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裝電腦

組裝電腦

IT産品
組裝電腦也稱兼容機或DIY電腦。即根據個性需要,選擇電腦所需要的兼容配件,然後把各種互不沖突的配件安裝在一起,就成了一台組裝電腦。組裝電腦的配件一般有:CPU、主闆、内存、硬盤、光驅、顯示器、機箱、電源、顯卡、鍵盤和鼠标。[2]組裝電腦的價格一般比品牌電腦要低,但質量不一定得到保證。要玩大型遊戲或者發燒娛樂的朋友需要有獨立顯卡(AMD的APU系列和Intel酷睿系列的CPU均帶有核心顯卡)的電腦,要不玩遊戲時會卡機,配置低的還會因此死機,獨立顯卡最主要看顯示芯片,不了解芯片的還可以看制作工藝、顯存類型和位寬等。
  • 中文名:組裝電腦
  • 外文名:assembe computer
  • 所屬品牌:
  • 産品類型:
  • 組裝類型:台式電腦
  • 運行系統:XP、Win7、Win8、UNIX、Linux
  • 别名:兼容機或DIY電腦

詳情

組裝電腦也稱兼容機或DIY電腦。

即根據個性需要,選擇電腦所需要的兼容配件,然後把各種互不沖突的配件安裝在一起,就成了一台組裝電腦。組裝電腦的配件一般有:CPU、主闆、内存、硬盤、光驅、顯示器、機箱、電源、顯卡、鍵盤和鼠标。組裝電腦的配件和筆記本電腦的不一樣,一般台式電腦比筆記本電腦的要大一些。一定弄清楚自己是拿來做什麼的才能選購配置。

組裝電腦一般是台式機,筆記本電腦一般沒有組裝的。

組裝電腦的價格一般比品牌電腦要低,但質量不一定得到保證。因為是組裝的,配件有可能是假貨、水貨、二手貨,購買時需要小心對待,還要考慮每個硬件是否都合理。

組裝電腦一般到電腦城或電腦店購買,如太平洋電腦城、百腦彙等。也可以到網上購買,如阿裡巴巴、京東商城、淘寶網、百度有啊等。

組裝過程

在動手組裝電腦前,應先學習電腦的基本知識,包括硬件結構、日常使用的維護知識、常見故障處理、操作系統和常用軟件安裝等。

安裝前配件的準備:

裝機要有自己的打算,不要盲目攀比,按實際需要購買配件。

如選購機箱時,要注意内部結構合理化,便于安裝,二要注意美觀,顔色與其他配件相配。一般應選擇立式機箱,不要使用已淘汰的卧式機箱,特别是機箱内的電源,它關系到整個電腦的穩定運行,其輸出功率不應小于250 W,有的處理器還要求使用300W的電源,應根據需要選擇。

除機箱電源外,另外需要的配件一般還有主闆、CPU、内存、顯卡、聲卡(有的聲卡主闆中自帶)、硬盤、光驅(有VCD光驅和DVD光驅)、軟驅、數據線、信号線等。

除了機器配件以外,還需要預備要用到的螺絲刀、尖嘴鉗、鑷子等工具。

另外,還要在安裝前,對室内準備好電源插頭等。

裝電腦的基本步驟:

組裝電腦時,應按照下述的步驟有條不紊地進行:

(1) 機箱的安裝,主要是對機箱進行拆封,并且将電源安裝在機箱裡。

(2) 主闆的安裝,将主闆安裝并固定在機箱内部。

(3) CPU的安裝,在主闆處理器插座上插入安裝所需的CPU,并且塗抹散熱矽脂安裝上散熱風扇。

(4) 内存條的安裝,将内存條插入主闆内存插槽中。

(5) 顯卡的安裝,根據顯卡總線選擇合适的插槽。

(6) 聲卡的安裝,如今市場主流聲卡多為PCI插槽的聲卡。

(7) 驅動器的安裝,主要針對硬盤、光驅和軟驅進行安裝。

(8) 機箱與主闆間的連線,即各種指示燈、電源開關線。PC喇叭的連接,以及硬盤、光驅和軟驅電源線和數據線的連接。

(9) 蓋上機箱蓋(理論上在安裝完主機後,是可以蓋上機箱蓋了,但為了此後出問題的檢查,最好先不加蓋,而等系統安裝完畢後再蓋)。

(10) 輸入設備的安裝,連接鍵盤鼠标與主機一體化。

(11) 輸出設備的安裝,即顯示器的安裝。

(12) 再重新檢查各個接線,準備進行測試。

(13) 給機器加電,若顯示器能夠正常顯示,表明初裝已經正确,此時進入BIOS進行系統初始設置。

進行了上述的步驟,一般硬件的安裝就已基本完成了,但要使電腦運行起來,還需要進行下面的安裝步驟。

(14) 硬盤分區。

(15) 安裝操作系統,如Windows XP、Win 7、Win 8系統。

(16) 安裝操作系統後,安裝驅動程序,如顯卡、聲卡等驅動程序。

(17) 進行72小時的烤機,如果硬件有問題,在72小時的烤機中會被發現。

買電腦

選購組裝電腦,首先要重視質量。

要不然的話,買到一台愛機回家,總是出問題,繼續用很不爽,換掉配件又可惜浪費幾百元,很無奈。有幾個我的朋友就遇到過這種尴尬,電腦出問題返修,(主闆壞或者硬盤壞或系統出錯)結果一修就是一兩個月,有電腦不能用,那個難受啊······

