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哈爾

察哈爾

民國時期轄區名
察哈爾,一般指民國時期的察哈爾省,簡稱“察”,以察哈爾蒙古族命名,省會張家口(當時叫張家口廳,同時張家口以叫張垣而聞名)是塞北四省之一。抗日名将張自忠曾任察哈爾省政府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行政區劃重新進行了調整,晉北雁北地區和大同市并入察哈爾省。1952年,撤銷察哈爾省,現主要在内蒙古自治區、河北省和山西省,延慶縣劃給北京市。同時察哈爾還是清朝的一個八旗編制,今天的察哈爾名稱則是内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下轄的三個旗。
    中文名:察哈爾 外文名: 别名: 行政區劃代碼: 行政區類别: 所屬地區: 地理位置: 面積:278957平方公裡 下轄地區: 政府駐地: 電話區号: 郵政區碼: 氣候條件: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 機場: 火車站: 車牌代碼: 地區生産總值: 别稱:察 建立時間:民國 人口:215萬

行政曆史

清朝時期,不是一個省,而是叫“張垣特區”。

民國二年(1913年),察哈爾改為察哈爾特别區,有6個旗和11個縣,即張北、多倫、沽源、商都、寶昌、康保、興和、陶林、集甯、豐鎮和涼城。

1928年成為一個省。興和、陶林、集甯、豐鎮和涼城劃入綏遠省,并自河北省口北道宣化府劃入以下10縣:宣化、赤城、萬全、懷來、蔚縣、陽原、龍關、延慶、懷安、涿鹿。

1933年5月26日,察哈爾民衆抗日同盟軍由馮玉祥和吉鴻昌在張家口成立。

1937年至1945年,察哈爾省被日本占領,并成為德穆楚克棟魯普領導下由日本控制的蒙疆區一部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行政區劃重新進行了調整,晉北雁北地區和大同市并入察哈爾省。1952年,察哈爾省廢設,現主要在内蒙古自治區、河北省和山西省,延慶縣劃給北京市。全部的旗隸屬于錫林郭勒盟。

人口地理

面積:278957平方公裡

人口:1947年上半年統計為211萬4288人,下半年統計為215萬54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鄰近行政區(自北方順時鐘方向):蒙古、興安省、遼北省、熱河省、河北省、山西省、綏遠省。

萬裡長城将察哈爾省分為察南及察北。察北沙漠延伸至蒙古。

史話介紹

中國内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下轄的三個個旗分别是察哈爾右翼前旗、察哈爾右翼中旗和察哈爾右翼後旗。

今天,地處烏蘭察布市域内中東部的察哈爾右翼前旗、察哈爾右翼中旗、察哈爾右翼後旗成立于一九五四年。半年世紀來在黨的民族區域政策的指導下,這三個旗亦農亦牧經濟建設獲得空前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然而,它們緣何謂之察哈爾,曆史淵源何在。因溯曆史可見,曆史上蒙古民族察哈爾部在今天烏盟區域廣袤的大地上繁衍生息演變至今已近三百三十年。

相關起源

據蒙文文獻,“察哈爾”是古突厥語,意為“汗之宮殿的侍衛”,全稱為“好陳察罕兒”,起源于成吉思汗幼子拖雷及妻唆魯禾帖尼的屬民。察哈爾在蒙古各部落中,應該說是一個十分特殊的部分。他的部民主體始于成吉思汗創立怯薛軍,建立常備的護衛軍,于北元達延汗中興,建立大汗護衛軍;衰于林丹汗抗金失敗,部衆離散衰微。成吉思汗的怯薛軍,是蒙古民族的精華所聚,是按照成吉思汗的旨意,從萬戶長、千戶長、百戶長和自由人的兒子中挑選的品行端正、武藝高強、相貌端莊的人組成的大汗護衛親軍。在戰争中,怯薛軍具有極強的戰鬥力,是成吉思汗大軍的中流砥柱。怯薛軍的英雄主義精神,成為蒙古文化核心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怯薛軍的英雄主義精神,在達延汗建立的大汗護衛軍身上得到繼承和弘揚。北元大汗脫脫不花、滿都魯、達延汗等直接統治着察罕兒萬戶。

達延汗重新統一了蒙古各部,分封諸子統治左右翼六個萬戶。達延汗自駐察哈爾,為左翼三萬戶之首,統領全蒙古,大汗直接統領的就是察哈爾萬戶,因此,察哈爾部成為居正統地位的宗主部,成為蒙古各部的中心,其汗為蒙古各部的“共主”,察哈爾領主世襲蒙古汗位,此後共經曆六主大汗。明朝時期,察哈爾本部有8個鄂托克(部)組成,統稱察哈爾八部,八部左翼又被稱為山陽察罕兒,由阿剌處(阿喇克卓特)、敖漢、乃蠻(奈曼)、兀魯(主亦惕)四大鄂托克組成。右翼又被稱為阿魯(山陰)察罕兒,由浩齊特、烏珠穆沁、蘇尼特、克什旦(克什克騰)四大鄂托克組成。當蒙古右翼以阿勒坦汗為首的軍事力量向西方發展的時候,蒙古左翼察哈爾萬戶和喀爾喀萬戶的軍事力量,在達赉遜庫登大汗統率下,向東方遷移兀良哈三衛駐牧地區。鄂托克名稱流傳下來的有浩齊特、蘇尼特、烏珠穆沁、敖漢、奈曼、克什旦(克什克騰),其它鄂拓克以及屬于察罕兒的衆多的部名到明末清初都消失了。

察哈爾與張自忠

東北淪陷後,日本人眼見順利拿下我東北,又開始圖謀察哈爾和北平。1933年,日軍繼續向長城推進,奉命守長城各關口的,有宋哲元的29軍。宋哲元委任張自忠為前線總指揮,率第29軍開到了喜峰口。喜峰口,位于河北省燕山山脈的中段,是萬裡長城的重要關隘,也是塞北通往北平的交通要沖。n

