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壺

冰壺

冰上投擲性競賽運動項目
冰壺(Curling)又稱擲冰壺,冰上溜石,是以隊為單位在冰上進行的一種投擲性競賽項目,被大家喻為冰上的“國際象棋”,它考驗參與者的體能與腦力,展現動靜之美,取舍之智慧,屬于冬奧會比賽項目。[1]冰壺于14世紀起源于蘇格蘭。1795年,第一個冰壺俱樂部在蘇格蘭創立。1927年,加拿大舉行了首次全國性冰壺比賽,冰壺于1955年傳入亞洲。1924年冰壺作為表演項目被納入第一屆冬奧會。冰壺比賽場地長44.5米,寬4.32米(從木框的内緣算起)。冰道的一端畫有一個直徑為1.83米的圓圈作為球員的發球區,被稱作本壘。冰道的另一端也畫有一圓圈,被稱為營壘。場地四周設有2英寸高、4英寸寬的木框,以防砥石溜出界外。在場内有6條與端線平行的橫貫全場的橫線,中間的兩條稱前衛線,也稱欄線;兩端的兩條稱後衛線。前衛線的寬度為4英寸,後衛線的寬度為l英寸。在前衛線和後衛線的中間有一個縱橫交叉的十字線,稱圓心線,也稱丁字線。圓心線的交叉點即是營壘的中心點。以中心點為圓心,向外分别各畫一個半徑0.15米,0.61米、1.22米以及1.83米的同心圓圈,外面的兩圓之間塗為藍色,裡面的兩圓之間塗為紅色。在場内的兩端距離端線1.22米處各安裝有兩個高2英寸的斜面橡膠起滑架,投擲砥石就從這裡開始。起滑架的橡膠部分應緊密固定在木質或其他材質的材料上。起滑架長不得超過8英寸,内側距離中心線為3英寸。
  • 中文名:冰壺
  • 外文名:Curling
  • 類别:競技類
  • 起源時間:14世紀
  • 起源地:蘇格蘭
  • 主要比賽:冬奧會
  • 代表人物:王冰玉、嶽清爽、柳蔭
  • 最高機構:世界冰壺聯合會

項目曆史

14世紀,冰壺起源于蘇格蘭。蘇格蘭還保存刻有“1511年”字樣的砥石(即溜石)。

16世紀中葉,最早的冰壺比賽出現。

18世紀,随着英國移民傳入北美。

1795年,第一個冰壺俱樂部在蘇格蘭創立。

1838年,創立于19世紀初的著名的蘇格蘭冰壺俱樂部為這項運動制定了正式的比賽規則。

1924年,在英國和法國愛好者的努力下,冰壺作為表演項目被納入第一屆冬奧會。

1927年,加拿大舉行了首次全國性冰壺比賽,當時稱為麥克唐納·布賴爾(Macdonald Brier)錦标賽。

1965年3月1日,由英國皇家冰壺俱樂部發起,在蘇格蘭珀斯(Perth)召開了一次有蘇格蘭,加拿大,美國、挪威及瑞士6個國家和地區代表參加的國際冰壺會議。

1966年3月,第二次國際冰壺會議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行。

1967年,國際冰壺聯合會的組織機構和章程草案在珀斯會議獲得批準。

1968年,國際冰壺聯合會年會在加拿大魁北克舉行。這次會議通過了新的競賽規則,并決定舉辦世界冰壺錦标賽,以代替蘇格蘭杯錦标賽。

1975年,為進一步推動冰壺運動的開展,擴大其影響力,國際冰壺聯合會決定舉辦世界青年冰壺錦标賽。

1980年,麥克唐納·布賴爾(Macdonald Brier)錦标賽,更名為拉巴特·布賴爾(Labatt Brier)錦标賽。

1988年,青年女子錦标賽獲得批準。

1989年,為了規範世界冰壺錦标賽,國際冰壺聯合會決定将世界男子冰壺錦标賽、世界女子冰壺錦标賽、世界青年男子冰壺錦标賽以及世界青年女子冰壺錦标賽合并為兩個系列,即現在的世界冰壺錦标賽(WCC)和世界青年冰壺錦标賽(WJCC)。

