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避險車道

緊急避險車道

輔助車道
緊急避險車道是指專門為減慢失控車輛速度,使車輛安全停車的輔助車道。緊急避險車道位置的設置應該依靠地形、坡道長度和道路幾何特性設計,設計分上坡式、下坡式、平坡式、複合網式、阻力式五種。目前,國内所修的避險車道大多都能起到使失控車輛從主線分流的作用,但并沒有保證駛入避險車道駕駛員的安全,包括刮蹭、貨物散落等輕微事故和駕駛員緻殘或死亡等嚴重事故都時有發生。
  • 中文名:緊急避險車道
  • 外文名:Truck Escape Ramps
  • 别名:避險車道
  • 類别:車道
  • 用途:緊急避險
  • 設置:較易發生事故的路段

原理

緊急避險車道是指專門為減慢失控車輛速度,使車輛安全停車的輔助車道。緊急避險車道一般為上坡車道,表面層為鋪滿沙石或松軟沙礫的制動層。設置緊急避險車道的原理是把失控車輛的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和抵抗路面摩擦的能量,從而使車輛安全停止,因此制動層的目的是為增加失控車輛的滾動摩擦阻力,最終幫助車輛停止運行。這種增加的滾動摩擦力還能阻止大型車在停車後向後滑溜或翻轉。如果沒有沙石或松軟的沙礫阻力層,緊急避險道必須設計的更長或坡度更大。在特定情況下,緊急避險車道也可設計成平坡或下坡車道等其他形式。

曆史沿革

交通事故是一個全球性問題。據公安部統計:僅2002年,全國發生的可統計的道路交通事故共77萬多起,造成109 381人死亡,56萬多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超過33億元,事故數量、死傷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均比2001年有所上升,死亡人數相當于平均每天發生兩次機毀人亡的空難。就絕對數而言,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上道路交通事故最多的國家之一,而且事故緻死率比歐洲發達國家要高出10倍以上,經濟損失更加驚人。我國幅員廣大,地域遼闊,其中有69%為山區,特别是在西部的12個省市區中,山區所占的比例超過80%以上。

由于山區的地形、地質、水文等自然條件複雜,生态環境制約較大,經濟狀況等限制條件與影響因素衆多。因此山區公路往往存在着曲線半徑較小、坡度大、坡道長和視距不良等不利于安全行車的線性參數。根據1994~1998年問的交通事故統計資料:在各種道路交通事故次數與死亡人數中,以雙車道公路為主的一般公路所占比重分别達到65.5%和78.8%。特别是近年來的特大交通事故多發生在西部省區的山區道路上。

1996年美國進行交通事故調查,在調查的有效事故車輛樣本中,29%的事故是由于車輛問題導緻車輛駛出道路。在這些事故中,一半以上是由于刹車問題所引起的。為了解決大型車沖出公路導緻的交通安全問題,美國修建了大量的避險車道(Truck Escape Ramps),避險車道已經成為美國公路系統的一個特點。我國隻在個别地方修有緊急避險車道,并且設計極不合理。

位置選擇

緊急避險車道位置的設置應該依靠地形、坡道長度和道路幾何特性設計。最佳設置是連接小半徑曲線的下坡道路坡底。研究

表明在長下坡路段或陡坡路段緊接小半徑曲線的這種線形組合下,車輛最容易出事故。因為車輛在下坡路段由于重力勢能與動力勢能、摩擦功的能量守恒關系,出事車輛的速度都比較高,且加速行駛,當駕駛員發現前面要轉急彎時,往往是由于車輛速度過大已經無法執行操作了,緻使失控車輛沖出道路,造成嚴重後果。

避險車道應該設置在下坡路段的坡底。設計避險車道時應不轉彎并且與下坡道路保持最小的偏離角度,同時要保證避險車道上鋪裝的沙礫不會彌漫到正常行駛車道上。且要設計放有圓木等服務設施的服務車道,便于及時清理失控車輛。

考慮因素

确定是否修建避險車道需要考慮多種因素。其中主要因素是道路事故、坡道長度和坡度值以及道路上大型車所占比率。據調查顯示,美國事故率占前三位的是:失控卡車事故率、下坡道路長度、下坡的坡度值。我國應從失控卡車事故率、下坡道路長度、下坡的坡度值、卡車所占比率、坡底的事故數、平均日交通量、平曲線曲率、事故嚴重程度、路權問題等方面綜合考慮。

設計形式

緊急避險車道設計分上坡式、下坡式、平坡式、複合網式、阻力式五種。

上坡式:即把避險車道設計成上坡式行車道,無須專用阻力層,結構簡單、成本低、效果好。

下坡式:即把避險車道設計成下坡式行車道,要求滾動阻力系數較大的專用阻力層,坡道一般較長,得經常養護。

平坡式:把避險車道設計成平坡式行車道,要求滾動阻力系數較大且粒度大的專用阻力層,結構簡單。

阻力式:當避險車道的長度要求無法滿足時,可以設置護堤和防撞桶。車輛在撞到這些設施前要有減速帶,車速必須降到40km/h或者更低,才能确保車輛和駕駛員的安全。

複合網式:當路側是深澗或河流時采用如飛機降落航空母艦的網狀結構。

最小長度

避險車道最小長度設計原理是把失控車輛的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和抵抗路面摩擦的能量,從而使車輛停下來。

功用

一條完善的避險車道應當由避險車道引道、避險車道、服務車道及其他附屬設施組成。避險車道應具有兩個作用:一是使失控車輛從主線中分流,避免對主線車輛造成幹擾;二是使失控車輛平穩停車,不應出現人員傷亡、車輛嚴重損壞和裝載貨物嚴重散落的現象。

我國現狀

目前,國内所修的避險車道大多都能起到使失控車輛從主線分流的作用,但并沒有保證駛入避險車道駕駛員的安全,包括刮蹭、貨物散落等輕微事故和駕駛員緻殘或死亡等嚴重事故都時有發生。

據專家介紹,國内的一些避險車道都沒有設置引道。引道起着連接主線與避險道的作用,可以給失控車輛駕駛員提供充分的反應時間,足夠的空間沿引道安全地駛入避險車道,減少因車輛失控給駕駛員帶來的恐慌。根據美國多年的研究,多車道的避險車道的引道的長度不應小于310米。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