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礦冶研究總院

北京礦冶研究總院

綜合性研究與設計機構
北京礦冶研究總院是隸屬于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中央企業,屬國家首批創新型企業,是我國以礦冶科學與工程技術為主的規模最大的綜合性研究與設計機構,具有工程設計、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地質實驗測試甲級資質,擁有先進的大型設備儀器和工程化能力較強的中試及生産裝備,擁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礦物加工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礦冶過程自動控制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金屬礦産資源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無污染有色金屬提取及節能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磁性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1個國家重有色金屬質量監督檢測中心。[1]
  • 中文名:
  • 外文名:
  • 機構地址:
  • 主管部門:
  • 公司名稱:北京礦冶研究總院
  • 外文名稱:Beijing Gener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Mining &Metallurgy
  • 總部地點:中國北京
  • 經營範圍:金屬礦産資源綜合開發利用
  • 公司性質:中央企業
  • 簡稱:礦冶研究總院 BGRIMM

企業簡介

北京礦冶研究總院1956年建院于北京,是中國以有色金屬采礦、選礦、冶金為主的綜合性研究單位,兼黑色、稀有和貴金屬的研究,以應用技術為主,理論研究為輔。研究内容包括各種采礦工藝、采礦設備、破碎工藝、破碎設備、礦用炸藥、系統工程,各種礦石的選礦工藝、選礦設備、選礦藥劑,自動化、微型計算機應用,火法和濕法冶金,節能,永磁材料和複合粉末等新材料,環境保護,物質組成研究和化學分析方法等,附設有實驗廠。

擁有較先進的裝備和較豐富的經驗,專業配套,具有采、選、冶綜合研究的優勢,尤其擅長選礦工藝和選冶聯合流程的研究。每年承擔大量的國家重點課題和地方委托的課題,并培養研究生,出版多種刊物,提供情報信息,接待國外同行專家學者,承接國外科研任務和合作業務。建院以來共完成了上千個課題,其中65%以上已用于生産建設,有一百多項成果獲國家和上級部門的獎勵,為國家作出了重要貢獻。

曆史沿革

北京礦冶研究總院最初院名為重工業部選礦研究設計院,是1956年4月8日根據重工業部決定組建的。同年6月院名改為有色金屬選礦研究設計院,1957年設計部分劃出,更名為北京冶金工業選礦研究院。

1958年4月原北京鋼鐵研究院所屬黑色金屬選礦研究室成建制并入我院,更名為冶金工業部選礦研究院。

1960年11月24日,冶金工業部又決定将地質研究所與選礦研究院合并,增建采礦研究室,更名為北京礦山研究院。

1963年3月22日,國家科委根據冶金工業部報告批示,為了加強有色金屬科學研究,加強地質工作,将地質研究部分劃出成立獨立的地質研究所,北京礦山研究院更名為北京礦冶研究院。同年7月26日冶金工業部發出《關于北京礦冶研究院幾個整改問題的決定》,要求将北京礦冶研究院辦成我國重有

色金屬的研究中心,在科學技術方面成為具有國家水平的研究機構。

1978年1月,為了加速我國的礦冶技術開發,國家計委決定北京礦冶研究院隸屬于冶金工業部。

1979年4月更名為冶金工業部礦冶研究總院。

1983年4月劃歸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領導。同年11月更名為北京礦冶研究總院。

1997年經國家科委批準,正式被列為國家重點科研院所試點單位。

現任領導

院長、黨委副書記

蔣開喜,出生于江蘇省姜堰市,1982年參加工作,中共黨員,畢業于德國亞琛工業大學有色冶金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批準的政府特殊津貼。

黨委書記、副院長

夏曉鷗,出生于湖北省武漢市,1975年參加工作,中共黨員,畢業于北京科技大學機械制造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批準的政府特殊津貼。

副院長、黨委委員

戰凱,出生于吉林省長春市,1987年參加工作,中共黨員,畢業于吉林工業大學汽車與拖拉機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批準的政府特殊津貼。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張曉春,出生于遼甯省鞍山市,1974年參加工作,中共黨員,畢業于東北大學流體傳動及控制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總會計師、黨委委員

劉顯清,出生于湖北省,1989年參加工作,中共黨員,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高級會計師。

副院長、黨委委員

于月光,出生于江蘇省淮安市。中共黨員,畢業于北京科技大學冶金系,獲工學博士學位。享受國務院批準的政府特殊津貼。

副院長、黨委委員

熊代餘,出生于重慶開縣,1987年參加工作,中共黨員,畢業于北京科技大學工程力學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批準的政府特殊津貼。