1991年,國際冰壺聯合會正式定名為世界冰壺聯合會(World Curling Federation),并獲得了國際奧委會的承認。

1992年7月21日,國際奧委會在西班牙巴塞羅那會議上通過了将冰壺納入冬奧會的決議。

1993年6月19—22日,國際奧委會會議在洛桑舉行。就在這次會議上,國際奧委會批準了将冰壺列為第18屆冬奧會正式比賽項目。

2000年,中國第一支冰壺隊——哈爾濱市隊成立。

2002年,冰壺運動已發展到5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已有39個國家和地區加入世界冰壺聯合會。

2003年,第一支國字号隊伍誕生,同年,中國加入世界冰壺聯合會,自此,世界冰壺賽場才有了中國運動員的身影。

硬件要求

冰壺比賽場地長44.5米,寬4.32米(從木框的内緣算起)。冰道的一端畫有一個直徑為1.83米的圓圈作為球員的發球區,被稱作本壘。冰道的另一端也畫有一圓圈,被稱為營壘。場地四周設有2英寸高、4英寸寬的木框,以防砥石溜出界外。在場内有6條與端線平行的橫貫全場的橫線,中間的兩條稱前衛線,也稱欄線;兩端的兩條稱後衛線。前衛線的寬度為4英寸,後衛線的寬度為l英寸。在前衛線和後衛線的中間有一個縱橫交叉的十字線,稱圓心線,也稱丁字線。圓心線的交叉點即是營壘的中心點。以中心點為圓心,向外分别各畫一個半徑0.15米,0.61米、1.22米以及1.83米的同心圓圈,外面的兩圓之間塗為藍色,裡面的兩圓之間塗為紅色。在場内的兩端距離端線1.22米處各安裝有兩個高2英寸的斜面橡膠起滑架,投擲砥石就從這裡開始。起滑架的橡膠部分應緊密固定在木質或其他材質的材料上。起滑架長不得超過8英寸,内側距離中心線為3英寸。

比賽時,運動員要身着運動服,腳穿比賽鞋(或鞋套),比賽鞋(或鞋套)兩腳的底部不同,蹬冰腳鞋的底部為橡膠,而滑動腳鞋的底部則為塑料。

冰上溜石比賽用的标準砥石是由蘇格蘭産不含雲母的花崗岩石鑿琢而成。砥石的直徑為29厘米,厚度11.5厘米,重19公斤。

比賽規則

冰壺比賽時,每場由兩支球隊對抗進行,每隊由4名球員組成。比賽共進行10局。兩隊每名球員均有兩個冰壺,即有兩次擲球機會。兩隊按一壘、二壘、三壘及主力隊員的順序交替擲球,在一名隊員擲球時,由兩名本方隊員手持毛刷在冰壺滑行的前方快速左右擦刷冰面使冰壺能準确到達營壘的中心。同時對方的隊員為使冰壺遠離圓心,也可在冰壺的前面擦掃冰面。

球員擲球時,身體下蹲,蹬冰腳踏在起蹬器上用力前蹬,使身體跪式向前滑行,同時手持冰壺從本壘圓心推球向前,至前衛線時,放開冰壺使其自行以直線或弧線軌道滑向營壘中心。擲球隊員在力求将冰壺滑向圓心的同時,也可在主力隊員的指揮下用冰壺将對方的冰壺撞出營壘或将場上本方的冰壺撞向營壘圓心。最後當雙方隊員擲完所有冰壺後,以場地上冰壺距離營壘圓心的遠近決定勝負,每石1分,積分多的隊為勝。

比賽分兩隊進行,兩隊各有四名球員,輪流丢擲石球,以賽前雙方擲點離圓心近者先擲。每局在每隊交替擲球,每人分别丢擲兩球,八人共擲十六球之後結束。

主将應領導球賽。當隊員擲球時,主将應持冰刷,作為擲球之目标物。主将并應指示石球之旋轉方向及應滑行之距離,并使隊員了解擲球之目的,以使刷冰員決定應如何刷冰,因為刷冰可使石球增加滑行距離,同時減少行進之曲度。

