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生态系統

濕地生态系統

多水和過濕條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統
濕地生态系統是在多水和過濕條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統。沼澤是典型的濕地生态系統,以沼澤植物占優勢,動物的種類也很多。濕地具有淨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它兼有水域和陸地生态系統的特點,具有極其特殊的生态功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統。
    中文名:濕地生态系統 外文名: 别名: 稱 為:地球之腎 出 現:1956年 特 征:生物多樣性 主要濕地:香港米埔濕地 定 義:被間歇的土地

概念介紹

濕地生态系統是陸地與水域之間水陸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殊的自然綜合體。

濕地包括了所有的陸地淡水生态系統,如河流、湖泊、沼澤,以及陸地和海洋過渡地帶的濱海濕地生态系統,同時還包括了海洋邊緣部分鹹水、半鹹水水域。全球濕地面積約有570萬平方公裡,約占地球陸地面積的6%。濕地同陸地、海洋相比面積相對小,但濕地生态系統支持了全部淡水生物群落和部分鹽生生物群落,它兼有水域和陸地生态系統的特點,具有極其特殊的生态功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統。因此,國際上通常把森林、海洋和濕地并稱為全球三大生态系統。

濕地一詞最早出現于1956年美國魚和野生動物管理局《39号通告》,通告将濕地定義為“被間歇的或永久的淺水層覆蓋的土地。”1979年,美國為了對濕地和深水生态環境進行分類,該局對濕地内涵進行了重新界定,認為“濕地是陸地生态系統和水生生态系統之間過渡的土地,該土地水位經常存在或接近地表,或者為淺水所覆蓋……”。1971年在拉姆薩爾通過了《關于特别是作為水禽栖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簡稱《濕地公約》),該公約将濕地定義為:“不問其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暫時之沼澤地、濕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帶,帶有靜止或流動、或為淡水、半鹹水或鹹水水體者,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m的水域。”

中國對沼澤、灘塗等濕地研究具有豐富的積累,在實踐中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濕地分類系統,通常認為“濕地系指海洋和内陸常年有淺層積水或土壤過濕的地段。”

盡管濕地的概念目前尚無統一,但它們有一共同特點:從不同的角度認為濕地是一種特殊的生态系統,該系統不同于陸地生态系統,也有别于水生生态系統,它是介于兩者之間的過渡生态系統。

主要特征

(1) 系統的生物多樣性。

由于濕地是陸地與水體的過渡地帶,因此它同時兼具豐富的陸生和水生動植物資源,形成了其它任何單一生态系統都無法比拟的天然基因庫和獨特的生境,特殊的水文、土壤和氣候提供了複雜且完備的動植物群落,它對于保護物種、維持生物多樣性具有難以替代的生态價值。

(2) 系統的生态脆弱性。

濕地水文、土壤、氣候相互作用,形成了濕地生态系統環境主要素。每一因素的改變,都或多或少地導緻生态系統的變化,特别是水文,當它受到自然或人為活動幹擾時,生态系統穩定性受到一定程度破壞,進而影響生物群落結構,改變濕地生态系統。

(3)  生産力高效性。

濕地生态系統同其它任何生态系統相比,初級生産力較高。據報道,濕地生态系統每年平均生産蛋白質9g/m2,是陸地生态系統的3.5倍。

(4) 效益的綜合性。

濕地具有綜合效益,它既具有調蓄水源、調節氣候、淨化水質、保存物種、提供野生動物栖息地等基本生态效益,也具有為工業、農業、能源、醫療業等提供大量生産原料的經濟效益,同時還有作為物種研究和教育基地、提供旅遊等社會效益。

(5) 生态系統的易變性。

易變性是濕地生态系統脆弱性表現的特殊形态之一,當水量減少以至幹涸時,濕地生态系統演潛為陸地生态系統,當水量增加時,該系統又演化為濕地生态系統,水文決定了系統的狀态。

系統特點

濕地生态系統是陸地、水域共同與大氣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滲透,是兼有水陸雙重特征的特殊生态系統。濕地生态系統通過物質循環、能量流動以及信息傳遞将陸地生态系統與水域生态系統聯系起來,是自然界中陸地、水體和大氣三者之間相互平衡的産物。濕地這種獨特生境使它具有豐富的陸生與水生動植物資源,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單位生産力最高的自然生态系統。濕地在調節徑流,維持生物多樣性,蓄洪防旱,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統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人類文明進步和文化發展的物質和精神基礎。

