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小花

桐城小花

著名茶叶
桐城小花,安徽省桐城市特产,明清贡茶,史云‘其质不减龙井’。该茶生长于大别山东南麓的龙眠大山,与兰为伍,蓄天地芳华,按有机标准生产,形成物有‘兰韵’。因其形似兰状,色翠绿润,滋醇回甘,带兰香而得名,清小宰相张廷玉誉称小花茶‘色澄秋水,味比兰花’。”[1]桐城小花成品茶外形舒展、色泽翠绿、形似兰花;汤色嫩绿明亮;香气清鲜持久有兰花香;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嫩匀绿明。其独特的品质特征是“色翠汤清、兰香甜韵”2018年7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桐城小花”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中文名:桐城小花 拉丁学名: 别名: 界: 亚界: 总门: 门: 亚门: 纲: 亚纲: 超目: 目: 亚目: 科: 亚科: 族: 亚族: 属: 亚属: 组: 亚组: 种: 亚种: 变种: 品种: 分布区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别称:椒园茶 主要原料:茶叶 营养成分:维生素 主要功效:提神,解腻 适宜人群:成年人 防腐剂:否 储藏方法:干燥

产地

龙眠深山灵气如兰如雾,如梦如诗,清雅的芳华萦绕于心,唇齿留香,是思念的甘醇。桐城,位于安徽省中部偏西南,地处长江北岸、大别山东麓,东邻庐江、枞阳两县,西连潜山县,北接舒城县,南抵怀宁县和安庆郊区,山清水秀。

桐城市地处皖中,境内龙眠山属霍山山脉东南走向的支脉,峰高谷深,野生兰草充盈山坡。山峰海拔400——1000米,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200毫米,降水量集中在6、7月,相对湿度70%以上,无霜期237天。

茶区多为砂土和砂壤土,PH5—6.5。

桐城种茶历史悠久,史载明朝大司马鲁山公(孙晋)宦游时得异茶籽,植之龙眠山之椒园。于是,椒园茶与顾渚、蒙顶并称,跻身“贡品”之列,时称椒园茶,又因其冲泡后形似初展花朵,又名“桐城小花”。

特色

桐城小花又有小兰花茶之称,属皖西兰花茶品系。一般在谷雨前开采,选一芽二、三叶,肥壮、匀整、茸毛显露的芽叶,经摊放、杀青、理条、初烘、摊凉、、复烘、剔拣等工序精制而成。每500克成品茶有芽头8000—10000支。

成品茶外形条索舒展,芽叶完整,形似兰花,色泽翠绿,碧绿清汤,香气鲜爽持久,有兰花香,滋味醇厚鲜爽回甘。产品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清人姚兴泉《龙眠杂忆》载:“桐城好,谷雨试新铛,椒园异种分辽蓟,石鼎连枝贩霍英,活火带云烹”。《桐城风物记》亦载桐城小花“品不减龙井”。旧时桐城人品茶讲究色香味形俱佳,有“龙眠山上茶,紫来桥下水”之爱。

发展

桐城小花,又称--小花茶,简称龙眠茶。《桐城风物记》:“茶,凡山园皆有种者,唯……龙泉庵中茶(大关古洞崖)产于云雾隙中,味醇色白清香,品不减于龙井。龙眠山孙氏椒园茶亦佳。”。桐城小花有小兰花茶之称,属皖西兰花茶品系。桐城小花为历史名茶,属绿茶类---有机绿茶,茶农在线网络直销,物超所值。创制于明代,产于桐城市,主产区位于龙眠山。自明迄今,拥有五百余年产制历史。

1949年后、改革开放后,引良种,改茶园,机械制,产量增,全市茶园800公顷,1998年产桐城小花18万千克;2004年1400公顷,产30万千克。1996年安徽农大茶专家指导,研制了龙眠春翠。成茶匀齐,泽翠鲜活,味鲜爽甘,清香持久。1986年获安徽名茶称号,1991年获“七五”星火科技成果博览会银奖,1998年通过安徽省名茶复审,获98国际名茶博览会名牌推荐产品称号,1999年获‘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桐城小花,一般在谷雨前开采,选一芽二、三叶,肥壮、匀整、茸毛显露的芽叶,经摊放、杀青、理条、初烘、摊凉、复烘、剔拣等工序精制而成。每500克成品茶有芽头8000—10000支。产品分为特级、一二三级。小花茶孕育了桐城的文章。