一場比賽需兩組石球,每組各八顆,應上色彩以使在冰道另端仍可輕易辨識。傳統上,在第一局中,不擁有最後一球擲球權的一隊,可選擇該隊的球色。

比賽時,運動員要身着運動服,腳穿比賽鞋(或鞋套),比賽鞋(或鞋套)兩腳的底部不同,蹬冰腳鞋的底部為橡膠,而滑動腳鞋的底部則為塑料。冰上溜石比賽用的标準砥石是由蘇格蘭産不含雲母的花崗岩石鑿琢而成。

球員位置

為避免擁擠,比賽規則對于球員的位置也有所規定:

1.非擲球隊:主将及副将可站立于标的端之底線後方,主将也可立于擲球隊之主将之後。下一順位之擲球員可站在後闆附近,而其他球員則可站在冰道底端之後或兩欄線之間。

2.擲球隊:持冰刷之主将(或副将)可立于标的端圓心線後方之任何位置。

特殊情況

若擲球員未在球抵達擲球端欄線之前将球離手,則另隊有權選擇該球之處理方式:

1.仍視該球為有效。

2.将該球視為出局,并将所有受該球碰撞之局内球放回原位。

意外受觸

當石球擲出,正在滑行時,若擲球方的球員(通常是刷冰員)不慎以身體、衣服或是冰刷碰觸此球,此球即視為受觸球。在其滑行完成後,另隊可就以下三者任擇之一,對該球進行處分。

1.仍視該球為有效。

2.将該球視為出局,并将所有受該球碰撞之局内球放回原位。

3.估算若球未受碰觸,則場中各球的位置應會如何。并将場中各球移至其估算位置。

刷冰規則

擲球方之刷冰員可在兩圓心線間為對方任何在移動中之石球刷冰。

但在圓心線之後,每隊僅有一名球員可為對方之石球刷冰,且僅有主将可為對方之石球刷冰。

計分

擁有位于圓壘中、位置最接近圓壘中心之石球之隊伍得分。該隊每顆位于圓壘中、位置較另隊所有石球都更接近圓心之石球皆可獲計一分。在移動任何石球之前,兩隊之第三應對得分情形獲得共識。

測量

若屬于不同隊之兩顆石球無法判定何者較接近圓心時,除非另有石球更接近圓心,該局将被視為不計分。

冰壺比賽每隊為四人。兩個隊比賽時共使用冰壺石(有人也稱之為砥石)16個。聽從主力隊員的指示,按照一壘隊員、二壘隊員、三壘隊員、主力隊員的排列順序與對方一對一的對抗比賽。兩個隊的隊員在冰上投球兩次,每次投一個冰壺石。兩隊共投十六個冰壺石為一局。

主力隊員做出迎戰對策的指示。

掃冰隊員使用刷子快速在冰上刷動,以改變冰壺石的滑行方向和速度。

投擲出的冰壺石一邊旋轉一邊以适當的曲線向前滑行,冰壺石轉一圈半到兩圈半最為理想。

把對方隊的冰壺石掃出圈外也是技巧之一。如果冰壺石超過後衛線會失去比賽資格。

投石時,一定要在前衛線前把握着冰壺石的手松開。投出的石不過對方的前衛線時失去比賽資格。

四個隊員融為—體,需要密切配合。

重要賽事

國際賽事

冬奧會:冰壺是冬奧會中舉行的比賽項目,主要分為男子冰壺比賽和女子冰壺比賽。

世界冰壺錦标賽:冬奧會外最高水平的冰壺比賽,每年舉辦一次,由世界冰壺聯合會主辦,包括世界男子冰壺錦标賽、世界女子冰壺錦标賽和世界混合冰壺錦标賽。

國内賽事

全國青年冰壺錦标賽: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主辦,上海市體育局承辦,上海市冰壺運動協會協辦,是全國冰壺年度賽事之一。

組織結構

世界冰壺聯合會

世界冰壺聯合會(World Curling Federation,WCF)成立于1966年4月1日,發起國有蘇格蘭、加拿大、美國、瑞典、挪威和瑞士,當時名為“國際冰壺聯合會(ICF)”,1991年改用現名。工作用語為英語,該組織總部設在英國。