水是生命存在不可缺少的要素,濕地是地球上淡水的主要蓄積地,人類生活用水、工業生産用水和農業灌溉用水除少量開采地下水外,均來源于濕地,濕地也是地下水的主要來源。濕地由于其特殊的生态特性,在植物生長、促淤造陸等生态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無機碳和有機碳,由于濕地環境中,微生物活動弱,土壤吸引和釋放二氧化碳十分緩慢,形成了富含有機質的濕地土壤和泥炭層,起到了固定碳的作用。

濕地是自然生态系統中自淨能力最強的生态系統。濕地水流速度緩慢,有利于污染物沉降。在濕地中生長的植物、微生物和細菌等通過濕地生物地球化學過程的轉換,包括物理過濾、生物吸收和化學合成與分解等,将生活和生産污水中的污染物和有毒物質吸收、分解或轉化,使濕地水體得到淨化。

地位功能

廣闊衆多的濕地具有多種生态功能,蘊育着豐富的自然資源,被人們稱為“地球之腎”、物種貯存庫、氣候調節器,在保護生态環境、保持生物多樣性以及發展經濟社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是蓄水調洪的巨大貯庫

每年汛期洪水到來,衆多的濕地以其自身的龐大容積、深厚疏松的底層土壤(沉積物)蓄存洪水,從而起到分洪削峰,調節水位,緩解堤壩壓力的重要作用。中國天然湖泊和各類水庫調洪能力不下2000億立方米。長江22個通江湖泊盡管面積銳減,目前容水量仍達600多億立方米,洞庭、鄱陽兩湖蓄洪能力不少于200億立方米,對于調節長江洪水、消減洪災依然起着關鍵作用。同時,濕地汛期蓄存的洪水,汛後又緩慢排出多餘水量,可以調節河川徑流,有利于保持流域水量平衡。

是重要的水源地

濕地之水,除了江河、溪溝的水流外,湖泊、水庫、池塘的蓄水,都是生産、生活用水的重要來源。據估算,中國僅湖泊淡水貯量即達225億立方米,占淡水總貯量的8%。某些濕地通過滲透還可以補充地下蓄水層的水源,對維持周圍地下水的水位,保證持續供水具有重要作用。

生态環境的優化器

大面積的濕地,通過蒸騰作用能夠産生大量水蒸氣,不僅可以提高周圍地區空氣濕度,減少土壤水分喪失,還可誘發降雨,增加地表和地下水資源。據一些地方的調查,濕地周圍的空氣濕度比遠離濕地地區的空氣濕度要高5%至20%以上,降水量相對也多。因此,濕地有助于調節區域小氣候,優化自然環境,對減少風沙幹旱等自然災害十分有利。濕地還可以通過水生植物的作用,以及化學、生物過程,吸收、固定、轉化土壤和水中營養物質含量,降解有毒和污染物質,淨化水體,消減環境污染的重要作用。

重要的物種資源庫

中國濕地分布于高原平川、丘陵、海塗多種地域,跨越寒、溫、熱多種氣候帶,生境類型多樣,生物資源十分豐富。據初步調查統計,中國内陸濕地已知的高等植物有1548種,高等動物有1500種;海岸濕地生物物種約有8200種,其中植物5000種、動物3200種。在濕地物種中,淡水魚類有770多種,鳥類300餘種。特别是鳥類在中國和世界都占有重要地位。據資料反映,濕地鳥的種類約占全國的三分之一,其中有不少珍稀種。世界166種雁鴨中,中國有50種,占30%;世界15種鶴類,中國有9種,占60%,在鄱陽湖越冬的白鶴,占世界總數的95%。亞洲57種瀕危鳥類中,中國濕地内就有31種,占54%。這些物種不僅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還具有重要的生态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

是重要的物産和能源基地

廣闊多樣的濕地,蓄藏有豐富的淡水、動植物、礦産及能源等自然資源,可以為社會生産提供水産、禽蛋、蓮藕等多種食品,以及工業原材料、礦産品等。濕地水能資源豐富,可以發展水電、水運,增加電力和交能運輸能力。許多濕地自然環境獨特,風光秀麗,也不乏人文景觀,是人們旅遊、度假、療養的理想佳地,發展旅遊業大有可為。此外,濕地還是進行科學研究、教學實習、科普宣傳的重要場所。

