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市圖書館

溫州市圖書館

國家地市級一級圖書館
溫州市圖書館系國家地市級一級圖書館,前身籀園圖書館始建于1919年5月9日。2020年3月,經市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核定,溫州市圖書館與溫州市少年兒童圖書館整合組建成“溫州市圖書館”。現有館舍面積42202平方米,其中市府路總館29087平方米,少兒分館9416平方米,老年分館1809平方米,縣前頭分館1889平方米。溫州市圖書館堅持每天8:30—20:30開放,年接待讀者近600萬人次,年外借文獻近500萬冊次,是一個集文化、教育、科研、休閑等功能于一體的大型現代化公共圖書館。[1]
  • 中文名:
  • 外文名:
  • 别名:
  • 中文名稱:溫州市圖書館
  • 行政區類别:溫州市
  • 建築面積:32000平方米
  • 藏書規模:300萬冊
  • 接待人次:5000人次/天
  • 等級:地市級一級

館舍簡介

溫州市圖書館是一座開放型的現代化多功能圖書館,館内設置有先進的樓宇管理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及通訊系統,為實現圖書館設施現代化、服務網絡化、管理智能化奠定了基礎。

計算機綜合信息管理系統,集圖書館業務、辦公自動化、信息加工與服務于一體,能為讀者提供方便快捷全面的服務。新館采用大開間的設計理念,功能布置合理,分文獻借閱、網絡服務信息檢索、參考咨詢、讀者活動、業務辦公等功能區,并特别設置有殘疾人服務區。藏書規模300萬冊,内設閱覽座位2000個,網絡節點近2000個,日接待讀者人數可達5000人,是一個集文化、教育、科研、休閑等功能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的現代化圖書館,是溫州市标志性建築之一。

目前有藏書80多萬冊,其中古籍16萬餘冊。在編人員67個,大專以上學曆者占總人數的90%,本科以上72%,高級職稱10人、中級32人,讀者服務隊伍朝着專業化、職業化方向發展。

曆史沿革

溫州市圖書館曆經九十餘個寒暑。其前身為舊溫屬公立圖書館,

誕生于1919年5月9日。1913年舊溫屬六縣知識界為紀念晚清經學宗師、溫處學務分處總理孫诒讓(籀庼)而集資于九山湖畔依綠園故址籌建藏書樓,命名籀園。開館時藏書兩千餘冊,首任館長王毓英,工作人員一名。

舊溫屬公立圖書館,初期名為六縣公立,主要由永嘉縣公署管轄,1921年改由瓯海道尹管轄,此後館名與管轄機關屢經更改。圖書館常年經費來自府學田租及戲捐,六縣略有補助,顯得十分拮據。但由于曆任館長傾心于地方文化事業,幾代館員慘淡經營,使館藏逐步豐富,服務功能不斷拓展,社會地位和影響得以較快提升。

尤其是抗日戰争時期,梅冷生任内員工幾度将善本、珍本圖籍運至山區保藏,使珍貴文獻安然無損,深受社會各界的贊許。戰後又接收了敬鄉樓、養心寄廬等多家藏書,使藏書總數增至八萬冊。抗戰後期至解放前夕,經費極其困難,一度靠募捐與借貸度日,仍堅持開放,并舉辦學術講座,為進步青年提供種種方便。

1949年5月溫州解放,圖書館由人民政府接辦,經費由财政全額撥款。1950年6月更名溫州市立圖書館,1955年改為現名。由于梅冷生館長及時提出建議,溫州地區名家的藏書在土改中得到妥善保護,并悉歸市圖書館接收。同時還接受玉海樓等公私藏家的贈書,館藏古籍增至20萬冊,編目上架計15萬冊(複本未在内)。

改革開放以來,溫州市圖書館面貌日新月異,1986年建成上村路古籍分館,1998年10月園西巷館舍落成開放,2005年12月遷入市府路新館。

在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溫州市圖書館各項工作齊頭并肩,與時俱進。近幾年來,書刊與電子文獻藏量大幅度提高,圖書館專業服務隊伍逐漸壯大,服務功能與水平不斷提升。溫州市圖書館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創立鞋、服裝專業圖書館。為進一步拓展延伸服務,增設縣前頭、黎明路兩個分館及各縣(市、區)業務分館。同時在讀者服務、信息共建共享、信息咨詢與開發、讀書活動等方面不斷開拓創新,社會效益顯着。

溫州市圖書館恪守傳播知識、傳承文明的社會職能,在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場館布局

