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式主战坦克

96式主战坦克

88C型坦克
96式坦克是88式系列中最具代表性的产品,是我国国防工作者历经8年的艰苦奋战而自行研制的准三代主战坦克,96式坦克是中国坦克发展的一次飞跃,在一种坦克上采用了自动装弹机、大口径火炮、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模块复合装甲和外挂装甲等多种先进技术。[1]
    中文名:96式主战坦克 外文名: 别名:88C型

简介

96式主战坦克也称88C型,是在88B型基础上研制而成的新型主战坦克。与88B坦克相比,在火力、装甲防护等性能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88B主战坦克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国产第二代主战坦克的基本型,其性能在世界第二代坦克中堪称佼佼者。它的研制成功为我国第三代主战坦克的问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坦克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96式坦克用125毫米口径的滑膛炮取代了88B主战坦克的105毫米线膛炮。为适应安装大口径火炮的需要,加大了炮塔座圈直径,战斗全重由38吨增至 41吨。由于采用自行动装弹,坦克乘员第一次减少为3人,自动装弹速度每分钟6-8发,弹种配备有穿甲弹、破甲弹、杀伤爆破榴弹,提高了火力。使用穿甲弹,对2000米处水平厚度为600毫米轧制均质装甲穿透率达90%以上。炮塔前部两侧安装了复合装甲,具有较高的生存能力。

有关军事专家认为,96式主战坦克在火力、火控系统、夜战能力和防护性能上要优于俄T-72和T-80的早期型号,在机动性上与T-72大致相当,其总体性能在T-72之上,具有抗衡T-80U/90、M1A1、"豹"Ⅱ等世界一流坦克的能力,并能在多种复杂战术背景下执行战斗任务,基本实现了设计人员以赶超T-72为目标的设计思想。

总体布局

96式主战 坦克是中国坦克发展的一次飞跃——在一种坦克上采用了自动装弹机、大口径火炮、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模块复合装甲和外挂装甲等多种先进技术。96式坦克全长10.65米,宽3.3米,高2.3米,战斗全重约41.5吨,乘员3人。

96式坦克采用传统的总体布局方式和全焊接常规炮塔结构,在车体左侧是驾驶舱,战斗舱位于坦克的中部,前面与驾驶舱相通,后部与动力舱用隔板隔离。战斗舱内装有武器系统(主炮、弹药、自动装弹机和辅助武器)、火控系统、通信系统,以及低压自动灭火抑爆系统。战斗舱为2名乘员,车长位于炮塔右侧可作360°旋转的指挥塔下方,车长的舱门盖上安装有昼夜二合一周视镜。炮长位于炮塔的左侧,其前方安装有昼夜瞄准和激光测距三合一的稳像式瞄准镜,用四连杆机构保证镜炮同步,可在计算机的协调下,使火炮随动于瞄准线。在车长指挥塔和炮长舱口后部中央是弹壳抛出窗。炮塔尾部中央有横风传感器。动力舱位于车体后部,舱内安装有推进系统。

主炮是一门48倍口径125毫米滑膛炮,火炮俯仰角为-4~12°,身管带有热护套和低压引射式炮膛抽烟装置。在炮口上端装有射瞄基准装置,身管具备可由防盾口向前抽出的能力,这对战时抢修具有重要意义。炮钢采用电渣重熔冶炼技术,身管采用液压自紧工艺制造,内膛表面经镀铬硬化处理后,大大提高了炮管的抗疲劳强度、磨损寿命和防腐蚀能力,战技性能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其配备的弹种包括: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尾翼破甲弹和多用途杀伤榴弹,其药筒均为半可燃式,采用分装式定角自动装填。分装式药简和弹丸上下叠放于弹匣内,弹匣呈放射状平放在可相对炮塔转动的弹架上,弹药基数为41发。

自行研制98式主战坦克

98式主战坦克,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主战坦克。它具有强大的火力、更好的机动性和防护性能,能与美国的M1A1、德国的豹Ⅱ等世界上较先进坦克相抗衡。98式主战坦克战斗全重5