存在問題

1)濕地面積減少、功能衰退: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長和經濟的發展,濕地被開墾為農田或作其它用途,圍埂造田、興建碼頭,濕地植被被破壞,生态功能衰退,魚類等水生生物喪失了栖息生存的空間與繁衍的場所,濕地自身的生态功能也在不斷衰退。

2)污染加劇、環境惡化:濕地被肆意侵占,并常成為沿江建築垃圾、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的排洩區和承洩地,污染在不斷加劇、環境在不斷惡化。長期承洩工農業廢水、生活污水,導緻濕地水體污染,生态系統富營養化現象嚴重,危及濕地生物的生存環境。

3)生物多樣性受損:對濕地的不合理開發利用導緻濕地日益減少,功能和效益下降;捕獲、狩獵、砍伐、采挖等過量獲取濕地生物資源,造成了濕地生物多樣性逐漸喪失;其生态功能也嚴重受損。表現在魚類種類日趨單一,種群結構低齡化、小型化。如白鳍豚、中華鲟、達氏鲟、白鲟、江豚已成為瀕危物種,長江鲟魚、鲫魚、.銀魚等經濟魚類種群數量已變得十分稀少;濕地水禽由于過度獵捕、撿拾鳥蛋等導緻種群數量大幅度下降,嚴重破壞了水禽資源。

中國現狀

作為重要的國土資源,中國總面積達六千多萬公頃的濕地正在呈現數量減少、質量下降的趨勢。盡管中國在濕地保護方面開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濕地喪失和退化的速度仍沒有得到有效遏制,各種濕地資源還處于被嚴重威脅之中。主要包括:

過度和不合理的水資源利用已經使濕地供水能力受到嚴重影響,中國正在産生新的用水危機。

盲目圍墾和過度開發造成天然濕地面積削減、功能下降。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沿海濕地面積目前已經喪失二百一十九萬公頃,全國圍墾湖泊面積已達一百三十萬公頃以上,因圍墾而消亡的天然湖泊近一千個。

中國沼澤濕地近幾十年來面積急劇減少,僅東北三江平原沼澤面積就由五十年前的五百萬公頃,減少到現在的一百一十三萬公頃。

中國紅樹林由于圍墾和砍伐,已由五十年代初的五萬公頃下降到目前的一點四萬公頃,百分之七十二的天然紅樹林已經喪失。

濕地地區上遊水土流失,導緻河床、湖底淤積嚴重。黃河、長江的泥沙含量不斷增加,使河床擡高、航道變淺,極大地降低了濕地的蓄洪能力。水庫作為重要的人工濕地,其泥沙淤積令人擔憂,中國四分之一以上水庫由于泥沙淤積喪失了基本功能。中國濕地污染日趨嚴重,已經有三分之二的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高營養化污染危害,僅長江水系每年承載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就達一百二十多億噸。濕地污染不僅使水質惡化,也對濕地生物多樣性造成嚴重危害。

保護措施

中國政府十分重視濕地生态的恢複和保護工作,并由國家林業局牽頭,17個部委共同制定且實施了《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劃》,為濕地保護工作提供了國家行動指南。

堅持生态優先、保護優先的原則,維護濕地生态功能和作用的可持續性;堅持全面保護、分級管理的原則,将全國所有濕地納入保護範圍,重點加強自然濕地、國家和地方重要濕地的保護與修複;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原則,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内濕地保護負總責,鼓勵社會各界參與濕地保護與修複;堅持綜合協調、分工負責的原則,充分發揮林業、國土資源、環境保護、水利、農業、海洋等濕地保護管理相關部門的職能作用,協同推進濕地保護與修複;堅持注重成效、嚴格考核的原則,将濕地保護修複成效納入對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領導幹部的考評體系,嚴明獎懲制度。

首先,加強了濕地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為了保護珍稀頻危水禽,已将11種水禽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将22種水禽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其次,建立各種濕地類型的自然保護區。現在中國已建各類濕地自然保護區353處,且已有21處列入了國際重要濕地,面積達303公頃。