2020年8月28日上午,为期四天的2020第十三届安徽国际茶叶博览会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八方宾朋齐聚展会,品茶韵、论茶道、话茶事、谋茶业。

本届茶博会以“中国徽茶,迎客天下”为主题,由安徽省供销社、农业农村厅、商务厅以及合肥市、六安市、宣城市、池州市、安庆市、黄山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旨在全面展示安徽茶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推进项目招商和经贸合作,发挥安徽茶产业在茶经济与茶文化领域的推动作用。茶博会还通过揭晓的安徽十大最美茶旅线路、举办首届长三角名茶评比、首届评茶员技能大赛,展示茶文化魅力、促进茶文化交流。

展会设三大展馆、十二大展区,展览面积共计5.3万平方米,省内外1000多家茶企、1200多家采购商参会。我市的安徽文茶农林发展有限公司、龙眠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小关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杨头有机茶专业合作社、雾聚岭绿茶种植专业合作社、忽皮岭茶叶专业合作社等6家茶企参展。

在展会招商项目签约仪式上,安徽水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我市农业农村局签订了桐城小花数字茶谷建设项目,投资金额5亿元;龙眠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还与深圳市普信天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2400万的桐城小花销售意向协议。

首届长三角名茶评比结果在此次茶博会上揭晓,龙眠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的“颂嘉湖”牌桐城小花获五星金奖,杨头有机茶合作社茶的“小花荭”牌桐城小花获四星金奖并获香气单项金奖。茶博会期间,杨头有机茶合作社在主展馆成功举办了“小花荭”桐城小花品牌推介会。

展会现场,我市茶企生产的桐城小花茶以其优异的品质,吸引了游展嘉宾和采购商驻足品鉴与称赞,扩大了桐城小花茶的知名度。龙眠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刚表示:“本次茶博会,昭示今后茶叶生产的趋势是:做到有机、绿色、生态自然,让客户喝到放心茶,从茶园到茶杯,每杯都是健康茶。”

茶艺

讲究以茶立德,以茶陶情,以茶会友,以茶敬宾。注重环境和气氛,以求汤清、气清、心清,境雅、器雅、人雅。大致分以下几道程序:

⑴静气,即排除杂念,静下心来,营造一种安祥的气氛;

⑵烹汤,即取泉水或河水烧沸,烹器一般用瓦器、锡壶,要洁净无异味,火须旺炽无烟,文武相宜;

⑶焚香,敬茶圣陆羽;

⑷涤器,洗涤茶盏,茶盏要用白瓷,洁净无瑕,洗后用干布擦干;

⑸烫盏,用开水烫一遍茶盏,以荡祛寒气;

⑹赏茶,察茶色,观茶形,闻茶香;

⑺投茶,用三指在茶筒中取茶,投入盏中,每盏以3-5克为宜;

⑻洗茶,用一沸水少许浸润茶叶,而后将头汤倒去,使茶叶湿润涨发;

⑼注汤,用三沸水,提壶急水下冲,水至七分,加盖少顷;

⑽敬茶,举案齐眉,以茶敬客,以茶会友;

⑾闻香,约三分钟,将盖轻轻揭开一缝,使香气溢出,沁人心脾;

⑿观色,绿茶以青翠为胜,观之汤清叶绿为上品,浑黄者次之;

⒀品味,轻啜一口于齿颊间灌漱,再徐饮慢品,俟甘津潮舌,始得茶之真味。以上“茶道”既可配乐表演,亦可亲身试验,必定会从中得到乐趣,以益身心健康。

含义

桐城小花现象

桐城小花,指桐城辞赋一种特殊的体式,主要创立者,是辞赋家---陈秀冬。当代诗人,词作家,女辞赋家,辞赋文化活动家。笔寒池青莲。被赋坛誉为“桐城赋花”,或“桐城小花”。著有《陈秀冬赋集》。其中【黛玉赋】、【刺桐赋】、【永春赋】文学价值颇高。陈秀冬,辞赋风格,继承了桐城赋派的精髓,如同桐城茶叶一样清香四溢。读来,文化的历史积淀,氤氲在桐城文化的基因里,所以学界把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的地理人文现象概括为---桐城小花现象。“桐城小花”,指“桐城赋花”才女寒池青莲。