這是張自忠第一次與日軍交戰。張自忠并沒有因為武器落後而失去勇氣。一次,他對馮治安趙登禹等幾位師長說,“人生在世,怎樣都是死,打日本死了,這才是死得其所。”n

他率領部隊,用大刀和手榴彈在喜峰口一帶與日寇血戰40餘日,取得一次次的勝利,消滅日軍數千人。這也是九一八之後,中國軍隊少有的勝利之一。n

由蔣介石忙于内戰,長城抗戰最終失敗了。中日雙方簽訂了不平等的塘沽協定,華北隻留駐一支軍隊,便是29軍。n彼時,蔣介石給29軍的訓令是,“忍辱負重”,不主動打仗,也不放棄華北,與日軍做長期周旋。n在華北危亡的複雜局面中,張自忠被先後任命為察哈爾省主席和天津市長,艱難維系着苦澀的所謂“和平”,不能得罪日本人,更不能丢中國人的臉。n

在外人看來,29軍将士、對日本人全都橫眉豎目,隻有張自忠一人,竟與日軍保持往來,甚至應邀去日本訪問,受到歡迎和敬重。n

這時,人們忘記了,幾年前,張自忠曾擔任喜峰口戰役的前線總指揮,令大刀隊夜襲敵營,砍下數百日軍的頭顱。n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件爆發。此後,各界對張自忠的誤解全面加深。為了保全戰鬥實力,29軍奉命南撤保定。宋哲元任命張自忠代理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兼北平市長,與敵敷衍,拖延時間。這一次,沉默寡言的張将軍落淚了,他對秦德純副軍長說:“你同宋先生成了民族英雄,我怕成了漢奸了。”n

确實,北平淪陷後,國人普遍認為他是漢奸親日派,報紙上一律稱他“張逆自忠”。n張自忠苦苦支撐着,數次冒險出城、均被日軍攔截。直到1937年冬,他先稱病躲進德國醫院,再喬裝逃到天津,輾轉取道煙台、濟南,最後到達南京。n

蔣介石選擇了信任,并任命張自忠為59軍軍長。返部隊當天,他對部衆痛哭誓言:“今日回軍,除共同殺敵報國外,是和大家一同尋找死的地方。”

察哈爾部

明王朝為了對付後金(清初稱)努爾哈赤的入侵,相約駐牧于宣化、張家口一帶的察哈爾部林丹汗共同抗禦後金。

公元一六二六年林丹汗進攻後金的科爾沁、紮魯牧蒙古諸部,由于有後金的重兵援助,林丹汗失敗。之後,林丹汗被迫西移,至宣化府長城外以西以北地域,并把土默特,鄂爾多斯等部也控制手中。後金皇太極執政後,為入主中原解除南下之憂,決意先征服漠南的察哈爾,土默特諸部。

公元一六二九年,皇太極西逐察哈爾進占宣化大同塞垣(長城)外一帶。

公元一六三二年皇太極大舉進攻林丹汗,林丹汗西走大闆申(今呼市)過黃河,後入青海病死。

公元一六三五年林丹汗之子額哲被俘降後金,後編為八旗。額哲降後,清朝(後金改清)将察哈爾作旗安置在遼甯義洲一帶。

公元一六七五年,額哲之子布爾民舉衆叛清,康熙發兵讨滅,随後“移其部衆遊牧于宣化、大同邊(長城)外”,分八旗為東西兩翼(今之左翼右翼),規定“此八旗在蒙古四十九旗外。官不得世襲,事不得自專”,與各旗子民不同。這就是察哈爾部的西遷。

今天察哈爾八旗西遷後區域,大體在張家口、烏盟、錫盟相臨地域。處于今烏盟中東部的西翼四旗的地域,從北往南為察哈爾正黃旗、察哈爾正紅旗、察哈爾鑲紅旗、察哈爾鑲蘭旗。察哈爾部西遷塞北遊牧不久,清朝為鞏固邊陲在廣大蒙古族遊牧區逐步“招墾實邊”“墾荒開地”。從康熙至光緒二百年來,國墾、官墾、民墾、私墾不斷,緻使今烏盟區域的西翼四旗生态變異,逐步由遊牧經濟走向農業經濟;且人口益繁,原來旗的行政已不能治,隻好增廳(縣)設治與旗存于同一地域轄以墾區村落。至此,西四旗域内增設了豐鎮、甯遠(涼城)、興和、陶林(中旗)等廳,形成“一地二治”旗縣并存的局面。據此可見,今烏蘭察布市内的大部曆史上是察哈爾四旗遊牧區增廳分治演變而來。

民國三年察哈爾地區設為特别行政區,之後,特别行政區逐步設立商都墾務局(後改縣)、平地泉(集甯)設治局。民國十七年綏遠察哈爾劃為行省,西四旗及共存的縣劃歸綏遠省轄屬。

一九四五年我綏蒙政論建立綏東四旗(西四旗位于綏東稱之)建制,直至解放。建國初四旗實行中心旗行政建制(同專署)。

一九五四年綏遠省與内蒙古自治區合并時,四旗建制取消,同時調整相關地域解決旗縣并存問題,改正黃旗為察哈爾右翼前旗、并鑲蘭鑲紅旗及陶林縣為察哈爾右翼中旗,改正紅旗為察哈爾右翼後旗。至此,察哈爾四旗廣大地域經過幾個世紀的遊牧、墾荒、設縣、變草,已由最初的遊牧經濟發展成為安居樂業的多元化經濟。今天察哈爾右翼前、中、後旗及全盟各族人民正在為建設家鄉創造美好生活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