第三,開展水資源的保護和管理、加強濕地生态治理和污染控制。

第四,開展濕地調查、科學研究與宣傳教育。

第五,長江中遊實施了“平垸行洪、退田還湖”的濕地生态恢複新舉措。98年特大洪災後,黨中央、國務院提出了“平垸行洪、移民建鎮”的32字方針,國家共投入資金103億元用于長江及兩湖地區“退田還湖”的濕地恢複工作,長江幹流水面恢複了1400多平方公裡,增加蓄洪容積130億立方米。這一舉措對于中國濕地生态系統的恢複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為了解決長江中遊退田還湖地區移民的生計問題,世界自然基金會協助政府部門開發和推廣了“洪水型經濟”的濕地替代産業群模式:一是堤垸水産立體養殖模式;一是堤垸水産立體養殖模式(如中小水面分層混養);二是堤垸水生經濟作物模式(如低湖田兩熟藕或茭白);三是堤垸季節性商品蔬菜及大棚蔬菜生産模式(如辣椒、茄子、番茄、黃瓜溫室栽培);四是堤垸種草飼養畜禽模式;五是農林牧副漁加複合模式(如農作筆—畜—沼氣—漁—加工);六是濕地生态旅遊模式(如濕地觀光、休閑垂釣、觀鳥活動以及濕地采摘等)。替代産業的發展不僅解決了移民的生計問題,增加了湖區人民的經濟收入,更重要的是使濕地生态經濟系統的恢複能夠保持可持續性,維護了全球生态系統的平衡。

生态恢複

濕地生态系統的恢複主要采用了生物、生态及工程技術,逐步恢複退化濕地生态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最終達到濕地生态系統的自我持續狀态。因此根據生态學原理,并結合各地成功的經驗,濕地生态系統恢複和利用要遵循以下五項原則:

第一,在濕地生态系統的恢複過程中,嚴格按照物種引入技術、物種保護技術、種群動态調控技術、種群行為控制技術、種群結構優化配置與組建技術、群落演替控制與恢複技術,發展替代産業模式,同時還必須利用生物間的相生、相補、相促的關系,盡量減少替代産業模式中生物種群間的相克以及在營養上的相争而降低濕地生态系統生物量的生産。

第二,在發展濕地生态經濟時,要借鑒循環經濟原理指導濕地生态經濟系統的恢複和濕地替代模式的開發。在開發濕地生态經濟模式時,盡可能地考慮生産和消費過程,形成一個“資源-産品-再生資源-再生産品”的物資循環使用過程,最大限度地減少“廢物”的排放,使其外排量接近于零,這也是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第三,在構建多層次的立體濕地生态經濟模式時,要延長生物鍊和産業鍊以提高生态系統中能流和物流的質量,要不斷地進行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與大農業的良性循環,從而實現濕地生态經濟的高質高效。

第四,對濕地恢複新區,政府部門要大膽地引入濕地生态恢複技術和成功的濕地替代産業模式,并通過宣傳發動、典型引路、小額貸款扶持、減免濕地恢複新區稅收和提供優質技術服務等措施來更新人們傳統的種值觀念,讓封閉無序的濕地系統産生突變而形成良性的濕地生态經濟循環系統,從而解決濕地恢複區人民的生計大事,并盡快脫貧緻富。

第五,在濕地生态經濟系統中,“外來物種”的引進要小心謹慎,“生物入侵,事關生态安全”。因此,生物物種的引進需要請專家認真論證。外來生物對本土生物環境的影響是環境中長期存在的一個問題,一旦與本土環境不相匹配、不相兼容的物種進入本土環境,則有可能帶來不可挽回的巨大損失,甚至造成生物災難,嚴重影響國家生态安全。

重要作用

廣闊衆多的濕地具有多種生态功能,蘊育着豐富的自然資源,被人們稱為“地球之腎”、物種貯存庫、氣候調節器,在保護生态環境、保持生物多樣性以及發展經濟社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巨大貯庫