0吨,乘员3人,装有125毫米口径滑膛炮,配脱壳穿甲弹、杀伤爆破弹和破甲弹,采用自动装弹机,提高了战斗射速,具有更强的火力,其2000米距离上的穿甲厚度为600毫米。采用大功率新型柴油机驱动,可以在丘陵、山地快速运动,时速可达62公里,机动性有较大提高,可在十几秒内从静止提速到时速30公里,加速性与国外第三代坦克相当。

98式主战坦克外型与前两代主战坦克相比有较大变化,炮塔和车身低矮,车首及炮塔正面采用可更换的组合装甲,并可披挂反应装甲,侧屏屏蔽装有反应装甲,有效地提高了坦克生存能力。装有集体三防装置和自动灭火抑爆系统,有防中子衬层,具有在核、生、化条件下的作战能力。由于安装了稳像式火控系统,车长和炮长均具有行进间射击活动目标的能力,并配以车长周视镜及热像仪,使坦克具有更强的目标捕捉能力。在不久前的一次夜间山地攻防作战演习中,复杂地形和夜战条件证实98式主战坦克性能优良。夜幕下,热成像仪使隐藏在几千米外沙墙后面的"敌"方坦克现形,激光测距仪精确地测出"敌"坦克距离,弹道计算机迅速算出弹道诸元。坦克炮长立即装定瞄准角,锁定目标。坦克在行进间对目标实施自动跟踪,虽剧烈颠簸,但炮口始终紧咬目标。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新型穿甲弹穿过厚厚的沙墙,一举击穿了"敌"坦克的主装甲。

提升火力是坦克最大威力

 据有关人士介绍,中国军队在新一代主战坦克的设计中,不是全面攀比国外装备的所有性能,如不追求乘坐的舒适性、操纵的轻便性和防护的全面性,而是把钱花在刀刃上,着力增强火

炮威力,首先解决打得着、打着穿的问题,火力的大幅度提升是新一代主战坦克的最大亮点。

中国军队的坦克火炮从建国初期的85毫米口径坦克炮,到第一代59式主战坦克的100毫米、105毫米坦克炮,一直在改进和提高坦克火力。但是,随着装甲防护能力的提高,105毫米坦克炮在对付国外某型主战坦克时,在1000米距离上难以穿透其前上方装甲。因此,在80年代末又研制了加长105毫米坦克炮,以提高穿甲弹的射击初速。

随着装甲防护质量的提高,必然要求火炮具有更高的穿甲能力,火炮口径因之逐渐增大。世界先进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前苏联等大约以每10-15年增大 15毫米口径的速度发展,当今国外坦克以美国M1A1/A2、俄罗斯的T-72/80、德国的"豹"Ⅱ、英国的"挑战者"为代表,均装有以120毫米、 125毫米口径为主的穿甲威力较大的火炮。

从80年代起,中国军队为了进一步提高主战坦克火力,使主战坦克火力与国外三代主战坦克火力发展同步,开始研制设计125毫米坦克炮。该炮采用了多种新技术、新工艺,其摧毁敌方的坦克和其他装甲目标威力不凡,96式主战坦克和第三代主战坦克均装备此口径火炮,动态样车出来之后,一炮打过去,令人震惊。新坦克的火力功能完全可以同世界一流坦克媲美。

早在多年前,中国军队就设计定型了第一代125毫米坞合金尾翼稳定穿甲弹,在2000米距离上足以击穿460毫米厚的均质装甲,穿甲能力与美军M1A1坦克所用M829A1型贫铀穿甲弹不相上下,优于俄式T-72坦克配备的BM-9型和BM-12型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据分析,新一代主战坦克采用的可能是经过改进的第二代或第三代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这种新型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威力既优于俄军现役T-72/80/90系列坦克所用的BM系列弹,也优于美军的M829A1和SM-829E2型弹,与美军最新的M946型弹威力大致相当,也就是说,它能够击穿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现役主战坦克的装甲。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