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科技大学

黑龙江科技大学

公立全日制高等院校
黑龙江科技大学是黑龙江、吉林乃至内蒙地区唯一一所以矿业工程为特色的高校,是国家教育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是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煤矿事故应急救援与影响控制”博士层次人才培养项目的唯一一所高校,是黑龙江“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省部共建高校。
    中文名:黑龙江科技大学 主管部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本科专业:58个 硕士点:46个 博士点:1个 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级1个,省级3个) 校训:厚德博学、强吾兴邦 校歌:江畔朝阳 知名校友:房丰州、葛世荣、张凤武、陈郁等 英文名: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 别名:黑科大,黑科技(USTH) 创建时间:1947年 类别:公立大学 现任校长:郝传波 所属地区:中国,黑龙江 主要院系: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 学校属性:省部共建高校、黑龙江“1161工程”、黑龙江“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 学校地址:黑龙江哈尔滨松北区浦源路2468号 博士后流动站:一个 旧称:东北第一所煤矿工人干部学校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学校前身是中国共产党1947年在鸡西建立的东北第一所煤矿工人干部学校

1946年2月,鹤岗矿务局决定将技术学校和职工学校合并,成立鹤岗矿务局职工技术学校,同年10月,东北工业部教育处召开首次教育工作扩大会议,学校改称为鹤岗工科高级职业学校。

几经发展,鹤岗工科高级职业学校后来改为鹤岗矿山工业技术学校。

1952年11月,鹤岗矿山工业技术学校改称为鹤岗煤矿工业学校。

1953年4月,鸡西、鹤岗煤矿工业学校变更隶属关系,均归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煤矿管理总局领导。

1954年,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颁发的《中等技术学校组织编制》,开始对学校机构进行了调整并部署两校合校具体事宜,决定鹤岗煤矿工业学校迁到鸡西,合并成立鸡西煤矿学校。

1958年,鸡西矿业学校与哈尔滨煤炭干部学校合并成立鸡西矿业学院

1964年,鸡西矿业学院部分并回鸡西煤矿学校,部分与其他院校合并成立阜新煤矿学院(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1978年,复建鸡西矿业学院。率先提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学导式”教学法,得到教育界的普遍认同。

1981年,更名为黑龙江矿业学院

1998年以前,学校隶属于原国家煤炭工业部,主要面向煤炭行业办学1998年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后,隶属关系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黑龙江省管理为主。

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黑龙江科技学院

2001年到2003年,白手起家建设哈尔滨新校区,历尽千辛万苦,克难攻险,用智慧和汗水,在一片废墟上崛起了一座现代化的新校园。

2003年8月,学校主体由鸡西市迁入哈尔滨市。与此同时,学校实施学科专业建设工程和人才强校战略,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实现了办学层次和实力的历史性跨越。

2008年4月8日,学校正式被教育部确定为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

2013年4月18日经教育部批准由黑龙江科技学院更名为黑龙江科技大学。

2014年10月16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黑龙江科技大学签字仪式在哈尔滨举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徐绍川、省政府副省长孙东生分别代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建协议。

2018年1月,入选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实施高校  ;2月,学校入选黑龙江省特色学科建设高校。

合并发展

1954年1月,鸡西煤矿工业学校与鹤岗煤矿工业学校合并,组建为鸡西煤矿学校。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4]

