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膏药

黑膏药

外用贴敷药
黑膏药系指药材、食用植物油与红丹炼制成膏料,摊涂于裱背材料上,供贴敷于皮肤的外用剂型。
    药品名: 外文名: 别名: 是否处方药: 主要适用症: 主要用药禁忌: 剂型: 运动员慎用: 是否纳入医保: 批准文号: 药品类型: 名称:黑膏药 拼音:hēi gāo yào

黑膏药

红丹(red lead):又称章丹、铅丹、黄丹、东丹、陶丹,主要成分为Pb3O4,含量在95%以上。

特点保护、封闭和治疗作用(外、内治)膏层较厚,作用持久使用前必须预热

黑膏药属硬膏剂,为传统膏剂中的一种。清代吴师机的《理瀹骈文》为膏药专著,全面论述了膏药的应用和制备。

周史膏药

周史膏药是经过数年研究,采用古老制膏工艺,精心研制纯中药外用贴剂,有36味名贵中草药熬制而成,具有不打针,不吃药,使用方便,是当今无毒副作用的绿色疗法之一。适用于颈椎病、肩周炎、骨质增生、腰间盘突出、腰腿疼、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等引起的疼痛,并能起到临床治愈的效果。

用法用量

最理想的使用方法是,贴少林黑膏前使用半天少林古方通络灵。三天后,就停贴半天来擦用少林古方通络灵,然后再贴少林黑膏。在使用过程中,根据病情轻重,患者可以适当增加擦用少林古方通络灵的次数,以确保经络完全打通。同时,少林黑膏作用于骨、筋、肌肉、和毛细血管,增强骨对营养的吸收能力,恢复病变关节及其软组织的生理结构,重建骨免疫系统,以保证新生的骨细胞都是好的、健康的!骨髓好,骨头才好!n

膏药加热:n

1、传统手工膏药常用微火将膏药熏绵软,相互对合溜转,把膏药均匀即可。(但部分患者控制不了火候,容易把膏药烤老化或烫伤皮肤,而且部分患者会把膏药帆布整体熏黑不干净);n

2、可以用吹风机开热档直接对膏药进行加热至绵软程度(农村很多患者不具备);n

3、用杯子接好水(90摄氏度—100摄氏度)把膏药蜡纸揭去,在杯口上用热熏至绵软即可。(用大于膏药直径的口杯,帆布面向下,时间大概2分钟左右,这种方法比较干净方便);n

4、做饭时,可以把膏药放在锅盖上或能加热的地方,加热至绵软程度即可。(不到一分钟,时间比较短,农村比较合适)

当然,黑膏药的配方不仅限于此。n

黑膏药的起源和发展

膏药,是中药五大剂型——丸、散、膏、丹、汤之一。在战国秦汉时期出现的医学文献《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等著作中都有关于膏药的记载。这时的膏药,是猪脂膏之类的软膏。魏晋时期炼丹术盛行,黑膏药已经出现。唐宋时黑膏药的制备逐渐完善,得到广泛使用。明清时已经成为普遍的用药之一。

到了近代,由于汤药的发展,黑膏药的使用大大减少。现代工艺的橡胶膏出现后,黑膏药已几乎从医院中绝迹,只流传在民间。据现代药理研究,黑膏药在吸收、疗效方面优于橡胶膏。但由于黑膏药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没有统一标准,不易进行质量控制,导致黑膏药的质量参差齐。

因黑膏药的制作费时费力,中医医院多开展中药外敷,即用中草药粉碎后调入蜂蜜、凡士林等基质呈软膏状外敷后以棉纸、绷带固定,每24小时换药次,使用成本较高。黑膏药每贴可使用3—15天,揭下后可再次贴敷,不影响疗效,因此费用较低。

膏,顾名思义,就是粘稠之物。膏剂是常温下为固体、半固体、半流体的一类剂型。由药物和基质两个部分组成(也有不用基质的)。缪希雍《炮炙大法》说:“膏者,熬成稠膏也”;龚云林《寿世保元》:“膏者胶也”;都反映了膏剂的形态。

膏剂是祖国医学的一类古老剂型,其渊源久远。早在《山海经》中就记载了羯羊脂,用于涂搽皮肤以防皲裂,可以说是最原始的膏药;《黄帝内经》中记述了“豕膏”,“痈发于嗌中……合豕膏,冷食,三日而已。……涂以豕膏,六日已。”《内经?至真要大论》:“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度。

”其中所指的“摩之、薄之都是后代膏药的滥觞”。南北朝时称膏剂为“膏方”或“薄”。唐代也有“摩膏”的称谓。明清时代将唐代的“煎”改称为“膏滋”或“膏”,并纳入了膏剂的范畴。这样,膏剂的品种更加丰富了。随着历史的发展,膏剂的用途逐渐扩大,不但治外病用膏,治内病也用膏。

