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電影

台灣新電影

電影革新運動
指20世紀80年代台灣青年電影藝術家的電影革新運動,是台灣戰後一代新的文化精神的形象體現。[1]台灣新電影作為一種藝術運動,是從1982年8月四位台灣電影屆新導演合作導演的影片《光陰的故事》開始的,其代表人物有楊德昌、侯孝賢、柯一正等。期間的代表作有《童年往事》、《戀戀風塵》、《冬冬的假期》等。
  • 中文名:台灣新電影
  • 外文名:Taiwan new movie
  • 其他譯名:
  • 類型:電影革新運動
  • 出品公司:
  • 制片地區:
  • 拍攝地點:
  • 發行公司:
  • 導演:
  • 編劇:
  • 制片人:
  • 主演:
  • 片長:
  • 票房:
  • 對白語言:
  • 色彩:
  • 電影分級:
  • imdb編碼:
  • 主要獎項:
  • 在線播放平台:
  • 年代:20世紀80年代初

簡介

20世紀80年代初,台灣一批30多歲左右的年輕導演,掀起的一場電影運動——現實主義傾向、人文主義追求。​1982年,《光陰的故事》标志着新電影的開端,導演、編劇四人:陶德辰、楊德昌、柯一正、張毅。

代表人物:侯孝賢、楊德昌、陳坤厚、萬仁,。其中,楊德昌和侯孝賢被稱為“台灣新電影雙子”。

主要作品

其主要作品有《光陰的故事》(1982)、《海灘的一天》(1983)、《風櫃來的人》(1983)、《小畢的故事》(1983)、《搭錯車》(1983)、《油麻菜籽》(1984)、《玉卿嫂》(1984)、《冬冬的假期》(1984)、《童年往事》(1985)、《青梅竹馬》(1985)、《我這樣過了一生》(1985)、《恐怖分子》(1986)、《戀戀風塵》(1986)、《悲情城市》(1989)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