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东林寺

庐山东林寺

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东林寺,位于长江南岸,庐山西北麓,南面正对庐山香炉、天地诸峰,北倚分水岭及上方塔,西北有香谷,东南有乌龙潭,地势雄伟。寺前明堂开阔,香炉峰呈趋拜之势,千年紫烟不断,虎溪具眷恋之情,万载常流。[1]始建于东晋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为净土宗(时称莲宗)初祖慧远大师所创立,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慧远大师集释、儒、道三家学养于一身,以东晋佛教领袖之资质,于东林寺肇建白莲社,感召当时社会之缁素精英123人,专修念佛三昧,矢志求生安养净土。往生时皆瑞相昭著,有力推动了净土宗在中土的弘扬。唐大书法家柳公权曾写下流泉匝寺四字,盛赞此寺之妙。原寺内建筑恢弘,兼之布局合理,避阴抱阳,松竹密植,石径苔合。徜徉其中,莫不神清气爽,心旷而情怡,透出世外桃源,人间净土之神韵。
    中文名:庐山东林寺 外文名: 地理位置: 气候条件: 开放时间: 门票价格: 占地面积: 著名景点: 所属宗教:佛教 所在国家:中国 所在城市:九江市 建造时间:公元386年 设计师:慧远大师 所在地:江西省九江市庐山西麓 票价:免费 类别:文化宗教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景区等级: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建造时期:东晋大元九年 (384年)

简介

始建于晋盛于唐

东林寺自晋始建,代有修葺,南梁孝元,构造重阁,庄严寺宇,分霞耸极。隋初,天台宗智者大师憩止东林,奉晋王杨广之命,为寺檀越。开皇十二年道目主东林,大建僧坊,逶迤飞阁,秀出干霄,延褒层轩,俯视无地。唐太宗十一年四月二十六日(公元857年),历会昌法难后,僧正言耗时十四年重建一新,江州刺史崔黯撰写《复东林寺文》,大书法家柳公权手书,崔文秀丽,柳书遒劲,辞书合璧,被称为东林一绝。

唐时,东林达到鼎盛,“殿、厢、塔、庑,共三百一十余间,规模宏远,足称万僧之居”,门徒数千人,收藏经书万余卷,名列全国寺院之首。唐时东林诗碑林立,诗人题誉极为丰富,李白、杜甫、孟浩然、白居易、韩愈、李颀、王昌龄、李端、韦应物、张九龄、张乔、杜荀鹤等留有诗章,有“满寺万诗咏,一步一惊心”之说,堪为天下第一诗寺。晋建甘露坛,续佛慧命,弘道传法,成为中国佛教重要戒坛。唐刻陀罗尼经幢,石雕护法力士,柳公权残碑等珍贵文物保存至今。

天宝九年,鉴真大师第六次东渡前,来东林朝礼,将净土宗教义传至日本,为中日民间友好交往作出了重要贡献。日本净土宗与中国净土宗一脉相承,专门成立了“日本国庐山慧远法师奉赞会”,定期来寺朝拜礼祖。

寺内文物

寺内文物甚多,诸如:唐代尊胜陀罗尼经幢(公元683年),为东林寺现存最古老的石刻;译经台——昔日远公请西域经师来东林寺译经驻锡之地;柳公权残碑;康有为题刻;李邕《东林寺碑》并序。聪明泉,出木池,护法力士,六朝松,谢灵运《庐山慧远法师碑》,王阳明诗碑等。

千年白莲传友情

气势宏大的天王殿滚圆龙柱前,一方莲池,格外引人注目,庐山清泉注入池中,荷花盈池繁茂竞秀,碧水白花相映生辉,池中假山耸立着泥塑滴水观音,容颜慈祥,俯视山门。

东林白莲(即青莲华),花色青白,丰满清香,每朵有130余枚花瓣,其品种之罕有中外驰名,皆是远公当年亲手栽植。江州司马白居易有《东林寺白莲》赞曰:“东林北水塘,湛湛见底清,中生白芙蓉,菡菡三百茎。白日发光彩,清飊散芳馨。池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日本大阪留学僧澄圆,追慕莲社风迹,于公元1317年,远涉重洋到东林求道,1321年学成归国。临别,庆哲大师相赠白莲以永志纪念。澄圆回到日本,在堺市创建旭莲社,凿池播种使莲芽萌生,以后逐步栽种到日本各大净土宗佛刹道场,并因将庐山之风带进日本而知名。

