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ong

Loong

龙的正确英文翻译
Loong,即龙,是龙的正确英文翻译。Loong这个英文单词出现的原因是:清代的西方传教士把龙翻译为Dragon即西方《圣经》以来主流话语的“恶魔”,导致华人在西方的形象恶劣,本来华人的地位就不高,于是清代末期在美国的华人产生文化反抗行为,把龙翻译为Loong。龙是中华文化的主要图腾、突出象征,青龙与白虎、朱雀、玄武一起并称“四神兽”。东方龙(Loong)是瑞兽,有别与恐龙及欧洲的Dragon(拽蚣、恶魔、悍妇)等。汉民族等大多数华人自称龙的传人,“西方龙(Dragon)”这种错误说法导致龙及大量华人的形象在西方文化里被妖魔化!龙在中华文化里是行云布雨的天使,接近于西方早期的Seraphim(撒拉弗、六翼天使、炽天使),但也有不同,由于找不到完全的对应物。
  • 中文名:龙
  • 外文名:
  • 拼音:
  • 近义词:
  • 反义词:
  • 英文名:loong
  • 释义: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灵异神兽
  • 读音:lóng
  • 生肖排序:第五

误译原因

龙翻译成dragon与dragon翻译成龙,要追溯到中英和中美文化交流史初期。鸦片战争前后,中英、中美直接的文化交流开始。此时清朝的国力日益衰落,英国和美国,特别是英国成为世界的超级大国,在他们入侵中国的过程中,在商品输出的同时,对华的文化输出开始。在中英、中美文化交流中,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一直是赤字。

中英文的文献互译中,英译中远远超过中译英,在翻译的过程中,英汉词典和汉英词典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英汉词典比汉英词典发挥着更为重要的关键作用。历史上第一部汉英和英汉词典是1815~1823年马礼逊在澳门编纂出版的《华英-英华大词典》,它成为日后出版这类词典的嚆矢。

由于种种的历史局限,dragon被译为龙。此后至1898年,这类词典都由西方传教士们编纂。对这期间所有英汉词典中“dragon”词条的查阅分析表明,dragon译成龙延续了马礼逊的误译,以讹传讹。中国学者编纂出版英汉词典始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但dragon译成龙的错误没有得到更正。因而可以说,dragon错译龙是鸦片战争以来西方话语力量在华建构的结果。

正译倡议

已故的费孝通先生晚年大力倡导国人,特别是知识分子,要提高“文化自觉”意识。近年来,中国的知识分子,特别是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将“龙”译为“Loong”,将“dragon”译成“獗耿”、“巨蠹”等,但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

英语中的dragon(读音为拽蚣、劫蚣,具体语义是恶兽,抽象语义是恶魔、悍妇),是一个高级别的贬义词,指的是传说中的一种凶猛邪恶的怪物。

而龙在中华文化中是雨泽万物的天使,是一个褒义词,是古人结合了鱼、鳄、蛇、猪、马、牛等动物,和云雾、雷电、虹霓等自然天象模糊集合而产生的一种神物,是很多华人的象征。

龙是中华文化的主要图腾、突出形象,华人自称龙的传人。龙图腾至今约有八千年的历史。《辞源》说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鳞虫之长;《辞海》说龙是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与传说中,龙是一种神异动物,具有九种动物合而为一之九不像的形象,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

英语中的“dragon”一词的使用可追溯到公元13世纪,与法语中的“dragon”一词一样,来源于古法语中的“dragon”。后者则源自拉丁语中的“draconem”(主格:draco),而“draco”一词则是源自古希腊语中“drakōn”(δράκων,所有格:δράκοντοϛdrákontos)。在拉丁语中,“draconem”也可以指巨大的蛇,而在古希腊语中,“drakon”则指巨大的海蛇或海中怪兽。“drakon”的词根“drak-”有“注视”的意思,因此“drakon”字面上可能是指“拥有(死亡的)注视者”。