1958年9月,在鸡西煤矿学校的基础上扩建为鸡西矿业学院,鸡西煤矿学校附属鸡西矿业学院。 

1962年2月,双鸭山煤矿学校并入鸡西煤矿学校;同年4月,鹤岗煤矿学校并入鸡西煤矿学校。

1963年2月,哈尔滨管理局干部学校并入鸡西矿业学院。 

1964年8月,鸡西矿业学院并入阜新煤矿学院,保留鸡西煤矿学校。   同年12月,鸡西煤矿技术工人学校并入鸡西煤矿学校。 

1978年12月,鸡西煤矿学校更名为鸡西矿业学院。

1981年11月,鸡西矿业学院更名为黑龙江矿业学院,隶属于原煤炭工业部。 

1998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黑龙江省管理为主。 

2000年1月,黑龙江矿业学院更名为黑龙江科技学院;5月,黑龙江省煤炭工业学校和黑龙江煤矿机械研究所并入黑龙江科技学院。

2003年,学校主体由鸡西市迁入哈尔滨市。

2013年4月,黑龙江科技学院更名为黑龙江科技大学。 

2014年,成为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现改为应急管理部)共建大学。 

2018年1月,入选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实施高校 [6]  ;2月,学校入选黑龙江省特色学科建设高校。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五大工程23项计划”的人才强校战略。现有专任教师1023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564人,硕士以上学历教师达72.7%。全国优秀教师、省模范教师、省优秀教师15人,省教学名师、教学新秀7人。省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8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5人。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15人,聘请教育界、企业界、政界知名人士等150余人为兼职教授。长期聘用企业工程技术骨干200余人为“双师型”教师,直接服务特色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始终围绕区域、行业和国家发展需求,按照学科专业链与产业链相协调、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思想,不断优化与整体架构学科专业体系,建成以大矿业为特色、大工程为背景、大企业为依托,适应能力强、竞争优势明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特色学科专业群。学校现有工学、管理学、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等六个学科门类,54个本科专业。建成“煤炭产业”省级重点学科群,“矿业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3个省重点一级学科、4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省重点专业。拥有1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具有MBA授予权和6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2012年又获得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煤矿事故应急救援与影响控制”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成为全国首批30所高校之一、我省唯一一所获得该项目的高校),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专门培养矿山应急救援高层次人才。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据2021年3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国家煤矿安全培训基地1个,省级重点专业10个,省级精品课程14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示范区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人才培训中心2个。

教学成果

成果名称

负责人

获奖类型

获奖等级

时间

运动防护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

甄子会、于洋、陈晓冬、李楠、马冬秋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一等奖

2013

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宋彧、马雪松、田雪莲、宋小燕、王春梅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一等奖

2013

东部煤电化背景下煤化工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张增凤、丁慧贤、邵景景、熊楚安、曹景萍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一等奖

2013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刘春生、于凤云、孙月华、韩建勇、张文生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一等奖

2013

构建大学英语“3+1”基础加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徐亚辉、杜朋、陈芙、黄斯楠、曲铭欣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二等奖

2013

分层次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学模式研究

麻秀丽、葛艳、李一鸣、张晓松、都丽丽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二等奖

2013

安全工程专业校企共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实施途径研究

张国华、蒲文龙、徐云青、毕业武、王亚军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二等奖

2013

精细化教学法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的研究与实践

母丽华、杜红、宋明娟、陈孝国、于海姝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二等奖

2013

新形势下地方高校与企业间人才对接的实现机制研究——以会计学专业为例

陈英、章金霞、毕金星、刘淑花、张亚玲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二等奖

2013

校企双导师下本科毕业设计改革探索与实践

赵金宪、江晓林、王秀琴、边莉、杨庆江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二等奖

2013

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数学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蔡吉花、宋作忠、宋明娟、丛凌博、张永利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二等奖

2013

素质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互动机制研究

李孝东、曹景萍、高志刚、宋玉彬、康冰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二等奖

2013

关于校企合作“3+1”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机制研究

宋作忠、刘兴丽、宣丽萍、洪亮、关凤岩、张广栗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九次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三等奖

2016

合作交流

学校坚持开放式办学,先后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奥地利、韩国等国教育机构开展合作办学和科技交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国际合作办学的新经验,得到省教育厅的肯定和推广。与美国北达科它大学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等几十个国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联系,与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和加拿大北阿尔伯达理工学院、道格拉斯学院德国马格德堡斯坦达大学实现了合作办学,互派留学生,联合培养人才。学利用奥地利政府贷款从欧洲引进了先进设备和技术,建成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现代制造工程中心,现代分析测试研究中心,中奥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工程实训中心以及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的先进制造加工中心等一批高端平台。

据2020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先后与俄罗斯、白俄罗斯、加拿大、奥地利、美国、德国、法国等开展合作办学和科技交流,引进、吸收中国以外优质教育资源。

培养模式

学校坚持特色办学,坚持以“立足应用、精准育人”办学理念为引领,以生为本、为生尽责,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形成了以“思想道德素质高,工程实践能力强”为标志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8年名列省内本科高校前茅,每年都有一大批学子走进世界500强企业就业,进入国内、外著名高校读研深造,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毕业生就业50强高校”“全国青年就业创业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21年成为首批黑龙江省大学生就业工作示范高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航模、外语、数学建模、电子设计、GMC、城市规划设计、计算机等标志性大赛中,多次获国家级一、二等奖,数量和层次均为省内高校领先水平。学校被教育部评估专家组认定为“重德育、重工程、重实践”的鲜明办学特色。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学校建有5.4万平米的教学主楼和国内一流水平的数字化图书馆。馆内有中外文期刊1100多种。学校设有动态测试分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煤矿机械等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研究所;设有黑龙江省洁净煤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煤矿安全培训中心和CNC/CAD/CAM技术开发中心三个科技研发中心,设有精密制造与检测技术、材料物理性能、通信等各级各类实验室50余个,建有省内先进水平的物理、化学和机械设计创新基地,建有采矿仿真、机械工程、自动化工程等7个校内工程实践基地,建立了以长春一汽、海尔等大型企业为龙头的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85个,建有数字化网络语音室9套,多媒体多功能教室33个,矿业工程实验室为省级重点实验室。

