏傳,少有得其死者。殺人之事習熟于君之耳目,即教君以殺已之道也。出爾反爾,信哉是言。”

王世貞:“張湯之于安世,父子也。其才智強記同,然而湯刻而憸,安世慎而共,湯膽大安世小。若是乎熏莸也,然而有不可曉者,湯廉而安世貪也。”

人際關系

張賀

張安世

張延壽

張千秋

張彭祖

後世紀念

2002年,西北政法大學在建設長安校區時,發掘張湯的墓葬。

為紀念此事,西北政法大學在墓葬遺址上建造了具有典型漢代風格的考古發掘紀念碑、中國法制文物與法律文化展覽館與紀念亭。200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首席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王勝俊為“廉亭”題名。

墓為長斜坡墓道土洞式,坐東朝西,平面大緻呈“甲”字形,墓道後連接甬道、墓室。此墓雖已經盜擾,但出土了特點較為明顯的西漢中期星雲紋銅鏡和武帝五铢錢等文物。最為珍罕的是,出土物中有2枚精緻的雙面穿帶印,一枚印文為“張湯臣湯”,一枚為“張君信印”,印面徑為1.8厘米,即古之所說“方寸之印”。此兩印的出土表明墓主應為張湯,結合出土器物和墓葬形制考古者推斷此墓葬時代為西漢中期武帝之時。

西漢杜陵所轄範圍包括今長安區,即今張湯墓葬在西漢杜陵範圍内,此墓的發現與西漢禦史大夫張湯墓的故籍地望相符。同時此墓中棺木痕迹表現為一棺葬,與《漢書·張湯傳》中“載以牛車,有棺而無椁”的記載相吻。墓中随葬物品多為日常生活的小器件,不見漢墓常見的陶器和其他貴重器物,也與《漢書》中“湯死,家産直不過五百金,皆所得奉賜,無它赢”、“何厚葬之”的記載相同。

市文物局孫福喜等人綜合上述分析,斷定此墓就是西漢張湯墓。這一發現在一定程度上驗證了《漢書》記載的正确性。史載張湯死于漢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故其墓葬時代也應為元鼎二年左右。準确的墓葬年代的确定,為以往靠器物組合斷定相對年代的漢墓分期斷代,也為關中地區漢墓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精确的标尺。

藝術形象

2001年電視劇《大漢天子》:張明健飾演張湯;

2005年電視劇《漢武大帝》:張鴻斌飾演張湯;

2006年電視劇《東方朔》:何濤飾演張湯。

上一篇:古璇

下一篇:海俊傑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