“东方龙”、“中国龙”不应该翻译成Dragon。

龙与dragon

中国龙

在中国,人们对龙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古代"龙"是有鳞有须能兴云降雨的神异动物,这在中国的很多神话传说中都有介绍。封建社会"龙"是帝王和高贵的象征,历代皇帝都把自己称为“真龙天子”。"龙"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显赫地位,它不仅象征皇权、威严与神力,还象征吉祥、财富、前途和权力,象征一种蒸蒸日上的精神。中国人对"龙"的偏爱可追溯到原始部落的图腾时代,在整个社会的历史长河中,"龙"已经超越了"图腾"和"法力"的实体词汇意义,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凡与"龙"有关的词语无一不是褒义词,如:龙凤呈祥、望子成龙、乘龙快婿、龙马精神,这些都展现了龙在中华文化中的文化内涵。

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中国称作“东方巨龙”,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时至今日,龙在中国人民心中仍是至高无上的。

西方dragon

dragon,在中世纪的西方,是邪恶的有翼怪物,是邪恶的象征,还有“凶暴的人,悍妇”等喻意、引申意。在图画中,dragon的身躯庞大,长着巨大的翅膀,口中吐火,吞噬人和动物,非常丑陋恐怖,和中国的龙完全两样。英语中的龙给人的印象是凶猛的怪物,字典对它的解释是:“dragon:严密警戒的人;可怕或危险的东西;严厉的女监护人”。

英语dragon源自法语dragon,法语dragon源自拉丁语draco,拉丁语draco源自希腊语drakon。古希腊文化是欧美文化的源头,在希腊文化中,drakon是恶魔。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幕式的文艺演出中,就有骑马勇士杀死dragon的内容。受希腊文化影响,dragon在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国都包含类似英语中的负面含义。

法国

在法语中,dragon与英文的dragon拼写一样,其含义也是贬义词:“dragon1,龙;[纹章]龙饰。2,[转]凶恶严格的看守,机警严厉的监护;[旧]悍妇,泼妇;[谑]一本正经的女人、女道学家。”

德国

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是欧洲中古时期三大古典史诗之一,在德国家喻户晓。这部作品中有关于主人公齐格弗里德和巨大的dragon搏斗的描写。齐格弗里德为了争夺dragon看守的宝藏,同巨大的dragon搏斗并最后杀死了巨大的dragon。19世纪德国作曲家根据这部史诗创作了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因此,dragon凶猛残酷的形象在德国乃至西方世界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俄罗斯

俄文中所谓的“龙”为“Д-РαКóН”,同样源于希腊语。在中世纪,基督徒把《圣经》中引诱人类祖先偷尝禁果的毒蛇称为魔鬼。基督教中的圣徒乔治屠dragon的故事被搬到当今俄罗斯的国徽上,在双头鹰胸部的红色盾牌上,身着白衣、骑白马的骑士,手持长矛刺向一条dragon怒张的大口,象征着善良战胜邪恶、英雄保卫国家。《苏联简明百科全书》说:许多民族中幻想出来的能飞、能喷火的蛇(有时有数个头),是俄罗斯民间故事中的妖怪。

《圣经》

《圣经》中多次对“dragon”的描绘中,dragon都是撒旦、恶魔,这种概念在受《圣经》影响的国家中几乎深入人心。

炽天使

在伪Dionysius制订的天使级别中,第一级第一等为炽天使,也是级别最高的天使。炽天使的名称Seraphim在希伯来文中的意思是“燃烧的、如同燃烧的”,但同时又是单词(大)蛇(Seraph)的复数,

在今天的圣经(正典)中唯一描述过炽天使形态的只有《以赛亚书》6:1-3:“……我见主坐在高高的宝座上。他的衣裳垂下,遮满圣殿。其上有撒拉弗(seraphim)侍立。各有六个翅膀。用两个翅膀遮脸,两个翅膀遮脚,两个翅膀飞翔。”

seraphim这个词在旧约全书中一共出现了6次,除了《以赛亚书》6:1-3中的描述外,另5次出现在:《民数记》21:6,《民数记》21:8,《申命记》8:15,《以赛亚书》14:29,《以赛亚书》30:6。这五处seraphim被翻译为“蛇(serpent)”或者“火蛇(fiery serpent)”,只有《以赛亚书》6:1-3保留了原始的希伯来文单词seraphim没有翻译,也没有任何注释。