每年汛期洪水到來,衆多的濕地以其自身的龐大容積、深厚疏松的底層土壤(沉積物)蓄存洪水,從而起到分洪削峰,調節水位,緩解堤壩壓力的重要作用。全國天然湖泊和各類水庫調洪能力不下2000億立方米。長江22個通江湖泊盡管面積銳減,目前容水量仍達600多億立方米,洞庭、鄱陽兩湖蓄洪能力不少于200億立方米,對于調節長江洪水、消減洪災依然起着關鍵作用。同時,濕地汛期蓄存的洪水,汛後又緩慢排出多餘水量,可以調節河川徑流,有利于保持流域水量平衡。

水源地

濕地之水,除了江河、溪溝的水流外,湖泊、水庫、池塘的蓄水,都是生産、生活用水的重要來源。據估算,我國僅湖泊淡水貯量即達225億立方米,占淡水總貯量的8%。某些濕地通過滲透還可以補充地下蓄水層的水源,對維持周圍地下水的水位,保證持續供水具有重要作用。

植被覆蓋率,濕地植被及水域覆蓋率分析系統。

生态環境的優化器

大面積的濕地

,通過蒸騰作用能夠産生大量水蒸氣,不僅可以提高周圍地區空氣濕度,減少土壤水分喪失,還可誘發降雨,增加地表和地下水資源。據一些地方的調查,濕地周圍的空氣濕度比遠離濕地地區的空氣濕度要高5%至20%以上,降水量相對也多。因此,濕地有助于調節區域小氣候,優化自然環境,對減少風沙幹旱等自然災害十分有利。濕地還可以通過水生植物的作用,以及化學、生物過程,吸收、固定、轉化土壤和水中營養物質含量,降解有毒和污染物質,淨化水體,消減環境污染的重要作用。

重要的物種資源庫

我國濕地分布于高原平川、丘陵、海塗多種地域,跨越寒、溫、熱多種氣候帶,生境類型多樣,生物資源十分豐富。據初步調查統計,全國内陸濕地已知的高等植物有1548種,高等動物有1500種;海岸濕地生物物種約有8200種,其中植物5000種、動物3200種。在濕地物種中,淡水魚類有770多種,鳥類300餘種。特别是鳥類在我國和世界都占有重要地位。據資料反映,濕地鳥的種類約占全國的三分之一,其中有不少珍稀種。世界166種雁鴨中,我國有50種,占30%;世界15種鶴類,我國有9種,占60%,在鄱陽湖越冬的白鶴,占世界總數的95%。亞洲57種瀕危鳥類中,我國濕地内就有31種,占54%。這些物種不僅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還具有重要的生态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

物産能源基地

廣闊多樣的濕地,蓄藏有豐富的淡水、動植物、礦産及能源等自然資源,可以為社會生産提供水産、禽蛋、蓮藕等多種食品,以及工業原材料、礦産品等。濕地水能資源豐富,可以發展水電、水運,增加電力和交能運輸能力。許多濕地自然環境獨特,風光秀麗,也不乏人文景觀,是人們旅遊、度假、療養的理想佳地,發展旅遊業大有可為。此外,濕地還是進行科學研究、教學實習、科普宣傳的重要場所。

概述

濕地這一概念在狹義上一般被認為是陸地與水域之間的過渡地帶;廣義上則被定為地球上除海洋(水深6米以上)外的所有大面積水體。《國際濕地公約》對濕地的定義是廣義定義。

按照廣義定義濕地覆蓋地球表面僅有6%,卻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種提供了生存環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因此享有“地球之腎”的美譽。

中國濕地面積占世界濕地的10%,位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在中國境内,從寒溫帶到熱帶、從沿海到内陸、從平原到高原山區都有濕地分布,一個地區内常常有多種濕地類型,一種濕地類型又常常分布于多個地區。

中國1992年加入《濕地公約》,截至目前,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的濕地已達30處。

其實中國獨特的濕地何止30處,許多濕地因為養在深閨無人識,至今仍無人問津。

濕地旅遊攻略

騰沖北海濕地

發現騰沖的北海濕地純粹是一次意外,當時的目标是去看雲南騰沖的火山熱海,結果有雲南驢友Edipt告訴我縣城西北方向距城12.5公裡有塊濕地很特别,屬高原火山堰塞湖生态系統。