皇家冰上溜石俱樂部

皇家冰上溜石俱樂部成立1838年,英國在愛丁堡創立管理世界冰上溜石運動的組織,稱“冰上溜石大俱樂部”。1842年起更名為“皇家冰上溜石俱樂部”。其下屬機構有一些歐洲國家和加拿大、新西蘭、美國的冰上溜石組織。1966年發起成立國際冰上溜石聯合會。

中國冰壺協會

20世紀90年代末,冰壺運動在中國北方迅速開展起來。為加強國際交往,進一步推動冰壺運動的發展,2001年4月冬季運動管理中心經請示國家體育總局,決定成立中國冰壺協會,并起草了《中國冰壺協會章程》,于同年8月向國家民政部提出了登記申請。2004年10月12日,國家體育總局、中華全國體育總會批複冬季運動管理中心,同意成立中國冰壺協會。同年12月24日,國家民政部經過審查,認為中國冰壺運動協會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批準登記,中國冰壺運動協會由此成為我國冬季運動第七個單項組織。

上海冰壺協會

上海冰壺協會成立2月9日,上海市副市長趙雯和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主任趙英剛共同為上海冰壺隊、上海市冰壺運動協會揭牌。冰壺隊由上海市體育局、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和上海對外貿易學院簽約共建,采取“體教結合”的培育方式,首批運動員以在校學生為主體。

代表人物

王冰玉

2009月25日,她們獲得女子冰壺世錦賽冠軍。2010年獲得了溫哥華冬奧會的第三名。王冰玉就是這支創造輝煌的冰壺隊的隊長,王冰玉1984年7月生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就讀于哈爾濱體育學院。上中學時一個偶然的機會,王冰玉嘗試了一次冰壺,就喜歡上了這個項目。2009年女子冰壺世錦賽上,王冰玉帶領中國女子冰壺隊在決賽中戰勝經驗老到的瑞典隊奪得了冠軍,實現了中國在冰雪項目上的重大突破。

嶽清爽

1985年10月生于黑龍江哈爾濱,就讀哈爾濱體育學院。早在2003年,她就和隊友一起奪得了第十屆全國冬季運動會冠軍。後來,她又以優異的表現進入了國家隊。在國家隊的日子裡,嶽清爽與隊友們一起努力,腳踏實地苦練技術。2007年,嶽清爽與隊友獲得亞洲冬季運動會女子冰壺項目第三名。2008年,她們便在世界冰壺錦标賽中一鳴驚人,一路過關戰将,最終獲得亞軍。2009年,嶽清爽和隊友們獲得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和世界錦标賽冠軍。

周妍

中國女子冰壺國家隊二壘,中國冰壺四朵金花之一。她和隊友王冰玉、嶽清爽、柳蔭、劉金莉合作赢得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季軍,2009年世錦賽冠軍,2009年大冬會冠軍,2008年世錦賽亞軍。

相關科普

冰壺主體:冰壺主體是一塊灰色的石頭,上面有一個手柄。而這塊灰色的石頭也不是一個整體,由壺身和壺底組成,分别由Common Ailsa和Blue Hone兩種不同的石材制成。

石材産地:冰壺比賽用的冰壺石主要産自兩個地方:蘇格蘭的艾爾薩克雷格島和北威爾士。通過考證發現,Common Ailsa和Blue Hone都出現在石英堿長正長岩的區域。換言之,從岩石學的角度來劃分,冰壺石不是花崗岩,而是一種正長岩。

石英堿長正長岩是介于花崗岩和正長岩之間的一種過渡岩石種類,與花崗岩相比其石英含量較低,而K、Na等元素含量較高。該類岩石中主要礦物為堿性長石,斜長石含量很低或不含斜長石。

價格:據公開報道,在國際大賽中使用的冰壺每隻價格在12000元人民币左右,一套好的冰壺(16隻)總價在18萬元人民币左右。比賽用冰壺貴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冰壺石産地較少;二是冰壺加工工藝複雜;三是冰壺生産的壟斷。

冰壺保養:冰壺的主體是一塊岩石,看似緻密的岩石中存在很多看不見的小縫隙,水可以透過這些縫隙進入岩石内部,冰壺實際都要進行防水處理。主要的防水處理方式給冰壺打防水保護蠟膜。保護蠟膜會逐漸揮發,因此要給冰壺定期打防水保護蠟膜。