这种“蛇显然不是”我们平常所见的蛇呢,在旧约伪典《以诺书》中记载,上帝向以诺讲解创造第一级三等天使的过程:“我从大石上引火,从火里创造出无形体的大军、星辰的大军-炽天使、智天使、座天使。它们从火中生出来。”而现实中的蛇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与光和火产生联系。旧约的《创世纪》中更是明确地描述过,这种“蛇”巨大而美丽,有四肢和翅膀,能够优雅地飞翔。

在几千年前的中东和南欧,龙与蛇的概念常常是混为一谈的,因此希腊语中的“drakon”这个词后来演成了一种外形与蛇完全不同的动物——dragon,而那个时候希伯来语中甚至还根本没有“龙”字,龙与蛇用同一个单词seraphim来表示也就不足为奇。

除了语言词汇的来源,在中东古犹太民族生活的地区发掘到的一些文物和西方学者从历史文献资料中获得的新发现也证明炽天使的真实形象确实不是人们平常观念中的“鸟人”型天使,而更像是有多对火焰翅膀的巨龙,和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应龙倒是非常相似。

其实,人形的天使并非来自犹太文化,而是希腊人的艺术创造。这种长着白色羽翼的“鸟人”,本来是希腊神话中一种服侍天神的小精灵,在基督教传入希腊后逐渐成为了天使的“官方”形象,取代了seraphim的原始形态。产生这种转变的原因来自多个方面。首先是翻译圣经的犹太学者们在对希腊的文化作了充分深入的了解研究之后发现,希腊语里的“drakones”负面意义太重,很多时候带有邪气,不适合表示光辉神圣的最高级别的天使,所以最终“seraphim”采取了音译,抛弃了早期的“drakones”这种意译,于是能够传达炽天使的原始形态和含义的信息就在这个过程中被完全丢失了。而且,耶稣之后的基督教传教人士认为,炽天使原来的形象来自异教的神,如果让外邦人知道,将严重影响基督教的纯洁性与可信度,后来的教会更担心人们把天使理解为“大蟒蛇”,会导致严重亵渎神灵的行为。而希腊神话中的一种精灵地位和作用正好与犹太宗教里的天使比较类似,其形象也远比炽天使本来的样子更容易让罗马人接受(由于当时基督教受到犹太人自己的排斥,基督徒们被迫往罗马发展)。这样一来,当时的基督徒就必然需要自己对炽天使的形象进行重新塑造,让散发著火焰和光芒的六翼巨龙尘封在历史的角落中。

差异

外形差异

①龙大多数没有翅膀(部分有翼,如应龙),而dragon有着巨大的蝙蝠翅膀;

②龙的身体修长,Dragon的身体粗壮;

③龙不食人间烟火,Dragon要吃人和动物;

④龙的颜色为金黄色或其它颜色,Dragon的颜色主要是红白绿黑金的。

内涵差异

Dragon在西方的象征意义与中国有关龙的传说截然不同,西方中世纪dragon是守候在地狱之门的有翼能喷火的巨大怪物,象征魔鬼与邪恶。在基督教里,drgan被魔化做是一种不祥的动物,dragon一词基本含贬义,喻指"凶暴的人".