所以,選組裝電腦,質量不能含糊。怎樣确保質量呢?主要從兩方面着手,一是牌子,二是真品。誰都知道像耐克、安踏、李甯之類的鞋子比較好,組裝電腦也一樣,用品牌配件,這個不能含糊。有了品牌,還要保證品牌是真的,假的品牌跟不是品牌沒多大差别,品牌配件在做工和用料上是無法比拟的。

其次是售後服務和保障。

隻有有保障,才能放心購買,要不然出問題就虧大了。一般選擇有三包服務承諾的,标明有三包服務的,真出了問題要投訴時,勝訴的幾率就比較大。除此之外,三包服務最好還要管郵費,要不真出了問題,雖然有三包,卻要自己掏郵費,這也是一種損失啊。在網上買的話,要看該店是否加入了淘寶保障計劃、信譽及評價。淘寶保障計劃是專為保障買家利益而設的,賣家加入時要申請凍結一定的資金(比如2000元,主營産品不同的店鋪,凍結金數額不同,數碼類是2000元),買家利益受損時就有可能從這筆錢裡直接扣,保障類型包括如實描述、七天退換、正品保障等。有加入保障的比較安全。此外還要看信譽和評價,信譽高、評價好的一般比較講誠信,但信譽低的也不一定就不好,要注意甄别。

第三,選擇适合的配置,才能真正适合自己。

選配置主要看參數,一般的買家,也不用很專業,看主要的幾個參數就行了(行家還要多看幾個),主要是CPU主頻、内存容量、硬盤容量、顯示器尺寸、鍵鼠品牌、獨立顯卡。比如CPU看主頻(單位是GHz或MHz, 1GHz=1000MHz,電腦一般在3.0GHz,平均也要2.6 GHz ~3.5 GHz,要不就落伍了,這個右擊我的電腦/屬性就能看到,有興趣的可以試一下)。硬盤最主要看容量,一般家庭機用不到500G,但多百來G也多不了多少錢,價格差小,用1TB怎麼裝也不怕它滿,心理上比較平衡;高要求點的還要看緩存,緩存大的移動文件會快點,台式機機轉速至少都是7200轉的了,一般不用考慮。如果選用固态硬盤就要留意硬盤壽命和讀寫次數。内存容量一般要2-4GB(家用),如需玩大型遊戲則需吧内存條增加至8G,2GB以下直接淘汰。沒有特殊情況,19英寸寬屏(1440*900像素,18.5英寸也差不多)的顯示器比較合适,17英寸的也不錯,太小了用起來不方便,;太大了會有壓迫感。經常要打字或玩鍵盤遊戲的,最好有個好手感和質量好的鍵盤,但如果沒有這方面的需要,贈送的鍵盤就夠用了。要玩大型遊戲或者發燒娛樂的朋友需要有獨立顯卡(AMD的APU系列和Intel酷睿系列的CPU均帶有核心顯卡)的電腦,要不玩遊戲時會卡機,配置低的還會因此死機,獨立顯卡最主要看顯示芯片,不了解芯片的還可以看制作工藝、顯存類型和位寬等。光驅一般有可刻錄和不可刻錄兩類,刻錄是指用光驅刻錄光盤,要刻錄的話,還要購買專門的空光盤,如果沒有刻錄需要的話,一般的DVD-ROM之類就可以了。其他的沒有特别要求,看品牌就行了。

最後,價格當然不能也忽略。

在價格上,千萬不要貪圖便宜,價格低得離譜的組裝電腦說明其零配件極有可能是質量低劣的甚至是假貨,要注意它的品牌和質量。高配置用起來當然比較暢快,但價格也比較貴,而且過幾年之後也會變成一般的。電腦更新換代很快,所以要看需要,太低了不好用,太高了會浪費,适合就好。

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适合價位配置的才是最好的。

一、家用影音類型,選擇AMDAPU系列的CPU即可,配置價位控制在2500左右是不錯的選擇。

二、家用娛樂類型,同樣選擇AMDAPU系列CPU是沒有問題的,加一張ATI入門的獨立顯卡,把價位控制在3000-3200左右就好啦。

三、低端遊戲類型,這時選擇Intel 酷睿I5 K系列CPU再配上一張NVIDIA的GTX750TI,價格在3800左右。

四、中端遊戲類型,選擇Intel 酷睿I5-I7 K系列CPU都可以,配上一張NVIDIA的GTX660或760,價格在4500-5000都可以。

五、高端遊戲類型,選擇Intel 酷睿I7 K系列CPU,配上一張NVIDIA的GTX790,價格在6500左右。

注:K系列都是能超頻的CPU如無需超頻可買不帶K的CPU,如果資金有限制的話,可以在淘寶上入手散片的CPU,比盒裝CPU便宜很多,如果買I7無需超頻的話可以選擇購入Intel至強E3系列CPU性價比高。

中端配置:

CPU:英特爾(Intel)至強四核E3-1230V3 ¥1395.00(散片價)

主闆:

微星(msi)B85-E45 ¥413.00

散熱器:

九州風神(DEEPCOOL) 玄冰400¥99.90

顯卡:

迪蘭(Dataland)HD7850 酷能+ 2G DC (倍酷) ¥899.00

内存條:

威剛(ADATA)遊戲威龍 DDR3 1600 8G(4G×2)¥519.00

機械硬盤(HDD):

西部數據(WD)藍盤 1TB SATA6Gb/s 7200轉64M ¥349.00

電源:

航嘉(Huntkey)jumper450B ¥269.00

組裝系統

裝系統大約分為四步

步驟一、制作啟動U盤

步驟二、U盤啟動

步驟三、對硬盤進行分區

步驟四、給電腦安裝系統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