原來人與景也是需要緣分的。偶然的聊天,就能成就一段美麗的邂逅。這裡确實奇特。水草密密麻麻,根交錯在一起,日複一日,年複一年,舊草腐爛,新的長在腐爛的草根上,然後又腐爛,然後又長出新的,最後形成整片整片的草甸各自浮在水面上,宛如一個一個的小草島,通常有一米多厚。脫了鞋赤腳走上“草島”,感覺像踩海綿一樣。

當地人經常把随意切開的一小塊草排當竹筏子來劃,捕魚蝦;還有人幹脆在草排上開個洞,就把魚竿伸到那洞裡釣魚,其樂融融。

據說這兒每年四月中下旬最美麗,那時滿目北海蘭花開,美不勝收。秋天時草排顔色有些枯黃,但依然讓我興奮不已。空氣裡飄着草葉的清香,蘆葦叢中不時傳來嘎嘎的野鴨叫,湖面上不時有遊人初踩草排的驚喜叫聲。泛舟湖面,宛若置身在大草原。隻不過這片“大草原”是漂浮在水上的。

旅遊攻略:

1. 如系自駕,可循:

廣州-昆明-楚雄-大理-保山-騰沖路線。

背包客可先到騰沖西門客運站,有中巴到濕地,車費5元,車程20分鐘。

2. 購物:

騰沖的鬥笠比較有名,是當地農村婦女用荊芥、大竹等竹子編織而成,遮陽防雨,除本地人自用外,多銷往緬甸和東南亞國家。

3. 住宿:

騰沖城内旅館多數在官廳巷一帶,一般标間多數在50~60一間,可以還價。

西溪濕地

杭州憶,最憶是西溪。不是網友“羅蘭”和“一棵樹”的提醒,我竟然不知道就在杭州市區裡還有這麼個好地方。

西溪濕地距離杭州西湖五公裡,在杭州天目山路延伸段,是罕見的城中次生濕地。曾與西湖、西泠并稱杭州“三西”,是目前國内第一個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濕地、農耕濕地、文化濕地于一體的國家濕地公園,具有“杭州之腎”和“副西湖”美譽。

西溪之勝,首在于水。水是西溪的靈魂,園區約70%的面積為河港、池塘、湖漾、沼澤,正所謂“一曲溪流一曲煙”,整個園區六條河流縱橫交彙,水道如巷、河汊如網、魚塘栉比如鱗、諸島棋布,形成了西溪獨特的濕地景緻。

進到園中,買好船票,就可以安心體會西溪之水了。順着水道前行,兩岸茅舍俨然,蘆葦叢生,和蘆葦一樣高的水生植物上頂着黃色或紅色的花蕊。湖面上水草鮮潤柔婉,水面上綠色浮萍漂浮,蓮影搖曳,幾抹粉色婷婷點綴其中,野鴨水鳥凫泛。

生活在有水的城市裡是一種福氣,而杭州人真的是福人中的福人了。除了西湖,還有這塊西溪濕地。

所有去杭州的人,都知道要去看西湖,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千萬别忘記了西湖邊上的西溪濕地。

旅遊攻略:

1.杭州市區内有許多公交車可以去西溪濕地,K193路、K506路、K310路、356路、Y13線均可。周家村(西溪濕地)站下車。票價1~4元。

2. 美食:

在西溪濕地裡有湖泊燒烤區、深潭口、百家、煙水漁莊等餐飲飯店可以用餐,喝茶的地方也不少,推薦去梅竹山莊、西溪梅墅。

3. 在西湖邊上有樓外樓等餐廳可以吃到地道的杭州菜。

日土班公錯濕地

其實,圖片中的這塊濕地是否屬于班公錯,我還是不能完全确定,在各種資料上沒有查到它的準确的名字,但我不得不承認它是我心中最美麗的濕地。可以肯定的是這塊濕地屬于日土。它就在獅泉河到日土之間,在剛過了那有名的日土岩畫附近沒多遠,緊緊貼在219國道邊,距離日土縣城大約30公裡。

這塊濕地我如此着重提出來說,是因為它獨特的位置——它沒有被圈起來,不屬于收費景區,在沒有被人為保護的情況下,它竟然就在新藏線219國道邊上生存了下來。

國道穿過這塊濕地中間,把這塊土地一分為二了,水鳥們依然在這待着,自然安詳地在路兩邊的濕地裡戲耍。有的自由悠閑地踱步、有的在水裡搖搖擺擺地遊浮、有的撲棱起翅膀飛到半空中。