1987年底,日本吉祥寺主持青柳俊文随日本净土宗朝拜团来东林礼祖,得知莲池在文革中废为水田,白莲绝种,深以为憾,发起成立“青莲华回归祖庭援助会”,捐助莲池建设款203万日元。台湾埔里体通法师闻讯,捐助美金、港币折合人民币50万元。新加坡原佛教总会会长广洽老法师,以90高龄年迈之躯,不远万里亲赴东林,捐赠新币17万元,重建“白莲旧社”大殿。在中国地方政府帮助下,东林收回了原有的莲池寺产,开池时,竟然掘到了原址,出土了护栏、连体石雕狮头立柱。

在中日建交20周年时,日本净土宗两次组团来华,返赠莲籽和莲藕。昔去扶桑,今还震旦。日本净土宗总务总长成田有恒与果公上人携手步入莲池,共同种下了象征友谊与和平的青莲华。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成武将军到寺视察,欣然挥毫泼墨,题写了《莲池》碑,为东林增光添彩。

祖庭中兴再重辉

晚清之后,东林渐次衰败,至上世纪五十年代,仅剩破殿两三椽。1959年7月7日,周恩来总理视察东林,指示要复修东林,保护文物。久旱逢甘霖,总理的亲切关怀,成为东林中兴的重要转折。

1961年,当代名僧果公上人应邀振锡东林,他不遗余力重建东林。至1965年已初具规模。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文革狂飚席卷梵宇,僧人被扫地出门,庙堂被改为药厂。13年后,落实党的宗教政策,果公上人方得以回寺,再造东林。

复建后的东林寺,主体建筑以大雄宝殿为中轴线,向前后延伸,往左右展开。大雄宝殿为仿宋重檐歇山顶式,飞檐翘角,琉璃碧瓦,古朴端庄。殿前铁制香炉高耸、殿中三世佛像庄严。大殿两侧为东西两座罗汉堂,系香港排名前10位巨富陈庭骅先生捐赠50万元港币重建,500罗汉造艺极高,艺术风格生动朴实,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大殿前的天王殿和大殿后的玉佛殿(藏经楼)、祖师殿(三笑堂)、十八高贤殿(影堂),均为香港地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大环集团有限公司主席施展熊先生捐款150港元所建和重建。玉佛殿内供有侨居缅甸的傅风英女士赠送的玉石坐佛和重达4吨的玉石卧佛,藏经楼内藏有乾隆版《龙藏》、日本赠送的《新修大正藏》及美国、台湾、香港赠送的《大藏经》等珍贵经书。

玉佛楼旁六朝松,相传为远公亲手栽培,苍劲挺拔,虬干曲枝。曲径通幽处,但见一眼清泉,泉水清澈见底,一年四季不涸,名为聪明泉,系远公与荆州刺史殷仲堪辩论之处,聪明泉碑名为唐太宗手书。聪明泉后沿石阶上攀,有谢灵运译经台、远公塔院、尼泊尔高僧佛陀跋驮罗塔院,正可谓山深道远。

十年再造,尽复旧观,果公上人夙愿得偿,东林已成为中国佛教重点对外开放寺庙,江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江重点旅游景点,在国内外享有盛名。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培育僧才,东林寺创办了江西佛学院,成立了净土宗文化研究学会,出版了《净土》杂志。正在东林寺加快与社会主义建设相适应步伐之时,省政协常委、省佛协会长、东林寺主持果公上人于1994年3月圆寂,四众弟子悲痛欲绝,继任方丈中国佛协常务理事、中国佛学院副院长传印法师,决心完成果公未尽事业,谱写东林新的篇章。

