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裡的中國

鄉村裡的中國

2013年焦波執導的紀錄片
影片出品自中央新影集團,由焦波執導,主演有杜深忠、張自恩、杜濱才等,是一部紀錄片。2013年該片上映于中國。影片的導演焦波仍然把鏡頭對準了其老家,山東淄博,不過拍的不再是自己出生的村莊,而是沂蒙山革命老區沂源縣杓峪村。影片以一個小村莊為切入點,展現了中國農村的巨大變遷、環境保護、農民的精神追求和物質追求等諸多社會現實話題,既生動有趣,又深刻感人。 [1]
    中文名:鄉村裡的中國 外文名:Village Diary 其他譯名: 類型:紀錄片 出品公司:中央新影集團 制片地區:中國 拍攝地點: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中莊鎮杓峪村 發行公司: 導演:焦波 編劇:高峰、焦波 制片人: 主演:杜深忠、張自恩、杜濱才 片長:100 票房: 對白語言:普通話 色彩:彩色 電影分級: imdb編碼: 主要獎項:2013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最佳紀錄長片獎、第15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紀錄片、第三屆中國紀錄片學院獎評委會大獎、第十九屆中國電視紀錄片年度作品、第20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中國最佳紀錄片 在線播放平台:騰訊視頻 拍攝日期:2012年2月4日至2013年2月10日 出品時間:2013年

劇情簡介

杓峪村位于沂蒙山區,是一個不大不小不窮不富的山村,這裡既保留着一些傳統習俗,同時又與外界有着密切的交流。當五千年的農耕民族面對改革開放的時代潮流,當深沉厚重的鄉土文化碰撞喧嚣繁華的城市文明,這裡農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杜深忠雖然家境貧寒,卻一直追求文化,幾十年沒有放棄。他的妻子張兆珍是一個務實的典型農村婦人,整天與杜深忠争執不休。一個是對精神世界的追求,一個是對物質生活的向往,兩個人相互對抗的同時又相互依賴。 張自恩是村支部書記和主任,為村裡事務忙東忙西。這一年村裡來了一位駐村幹部,開工實施了很多項目,矛盾不斷。一年到頭,大事小情,讓這名村支部書記嘗盡酸甜苦辣,品完喜怒哀樂。 杜濱才是一名大學生,因父親患有精神病,父母離異,自幼失去母親關愛。杜濱才一直努力拼搏,在學校獲得了很多榮譽,但他與父親的關系卻一直惡化。臨近歲末,他去看望了自己的母親,并在村裡的春節聯歡會上為父親獻上了一首深情的歌曲。

不論生活有多艱難,這塊土地上的農民都會報以極大的熱情和信念去面對生活。不管世界如何變化,這塊土地上的農民都會日複一日地為明天去拼搏奮鬥。周而複始,生生不息。

演職員表

演員

角色

杜深忠 

 杜深忠

張兆珍 

 張兆珍

張自恩 

 張自恩

杜濱才 

 杜濱才

杜洪法 

 杜洪法

演員表

出品人

高峰

策劃

蘇星

總監制

張力、譚秀中

總制片人

高峰、焦波

總導演

焦波

制作人

鮑永紅、鹿成濱

顧問

胡智峰、司徒兆敦、熊培雲、蘇小衛、陳曉卿、楊浪

監制

劉彤、夏立群、焦新

制片主任

劉曉晨

劇務總監

嶽來禧、劉孝孔

宣傳總監

焦劍

導演

劇玺博、李夢龍

攝影

劇玺博、李夢龍、北川

剪輯

劇玺博

制作總監

張偉緒

混音

張京

音效剪輯

馬聰

調色

徐劍鋒

職員表

獲獎記錄

時間

獎項

類型

2013年11月9日中國鎮江西津渡國際紀錄片盛典“金山獎”

最佳紀錄長片

獲獎

2013年12月11日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金紅棉”獎

最佳紀錄長片

獲獎

2013年12月26日第15屆中國電影“華表獎”

優秀紀錄片

獲獎

2013年12月29日第三屆中國紀錄片學院獎

評委會大獎

獲獎

2014年2月27日第十九屆中國電視紀錄片頒獎儀式

年度作品

獲獎

最佳音效獎

獲獎

2014年6月13日第20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

最佳中國紀錄片

獲獎 

2014年8月12日中國(青海)世界山地紀錄片節“玉昆侖”獎

社會類紀錄片大獎

獲獎 

2015年9月16日第3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最佳紀錄片

提名 

幕後制作

創作背景

2012年元旦,焦波接到了時任廣電總局電影局副局長張宏森的一個命題作文:找一個村莊,住上一年,拍一部真正屬于中國農民的紀錄電影《鄉村裡的中國》。“但有一個條件,必須在村裡住上一年,一天都不能離開。”從來沒拍過電影的焦波,憑着農民身上那股倔強勁兒,毫不猶豫地接了下來。

焦波選擇将淄博沂源縣杓峪村作為拍攝地點,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這裡的“普通”。他認為看上去沒有多少特點的村莊,才更能代表中國當代農民和農村的現狀和風貌  。

拍攝過程

2012年2月4日,立春,攝制組在杓峪村租下一個小院,挂上“村兒電影社”的牌子,開始正式拍攝。在拍攝過程中,他們和當地村民同作息,一起吃、一起住,通過與村民朝夕的相處,逐漸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使村民到後來已經習慣了鏡頭的存在。

焦波帶着他的“85後”團隊,在杓峪村裡呆了整整373天,記錄下了杓峪村一年的生活。結束時他們拍攝的素材将近1000個小時,最後剪輯出一部不到兩個小時的成片。

幕後花絮

在最初選擇拍攝地點時,主創團隊被村民誤認為是小偷告到了村委。

淄博一家綠色食品公司的老總在看過該片試映後,當即決定要在杓峪村建“鄉村書屋”,讓村民有好書看。

影片評價

《鄉村裡的中國》以質樸的筆觸,真實生動地描繪了鄉民的生存狀态、鄉愁的文化源頭,是一部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紀錄片 [15]  。(《黨建》雜志評)

《鄉村裡的中國》直觀鮮活地呈現了中國農民不同個體的喜怒哀樂、家庭關系和民俗民風,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影片結構充滿張力,故事複雜,線索清晰,畫面樸實,剪輯流暢,同期聲音錄制完美,是這個時代有記錄意義的、不可多得的中國農村生活的标本 [16]  。(央視春晚導演金越評)

《鄉村裡的中國》所記錄和展示的,不僅僅是一種靜态的鄉土生活的标本,更是一種生長着社會流動中各種枝蔓的複雜的可能性。它所鈎沉的,遠非幾位農民的流俗生活,而是潛藏于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命旅程背後一個時代遭遇的文明沖突。各種邏輯之間的抗争、扭打與糾纏,看似無奈、甚至殘酷的現實,或許才是真正的生活現實,也是觀衆更願意承認和接受的現實。而且該片本身就流淌着創作者超越于記錄曆史之外的文化訴求,這種訴求,就像貫穿紀錄片始終的時令與節氣一樣,綴滿了複雜而隽永的詩意 [17]  。(《北京青年報》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