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雲級驅逐艦

夕雲級驅逐艦

戰争武器
夕雲級驅逐艦是舊日本帝國海軍建造的一型大型驅逐艦,為陽炎級的改進型。夕雲級驅逐艦建造19艘,設計幾乎與陽炎級相同,修改了艦橋以增加抗風性和穩定性,主炮仰角增到到75度,防空能力有所增強,改裝了主炮射擊指揮裝置,常活動于敵航空機航程内,與陽炎級一起用于一線作戰。[1]該級艦也是日本第一種在設計時就考慮深水炸彈裝備的驅逐艦。然而不幸的是,本級艦的命運恰好證明了太平洋戰争期間日本海軍驅逐艦的絕境——建成服役的19艘全部被擊沉。
  • 中文名:
  • 外文名:
  • 别名:
  • 名稱:日本夕雲級驅逐艦
  • 國家:日本
  • 級别:夕雲級
  • 編制:225
  • 長度:119.18米
  • 型寬:10.67米
  • 吃水:3.66
  • 航速:35.5

發展沿革

建造緣由

根據海軍備戰計劃,日本海軍1939年的造艦計劃中訂購了12艘該級驅逐艦,1941年又增加了16艘的訂單,最後建成19艘。此級艦為太平洋戰争中最新銳的驅逐艦。

建造列表

同級艦共19艘,分别為夕雲,卷雲,風雲,長波,卷波,高波,大波,清波,玉波,涼波,藤波,早波,濱波,沖波,岸波,朝霜,早霜,秋霜,清霜。

1939年的造艦計劃中訂購了12艘該級驅逐艦,1941年又增加了16艘的訂單,但僅完成8艘,另8艘被取消,舷号為348-355。(未建的8艘預定艦名:妙風、清風、村風、裡風、山霧、海霧、谷霧、川霧)1942年計劃中準備建造的另外8艘也同樣被取消,他們的舷号為5041-5048。(預定艦名:山雨、秋雨、夏雨、早雨、高潮、秋潮、春潮、若潮)

時間表

夕雲

1940年6月12日在舞鶴海軍工廠動工,1941年3月16日下水,1941年12月5日竣工服役

1943年10月6日在維拉拉維拉島海戰中被美驅逐艦隊擊沉。

巻雲

1940年12月23日在藤永田造船廠動工,1941年11月5日下水,1942年3月14日竣工

1943年2月1日在埃斯佩蘭斯角觸雷沉沒。

風雲

1940年12月23日在浦賀船渠開工,1941年9月26日下水,1942年3月28日竣工服役

1944年6月8日在棉蘭老島的Moro灣被美潛艇“狗鳕”号(USS Hake SS-256)擊沉。

長波

1941年4月5日在藤永田造船廠動工,1941年4月5日下水,1942年6月30日竣工。

1944年11月11日在宿務東北被美機炸沉。

巻波

1941年4月11日在舞鶴海軍工廠動工,1941年12月27日下水,1942年8月18日竣工。

1943年11月25日在聖喬治角海戰中被美驅逐艦隊擊沉。

高波

1941年5月29日在浦賀船渠動工,1942年3月16日下水,1942年8月31日竣工。

1942年12月1日在塔薩法隆格海戰中被美艦隊擊沉。

大波

1941年11月15日在藤永田造船廠動工,1942年8月13日下水,1942年12月29日竣工。

1943年11月25日在聖喬治角海戰中被美驅逐艦隊擊沉。

清波

1941年10月15日在浦和船渠動工,1942年8月17号下水,1943年1月25日竣工。

1943年7月20日在Choiseul以南被美機炸沉。

玉波

1942年3月16日在藤永田造船廠動工,1942年12月26日下水,1943年4月30日竣工。

1944年7月7日在馬尼拉西南被美潛艇“斑革鲀”号(USS Mingo SS-261)擊沉。

涼波

1942年3月27日在浦和船渠動工,1943年3月12日下水,1943年7月31日竣工。

1943年11月11日在拉包爾港進口被美艦載機炸沉。

藤波

1942年8月25日在藤永田造船廠動工,1943年4月20日下水,1943年7月31日竣工。

1944年10月27日在薩馬島海域被美艦載機炸沉。

早波

1942年1月15日在舞鶴造船廠動工建造,1942年12月19日下水,1943年7月31日竣工。

1944年6月7日在塔威塔威被美潛艇“鲻魚”号(USS Harder SS-257)擊沉。

濱波

1942年4月28日在舞鶴海軍工廠動工,1943年4月18日下水,1943年10月15日竣工。

1944年11月11日在宿務東北被美機炸沉。

沖波

1942年8月5日在舞鶴海軍工廠動工,1943年7月18日下水,1943年12月10日竣工。

1944年11月13日在馬尼拉以西被美艦載機炸沉。

岸波

1942年8月29日在浦和船渠動工,1943年8月19日下水,1943年12月3日竣工。

1944年12月4日在呂宋海峽被美潛艇“三葉尾魚”号(USS Flasher SS-249)擊沉。

朝霜

1943年1月21日在藤永田造船廠開工,7月18日下水,11月27日竣工服役。

1945年4月7日在長崎西南被美艦載機炸沉。

早霜

1943年1月20日在舞鶴海軍工廠開工,同年10月20日下水,1944年2月20日竣工服役

1944年10月6日在民都洛東南被美艦載機炸沉。

秋霜

1943年5月3日在藤永田造船廠開工,同年12月5日下水,1944年3月11日竣工服役。

1944年11月13日在馬尼拉以西被美艦載機炸沉。

清霜

1943年3月16日在浦和船渠開工,1944年2月29日下水,1944年5月16日竣工入役。

1944年12月26日在馬尼拉以南被美魚雷艇PT-223擊沉。

技術特點

夕雲級的設計目的是進行水面戰鬥,但在戰争後期美軍的空中優勢下根本無法發揮其戰力。至少有8艘戰艦上的全部艦員都随艦喪生,這也暴露了該級艦設計上的某些缺點。

随着美軍的空中威脅日益增強,1943-1944年間,幸存的夕雲級驅逐艦在前煙囪後部增設了25mm防空炮平台,并設置兩座25mm三聯防空炮(得益于新型(D型)127mm主炮,最大仰角增到了75度,使得夕雲級沒有犧牲X位炮塔(2号炮塔)來增添25mm防空炮),每艘艦15-28門。後來為了進一步增強防空火力,有幾艘艦還拆除了一座魚雷發射管,後期建造的幾艘安裝了新式三腳架前桅,加裝13和22型雷達。

戰争使用

太平洋戰争中,夕雲級驅逐艦被編入聯合艦隊第2、10、31和32驅逐艦戰隊。其航迹遍布太平洋各大戰場,到日本投降前,夕雲級的20艘全部戰沉,其中被飛機擊沉的占了一半,包括被一艘Pt-boat擊沉的清霜。隻有四艘是在水面戰鬥中被擊沉,另有5艘被潛艇擊沉,1艘被水雷擊沉。夕雲級的設計目的是進行水面戰鬥,但在戰争後期美軍的空中優勢下根本無法發揮其戰力。至少有8艘戰艦上的全部艦員都随艦喪生,這也暴露了該級艦設計上的某些缺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