相關術語

替補:一隊的已注冊的、可以在比賽中代替參賽隊員參加比賽的非比賽隊員。

遠端:比賽的第一個球所要投擲到冰道的另一端。

擋闆:一種材料,用于放置在冰道兩端。

大本營後半區力量:一種投擲冰壺的力量産生的速度,使得冰壺抵達大本營的後部。

後衛線:在大本營後面的線,平行于T線,并離T線1.829cm。

大本營後半區:T線和底線之間大本營的部分。

Biter:該冰壺恰好接觸到大本營最外沿部分的圈。

空局:雙方都未得分的一局。

Bonspiel:一種冰壺比賽。

冰刷:比賽中隊員使用的掃冰的工具。

圓心:在大本營中心最小的圈。

BURNED STONE:運動中的冰壺被運動員的器材的任何部分或運動員觸動。

中線:該線從中間把比賽冰面分成兩半,從T線中點穿過,并向外延伸3.658米。

圓圈:見大本營的解釋。

比賽:任意數量的隊伍通過比賽決出勝者的過程。

繞過:一記投壺,使得該壺弧線滑行并繞到另一壺後面。

COUNTER:一個冰壺在或接觸大本營,認為是可能得分的冰壺。

限制線(禮貌線):非投壺隊的掃冰隊員站在限制線指示的區域,以确保裁判可以看到前擲線,防止投壺隊員犯規。

弧線:冰壺在冰面滑行時,走的弧形線路。

投壺端:投出冰壺的冰場的一端。

投壺隊:目前控制着比賽區域,并且要投出下支壺的隊伍。

投壺:将冰壺投向冰場另一端(比賽端)的動作。

投壺杆:連接在冰壺手柄上的裝置,在投壺過程中用作手或手臂的延伸。

移動位置的壺:一個靜止的冰壺已經移動到新的位置。

分隔闆:用來隔開相鄰賽道的(泡沫或木質)材料。

雙飛:一記投壺将對方的兩支冰壺同時打走。

投壺:一支冰壺停在大本營裡面或者前面。

全隊投壺賽(DSC)循環賽後用來決定排名的計算方法。

局:冰壺比賽的基本單位,每局中兩隊交替投出八支冰壺,決出分數。

裝備:所有運動員攜帶或穿戴的用具。

追加局:常規比賽後平手之間用來決定勝負的附加的比賽。

外力事件:不是由比賽雙方所導緻的情況。

第一隊員:每局比賽中投出該隊兩個壺的第一個隊員。

第四隊員:每局比賽中投出該隊兩個壺的第四個隊員。

自由防守區:賽道上比賽端前擲線和T線之間,不包括大本營的區域。

喪失權利:一支隊伍如果不能開始或繼續比賽,對方将獲勝,最後比賽分數被記為W-L。

比賽:兩隊經過一定數量的局數的較量決出勝者的過程。

站位:一記投壺,該壺位置也許保護了另一個冰壺。

起踏器:投壺隊員開始投壺時腳踏的物體。

起踏線:與T線平行,在中線終點,0.457米長。

踏闆力量:一記投壺使得冰壺抵達比賽端的踏闆位置的力量。

手柄:冰壺隊員投壺時手抓住的冰壺的部分。

後手:一個隊伍經常想得到的冰壺,将是每局比賽的最後一個冰壺。

力量大:投擲冰壺的力量比需要的力量大。

擊打:用另外一支冰壺把比賽端冰壺擊打出。

打甩:用另外一支冰壺把對手冰壺擊打出去,并甩到另外一個位置。

前擲線:與冰場寬度等長、與每條T線平行,距每條T線6.40m(21英尺)的線。冰壺在到達前擲線之前,必須被投出,而且必須滑行到遠端前擲線外,否則該冰壺移出場外。

前擲線違例:該壺在抵達前擲線之前沒有被松開,該壺要拿走。

前擲線壺:該壺在投擲出去後未能完全越過比賽端前擲線,該壺要被拿走。

開賽端:一場比賽中投出第一支壺的一端。

大本營:冰場兩端同心圓内的區域。

加油:一種要求隊員努力擦冰的命令。

在投壺過程中:從投壺隊員在起踏器站好後到冰壺從投壺隊員手中放開的過程。

順時:右手投壺的隊員投壺時使得冰壺順時針旋轉。

個人投壺賽(LSD)兩隊在本隊賽前訓練結束後,向開賽端投出一支冰壺的比賽。第一個順時針轉,第二個逆時針轉,比賽的測量結果可以決定哪支隊可以選擇第一局比賽的先後手。