桐城市地处皖中,是中国文学史上国学流派--桐城赋派发祥地,历代英杰名士群星璀璨,素称文化之乡。桐城境内,绵延百余里的龙眠山,峰峦叠翠,风光旖旎。历史胜迹,瑰丽多姿。因此,丰厚的桐城文化,也迷恋了许多美女作家投奔桐城赋派门下。因网络国学运动的兴起,在潘承祥先生领导下,历史性地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光辉的国学流派---中国桐城赋派。在桐城赋派作家群里,辞赋成就最高的是闽泉辞赋作家、诗人---陈秀东女士。

桐城小花---出色地创造了中国桐城派的之后的“桐城梨花体”,又进一步形成了中国桐城词派。如此跨越两个文学流派的作家,在桐城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当代新古典主义文学中也是极为罕见的。青莲最为突出的文学成就是辞赋领域,她写了一系列辞赋精品,如《刺桐赋》、《永春赋》、《关东桥赋》、《茶赋》等等。这些辞赋“美文”在国学界引起了轰动,其声望简直可与“国学辣美”白鹿鸣媲美矣!因此,著名辞赋家锡东刀客评价:“寒池青莲,是当代文学女性的杰出代表,是当代的李清照。”。

其辞赋作品摘录一段如下:“周有群山环抱,千载常青之荫;内伏银川玲珑,万世不涸之泽。夫东关古桥,不愧邑之瑰宝。"古通仙桥" ,额迹古朴劲苍。"睡木沉基",枯期水清基现。长二十六丈,宽一丈有八。石条为墩,齿牙交错,青砖砌脊,雕榜金桷。飞檐重叠,如翼高翅,华木彤丹,曲栏斜槛。鳞瓦参差,檐牙高啄,砌砖为路,椅列两旁。鬼斧神匠,巧夺天工。山秀而衬以桥峻,峰环而伺以势雄。长龙傲卧波,双轴出灵溪。两山排翠闼,一水带青罗。远而视之,古榕掩映,列虹影于中天;近而观之,碧波万倾,吐蜃气于淙潺。学本三载得葺峻,通仙桥上戏官差。垂虹浑势,斧工环伺,孤廊兀立,傲岭雄关。环绕四原,耸立桃谷里。风雨驰骋,仙岸一脉涵!(引用自【东关桥赋】)”。

桐城小花,最经典的辞赋是寒池青莲的【茶赋】:“自古泛今,茶道兴盛;茶道精神、纯雅礼和。纯爲其本,雅爲其韵,礼爲其德,和爲其道。吾弱年居於乡野,家栽茗茶已成园;每至新茶制得,故常邀朋约友,品茗论古谈今;茶性宁静、如潭秋水、洁净高雅、除烦去腻、清心明目、提神益思。新香嫩色,淡绿微黄;煎香烹雪,雀舌蝉膏;悬壶高沖、春风拂面、每相品之,欲爲所赋。然俗事卒卒,此志无以就;今适逢返乡,见其春色满园,灵牙吐绿,黛叶点点;顿感舌底生津,提神益思,尘虑皆净;一时百感,逐以赋之。山灵五岳秀,茶称瑞草魁;中国名茶,花色品目繁多,形色各有千秋;观音香茗,饮之佳品;而此茗清香异於它者,能还童振拓扶人寿也;群踵而植,锺厥而生;弥谷披岗,一望皆是;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霖之霄降,吸天地之灵气;孕日月之精华;从卷绿叶,枝枝相连;木兰堕落花微似,瑶草临波色不如。观音初成、沈重壮结、青蒂绿腹、沫成华浮、状如蜻首、色泽鲜润。如有意乎敦本,故微文而妙质。味馥郁而甜鲜;形捲曲而壮结;汤色黄而清彻;茗香溢,尘烦涤。玉杯生液、金瓯泛花。质润喉而明目;虽玉液而可轶;斯味馥郁甘醇,则色鲜碧清沏;非精语所能陈之;非良言所能悉之;闻其味而忘作,品其醇而涤烦;实乃茗中之极品也。文人墨客七大雅,琴棋书画诗酒茶。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文人嗜茶,不可无或缺也;文人于茶,乃精神之粮耳。古诗云: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佛门嗜茶、尚茶之风普及。禅茶一味, 涤净心灵之凡。焚香引幽步,酌茗开净筵。有诗曰:江南风致说僧家,石上清香竹里茶。 法藏名僧知更好,香烟茶晕满袈裟。陆羽作《茶经》、曹晖作《茶铭》、文正范公对茶悦,东坡煮水功亦深。馀附庸风雅,舞文弄墨把茶赋。”。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