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7空中战列舰

K7空中战列舰

军事武器
K7空中战列舰(K7轰炸机),也称毁灭者。全称为“加里宁K7”空中战列舰。重型轰炸机K-7。因为这个项目属于前苏联高度机密,存世的照片其实并不多见。
  • 中文名:
  • 外文名:
  • 前型/级:
  • 次型/级:
  • 研制单位:
  • 国家:
  • 别名:K7轰炸机
  • 名称:K7空中战列舰
  • 机长:28米
  • 乘员:11人
  • 机高:12.4米
  • 空重:24400千克
  • 发动机:7×Mikulin AM-34F V12活塞发动机,每台560kW(750hp)
  • 全称:“加里宁K7”空中战列舰
  • 也称:毁灭者
  • 机翼面积:452平方米
  • 时速:234km/h
  • 乘客:128人(客机型)
  • 翼展:53m
  • 升限:4,000m
  • 翼载:84kg/m
  • 动力质量比:103W/kg

简介

K-7是苏联在1930年代设计的一种巨型飞机。主要被用做巨型轰炸机和大型客机。因为设计太过激进和巨大,K-7在原型机坠毁后就没有继续发展。如果K-7得以进入服役,将会是B-52服役之前世界上翼展最大的轰炸机。

在20世纪30年代苏联军队一度以制造巨型飞机为空军的重要发展方向。在那个喷气时代还没有到来的时代,他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多地往飞机上安装发动机和螺旋桨。k7战舰_1.h265被誉为空中战列舰的苏联的K7“毁灭者”

建造

K-7的想发大约来自于1928年时。它的设计者康斯坦丁·加里宁是一名一次大战时期的飞行员,当时只是希望设计一款可以载几十人的洲际客机。但苏联军方对这个飞机也感兴趣,于是增加了军用的目的,并且对他进行投资。

K-7最大的特点就是巨大无比的飞翼结构。飞翼的翼展达到53米,厚度则有2.33米。如此巨大的机翼是为了达成巨大的航程和载重量。为了平衡飞翼的升力,K-7依然装有传统的尾翼结构。K-7的机翼最初打算完全由木制作。后来又被改为金属结构。K-7具有两个巨大的不可收放起落架,位于机翼的两侧。每个起落架有3个轮子,乘员和乘客通过起落架内的通道进入飞机。

为了推动这个怪物,K-7在机翼两侧安装了6台700马力级别的发动机。即使这样设计者依然发现动力不足。于是就在机身的后面增加了第7台推进式的发动机。于是形成了6拉1推的奇怪发动机布局。后来发现这种设计会导致一些结构问题,但受困于动力不足而别无选择。

苏联军方希望充分利用K-7巨大的机体,把它当做一个真正的飞行堡垒。整架飞机被7.62毫米机枪和20毫米机关炮密布,可以说完全没有射击死角。如果用做轰炸机,K-7可以携带9到16吨的炸弹。他也可以携带112名伞兵,或者轻型坦克。当做客机时,巨大的机翼内可以乘坐128名乘客,并可飞行5000公里。

1931年,K-7在哈尔科夫开始建造。

结局

1933年8月11日,K-7进行了他的第一次飞行。这次很短而且糟糕的飞行饱受结构颤振和发动机共振的困扰。对此的解决方法是缩短了飞机的尾部,并在操纵面上增加夸张的补偿片以改变飞机结构的固有振动频率。尽管做了如此的改进,1933年11月12日,K-7依然因为升降舵卡住而坠毁。共有15名机组人员在事故中丧生。在坠毁之前,K-7进行了11次成功的试飞。

加里宁在事故后立刻着手制造另外2架K-7以继续项目,直到1935年苏联政府取消了K-7项目。在这之前,没有一架新的K-7被制造出来。1938年加里宁因为大清洗而被捕。他的设计局也因此而解散。

生产国家

该机属于前苏联生产。苏联地跨欧亚两大洲,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及中部。东西最远距离达10,000多公里,南北约5,000公里。面积2,240.22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它频临黑海、波罗的海、北冰洋和太平洋。隔海与美国的阿拉斯加州和日本相望。陆上与挪威、芬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和朝鲜相邻,其中同中国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和吉林等省、区有7,300多公里的边界线。

苏联有100多个民族,其中俄罗斯人占51%,乌克兰人占15% ,乌兹别克人占6%,白俄罗斯人占4%,其他为哈萨克人、鞑靼人、阿塞拜疆人、亚美尼亚人、格鲁吉亚人、摩尔多瓦人、塔吉克人、立陶宛人、土库曼人、德意志人、吉尔吉斯人、犹太人、拉脱维亚人、爱沙尼亚人等约占24% 。

官方语言为俄语 ,有200多种民族语言和方言,其中斯拉夫语族占75% ,除斯拉夫语之外的其它印欧语占8% ,阿尔泰语占12%,乌拉尔语占3%,高加索语占2%。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