一壘:一個隊中第一個投本局比賽的兩個壺。

理論上無獲勝可能:一隊剩餘的所有未投的壺和(或者)剩餘的有效壺以及之前比分之和不能與對方打成平局或者獲勝。

測量工具:用來測量哪支冰壺更接近大本營中心,或測量冰壺是否在大本營内的工具。

移動中的冰壺:投擲後運動中的冰壺或者受到撞擊運動中的冰壺。

冰壺原位置:位置發生移動前冰壺靜止在冰面上的位置。

出局位置:冰壺的無效位置(例如碰到邊線的位置,或者超出底線的位置)。

逆時:右手投壺的隊員投壺時使得冰壺逆時針旋轉。

打點:賽前用打點壺噴灑出來的水珠,該水珠凍在冰面,減少了冰面和冰壺之間的摩擦力。

移動站位壺:把站位壺移動。

比賽端:冰壺被投向的一端。

比分:在比賽每局結束,每隊有多少位于或接觸于大本營,并且比對手的冰壺更接近于T線的冰壺,該隊獲得相應數量分數。

Port:冰壺之間的空隙。

固定壺:在混合雙人比賽中,在每局比賽開始前,有兩個冰壺放置在固定位置。

傳球:一種投壺力量,把另外一個球擊打前一些。

傳擊打球:一種投壺力量,把另外一個球擊打前一些,并在移動過程中把第三個球擊打出去。

大本營:見大本營解釋。

冰壺:見冰壺解釋。

甩:冰壺擊打到另外一個固定冰壺後向另一個方向滑行。

賽道:比賽進行的場地。

旋轉:冰壺的旋轉方向(順時針或逆時針)。

循環賽:每支隊伍與所有其他隊伍比賽。

分數:一局中一支隊伍得分數量。

得分:一局中隻有一支隊伍可以得分。一局中一隊的每支大本營内比對方任何一支壺都接近大本營中心的冰壺都得一分。

二壘:每局比賽中投出該隊兩個壺的第二個隊員。

Shot:冰壺接近于圓心。

指揮(隊長):一隊中指揮比賽的隊員。

靜止冰壺:不運動的有效冰壺。

冰壺:由稀有的大理石打磨制成,接有手柄。尺寸統一,最大重量是19.96kg(44磅)。

被動壺:被另一支冰壺擊打而轉為運動的原來靜止的冰壺。

掃冰:使用冰刷或者掃帚清理、摩擦冰面。

弧線冰壺:由于冰面或冰壺導緻冰壺旋轉。

擊打掉:用一個冰壺把比賽端的冰壺擊打出去。

隊:根據規則在一起比賽的四名隊員組成一隊。一支隊可以有第五名隊員(作為替補隊員),一名教練。混雙隊有一名男性隊員和一名女性隊員,還可以有一名教練。

隊伍暫停:比賽期間隊員和教練在冰面的60秒的冰面會議。

技術暫停:當有争議或受傷、其他惡劣環境時,由隊伍或裁判長叫的暫停。

中心點:大本營的正中心。

T線:與冰道同寬,與前擲線和後衛線平行,并穿過大本營中心。

三壘:每局比賽中投出該隊兩個壺的第三個隊員。

暫停:某隊或裁判要求的比賽中斷。

附加賽:小組賽結束後打一場比賽打破平局,這樣足夠的隊伍數量将進入到複賽、挑戰賽和降級賽。

大本營前半區:前擲線和T線間大本營的部分。

裁判員:根據規則負責掌管比賽的人員。

副指揮(副隊長):當指揮投壺,或者指揮不在比賽區域時,負責指導比賽的隊員。

力量:投壺時給冰壺的力量或産生的速度。

輪椅線:前擲線到最近大本營邊緣的兩條線,投壺隊員可允許在此範圍内投擲冰壺。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