主要景观

山门前

山门前有净土文化街,用作后勤服务、心理咨询、国学传播、素食文化等方面之用。山门殿区位于大佛苑区建筑群中轴线南端,正殿为天王殿。

天王殿

天王殿与环庐山公路相邻,设计用一座五进门石牌坊作为屏障,以之为苑区的南部边界。经由牌坊有四重树木、草坪台上排列八柱经幢,山门左右设置白象石雕。由乌头门式影壁与山门,及山门前两侧附属配殿,巧妙构成一个入口空间。中轴线两侧厢房后为入口区停车场。天王殿内供奉天冠弥勒菩萨、韦驮菩萨、四大天王,形成第一景观。

三圣殿

三圣殿区全长90米,以七宝莲池为核心,左右配殿,主殿与连廊相接,形成一个略似故宫午门五凤楼的设置格局。既寓意一个敞开双臂接引的博大胸怀,又再现了盛唐净土寺院八功德水及亭台楼榭的繁盛景象。殿内供奉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二大菩萨之像。有净土变壁画,营造出一种置身西方佛国那欢快、欣悦的氛围,是围绕“接引”主题的加以诠释与渲染。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区全长有180米,左右有配殿分两个区域展开。一是以佛舍利塔为中心。周边有连廊与过殿,塔中供奉佛的真身舍利,供信众绕塔供养修行,瞻拜舍利,缅怀佛的功德,生起念佛的善根。二是大雄宝殿与配殿相连的区域。大殿为重檐庑殿,殿身深七间,平面为九间,是中轴线上规模最大的殿堂。大雄宝殿殿后直对登山台阶,台阶起伏延伸。其间设置亭台,既可驻足歇息,又可凭栏望远,可获于庐山之外方识其真面目之悦。

拜佛台

拜佛台位于登临大佛阶梯的中段,台中设置以供养为主题的雕塑,前可瞻仰大佛尊容,后可回望三圣殿、天王殿,台中主要为供养拜佛之用。

接引桥巧妙利用山体谷涧互为两点支撑而就,桥体为拱形,如空中飞虹,桥栏雕塑与桥道体现“水火二河白道喻”。桥道为莲华图案,步步莲华,趋向彼岸阿弥陀佛。桥下百鸟谷是飞禽栖息、百鸟偕鸣,共赞佛德。

过接引台,寓意到了极乐彼岸。桥头有二菩萨迎接的石雕,脚下有黄金为地(铜路),周边有模拟的七宝地,表明已徜徉在极乐地面上了。接下来是极乐路,栏板有净土图案,柱头有极乐莲华及迦陵频伽等图案。到尽头有“故乡风月”铜浮雕,沿左右环道上大佛台。n

大佛台n

大佛台是一简洁而庄重的曼陀罗,主佛48米,莲台6米,宝盖81米。有两层平台,第一层有1万平米,四周长廊,须弥台有九品往生、十二光如来之石雕,背后有功德芳名石碑。第二层有6千平米,大佛安立处。大佛前有观音、势至,形成西方三圣接引的格局。第一层有一被接引的比丘于莲台上长跪合掌礼佛铜雕。须弥座下有八大金刚护卫,二层大佛台汉白玉栏杆,气象恢宏、庄严。

大佛台后有山顶平台,设置四十八愿石柱,雕刻四十八大愿,形成一巨大能量场。周边长廊环绕,可供信众礼佛修行禅观所用。

大佛台下有七千平米的空间,用作净土文化展览馆,展示净土经论、净土传承、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念佛原理与感应、净宗十三祖传略、往生事例、净土法门与中国文化的关联等内容,令行人对净土文化有一系统详尽的了解。

