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萬五千裡長征

兩萬五千裡長征

從革命根據地向陝甘革命根據地會合戰略轉移
兩萬五千裡長征是指在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産黨領導的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分别從各蘇區向陝甘蘇區的戰略撤退和轉移。因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踏上長征路。中國工農紅軍主力從長江以南各革命根據地向陝甘革命根據地會合的戰略轉移。
  • 中文名:兩萬五千裡長征
  • 外文名:
  • 别名:
  • 原因:第五次反圍剿失敗
  • 時間:1934年10月10日—1935年10月19日

組成部分

第一支是中央紅軍(後改稱紅一方面軍),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發,1935年10月19日到達陝西的吳起鎮(今吳起縣),行程達二萬五千裡。第二支是紅二十五軍(後編入紅一方面軍),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羅山何家沖出發,1935年9月15日到達陝西延川永坪鎮,同陝甘紅軍會師,合編為紅十五軍團,行程近萬裡,最早到達陝北的一支紅軍。

第三支是紅四方面軍,于1935年5月初放棄川陝蘇區,由彰明、中壩、青川、平武等地出發,向岷江地區西進,1936年10月9日到達甘肅會甯,與紅一方面軍會師,行程一萬餘裡;第四支是紅二、紅六軍團(後同紅一方面軍第三十二軍合編為紅二方面軍),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劉家坪等地出發,1936年10月22日到達會甯以東的将台堡,同紅一方面軍會師,行程兩萬餘裡。

部分人員

部分紅軍将領長征時的職位及年齡

一、中央紅軍中共中央、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

中央政治局委員、臨時中央負責人博古27歲

中央政治局委員張聞天34歲

中央政治局委員毛澤東41歲

中央政治局委員、紅軍總司令朱德48歲

中央政治局委員、紅軍總政委周恩來36歲

中央政治局委員陳雲29歲

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紅軍總政治部主任王稼祥28歲

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劉少奇36歲

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鄧發28歲

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凱豐28歲

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承42歲

1、軍委縱隊

司令員葉劍英37歲

政委陳雲29歲

第一梯隊司令員兼政委彭雪楓27歲

第二梯隊司令員兼政委何長工34歲

第三梯隊司令員兼政委武亭29歲(後為李維漢38歲)

第四梯隊司令員陳赓31歲

政委宋任窮25歲

2、紅一軍團

軍團長林彪28歲

政委聶榮臻35歲

政治部主任羅榮桓32歲

參謀長左權29歲

保衛局局長羅瑞卿28歲

第1師師長李聚奎30歲

政治部主任譚政27歲

第1團團長楊得志24歲

第2團政委鄧發24歲

第2師政委劉亞樓23歲

第4團團長耿飙24歲

政委楊成武20歲

第5團政委賴傳珠24歲

第15師(原少共國際師)師長彭紹輝28歲

政委肖華18歲

3、紅三軍團

軍團長彭德懷36歲

政委楊尚昆27歲

李富春34歲

參謀長鄧萍26歲

第4師師長張宗遜26歲

政委黃克誠32歲

第5師師長李天佑20歲

政委鐘赤兵20歲

第10團政委楊勇22歲

第11團政委張愛萍24歲

政治部主任王平27歲

第12團政委蘇振華22歲

4、紅五軍團

軍團長董振堂39歲

政委李卓然35歲

參謀長陳伯鈞24歲

第13師政委朱良才34歲

5、紅八軍團

中央代表劉少奇36歲

團長周昆32歲

政委黃蘇26歲

參謀長張雲逸42歲

6、紅九軍團

軍團長羅炳輝31歲

政委蔡樹藩29歲

參謀長郭天民29歲

二、紅二方面軍

總指揮賀龍38歲

副總指揮蕭克26歲

總政委任弼時30歲

副總政委關向應32歲

參謀長李達29歲

7、紅二軍團

政治部主任甘泗淇31歲

第5師師長賀炳炎21歲

第6師政委廖漢生23歲

第18團政委餘秋裡20歲

8、紅六軍團

軍團長蕭克26歲

政委王震26歲

參謀長譚家述25歲

三、紅四方面軍

軍政委員會主席張國焘37歲

總指揮徐向前33歲

副總指揮王樹聲29歲

政委陳昌浩28歲

政治部副主任傅鐘34歲

9、紅四軍

軍長王宏坤25歲

副軍長許世友29歲

政委周純全29歲

第11師師長陳再道25歲

第12師師長張才千23歲

10、紅三十軍

軍長程世才22歲

政委李先念25歲

政治部主任李天煥22歲

11、紅三十一軍

軍長王樹聲(兼)29歲

12、紅九軍

政委詹才芳27歲

政治部主任王新亭28歲

13、紅三十三軍

軍長王維舟47歲

四、紅二十五軍

軍長程子華29歲

副軍長徐海東34歲

政委吳煥先27歲

注:紅軍時期,這裡專指1933年6月全軍整編後的各部隊裡.将領中有幾個職務是相對比較重要的。包括軍事正職、政治委員、政治部主任、供給部部長和衛生部部長。參謀長一職相對偏弱,但也很重要。軍事副職和副政治委員也有·但不是很多,倒是一般兼、代軍政正職的情況較為普遍。這是根據當時的戰争條件和紅軍的具體實際情況而定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