副院長

韓龍,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1989年參加工作,中共黨員,畢業于北京礦冶研究總院礦物加工工程專業,獲工學碩士學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硬件設施

主要設備儀器

全院擁有現代化的大型設備儀器600多台(套),如等離子光譜(ICP),石墨乳原子吸收光譜(GF

AAS),原子吸收光譜(AAS),高效液相色譜(HPLC),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碳硫測定儀,碳氫氮測定儀,示蹤粒子跟蹤儀,葉輪給料機,旋流器料漿濃縮機,臨界流速測試儀,沖量流量計,超聲波粒位計,γ射線濃縮計,充填體剪切儀,掃描電鏡,原子顯微鏡,電位測定儀,流動注射分析儀,比色儀,可控強場可調介質的強磁選分選設備,電泳儀,離子儀,溶氧儀,低頻函數發生器,雙線示波器,康氏振蕩機,電化學繁用測試儀,函數記錄儀,數控超聲波清洗機,三維坐标測量儀,磁測量儀,磁性材料成型自動壓機,預燒料回轉窯,燒結推闆窯等。

國家工程中心及實驗室

以北京礦冶研究總院為依托建有三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礦産資源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無污染有色金屬提取及節能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磁性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重有色金屬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國家有色金屬商檢實驗室。

中試線

全院擁有工程化能力較強的中試裝備:選礦中試線,濕法(常壓、加壓)和火法冶金中試線,礦山節能設備研制中試線,超細破碎中試線,超細礦物材料、金屬材料、金屬氧化物中試線,高效熔煉及SO2淨化回收擴試線,複合粉末材料中試線,磁性材料及深加工中試線,植物膠及深加工中試線,浮選藥劑及精細化工中試線等。

研發領域

礦山工程

緻力于硬岩礦床開采技術與推廣應用研究,在露天與地下金屬礦采礦方法、新型充填材料及充填工藝、露天與地下礦山爆破、地壓監測與控制、地下溶浸采礦以及礦山信息化等方面開展系統的研究。

工業炸藥與爆破工程

緻力于工業炸藥與爆破工程技術的研究。BGRIMM乳化炸藥技術,包括膏狀乳化炸藥、粉狀乳化炸藥、散裝乳化炸藥現場混裝技術和裝藥車、移動式乳膠基質制備地面站等,實現裝藥、爆破連續作業。發明的EL系列乳化炸藥有9大系列40多個品種。研究方向包括工業炸藥新技術和炸藥裝藥車與現場混裝技術。

礦物工程

緻力于各種有色金屬、黑色金屬和非金屬礦的選礦工藝、高效藥劑及礦物材料加工技術的研究開發。設有礦物加工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擁有裝備齊全的選礦工藝研究室、選礦藥劑和礦物材料加工研究實驗室、選礦擴大試驗車間、特效選礦藥劑生産線、礦物材料超細粉體中試線。

礦冶裝備

緻力于有色金屬、黑色金屬及非金屬行業中高效節能采礦、選礦、冶金設備的開發與工程化實施,具有嚴格的項目管理體系和完善的技術服務體系。通過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和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擁有現代化的選礦設備實驗室、固液分離技術實驗室、粉碎工程實驗室。擁有年加工能力5萬噸的機械加工基地,每年為數百家礦山企業提供高效裝備。

冶金工程

緻力于複雜有色金屬冶煉關鍵技術研究、短流程高效冶煉技術開發與工程實踐,解決多金屬分離、伴生金屬回收、難處理金屬礦産資源及大洋資源的提取技術難題。

礦冶過程測控技術與裝備

采、選、冶和環境保護過程中專用監測分析儀器儀表,選、冶過程自動控制技術,計算機及網絡信息系統研發。提供礦冶自動控制系統的研究開發、設備成套、工程設計與承包及系統運行的一體化技術服務。

環境工程

緻力于廢水、廢氣及有害固體廢棄物的處理與綜合利用、礦山土地複墾與生态恢複、環境影響評價和清潔生産等技術開發和工程實施。擁有甲級環評資質和設計證書。在生活污水、印染、造紙、醫藥、食品、炸藥等行業的高色度、高濃度有機廢水和礦山、冶煉、電力等行業的大水量、低濃度的無機廢水的處理以及地熱水淨化、礦山生态恢複等方面擁有大量工程實踐。