占地3300亩的东林寺净土苑,主要以修学道场的概念来布局,除了在大佛朝礼区浓墨重彩地渲染出净业行人对阿弥陀佛的虔信之外,其他修学区域力图简洁质朴。

出木池

传说在东林建寺之初,慧远大师为筹集木材而发愁。一日,远公寐至夜半,梦中忽见一位自称“庐山之神”的白须老人对远公言道:“此处幽静足以栖。”这天夜里,天空雷电交加、风雨大作,等到天明的时候一看,殿前的池塘中已涌出了许多上好的木材,解了慧远大师的燃眉之急。这都是慧远大师诚心鉴于天地,德行有感于神灵,故有此神助。后来,慧远大师以此木料所建之殿堂就命名为“神运殿”,涌出木材的那口池塘就叫“出木池”。

聪明泉

东林寺玉佛楼后,有一泓清泉四季不涸,叫做“聪明泉”。传说东晋名将殷仲堪到东林寺拜访慧远大师,二人行至山脚,见有此处苍松翠柏、泉水潺潺,便于此听泉谈《易》。殷将军博学多才、能言善辩,慧远大师指泉赞道:“将军之辩,如此泉涌,君侯聪明,若斯泉矣!”此泉因此得名“聪明泉”。

唐太宗曾手书“聪明泉”三字,晚唐著名诗人皮日休亦有诗云:“一勺如琼液,将愚拟圣贤。欲知心不变,还似饮贪泉。”后人均刻碑留念。直到现在,许多到东林寺览胜的游客都要饮上一勺“聪明泉”水,寄托了人们追求智慧的美好愿望。

远公塔院n

远公塔院在东林寺西侧,供奉有慧远大师墓塔。慧远大师,俗姓贾,雁门楼烦(今山西宁武)人。出生于东晋成帝咸和九年(334年)。大师的家族是儒学世家,他幼而好学,玮璋秀发,博综六经,尤好《老》、《庄》。东晋永和十年(354年),他21岁,本要与博通经学的范宣子共隐。由于南北战争,道路阻绝,南下未成。听说道安法师在太行恒山传教,便与弟一同前往。闻安讲《般若经》,豁然开悟,毅然出家为僧。

慧远大师修行研佛,译经著述,弘法讲道,其学问人品为人称赞,是佛教界公认的领袖。他建立了东林道场,与高僧、贤士123人结成白莲社,精进念佛,发愿往生西方,开中华净宗一脉,被尊为净宗初祖。慧远大师圆寂于东晋义熙十二年(416年),后人建塔供奉,是为“远公塔院”,又因其墓塔叠石如荔枝,故又称“荔枝塔”。旧有塔院在清代已毁坏,塔为1983年重修,2000年又修葺一新,院内有一棵“佛手樟”,相传为慧远大师手植,距今已有1600多年 。

西林

庐山西林寺,坐落于庐山北麓,建于东晋太和二年(公元366年)由太府卿陶范创建。初是沙门竺昙结庵草舍,死后慧永继承师业。到晋太元二年江州刺史陶范为之立庙,命名为西林寺。自晋至唐一直鼎盛,元为兵焚,明修又毁,此后长期不复。现寺重修,庙宇宏敞,佛像高大,规模不亚当初,别致庄严。

庙中,原有一幅墙壁,苏轼来游,看到壁前前人题诗甚多,顿时兴起,索笔《题西林壁》,传为千古佳诗。其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一句,极具哲理。

东晋慧远大师的同门师兄慧永法师住锡西林30年,慧远大师初来庐山时曾居于此,后建寺于西林之东,故名东林寺。西林寺于公元731年由唐玄宗敕令重修,现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林寺后的西林塔,亦称千佛塔,砖浮屠。唐玄宗敕建。明王鸣玉重修。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塔顶曾裂开,至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又自行愈合。塔高七层,呈六角形,各面均有佛龛。

底层南北开门,正门向南。塔身向南每层门顶上皆有题额,底层至七层分别为千佛塔、羽室才、金刚、灵就来、无上法、聪雨花、无明藏。塔为空心塔,外状崔巍,高耸峭立,为西林寺的标志。

