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筝

半筝

東方鋼琴
小古筝的叫法比較多,如半筝、便攜式古筝、迷你古筝、便攜古筝等。[1]半筝以便于攜帶、小巧、音色優美、演奏技巧豐富,具有相當的表現力,因此它深受廣大人民群衆的喜愛。常用于獨奏、重奏、器樂合奏和歌舞、戲曲、曲藝的伴奏,因音域寬廣,音色優美動聽,被稱為“衆樂之王”,亦稱為“東方鋼琴”。
  • 中文名:半筝
  • 外文名:Half zither
  • 别名:
  • 産地:江蘇、揚州
  • 品牌:創邦佰韻
  • 音色:有穿透力、渾厚
  • 工藝:素面、挖嵌、貝雕、彩繪、點螺等

基本構造

半筝統一規格為:21弦,長度有80cm、85cm、90cm、100cm、125cm。

半筝的面闆采用河南蘭考的桐木制造,框架為白松,筝首、尾、四周側闆有紅木、老紅木(緬酸枝)、金絲楠木、紫檀等名貴木材,古筝的音質取決于面闆、琴弦、筝馬以及做工的精細,周邊用料對古筝的音色略有改善。

面闆

半筝面闆以陽面中段為最佳,陽面是指整株桐木置于水中,露出水面的一面為陽面,去頭斬尾為中段,一般以9-12年樹齡的桐木為最佳,尤以河南蘭考的桐木為最佳,沙土地,木質疏松,利于音質的傳導。

琴弦

早期的琴弦以馬尾、鹿筋為原料,到了當下這段時期以尼龍鋼絲弦為主流,增加了音量,也提高了韻味,琴弦以德國進口鋼絲為主,含碳量均勻、壽命長、手感好,較受專業人士歡迎。

筝馬(筝碼)

筝馬(筝碼)也稱為雁柱。一般來說古筝馬是以梨木為主,亦有說法以色木為筝碼最佳材料,但是尚未有定論,筝碼要求紋理垂直向下為最佳,上嵌牛骨,擱弦槽一般為對應琴弦的1/3深度為最佳。

演奏技巧

迷你古筝演奏跟傳統古筝一樣。常用演奏手法采用右手大、食、中、無名四指撥弦,演奏出旋律、掌握節奏,左手演奏法還有在筝柱左側順應弦的張力、控制弦音的變化,以調整音高,完善旋律。

迷你古筝音階分四組:倍高音1,高音12356,中音12356(doremisolla),低音12356和倍低音12356。

當樂曲出現4(fa)或7(si)音時,隻能依靠左手在筝碼左側的弦段上用力按壓3弦或6弦,使其增加張力獲得。具體4音的奏法是先在距離筝碼約1分米處用力按壓3弦,然後用右手彈奏這根弦,即可奏出4音來。同樣,在演奏7音時,也用左手在筝碼左側按壓6音弦即可。

保養

古筝使用的場合最佳溫度為20℃,最佳濕度為50%。一般情況下,溫度保持在16-28℃、濕度在50~70%之間的空間内使用古筝對樂器振動和發音都較有利。

古筝在使用時應輕拿輕放,避免碰撞或劇烈震動。

古筝應置于幹燥、陰涼通風處,避免潮濕、雨淋和陽光直接曝曬(北方地區冬季不能靠近散熱的暖氣片,以免曝烈或變形),不要放在廚房内或容易接觸油煙的地方,油煙的吸附會直接影響樂器音色。

古筝使用後可用幹軟布拭抹去琴弦上的汗漬等,以防琴弦生鏽。不用時最好用筝罩罩上,以減少灰塵、光線或潮濕空氣等對古筝侵蝕。

古筝應經常使用,有利于琴弦張力的穩定,琴體經常震動,能促進音色日趨完美。

古筝的音準受溫度、濕度及震動等條件的影響。一旦發現琴的聲音不準應及時調音,否則會影響演奏效果。

定期對古筝進行護理,可用軟毛刷或幹軟布等清理擦拭琴體,切不可用水淋洗,特殊情況可向廠方或當地經銷商咨詢。

如短時間不彈筝,也不要将弦子松掉或将筝柱下掉,隻要防潮、防曬、防灰即可,不可直接放在地上或挂在潮濕的牆上。濕氣較重時,将古筝放入盒内,并在盒内放入幹燥劑。

古筝的高音弦易斷,可購置1—5弦做備用,低音弦一般不易斷。斷了弦要立即補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