礦産資源評價與材料性能檢測

解決礦産資源開發利用中礦物學問題。擁有顯微鏡、掃描電鏡及能譜、X-射線衍射、透射電鏡和粉體材料物理性能測試等實驗室。

分析測試

在礦石、選冶産品、有色金屬、礦用藥劑以及環境樣品等分析方面具備高水平的檢測能力以及技術研發能力。完善的與國際接軌的質量管理體系(ISO/IEC17025)。國家技術監督局和進出口商品檢驗局授權的國家重有色金屬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進出口商品檢驗有色金屬認可實驗室。擁有70多台套先進的大中型儀器設備。

特種粉體材料及塗層技術

從事金屬、合金、陶瓷、複合塗層材料,粉體材料與制品、材料表面工程技術的研究開發及産業化。緻力于熱噴塗材料與技術的推廣應用,研發出近百種高性能塗層材料。建有6000m2的特種粉體材料及制品生産與研發中心,擁有200多台(套)試驗和生産裝備,擁有合金粉末、陶瓷粉末、複合粉末、熱噴塗制品加工及鋁合金添加劑等多條專業化生産線,年産四大類1000多噸新材料産品,并提供高性能塗層材料及成套工藝技術服務。

電池及電子材料

緻力于電池材料和電子陶瓷粉體材料的研究開發,主要産品為钴酸锂、錳酸锂、草酸钴、氧化钴、氧化铋、氧化矽、氧化銻和碳酸錳等。推行全新的質量管理理念。钴酸锂、氧化钴及氧化铋在同行業中率先通過ISO9002質量體系認證。擁有年産5000噸钴酸锂的生産基地,産品銷往日本、韓國及台灣等國家和地區。

磁性材料

緻力于高品質、新型磁性材料的規模化生産技術及裝備的研究與工業應用。擁有十多條專業化生産線,開發出五大類30多種産品。每年為自動控制、計算機及其外圍設備和微特電機等行業提供高性能永磁材料數萬噸。

超細鋅粉及金屬顔料

主要從事高品質鋅粉産業化技術開發,擁有國标鋅粉、低鉛(<25ppm)超細高品質活性鋅粉和優質片狀金屬顔料等産品的制備及産業化技術。建有年産萬噸超細高品質活性鋅粉生産基地和鱗片狀鋅制品材料中試車間。

鎢钼材料

多元複合稀土鎢電極材料産業化關鍵技術研究,該項目發明的多元複合稀土鎢電極不使用放射性元素钍,實現了該領域的無放射性污染的綠色生産和使用,整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項目2007年獲得北京市發明一等獎。它不但解決了北京材料産業的一大技術難題,也充分提升了我國鎢制品深加工行業的産業國際競争力,促進了行業技術進步和産業結構優化升級。

植物膠

專業從事天然植物膠及其衍生物産品的研發,以及植物膠高混快釋成套裝備的研究。擁有食品級植物膠3000噸/年、工業專用植物膠5000噸/年的生産線。産品廣泛應用于食品、化工、能源、造紙、印染、醫藥等行業。擁有多項植物膠提取加工和壓裂液高效混配技術與裝備的新技術成果和自主知識産權。自主研發的全自動壓裂液高效快速混配成套裝備(固定式/移動式)、植物膠高混快釋一體機及采油作業工具修複成套設備已成功應用于大慶油田、遼河油田等。

部分重大科研成果

多元複合稀土鎢電極及其制備技術

本項目通過承擔973、863等課題,産學研合作,自主創新研制出原創性的多元複合稀土鎢電極系列新産品、制備技術體系、以及生産和檢測裝備等全套産業化技術。項目研究在材料成分設計、制備工藝及設備核心技術、産品性能和環境影響方面均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着進步,形成15項專利技術(13項發明、1項實用新型和1項外觀設計)和産品技術标準體系。

本項目于2008年獲得國家發明二等獎,該成果還被列為北京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

MEF移動式乳膠基質制備站

MEF移動式乳膠基質制備站開創了我國乳化炸藥爆破現場生産的先河,屬國内外首創,居于國際領先水平。

該項目先後獲得2008年國家安全生産科技成果一等獎;中國工程爆破協會科學技術一等獎,2007年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二等獎。