审美价值和社会心理差异

审美价值和社会心理的差异的不同造成相似的词在中英两种文化中产生不同的褒贬义,这与英汉两个民族对动物的好恶有关。对该动物喜欢、欣赏,那相对应的动物词就会向褒义方向发展。反之,就会向贬义方向发展。

文字就象图形一样,看见特定的字母组合,就会产生特定的感觉。例如看见“善”字,就会产生愉悦的感觉;而看见“恶”字,就会紧张不安。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一个背负着“Dragon”恶名的中国,要赢得世界各国人民的理解和热爱的,首先要花费巨大的力气抹去这个恶名给别人造成的坏印象。就如同“仁”、“道”、“君子”、“功夫”这些名词都开始采用音译法一样,“龙”这个词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也应该用用音译法来翻译。

龙与那迦

在河南安阳出土的遗址可以证明,远古时代中国的龙代表着天空中东方的七宿,按照中国的传统,真正的龙,是神物,是造化,不属于人类甚至一切生灵可知可见,人类永远只能看到龙的一些投射面。所以古人云,龙大小变异,隐现而不定,神龙见首不见尾。

盘古,龙首人身,开天辟地伏羲,女娲一个持规一个持矩,就是所谓的规矩,一个象征宇宙万物法则,一个象征万物生衍,两者一体两面为阴阳造化这些混沌龙类们自有永在,不朽不灭,游弋于虚无与真实之间的混沌汪洋,心血来潮就创造宇宙,造化万物生灵。而普通真龙相对混沌龙类虽然不及,却也是某些宇宙法则的具体化,具有大威能。比如:青龙,为宇宙四极之一,象征四方的东方,四季的春季,又是四相星图之一,代表初,生机,衍化;比如应龙,当年某西方最高神企图用大洪水灭世,被应龙拦住了海啸。而后协助大禹治水,以尾开水道,遇山山开,划地地裂。

所谓那迦,其实在印度是一种多头、头型酷似眼镜蛇、长身无足、无角、并且有剧毒的水属精怪类生物,居水中,有宫殿,喜欢财宝。具有控制水,行云雨的力量。也就是佛教天龙八部众,所谓的龙众,由于这种水类精怪也能飞腾,行云雨,于是被误解为龙。

在华夏古人的文献里有一种被称为虺的动物,多头,长身,剧毒的水类精怪,最多有九个头,同时也与那迦一样,蛇头,无须,无足,无角,或许虺便是印度所谓的那迦,而那迦显然并非龙。

还有一类伪龙,就是所谓的龙王类。它们在形象上比较类似龙,但是威能比龙差之甚远,习性与那迦一样,居水中,有宫殿,喜欢财宝,具有控制水,行云雨的力量,但是比那迦的能力要强,具有调动江河湖海的权能,属于一种高级那迦,也就是蛟龙、亚龙类。

但是终究不是真龙,本质上还是水属性精怪,其中有善有恶,性淫,古代传说中那些被高人斗法降服的恶龙,大抵都来自这种龙王类的伪龙。佛经中的龙一般是指“那迦”,英译是Naga,是古代印度一种眼镜蛇崇拜的神化产物。

“那迦”与中国的龙还是有一定区别的,“那迦”的天敌是金翅鸟,在中国又称大鹏,金翅鸟是“那迦”同父异母的弟弟,但金翅鸟每一天要吃一条大“那迦”(大毒蛇王)与五百条小“那迦”(毒蛇),此后“那迦”皈依佛陀,得袈裟护体,才免金翅鸟吞噬。

修正误译

龙和dragon涉及东西方两种文化的核心价值。中国不可能改变《圣经》中对dragon是撒旦、恶魔的界定,西方人也不可能改变中国人自古以来认为龙是瑞兽的界定。双方各自都要坚持自己的看法,不能调和。双方谁都无法同化对方,只能坚持世界文化多元,把原本就是两个概念,由于人为错误强合在一起的一个概念分开,各说各的概念,还其历史本来面目,否则就会遇到麻烦。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中“龙”没有入选,就是一个典型的麻烦。2006年12月4日,上海的《新闻晨报》发表了题为《国家形象将重构,中国标志可能不再是“龙”》的新闻,报道上海某学者建议为避免西方误解,不以龙作中国形象标志。这一消息,立即在网上和舆论界引起轩然大波。

