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虱子

鱼虱子

中药名
鱼虱子,中药名。为浪飘水虱科动物张氏鱼怪IchthyoxenustchangiYu、祁氏鱼怪IchthyoxenusgeeiBoone、中华鱼怪IchthyoxenussinensisShen等数种鱼怪的全体。张氏鱼怪我国分布于南方水域。祁氏鱼怪分布于河北、江苏、浙江、湖南等地水域。中华鱼怪我国主要分布于华北地区,浙江、台湾、云南等地水域也有。具有降逆开郁,活血止痛之功效。常用于噎膈,反胃,胃脘疼痛,胸膈满闷。
  • 药品名:鱼虱子
  • 外文名:
  • 别名:鱼鳖
  • 是否处方药:
  • 主要适用症:
  • 主要用药禁忌:
  • 剂型:
  • 运动员慎用:
  • 是否纳入医保:
  • 批准文号:
  • 药品类型:中药
  • 界:动物界
  • 纲:甲壳纲
  • 科:浪飘水虱科
  • 种:张氏鱼怪、祁氏鱼怪、中华鱼怪等数种鱼怪

功效作用

功能

降逆开郁,活血止痛。

主治

噎膈,反胃,胃脘疼痛,胸膈满闷。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3-5g。

注意事项

《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胃溃疡吐血者勿服。”

药理作用

鱼虱子对小鼠腹水癌及棱形细胞肉瘤生长,具有中等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关论述

1、《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治噎膈气逆及胸前胀痛。”

2、《中国动物药》:“降气,开郁,解毒,止痛。”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治疗食道癌和宫颈癌。

相关配伍

治胃痛:鱼怪、狗宝、佛手、酒军、鱼脑石各等分。焙研为末,每服1g,每日2次。(《中国动物药》)

加工炮制

春、秋、冬季采收。捕鱼时,发现寄生鱼怪的鱼,自鱼胸鳍的白色囊中取出,洗净,晒干。用时以微火烘干,研成细末。

药材性状

全体呈卵圆形或椭圆形,长10-18mm,宽6-9mm。有的皱缩,触角多脱落,并带有残存的足。黄白色至褐色。背面有明显的棱。质脆,气腥。

动物学信息

动物属种

浪飘水虱科动物张氏鱼怪、祁氏鱼怪、中华鱼怪。

形态特征

1、张氏鱼怪:体长卵形,扁阔,无坚甲,乳白色。雌体长20-30mm,宽11-15mm;雄者长4-10mm,宽1-6mm。头部有黑色复眼1对,短触须2对,头下方有大颚1对,小颚2对。胸部发达,共7节,前胸节包围后头部,后胸节包围腹的第1-2节,胸肢共7对。腹部萎缩成尾状,共5节,鳃足5对,成叶状,生于尾节下方。

2、祁氏鱼怪:体长卵形,长6-20mm,宽3-13mm。雌体肥厚,比雄体略大,且左右不对称。头上,略宽,呈三角形,眼2,黑色,触须2。雄体左右较对称,触须稍长。胸部近圆形,胸节7,胸肢7对,长1-4对向前,第5-7对斜向后。腹节5,第1-3节的两侧被凹形的胸节覆盖。尾节宽而长,附肢6对,均较尾节短。

3、中华鱼怪:体长椭圆形,雌体长18-24mm,宽12-16mm;雄体长10-15mm,宽6-9mm,宽约为长的2/3。体表光滑,头小,三角形,陷埋于第1胸节中,至第1胸节的前缘中凹陷较深,其余各胸节均有基突。胸肢均为捕握肢,第7胸肢的腕节、长节非常膨大,其内缘生一圆形的膨胀物,腹节深埋于最末胸节之后,尾节大而呈半球形,尾肢短于尾节。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