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眉草鹀普通亚种

三道眉草鹀普通亚种

三道眉草鹀的亚种之一
三道眉草鹀普通亚种(学名:Emberiza cioides castaneiceps)是三道眉草鹀的亚种之一,属小型鸣禽。体型似麻雀,背面近栗色而带近黑色纵纹,颏和喉近白色,下体余部大部红褐色。一般主食植物种子。喙为圆锥形,与雀科的鸟类相比较为细弱,上下喙边缘不紧密切合而微向内弯,因而切合线中略有缝隙;体羽似麻雀,外侧尾羽有较多的白色。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动,喜欢在开阔地环境中活动,见于丘陵地带和半山区地稀疏阔叶林地,山麓平原或山沟的灌丛和草丛中以及远离村庄的树丛和农田。分布于中国西北、华中、华南和云南等地。[1]
    中文名:三道眉草鹀普通亚种 拉丁学名: 别名: 界: 门: 亚门: 纲: 亚纲: 目:雀形目 亚目: 科: 亚科: 族: 属: 亚属: 种: 亚种: 分布区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形态特征

雄性成鸟(春羽):额呈黑褐色和灰白色混杂状;头顶及枕深栗红色,羽缘淡黄色;眼先及颏下部各有一条黑纹;耳羽深栗色;眉纹白色,自嘴基伸至颈侧;上体余部栗红色,向后渐淡,各羽缘以土黄色,并具黑色羽干纹,而下体和尾上覆羽纯色;中央一对尾羽栗红色而具黑褐色羽干纹,其余尾羽黑褐色,外翈边缘土黄色,最外一对有一白色带从内翈端部直达外翈的近基部,外侧第二对末端中央,有一楔状白斑;小覆羽灰褐色,羽缘较浅白;中覆羽内翈褐色,外翈栗红色,羽端土黄色;大覆羽和三级飞羽中央黑褐色,羽缘黄白;小翼羽,初级飞羽暗褐,羽缘淡棕;飞羽均暗褐色,初级飞羽外缘灰白,次级飞羽的羽缘淡红褐色;颏及喉淡灰色;上胸栗红,呈显明横带;两胁栗红色而至栗黄,越往后越淡,直至和尾下覆羽及腹部的砂黄色相混合。

腋羽和翼下覆羽灰白,羽基微黑。

雄性成鸟(秋羽):背面的栗红色显得苍白,而不如春羽色红,羽缘带砂黄色;头顶和耳羽也沾砂黄色;胸部栗色横带多少为淡栗黄色羽尖所掩盖;余部大部和春羽同。

雌性成鸟(春羽):体羽色较雄鸟差淡;头顶、后颈和背部均呈浅褐色沾棕,而满布黑褐色条纹;耳羽也沾土黄色,眼先和颊纹沾污黄色;眉纹、耳羽及喉均土黄色;胸部栗色横带不显明。

雌性成鸟(秋羽):通体比春羽较褐;头部的羽干纹不著;胸、腹羽色近乎一致。

栖息环境

喜栖在开阔地带,丘陵地带的稀疏阔叶林,人工林和其他小片林缘;在半山区的开阔地区也有分布;明亮的丘岗,有浓厚的杂草、稀疏的散布着小柞树、小松林和小桑树地区;山麓和沟谷附近的灌木丛和草丛间;山麓平原地区;离村较远的树丛和田地中活动;见于湟水河谷的丘陵草地中。三道眉草鹀垂直分布界在1100米以下,而500-1100米间此鸟为优势种。

分布范围

分布于俄罗斯、蒙古、日本、朝鲜半岛,中国宁夏泾原、固原、西吉,甘肃,山东,河北,山西南部,陕西秦岭,河南,湖北,江西,湖南,福建(留鸟),四川,贵州安龙县、大方县、江口县和云南。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