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澱_荷花澱

荷花澱_荷花澱

孫犁創作的小說作品
荷花澱派,以孫犁為代表的一個當代文學的流派。《荷花澱》是孫犁的代表作。選自《白洋澱紀事》,與《蘆花蕩》是姊妹篇,是“白洋澱紀事之一”,是“荷花澱派”的代表作品。全文充滿詩意,被稱為“詩體小說”。在激烈殘酷的抗日戰争這樣一個關系着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小說選取小小的白洋澱的一隅,表現農村婦女既溫柔多情,又堅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在戰火硝煙中,夫妻之情、家國之愛,純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像白洋澱盛開的荷花一樣,美麗燦爛。
  • 中文名:
  • 别名:
  • 作者:孫犁
  • 類型:
  • 連載平台:
  • 最新章節:
  • 是否出版:
  • 書名:《荷花澱》
  • 定價:22.00
  • 類别:小說
  • ISBN:9787201067520, 7201067524
  • 頁數:256頁
  • 語種:中文
  • 品牌:天津人民出版社
  • 開本:32
  •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作者簡介

原名孫樹勳,筆名林冬蘋、孫芸夫。河北安平人。1933年畢業于保定育德中學。研究生。1936年參加工作,任安新縣同口鎮小學教師,1939年後參加抗日工作,曾任河北抗戰學院教官,晉察冀通訊社、晉察冀邊區文聯、晉察冀日報社編輯,華北聯合大學教師,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教師,《平原雜志》編輯,1949年後曆任天津日報社副刊科副科長、報社編委,中國作協天津分會主席,中國作協第四屆顧問,第五、六屆名譽副主席,中國文聯榮譽委員。

著有長篇小說《風雲初記》,小說散文集《白洋澱紀事》,詩集《白洋澱之曲》,散文集《津門小集》、《晚華集》、《秀露集》、《曲終集》,評論集《文學短論》,《芸齋小說》、《芸齋書簡》(上、下冊)、《耕堂讀書記》,《孫犁文集》(8冊),《孫犁全集》(11卷)。中篇小說《鐵木前傳》,短篇小說《荷花澱》、《山地回憶》,文藝理論《文藝學習》,兒童文學《少年魯迅讀本》等。

孫犁的作品以小說、散文集《白洋澱紀事》為其秀雅、隽永的創作風格的代表作,其中《荷花澱》、《囑咐》等短篇作為現代文學史上負有盛名的篇章。被文藝界視之為“荷花澱派”的主要代表作。孫犁的小說以抗日戰争時期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區農村為背景,生動地再現了當地人民群衆的生活和戰鬥情景。茅盾說過:“孫犁的創作有一貫的風格,他的散文富于抒情味,他的小說好像不講究篇章結構,然而決不枝蔓;他是用談笑從容的态度來描摹風雲變幻的,好處在于雖多風趣而不落輕佻。”

人物形象

小說中最突出的人物是水生嫂。她的性格既有中國婦女傳統的美德,又具有抗日根據地婦女進步的特點。

勤勞、善良:她織席子又快又好,可以看出她能幹與勤快;丈夫是遊擊隊長,黨的負責人,大部分家務勞動得由她承擔。她上要侍奉公公,下要養育孩子,是典型的賢妻良母。溫柔、體貼:丈夫工作晚歸,她首先“站起來要去端飯”,賢惠體貼;丈夫說要參軍,她“手指震動了一下,想是叫葦眉子劃破了手”,表現了她對丈夫的依戀和關心。深明大義:丈夫參軍,她并沒有拖丈夫的後腿,雖然她是不想讓丈夫走的。丈夫去做動員工作,她一直“呆呆地坐在院子裡等他”,要聽聽丈夫的“囑咐”。丈夫說“不要叫敵人漢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們拼命”。她流着眼淚答應了,這表現了她的忠貞。

作品簡介

《荷花澱》是孫犁的代表作。選自《白洋澱紀事》,與《蘆花蕩》是姊妹篇,是“白洋澱紀事之一”,是“荷花澱派”的代表作品。全文充滿詩意,被稱為“詩體小說”。在激烈殘酷的抗日戰争這樣一個關系着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小說選取小小的白洋澱的一隅,表現農村婦女既溫柔多情,又堅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在戰火硝煙中,夫妻之情、家國之愛,純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像白洋澱盛開的荷花一樣,美麗燦爛。

荷花澱派,以孫犁為代表的一個當代文學的流派。此派一般都充滿浪漫主義氣息和樂觀精神語言,清新樸素,描寫逼真,心理刻畫細膩,抒情味濃,富有詩情畫意。主要作家還有劉紹棠、從維熙、韓映山等。荷花澱即白洋澱,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于白洋澱這個地方,也源于孫犁的短篇小說《荷花澱》。