六朝松n

六朝松(东晋)三笑堂前有古松一棵,虬枝盘结、树影婆娑。传说此松为慧远大师亲手所植,本名为“罗汉松”,因植于东晋,已有1600多年历史,故称“六朝松”,有人亦将它誉为“庐山第一松”。据传此松颇具灵性,几度枯荣皆与东林兴衰息息相关:寺兴树则荣,寺衰树则枯。如今又见六朝老松枝繁叶茂,当知中华国运绍隆,东林祖庭亦必道场再兴。

历史沿革

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也被日本佛教净土宗和净土真宗视为祖庭。

东晋太和元年(公元366年),光禄卿浔阳陶范为慧永法师建西林寺。

东晋太元八年(383年),慧远大师践约来庐山拟偕慧永法师往广东罗浮山潜修,途经浔阳,见庐山清静足以息心,留住龙泉精舍,后移居西林。

太元九年(384年),桓伊任江州刺史,接受慧永提议,为慧远建东林寺。

太元十一年(386年),东林寺建成,慧远自此居东林寺。

太元十七年(392年),慧远以禅经律藏多未俱,乃派遣弟子法净、法领去西域求法,后取回不少梵本经典。七月二十八日,慧远与刘遗民等一百二十三人,结白莲社,共期往生西方,令刘遗民撰《发愿文》。

昙摩流支来关中,慧远派弟子致书祈请翻译《十诵律》原未译完部分。慧远致书鸠摩罗什,问大乘要义,鸠摩罗什一一作答。n义熙六年(410年),罽宾禅师佛驮跋陀罗入庐山,受慧远之请,译出《修行方便禅经》,慧远作序绍介赞扬。

义熙十二年(416年),慧远在东林寺往生。浔阳太守阮侃为造墓,谢灵运造碑文,宗炳立碑寺门。

梁太清中(547—549年),重开甘露戒坛,袭用慧远讲《金光明经》于林间之传戒法式。

隋开皇十二至十五年间(592--595年),天台宗智顗大师息迹东林,应寺僧之请,作书与晋王杨广(即隋炀帝)请“永禁公私停泊”,以利僧聚静修。杨广如其请,付有司颁命执行。

唐贞观年间,太宗皇帝游东林寺,并题“聪明泉”碑。

唐太和九年(835年),白居易以其文集六十卷藏于东林经藏中。其后复送文集后十卷及香山居士像于寺。

保大十二年(954年),敕建驮跋陀罗舍利塔,彭滨作记。其后南唐李主铸铁罗汉五百尊送东林寺,寺僧造阁以供奉之。

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神宗诏升东林为禅寺,南昌太守王韶请常总为东林住持。

元丰三年(1080年),大画家李公麟(号龙眠)为东林绘制《十八高贤图》。

元丰七年(1084年),常总陪同大文学家苏轼、黄庭坚游览东林胜迹,苏轼写下《宿东林寺呈总禅师》绝句。

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民族英雄岳飞驻屯九江,曾作诗赠东林慧海上人,敦嘱慧海“重修莲社”,以期他日来山终老。

元代大德九年(1305年),东林寺莲宗善法堂主僧普度著《莲宗宝鉴》十卷,未几,奉旨刊版印行,流通中外。

明代正德十五年(1520年),大哲学家王守仁(号阳明)游东林寺,赋七言古诗并书,其石刻嵌在三笑堂壁间。

光绪十五年(1889年),康有为游东林寺,见厨下杂置诸碑铭片断,中有柳公权所书书残碑,嘱寺僧妥为保管。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东林寺诸建筑大体修复。山门“东林寺”三大字,寺僧云是康有为旧游时所书。