地裡那金黃色閃現着耀眼光芒的植物主要是蘆葦,另外還有菖蒲、青藏野青茅、堿茅、賴草以及藏西嵩草。

運氣好的話,遠遠地可以看見脖子長長的黑頸鶴。人走得比較近它也不跑。關于黑頸鶴,我曾聽到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很久以前,人鶴結為兄弟,人類将自己的三根頭發送給黑頸鶴,要它裝點在頭部以證明與人類的親情關系。從此黑頸鶴就有了三根人類的頭發。

現在,這些鳥們果真和人類相親相愛,果真如此安詳地出現在人類身邊。對着手裡的鳥類識别手冊看,可以看到這裡除了黑頸鶴外,還有班頭雁、棕頭鷗、燕鷗、白翅浮鷗、普通秋沙鴨、赤麻鴨、綠頭鴨、紅頭潛鴨、鳳頭潛鴨、白骨頂、紅腳鹬和白腰草鹬等等。天上飛的是鳥,地上跑的是鳥,水中遊的也是鳥,人與鳥和諧共處的景象如此讓人心動。這隻有在艱難的新藏線上才可能存在吧。因為這裡偏僻,路途艱難,人迹罕至,少有幹擾,而且藏民信佛,不殺生,民心純樸。

旅遊攻略:

1. 從西藏阿裡的獅泉河出來,大約94公裡到日土岩畫,在219國道K965附近。注意,這裡的裡程碑大約5公裡一個。過了岩畫沒多遠,就可以看到這塊濕地了。而從岩畫到日土縣城大約30公裡。從日土到班公錯東端大約10公裡。

2. 美食:

班公錯盛産西藏弓魚和高原裸裂團魚,高原裸裂團魚是西藏特有的鯉科魚類,此魚為無鱗淡水魚,受高原環境影響,生長緩慢,但味道十分鮮美,這種魚的排洩生殖孔和臀鳍兩側,具有排列成行的大鱗片,在魚肚子上形成一條一條膨起的線。乍看起來好像腹部裂開一條口似的,故又名“裂腹魚”。魚大多一兩斤重。到班公錯一定要嘗嘗這裡的鮮魚。就在路邊有個碼頭,碼頭上有個魚莊,專門賣魚的。這裡點菜的方式很有趣,不用點品種,不按斤賣,按人頭交,每人20元,會給你上6種做法的魚。不論同行多少人,都可以吃到6種做法的魚。

濕地是上帝給予地球的慷慨饋贈,是人類洗滌心靈的世外桃源。它給人帶來的是不流于俗套的清新和真意。這裡,一切都保留着原始狀态。能夠感受到的就是物我相知、天人合一的心靈和自然的完美契合。在濕地,你能真正體會生命本身的原始和豁達。在濕地,你心甘情願地卸去銳氣和鬥志,忘卻俗世的煩惱,隻想全身心地融入自然。

但是我還是可悲地發現,如今濕地面積在逐年減少,許多的濕地被人為地“改造”。人類忘記了,濕地是有靈魂的,濕地是和人類生死與共的生命體。人類不善待濕地,最後必然會遭到報應。

善待自然,善待自己。

中國主要濕地

中國被列入國際《濕地公約》的30處濕地是:黑龍江紮龍自然保護區,青海鳥島自然保護區,海南東寨港紅樹林保護區,香港米埔濕地,江西鄱陽湖自然保護區,湖南東洞庭湖自然保護區,吉林向海自然保護區,黑龍江洪河自然保護區,黑龍江三江自然保護區,黑龍江興凱湖自然保護區,内蒙古達赉湖自然保護區,内蒙古鄂爾多斯自然保護區,大連斑海豹保護區,江蘇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江蘇鹽城沿海灘塗濕地,上海崇明東灘自然保護區,南洞庭湖自然保護區,西洞庭湖自然保護區,廣東湛江紅樹林保護區,廣東惠東港口海龜保護區,廣西山口紅樹林保護區,遼甯雙台河口濕地、雲南大山包濕地、雲南碧塔海濕地、雲南納帕海濕地、雲南拉什海濕地、青海鄂淩湖濕地、青海紮淩湖濕地、西藏麥地卡濕地、西藏瑪旁雍錯濕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