語言特色

這篇小說的語言質樸、簡明,但又内涵豐富。如水生告訴水生嫂自己參軍那一段:水生小聲地說:“明天我就到大部隊上去了。”──水生沒有和妻子商量就報名參軍,怕妻子責怪,心裡有些忐忑不安,所以“小聲”地說話。女人的手指震動了一下,像是叫葦眉子劃破了手。她把一個手指放在嘴裡吮了一下。──這裡是個細節描寫,一“震”一“吮”,寥寥兩字,不僅惟妙惟肖地描繪了水生嫂在勞動中一個不經意的習慣動作,而且特别生動地流露了水生嫂這位機敏多情、深明大義的婦女内心深處所發生的愛情與大義間的矛盾沖突,可謂是凝練含蓄,耐人尋味折射出了人性美的光輝。

再如婦女商量去探望丈夫的一段:“聽說他們還在這裡沒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了一件衣裳。”水大嫂說。“我有句要緊的話,得和他說說。”──沒有理由的理由,很“要緊的話”,當然必須當面囑咐。“我本來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麼看頭啊!”──知道前兩位的話不能“自圓其說”,隻好另想辦法,搬出“婆婆”做理由,最後還不忘加一句“有什麼看頭啊!”表白自己,有些“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味道。作者就是通過這樣生活化的人物語言,含蓄而又委婉地表現了人物的性格。

編輯推薦

《荷花澱》:大家經典。

目錄

荷花澱

荷花澱——白洋澱紀事之一/3

遊擊區生活一星期/12

村落戰/30

白洋澱邊一次小鬥争/38

山裡的春天/42

麥收/47

蘆花蕩

“藏”/57

蒿兒梁/72

碑/84

丈夫/94

蘆花蕩——白洋澱紀事之二/101

邢蘭/108

戰士/115

外一篇蘆葦/118

女人們/121

采蒲台

正月/133

小勝兒/143

山地回憶/153

看護——在天津中西女中講的少年革命

故事/161

吳召兒/169

石猴——平分雜記/180

采蒲台/185

鐘/196

種谷的人/217

殺樓/225

走出以後/235

黃敏兒/243

老胡的事/249

後記

一九三七年,是中華民族曆史上永遠不能忘卻的一年。這一年,七月七日,日本軍國主義者發動了空前的侵華戰争,我國人民奮起反抗,開始了全民的抗日戰争。

那時,孫犁是農村的一個愛好文學的知識青年,在小學任教剛剛一年。戰火把他們的學校毀了,迄今不複存在。一九三八春,他義無反顧地投身于為民族解放而鬥争的行列之中。一九三九年春,被調到冀西——阜平山區新成立的晉察冀通訊社做通訊指導工作,後來又做過編輯、教學等工作。“偉大的抗日戰争,把祖國各地各個角的有志有為的青年,召喚到民族革命戰争的前線”,“他們是國家一代的精華,蘊藏多年的火種,他們為抗日獻出了青春的才力”。

他說:“生活在青年人的面前,總是要展開新的局面的。偉大的抗日戰争爆發了,寫作競出乎意料地成為我後半生的主要職業。”又說:“在這一地區.随着征戰的路,開始了我的文學的路。”就是在冀西的窮鄉僻壤,翻山越嶺的行軍間隙,蘸着自制墨水,他正式從事文學創作活動,寫出了短小精悍的小叙事詩、小說、散文、通訊報道.等等。

一九四五年發表在延安《解放日報》上的《荷花澱》,是他的成名作、代表作。這篇作品及其後的一系列小說、散文,真實生動地反映了冀中地區人民抗日鬥争的生活,給敵後堅持抗戰的廣大軍民以極大的鼓舞。一九四九年一月,他随軍進入天津市,參與創辦《天津日報》,此後,沒有離開報社。一九五。年代初期,他創作了《風雲初記》、《山地回憶》、《鐵木前傳》等反映抗日戰争和農村生活的小說,以及其他作品。一九五六年後,“十年荒于疾病,十年廢于遭逢”,即因病療養十年、文革十年,二十年沒寫什麼東西。一九七六年後,到一九九五年,寫出《晚華集》、《曲終集》等十個集子。二〇〇二年七月病逝。

孫犁的作品,在題材的選擇上,都是他最熟悉的,或親身經曆和所見所聞的人物和故事。他的作品是自然形成的,絲毫沒有刻意的雕飾和編造,完全是生活的再現,是那一時期他的家鄉的人民的生活和情緒的真實記錄。

孫犁說過,“有很多文學含有作者的自傳的性質,但不能說,一切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傳”。“我的作品單薄,自傳的成分多。”既然不能說“一切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傳”,即使是用第一人稱寫的,這是必須明确和注意的。不過,孫犁的作品,大都是寫人生美好的東西。他認為“文學,就其終極目的來說,歌頌人民精神世界中高尚的東西,是它的主要職責”。

孫犁說:“我經曆了美好的極緻,那就是抗日戰争。我看到農民,他們的愛國熱情,參戰的英勇,深深地感動了我。我的文學創作,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我的作品,表現了這種善良的東西和美好的東西。”又說:“我最喜歡我寫的抗日小說,因為它們是時代、個人的完美真實的結合,我的這一組作品,是對時代和故鄉人民的贊歌。我喜歡寫歡樂的東西,我以為女人比男人更樂觀,而人生的悲歡離合,總是與她們有關,所以常常以崇拜的心情寫到她們。我回避我沒有參加過的事情,例如實地作戰。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