民国四年(1915年),东林住持妙理重建文殊阁,并将彭祖年所赠《三笑图》碑刻置于出木池旁。

民国二十三年(1934牛),江苏沙建庵所辑《庐山慧远法师文钞》,初次刊印流通。同年冬,远公影堂内壁嵌十八高石贤刻图象。

1967年,东林寺罹“文革”浩劫,佛像、法器遭砸碎,明代《金刚经》铜塔遭拆除,作废品变卖,僧众四散,果一法师下放九峰垦殖场。

1978年,庐山管理局决定恢复东林寺,6月18日请果一法师返东林,重任主持。同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东林寺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作为全省第一个佛教圣地向国内外正式开放。

1983年,重建慧远塔院及佛驮跋陀罗舍利塔。次年佛诞节,举行两塔开光大典,日本净土宗访华团多贺谷、铃木信光一行莅临盛典,并奉赠《大正新修大藏经》。

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国家著名佛教道场、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

1984年,在海内外高僧大德和信众的支持下重建大雄宝殿,一九八九年竣工。

1990年,东林寺举行大雄宝殿落成庆典。

1990年,重建莲池。同年十月一日,日中友好净土宗协会理事长、佛教大学教授藤堂恭敬专程将原自东林引种之白莲种子回馈祖庭。

1991年,东林寺举行莲花法会,庆祝祖庭中兴,莲池再现。

1992年6月1日,东林寺举行莲社重建落成庆典及庐山东林净土宗文化研究会成立法会。

1993年2月28日,东林寺创办的“江西佛学院”正式开学,果一方丈兼任院长。夏,举办“首届庐山佛学院夏令营”。秋,重开甘露戒坛授千佛大戒。

1994春节,果一上人率两序大众发愿建造四十八米的阿弥陀佛接引像。

1994年3月6日4时10分,果一上人往生。

1994年秋,传印大和尚驻锡东林,升方丈座。

2003年9月,大安法师受传印大和尚嘱托,出任东林寺代方丈,全面主持东林寺各项工作。

2004年9月,召开“纪念慧远大师诞辰1670年”学术研讨会暨纪念法会。

2005年3月,东林寺与江西师大联合开办“净土宗与当代伦理”研究生班。

2005年8月,举办首届东林净土文化夏令营。

2007年5月,东林大佛工程洒净法会在星子县举行。

2011年12月,举行大安法师升座法会。

2013年5月,举行东林大佛装藏祝圣法会。

2013年11月,在东林寺和净土苑举行“中日佛教界祈祷世界和平法会”。2016年7月,举行净土苑三大殿区域开通洒净法会。

远公篇

慧远大师(公元334—416年),东晋时代人,俗姓贾,出生于雁门楼烦(今山西宁武县)世代书香之家。远公从小资质聪颖,勤思敏学,十三岁时便随舅父游学许昌、洛阳等地。精通儒学,旁通老庄。二十一岁时,偕同母弟慧持前往太行山聆听道安法师讲《般若经》,于是悟彻真谛,感叹地说:“儒道九流学说,皆如糠秕。”于是发心舍俗出家,随从道安法师修行。

道风篇

今日东林寺僧众秉承祖师遗志,发扬大乘佛教菩萨道精神,弘传净宗圣言量与中国净宗祖师思想,引导四众弟子专修念佛法门,培养净宗弘法人才,帮助弱势苦难群体,构建面向世界的多元文化交流平台。作弥陀使者,归极乐故乡。

精进佛七

《佛说阿弥陀经》云:是人执持阿弥陀佛名号七日,一心不乱,临寿终时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故东林寺广纳佛门四众前来在每年“五一”、“十一”两个假期各打一个念佛七,冬季佛七从农历十一月初七开始连续打四十九天(有时打二十一天,按具体情况而定)。为成办净业往生大事提供践履。

百万佛号闭关

经云:若人念阿弥陀佛,得百万遍已去,决定得生极乐世界。百万佛号行法于隋唐时颇为盛行,利益甚深。东林祖庭为实施净化人心,提升道德,信愿持名,同登极乐之宗旨,成就净业行人的法身慧命,故本寺在正常念佛修行的基础上,增加百万佛号闭关的实修活动。为念佛同仁提供尅期取证的机会。