若不改变误译,中国人要对龙和dragon意义的区别也要世世代代解释下去。尽管当今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比较大,但是,在世界各国普通老百姓中,了解到中国的龙和西方的dragon有差别的人,实在是太少了。让他们了解中国龙与西方的dragon的差别,需要做大量的解释工作,而且要世世代代地向他们解释下去,这个传播成本太大了。而把龙和dragon分成两个概念,则四两拨千斤,可收一劳永逸之效,省却了无休止的笔墨和口舌解释。

不改变误译,如果我们对外国受众关于龙和dragon差异的解释工作做得不好,那么,随着中国对外传播力的增大,文化的正面影响效果就越来越差。

在中国领土内改正误译合乎国际法

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压倒多数通过的《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现已生效),确认了以下重要原则:各国拥有在其领土上维持、采取和实施他们认为合适的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的政策和措施的主权。龙是龙,dragon是dragon,世界文化是多元的。更改错译是坚持世界文化多元性的表现,是实施文化主权的体现,这在国际上有先例,例如韩国在2005年把“汉城”的中文名改为“首尔”。

更改程序简单,更改成本微乎其微

更改不妥当的由英译汉和汉译英词汇在中国有先例。大致在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有关主管机构发出一个通知给新闻出版等有关部门,带有半殖民地色彩的词汇,例如洋火(match)、洋钉(nail)、洋灰(cement)一律改为火柴、铁钉、水泥。这种做法现已见成效:2001年修订版的《新华词典》中,洋火、洋钉已经不见踪影。遵循此例,更改成本微乎其微。今年八月末,一份《中文菜名英文译法》讨论稿正式由北京市旅游局对外公布,此稿初步确定了2753条菜单及酒水的英文译法,并征求市民建议。这种方法成本也是微乎其微。

对“Loong”最合理的注释是“Chinese Seraphim”

西方文化中各方面本质含义和特性都最接近中国的“龙”的概念就是“Seraphim”(炽天使),不仅在西方神话宗教中的地位作用意义与“龙”在中国神话宗教中的地位作用意义最吻合,而且古希伯来语里“Seraphim”的词源意思就和中国龙的一种主要起源相同(中国龙是长蛇形,而“Seraphim”是希伯来语的“(大)蛇”即“Seraph”的复数,也有说法是加上一个有“火焰”、“燃烧”等意思的词尾,在早期古希伯来语中,因为没有“龙”字,所以经常用大蛇表示龙,圣经里就表明,这样的“蛇”是有四肢的),一些希伯来神话的历史资料也间接地表明“Seraphim”最初的形象要远远比“Dragon”更接近中国的“龙”(有4个爪子和6个火焰组成的羽翼的“长蛇”),而且“Seraphim”对西方人来说是个很熟悉的概念,只是现在很少有人知道炽天使的原始真面目而已(现在宗教图画和雕塑中的炽天使全为人形),所以用“Chinese Seraphim”来解释“Loong”是最合理可行的。

媒体评价

中国龙与西方龙:中华民族的图腾和象征

即使到现在,在欧美国家的时政漫画作品中,用dragon象征侵略者或敌人都是最普遍的选择。在欧洲近代以来的历次较大规模的战争中,有关时政漫画都把dragon象征侵略者。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一些国家的政治漫画都以dragon象征德国法西斯。美国则在反战宣传影片中,把日本版图画成一条dragon,以象征日本法西斯。“9·11”事件以后,美国一些漫画家把dragon象征恐怖势力。

而在中国文化中,尤其是在民间,龙主要是吉祥、喜庆、神兽、力量、腾飞的象征。把龙译为“dragon”,不仅不能表现中国龙的独特性,反而使外国人误以为中国为恶魔或恶魔的后代。看来,百年前一个词的翻译所造成的误读是该想办法重新评估一下了。当然这种重新的翻译与介绍并不容易,中国其实有许多文化内容都无法在西方的语境中找到准确的对应的词汇,与其削足适履,倒不如自己发明一个。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