清吴师机《理沦骈文》,对膏剂的方药、应用和制备工艺均进行了专门的论述,并创造出了白膏药、松香膏药等膏剂类型。近年来,随着透皮给药系统(TDDS)的研究迅速发展,外用膏剂的应用范围也更为广阔。

膏剂作用比较广泛,无论是内服还是外用,由于其具有一定的稠度,故而具有:有效成分含量高、析出速度缓慢、作用长期持久、局部疗效切实等优点。徐灵胎说:“今所用之膏药,古人谓之薄贴,其用大端有二:一以治表,一以治里。治表者,如呼脓祛腐,止痛生肌并遮风护肉之类,其膏宜轻薄日换。治里者,或驱风寒,或和气血,或消痰痞,或壮筋骨,其方甚灵,药亦随病加减,其膏宜重厚久贴。”

外用膏药古称薄贴。唐·李绰《尚书故实》载述:“虞元公镇南海,疽发于鬓,相国姬遂取膏药贴于疮上,数日平复。”具体制法:根据不同病情,选用相应药物,浸于植物油内,浸泡一定时间,入锅煎熬,等药物枯黑后去渣,再熬,至滴水成珠时再按油之比例(视当时不同季节)加入适量的铅丹,拌匀,将锅离火(或先离火后放丹)。候药凝厚如膏,切成大块,投放于冷水中去火毒。

待用时加热熔化,摊于布片或厚纸或薄油纸片上,贴于患处体表皮肤即可。临证有用以治里者,如关节疼痛,僵直,深部肌肉酸困,肌肤麻木,深部脓肿,骨折,伤筋等症。取其祛风化湿,行气活血,续筋接骨之作用,如万应膏、接骨膏等。有用以治疗表者,如体表痈、疖、疽、疔等疮疡诸疾,具有消肿定痛,去腐生肌,收口,保护疮口等作用,如太乙膏、独角莲膏、阳和解凝膏、冲和膏等。

膏药在我国的应用历史悠久,古医言曰:“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膏药之优劣,疗效是根本。李氏膏药属于外治,从而避免了内服药物的毒副作用,再加上疗效确切,受到了群众广泛欢迎。清代的徐大椿曰:“汤药不足尽病,用膏药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经活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服药尤为有力。

”膏药中的药物直接贴敷于体表穴位上,药性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渗透达皮下组织,一方面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另一方面可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直达脏腑失调经气失调的病所,发挥药物“归经”和功能效应,从而发挥最大的全身药理效应。

而传统的注射及口服疗法除损伤神经、血管、肌肉等组织和肠道反应,使病人不易接受外,这些方法都易使药物通过全身的血液循环及肠道破坏,而真正到达疾病局部的药物少之甚微,所以现在用药量极大,并且疗效极差。而膏药的外治疗法彻底解决了这一难题,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使药效数倍提高,而且不易产生耐药性。

现阶段市场上多见的都是白膏药巴布膏药,而传统黑膏药有越来越少之发展趋势,为弘扬中华传统医学,使更多的医务工作者及中医爱好者掌握祖国医学瑰宝——传统黑膏药的配制和应用,社会上也出现了针对传统黑膏药制作的培训学习班,其中中医膏药制作技术基地的陈老师以师承教育的方式传授传统黑膏药的制作原理及方法等系列生产工艺流程,为祖国的中医传承做出重要贡献。

黑膏药治疗原理

膏药是祖国医学的外治疗法,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医理药性无二,而法则神奇变幻,在辨证用药的原则下,往往获得令人吃惊的神奇效果外用膏剂的透皮吸收机理:治疗经络等疾病时,一般多以人体经络穴位为贴用部位。

贴于体表的膏药刺激神经末梢,通过反射,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的作用。同时药物在穴位处通过皮肤渗透达皮下组织,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从而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对创伤,皮肤疾病,黏膜病变的治疗,均有防腐消炎止痛等局部作用。

此外,有些刺激性强的药物,强刺激通过神经反射,可以调节肌体功能促进抗体形成,提高人体免疫力。同时,药物穿通皮肤及黏膜后,经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体循环,可产生全身性药物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传统黑膏药都是使用高温提取的制备方法,严重破坏有效成分。古方膏药是历今400余年,一代一代相传,逐步的把这些弊病都完美的解决了,再这个二十一世纪的科技技术更加一步的完善,困难意义解决。

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肩周炎、椎管狭窄、腰肌劳损、风湿、强直性脊柱炎、滑膜炎,足跟骨刺都属于中医痹症范畴。属于此类病程逆转,患者只能用止痛药、止痛针缓解症状