溫州市圖書館實行開架式服務,全館分為七層:一層為多功能廳和展覽廳,二層為服務大廳和親子借閱區,三層為社科文獻借閱區,四層為科技文獻、多媒體資料及現刊外借區、信息參考區,五層為報刊閱覽區、電子閱覽區,六層為鞋服特色服務區、自習區,七層為古籍閱覽區、地方文獻閱覽區。

館藏資源

作為溫州市圖書文獻收藏和利用及文獻信息資源開發中心,全館現有紙質藏書150萬餘冊(古籍16萬餘冊),各類電子圖書70餘萬冊。

服務指南

讀者活動

溫州市圖書館每年聯合社會各界面向讀者舉辦各類公益性講座、展覽等讀者活動近200場。較成熟的講座品牌包括“籀園講壇”“大榕樹市民學堂”“文明大學堂”“女性課堂”等。每年舉辦系列主題品牌活動有“中外經典詩文朗誦會”、“新溫州人演講比賽”、“溫州市英語之星大獎賽”“元宵燈謎活動”等。這些活動面向社會,吸引了大量讀者和非讀者市民的參與,使圖書館真正成為市民接受終身教育的第二課堂。

文獻開發

自2001年7月至2007年3月,溫州市圖書館承擔負責《溫州文獻叢書》的編輯整理工作,搶救和挖掘鄉賢着作中的抄本、稿本及孤本。《叢書》分四輯完成了整理出版計劃,共計40種48冊2000萬字。《叢書》不但在國内發行情況良好,還通過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發行到美、德、韓、日等國。繼《溫州文獻叢書》(7部館員承擔)後又啟動了《溫州文獻叢刊》,目前已出版10部(4部館員承擔)。

近年來,相繼啟動《溫州曆史文獻集刊》《溫州方言文獻集成》《館藏日記叢刊》整理編輯工作。2011年3月溫州市圖書館受市政府委托承擔《溫州通史》編纂工作,計劃六到八年内完成。此外,為了促進閱讀傳播,溫州市圖書館十四年來堅持編發《溫州讀書報》,受到學術界人士的肯定,也得到兄弟圖書館和廣大讀書人的歡迎。

特色服務

溫州市圖書館結合地方的經濟優勢,吸納社會力量參與辦館。先後創辦了“鞋都圖書館”和“服裝圖書館”,走出了一條特色化、專業化、個性化的服務之路。2005年底新館落成之際,溫州市圖書館将“鞋都圖書館”與“服裝圖書館”的資源重新進行整合,合并成立了“特色圖書館”。特色館藏有國内外頂級鞋類專業期刊及精品服裝書籍等專業信息資源。先後與溫州職業技術學院、溫州大學聯手創建了鞋業和服裝業的“教學科研基地”,由該院、校定期組織相關專業的學生在館内進行現場授課,使圖書館成為學生的第二課堂和企業未來設計中堅的孵化場。

自動化建設

現代信息技術的變革正深刻地影響着圖書館未來的發展。本着讀者至上,提升服務的理念,溫州市圖書館不遺餘力地吸收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朝着現代化多功能圖書館的目标不斷前進。在原有圖書自動化管理系統(INTERLIB)的基礎上,溫州市圖書館自主設計研發了一卡通系統,采用RFID無線射頻讀者卡,集讀者身份識别、借閱登記、電子錢包等諸多功能于一體,既方便了讀者的使用,也簡化了圖書館的管理,在每個樓層都配備了OPAC檢索機和自助複印機。

社團組織

為了進一步推廣閱讀,近兩年來,溫州市圖書館先後成立讀書話劇社、音樂沙龍、溫圖服飾文化沙龍、籀園品書會,并以此為平台開展各類活動,提高讀者素養、充實文化生活。

人文關懷

溫州市圖書館設有盲文借閱區、休閑書吧,提供免費寄存包、免費開水、文獻自助複印、傳真等服務。

溫州市圖書館秉承“公平、公益、開放”的服務理念,憑借藏、借、閱、咨一體化的大開間布局,通過不斷創新服務手段,優化陣地服務,每年接待讀者、文獻借閱冊次逾200餘萬,充分地發揮了公共圖書館應有的曆史使命和社會職能,近年來先後被評為“全國文化系統先進集體”;入選中國“知識工程”領導小組評定的“讀者喜愛的圖書館”;被授予“國家一級圖書館”“浙江省文明單位”“浙江省圖書館先進集體”“浙江省社科普及示範基地”“溫州市文明單位”“溫州文明服務示範點”“溫州市對外宣傳采訪基地”等榮譽稱号。

社會榮譽

溫州市圖書館堅持“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的宗旨,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為溫州的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先後被評為全國文化先進集體、讀者喜愛的圖書館、浙江省圖書館先進集體,連續數年榮獲市級文明單位、百花杯金杯獎等榮譽。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