超低品位鐵礦開發綜合利用技術研究

項目針對我國資源特點,研究提出的“強化篩分-大破碎比粗碎-多段選擇性幹選抛廢-多碎少磨-階段磨礦階段磁選” 新工藝綜合利用技術用于開發超低品位鐵礦屬國内外首例,其技術經濟指标居世界領先水平。

該項目先後于2007年獲得北京市科學技術二等獎;2007年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

大型礦業節水治污綜合集成研究與工程示範

項目研究出的集成技術,能有效解決行業的水污染問題的關鍵技術,具有創新性,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有較高的技術含量和實用價值。并在江西銅業集團公司德興銅礦實施了示範工程。

該項目先後于2008年獲得環境保護科學技術三等獎;2006年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

新型熱噴塗技術和塗層材料的研究與開發

為滿足我國飛機發動機要求,我院先後開發成功了“航空發動機用新型複合型封嚴塗層材料”、“航空發動機用新型碳化鎢/钴塗層材料”、“氧化鉻粉末”“航空發動機用合金型塗層材料”、“鎳鉻談話鉻複合塗層材料”、“鎳包片狀石墨”等系列産品。

這些技術和産品先後獲得2001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7年、2008年國防科學技術進步獎;2007年、2008年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等。

納米鋁粉包複的複合型塗層材料

本技術的研制成功推進了我國塗層材料的技術水平提升,實現了納米鋁粉在保持高活性下的安全使用,對高活性納米金屬粉表面處理技術發展、促進納米金屬粉實用化意義重要。

本項目先後于2005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4年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

BGRIMM系列浮選機研制與推廣應用

BGRIMM系列浮選機對不同性質礦石适應性強,對不同作業适應性強,能滿足不同要求的浮選作業。我院先後開發成功了130m3、160m3、200m3、320m3系列大型浮選機,填補了國内外空白,節能降耗。

上述系列産品先後獲得2001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5年北京市科學技術二等獎;2004年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等。

鋁土礦選礦—拜爾法生産氧化鋁新工藝

該項目研究開發了多段磨礦一次選别(粗粒中礦返回再磨)的工藝流程,形成了一整套較為成熟的鋁土礦選礦——拜爾法工業應用技術與裝備。以此為基礎,先後開展了“河南鋁土礦工藝礦物學研究”、“孝義鋁土礦正浮選脫矽連選試驗”、“拜爾法赤泥基質改良技術”等多項技術研究。

該系列技術先後獲得2001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九五科技攻關優秀成果獎”;2001年、2002年、2003年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2008年榮獲第十屆中國專利優秀獎。

鎢钼铋複雜多金屬礦選礦新技術-柿竹園法

針對柿竹園鎢钼铋複雜多金屬礦石的特點和原選礦工藝存在的問題,很好解決了柿竹園鎢钼铋複雜多金屬礦石的選礦難題,大幅度提高了鎢钼铋的選礦指标,取得了一批技術上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科技成果。

該技術先後獲得2001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九五科技攻關優秀成果獎、八五科技攻關優秀成果獎等。

礦礦漿電解技術

礦漿電解技術在工藝技術、經濟和環保上具有的獨特優勢。我院先後開展了“6000噸/a礦漿電解新工藝處理多金屬複雜金精礦”、“铋礦漿電解工業試驗研究”。

該技術獲得1998年科技發明二等獎;2001年獲得雲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九五科技攻關優秀成果獎”;1996年、1998年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

主要産品

概況

北京礦冶研究總院科技産業主要産品分為材料、機電産品、天然植物膠及精細化工産品等四類。

材料類産品

主要有:磁性材料(包括永磁鐵氧體預燒料和料粉、永磁鐵氧體燒結器件、膠磁片材/磁條、膠磁卷

材、柔性鐵布卷材/片材、同性擠出膠磁、四氧化三鐵磁粉、電磁波吸收材料、注射磁性粒料等);電子粉體材料(氧化铋、氧化钴、氧化鎳、氧化銻、氧化矽、碳酸錳和钴酸锂);金屬材料(噴塗材料、金屬及合金粉末、超細金屬钴粉、陶瓷分粉末、複合粉末、鋁合金添加劑、特細球狀鋅粉(-88~-1500目)、超細鋅粉(-325~-800目)、标準球狀鋅粉(-40~-325目)、片狀鋅粉等)。