一昼夜经行念佛

《佛说无量寿经》云:若人斋戒清净,十日十夜乃至一日一夜不间断念佛,决定得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令广大净业行人握持往生净土之左券,东林寺常住定于每月的12号组织进行一日一夜精进经行念佛共修。经行期间(二十四小时内)日中一食,严持八关斋戒,止语,不睡、不坐、不卧,只念“南无阿弥陀佛”,不念其他名号、经咒。

往生助念

生死,乃人生一大事。对净业行人来说,临命终时,得莲友如法助念,关系最大。行人临终,若三昧未成,则须助念。此时正是人鬼圣凡立判之刻,是以朗念佛号,如法助念,使行人正念现前,实赖于净业友人之协助。如怯弱夫登于高山,自己气力不足,须前拉后推左右扶持,而得以登峰造极。有介于此,东林寺常住,仰禀阿弥陀佛之悲愿,俯应四众弟子之期望,成立东林助念团,继踵祖师之芳踪,诚为普济众生之胜举。

慈善护生

东林寺慈善护生会,是由东林寺代方丈大安法师提议成立的一个集尊重生命、关爱众生、促进戒杀、放生、素食、环保、慈善事业的教内外人士所组成的公益组织。护生会的宗旨:秉承佛教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实践净业三福之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外解众生于倒悬,内消虚妄之贪瞋,团结一切志同道合的教内外人士,凝聚集体的智慧和财力,推动慈善护生事业的发展,为稳定社会、净化人心作出佛子应有的贡献;在福慧双修的基础上,引导众生往生西方,同证菩提。

东林大佛工程建设进程大事记

1993年,东林寺前任方丈果公上人发愿启建48米阿弥陀佛接引像,此乃法界一大事因缘。

1999年,经历六年酝酿筹备,庐山东林大佛筹建委员会成立。

2001年,大安法师住持东林寺任代方丈,大佛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2006年3月,由孙纪元教授设计的东林大佛像样稿基本完成。

2006年9月,通过广泛地征询诸山长老及社会贤达的意见,东林寺两序大众多次开会论证,对东林大佛的建设理念终于锤下定音:大佛建设摈弃商业化运作,依靠四众弟子的力量进行建设;彰显净宗精神,不收朝礼门票。

2007年5月24日(农历四月初八释迦牟尼佛诞辰日),东林大佛工程开工洒净法会在庐山星子县举行,数千名信众参加了法会。

2007年8月25日,佛像铸造招标经过严格的程序展开,南昌桐青金属工艺集团中标,并于8月25日举行签字仪式。

2007年10月,大佛基础工程通过招标程序,中扶公司南京分公司获得承建权。

2007年10月,东林大佛4.8米中稿铸造圆满完成,为大佛放样提供了翻制数据,这标志着东林大佛已由中稿铸造阶段推进到48米大铜像的铸造工作中。

2007年11月21日,中扶公司南京分公司工程队驻进大佛工地,基础工程破土动工,东林大佛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2007年12月27日(农历十一月十七日阿弥陀佛诞辰日)4.8米中稿铜像开光暨省庵大师牙舍利供奉法会圆满举行。

2008年3月,东林大佛4.8米中稿铜像贴金工作圆满完成,真实表达出“阿弥陀佛身金色”的寓意。

2008年3月,东林大佛验收小组与知名雕刻师对东林大佛样稿进行一次全新的修改。力求将阿弥陀佛慈、悲、威的宗教品格,通过雕塑语言作最大程度的展示。中稿确定后,开始放大铸造。

2008年5月,东林大佛净土苑山门、释迦殿、三圣殿、大佛圣台相继施工建造。

2008年6月,通过征集广大信众的意愿,为表达对佛像的至诚恭敬,大佛筹委会决定为佛像加盖穹顶。

2009年1月,释迦殿顺利封顶。

2009年4月,大佛头部放大验收完成,佛像具足慈、悲、威,四众弟子无不欢喜踊跃,此后将进入最后铸造阶段。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