屍位素餐

屍位素餐

漢語成語
屍位素餐(拼音:shī wèi sù cān)是一則來源于曆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于東漢·班固《漢書·朱雲傳》。“屍位素餐”的原義是空占着職位,什麼事也不做,白吃閑飯;後亦用作謙詞,表示未盡職守;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賓語;含貶義。[1]
    中文名:屍位素餐 拼音:shī wèi sù cān 近義詞:不勞而獲、飽食終日 反義詞:分秒必争、克勤克儉 出處:《漢書·朱雲傳》:“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屍位素餐。” 用法:貶義,謂語 結構:聯合式

成語出處

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屍位素餐。(東漢·班固《漢書·朱雲傳》)  

後人據此概括出成語“屍位素餐”。  

成語故事

西漢元帝時期,槐裡縣令朱雲多次上疏,說丞相韋玄成安身保位,庇護奸臣,不能管治百官。群臣朝見時,漢元帝向丞相韋玄成詢問朱雲治理政務情況,韋玄成對皇帝說:“朱雲這個人暴虐沒善政。”結果皇帝下令讓丞相韋玄成清查朱雲,朱雲聽到風聲偷偷逃入長安想為自己辯護,卻最終還是被關進監獄,并判了刑,直到漢元帝駕崩。  

漢成帝時,張禹做了丞相。張禹曾經是成帝的老師,地位十分尊貴,可是并沒有真才實學,百官不服他。朱雲又上書求見皇帝,當着大臣們的面,向皇帝說:“如今丞相張禹等對上不能匡正皇帝的過失,對下不能有益于百姓,真可謂是屍位素餐。臣請陛下賜我尚方斬馬劍,我斬這個佞臣,以警其餘。”  

皇帝大怒:“你膽敢诽謗丞相,侮辱我師傅,罪死不赦。”  

朱雲則正顔厲色回答:“我要像夏朝的關龍逢,商朝的比幹一樣死于暴政,我死了沒什麼要緊,倒要看看你殺了忠臣撈到什麼好名譽。"  

這時左将軍辛慶忌慌忙跪伏在地,脫下冠帶,解下印绶,給皇帝叩頭說:“朱雲一向狂直,為世人所知。他說得對,就不該誅殺;他說得不對,也應容忍他。臣願以死替他求情。”皇帝這才免了朱雲的死罪。  

成語寓意

朱雲是一個小小的七品芝麻官,敢于批評當朝丞相,要像千古忠臣關龍逢和比幹一樣去死,希望皇帝賜予他尚方寶劍,斬下奸臣人頭,而且認為朝廷中許多人屍位素餐,勇氣可嘉,可以說是一個有骨氣的人。後來明朝的東林黨,就是由于有這種精神而敢于和閹黨作鬥争,以天下為已任。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屍位素餐”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賓語;含貶義;也可以作“屍祿素餐”;占著職位享受俸祿而不做事。  

運用示例

漢·王符《潛夫論·思賢》:“虛食重祿,素餐屍位。”  

宋·王禹偁《讓西京留守表》:“非不眷戀明代,蓋憂逼近死期,述度德量力之心,減屍位素餐之咎。”  

出版家·鄒韬奮《經曆·臨時的組織》:“在我們這裡既沒有‘老虎’可打,也沒有‘蒼蠅’可欺,所以簡直有‘屍位素餐’之嫌,心裡很覺得不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