鎢钼材料(鎢電極有铈鎢電極,钍鎢電極,镧鎢電極,锆鎢電極,钇鎢電極,純鎢電極,和國家863項目産品複合多元稀钍鎢電極、純鎢絲、純鎢杆、觸點鎢杆、鎢鋁絲、鍍金鎢絲、钼絲、钼杆、鎢铼絲、鎢絲、鎢杆、鎢坩埚、鎢铼熱電偶、鎢钼闆材和片材、鎢钼異型件、钼片、钼闆、钼絲、钼舟、玻璃钼電極、钼零件、不鏽鋼焊絲、鋁及鋁合金焊絲、銅及銅合金焊絲、耐熱鋼焊絲、低碳鋼焊絲等);有色冶金材料(草酸钴、氧化亞钴、儲氫合金、綜合回收碳酸鎳、硫酸銅、硫酸鋅)等。

機電産品

主要有:礦用機械設備(包括RTG型幹式永磁強磁磁選機、濕式電磁強磁磁選機、GCG型幹式感應輥強磁選機、CT系列超大型磁選機、大型磁滾筒、BL系列螺旋溜槽、BPF自動壓濾機、PEWA低矮式大破碎比破碎機、圓錐破碎機、井下服務車輛、KYZ系列浮選柱、大型攪拌磨、多系列大型浮選機、克蒙德圓錐破碎機、底部單缸圓錐破碎機、多缸液壓圓錐破碎機、分級機等)。

礦用自動化儀器儀表(主要有AM485型岩體聲發射監測定位系統、WYYC系列多點位移遙測系統、DSVM -4C 型振動測試儀、BKXH 型礦井提升信号系統、Y1016型語音提示儀、X熒光品位分析儀、浮選泡沫圖像處理系統、粒度/濃度一體在線分析儀、BPSM系列在線粒度分析儀、BPHM系列礦漿PH計、絮凝劑制備添加系統、BRFS系列自動加藥系統、浮選過程工作站、取樣器等);石油壓裂液生産裝備、民用爆破器材生産裝備及系列乳化炸藥、铵油炸藥裝藥車。

植物膠和精細化工産品

主要有:田菁膠、瓜兒膠、改性瓜兒膠、食用瓜兒膠、選礦藥劑、建築粘合劑等。

期刊雜志

《國外金屬礦選礦》雜志(大16開)創刊于1963年,是全國最早由國家科委主辦的公開發行的刊物,現由北京礦冶研究總院主辦。是《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入編期刊和《中國期刊網》入編期刊。

《國外金屬礦選礦》主要報道有色金屬礦、黑色金屬礦、稀有金屬礦、貴金屬礦、非金屬礦、煤等礦物資源和廢棄物的加工處理的發展趨勢、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藥劑、測試儀表和過程控制,以及電子計算機在選礦中應用和選冶結合的化學選礦等方面的内容,辟有綜述、學術論文、考察報告、院校介紹、礦業經濟、世界報刊文摘、信息、書訊、會訊、人物志、技術市場等專欄。

《礦冶》原名《北京礦冶研究總院學報》(季刊)創刊于1992年,1994年1月經國家科委和中國新聞出版署批準為國内外公開發行,并從1994年第2期易名為《礦冶》。

《礦冶》由中央直屬大型科技企業北京礦冶研究總院主辦,期刊宗旨是在報道本院關于科研、生産開發、工程設計、資源評價、理論研究與經營管理等諸方面有較高學術水平和應用價值的科技論文及成果的同時,廣泛吸收國内外相關專業領域的科技學術論文,介紹研究開發的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傳播科技信息,加強國内外礦冶界的技術合作與學術交流,促進礦冶科技事業的發展。

《礦冶》報道的主要内容包括:采礦、選礦、冶金、磁性材料、金屬與非金屬材料、精細化工、工程設計、機械設備、自動化儀器儀表、節能、環保、資源評價、工藝礦物學、分析監測與管理科學等。

《有色金屬》(季刊)是涉及有色金屬(輕、重、稀、貴)地質、采礦、選礦、冶煉、加工、材料、環保、

設備、過程控制等專業的綜合性科學技術刊物,國内外公開發行。主要報道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的發展和成就;科學技術進步和科研成果;過程原理與工程技術;技術方向和技術問題讨論;綜合評述;國内外學術動态。還辟有冶金史話、學術團體和企業、中國礦物、礦冶名人、新書介紹、科技簡訊等專欄。目前《有色金屬》(季刊)已成為有色金屬工業系統擁有讀者最多的期刊之一。在首屆全國科技期刊評比中獲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