科研成果

近些年来,学校科研项目硕果累累,共有30余项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多种奖项,其中《软岩工程岩体力学理论与实践》2000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天津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集约化技术与工程应用》获2002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在该项目基础上《中低焓地热工程开发利用》获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我院科技工作者又承担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项目“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及其在创新学习中的应用”课题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项目(863计划)、国防科工委计划项目等科技含量高、技术难度大的高水平科研项目几十项。学校大学生科技活动蒸蒸日上,学生创新意识和科技意识明显增强,几年来学校大学生共完成科技制品上千件,在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外语、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等标志性大赛中,多次获国家级、省级一、二等奖,居全国先进水平。2002年我院大学生自行设计的机器人“科院一号”在参加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获优胜奖。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8年5月,学校图书馆总藏书185万册,开通了CNKI期刊全文/博硕论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煤炭数字图书馆等电子文献资源。

学术期刊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是由黑龙江科技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创刊于1991年;主要刊登矿业工程、化学与环境工程、安全工程、电气与控制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等与煤炭科学技术相关学科有创见性的学术论文;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A)期刊,为美国《化学文摘》、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美国《艾博思科数据库》、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波兰《哥白尼索引》和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 

文化传统

精神文化

学校为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综合素质人才,建成了具有省内一流水平的体育馆以及设备先进齐全的大学生文艺活动中心,长期聘请文化名人、客座教授举办各类艺术讲座。大学生管乐队、文工团以及院系两级艺术合唱团、篮排足球队,定期开展如演讲、辩论、诗歌朗诵、音乐欣赏、文艺演出、知识竞赛、俱乐部联赛创新设计等高品位校园文化、艺术、体育活动。

校训

厚德博学、强吾兴邦 

厚德,指在德的方面有深厚的修养。《易经》有“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地厚而载物。《易经》有“坤厚载物,德和无疆。”《国语·晋书》:“唯厚德者能多福,无德而服者众,必自伤也。”厚德,意指通过加强道德修养,以德立身,以德立国。

博学,博者大,通达,多闻;学,学问。《荀子·修身》中:“多闻曰博,少闻曰浅”。意指为学要以博大、宽容的态度,广泛猎取知识,不断创新。

强,强盛、强大,增强,有促进成长、成才之意。《盐铁论·非鞅》:“秦任商君,国以富强”。《荀子·天论》:“强本而节用,则天下不能贫”。吾,我(们)。《商君书·更法》:“今吾欲变法以治”。强吾,意指学校提供优越的学习条件,使学子成长、成人,进而成为栋梁之材,同时又使学校不断发展壮大。

兴,起来,振兴。王安石《兴贤》:“国以任贤使能而兴。”邦,指国家。兴邦,意指使民族振兴,使祖国强大。

为学先为人,为人先修身。在此基础上通过掌握丰富的知识,掌握报效祖国的本领,促进个人的成长和成才,并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胸怀,实现强国富民的目标。

三风

校风:求真求实、创业创新

教风:爱生、勤勉、严谨、求实

学风:尊师、守纪、勤奋、进取

校歌

《江畔朝阳》

作词:艾明波;作曲:李昕

在美丽的太阳岛上,

升起火红的朝阳,

这是我们蓬勃的校园,

这是我们理想腾飞的地方。

厚德博学,强吾兴邦,

培育栋梁,桃李芬芳,

无数双手描绘宏图伟业,

无数颗心凝成巨大力量。

啊,江畔朝阳,喷薄而出,

追求真理,远大志向。

江畔朝阳,蒸蒸日上,

面向未来,永创辉煌,辉煌!

在美丽的太阳岛上,

升起火红的朝阳,

这是我们希望的校园,

这是我们智慧闪光的殿堂。

求真求实,创业创新,

重任在肩,奋发向上,

无数双手编织锦绣前程,

无数颗心托起江畔朝阳。

啊,江畔朝阳,喷薄而出,

追求真理,远大志向。

江畔朝阳,蒸蒸日上,

面向未来,永创辉煌,辉煌!

啊,江畔朝阳,喷薄而出,

追求真理,远大志向。

江畔朝阳,蒸蒸日上,

面向未来,永创辉煌,辉煌!辉!煌!

形象标识

学校坚持特色办学,在历史中形成传统,在发展中弘扬特色,以特色提升办学活力,铸就了反映办学传统和时代特征的“厚德博学、强吾兴邦”的校训和“求真求实、创业创新”的校风,形成了“自强不息、创业创新”的办学精神和“大德育、大工程、大实践”教育理念引领下的“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高、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为煤炭工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10万余名优秀人才。

校名

校名标准字用的是毛泽东字体,通过集字所成。

校徽

黑龙江科技大学校徽以学校主楼、书籍、博士帽为设计元素,由内外两部分圆环构成。外环由毛体中文校名与英文校名组成;内环由学校主楼艺术抽象图案和学校建校年份“1947”组成。标准色为科大蓝,代表科技、严谨。校徽整体设计巧妙,给学校教职员工和校友一种归属感和自豪感,易于识别、传播和应用。

科大蓝色值:C=100,M=95,Y=25,K=0。

现任领导

校长:郝传波

副校长:张国华

党委书记:周宏力

党委副书记:郝传波、赵科学、于成学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李国庆

党委常委、组织部长:李伟

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凯云、桑玉军、刘志强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