黑膏药系纯中药外用强力透骨贴剂,载药量大,疗效是一般药店销售的普通膏帖的二十倍,贴敷患处及相关穴位,对关节软骨、韧带、肌腱具有极强的营养修复功能,药力能直透皮下骨质,通过中药连锁生化反应和中药的引经靶向作用到达椎管而发挥作用,能改善椎管内微循环,清除软骨钙,使髓核脱水、分解、吸收、清除黄韧带、后纵韧带的水肿、肥厚,扩大椎管的相对容积,彻底解除神经、脊髓的压迫从而达到临床治愈目的。

如何正确贴膏药

在贴膏药之前,用热毛巾将疼痛处洗净、擦干,再将药贴贴于疼痛部位和相关穴位,抚平按实即可。天气寒冷时,可将膏药贴好后再用热水袋热敷一下,以便使膏体迅速软化,增加治疗效果。

如何正确揭黑膏药,如何去除黑膏药痕迹:

1、用揭下的膏贴油面或透明胶带反复粘贴遗留在皮肤上的膏痕,可以清除,这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忌用搓澡巾以防擦伤)

2、用棉签蘸松节油或者家中炒菜用的植物油亦可清除.

传统黑膏药的制作方法

一、要领及注意事项

黑膏药的制法:药料提取→炼油→下丹收膏→去“火毒”→摊涂等过程。n

①药料提取:一般饮片采用油炸方法,油温控制在200℃-220℃。n

②炼油:熬炼过“老”,则制成的膏药松脆,黏着力小;如太“嫩”,则制成的膏药质软。n

③下丹收膏:下丹时油温应在320℃左右。膏应不粘手,稠度适当。n

④去“火毒”:在水中浸泡或阴凉处久贮。n

⑤摊涂。

二、详细步骤

黑膏药系以食用油炸取药料,去渣后在高温下与黄丹反应而成的铅硬膏。

(一)、基质原料

①植物油:麻油(最好)、棉籽油、豆油、菜油、花生油。

②红丹:又称章丹、铅丹、黄丹、东丹、陶丹,为橘红色非结晶性粉末,其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铅(Pb3O4),含量要求在95%以上。注:使用前应干燥,并过筛使成松散细粉,以免聚结成颗粒,下丹时沉于锅底,不易与油充分反应。

(二)、传统黑膏药的制作工艺

1.药料的提取(熬枯去渣):取植物油置锅中,微热后将药料投入,加热并不断搅拌,直至药料炸至表面深褐色内部焦黄为度。此时温度可达220度,炸好后可用铁丝筛捞去药渣,去渣后的油为药油。(锅最好用铜锅,控制温度可用专用高温温度计,医疗器械商场都有卖)

2.炼油:取上述药油继续熬炼,待油温度上升到320度(一定要达到温度,很关键),改用中火。炼油的火候:一是看温度计,达到规定温度;二是看油烟,开始为浅青色,渐为黑而浓,进而为白色浓烟,无风时白烟直上;三是看油花:沸腾开始时,油花多在锅壁周边附近,当油花向锅中央聚集时为度;四是看滴水成珠:取少许药油滴于水中,不散开成珠状为度。(本关最难,一定要炼油到滴水成珠,一定要注意防火,温度太高)

3.下丹成膏:药油炼成后,离火下丹,一般500克油可加250克左右丹,黄丹在下前先干燥并过100目筛。少量加丹,边加边搅动,一定要向同方向搅拌。搅成粘稠的膏体,膏药不粘手,拉丝不断为好,过硬则老,过粘则嫩。

4.去火毒:膏药制成后放入冷水,浸泡,每一日换一次水,十日后膏成。

5.取膏药团置于容器中,在水浴或文火上熔化,将细料兑入,搅匀,用竹签取一定量的膏药在牛皮纸或膏药布上即可,麝香等特别贵重的药以及易挥发的冰片、樟脑、薄荷等可最后撒上。传统黑膏药举例蠲痹灵仙膏

【药物组成】:穿山甲、血竭、乌梢蛇、金钱白花蛇、两头尖、雪上一枝蒿、麝香、三七、人参、七叶一枝花、千金藤、藏红花、骨碎补、蟾酥等64味中药。

【功效】:蠲痹通络、益肾壮骨;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续筋接骨。

【主治】:骨质增生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梨状肌综合征,股骨头坏死,跌打损伤,骨折及外伤后遗症等“痹症”。

【性状】:黑膏药,味苦辛、气浓郁。

【使用方法】:贴前洗净皮肤,用生姜擦涂,然后取膏药烘软后贴之。

【储存方法】:放置阴凉处,避光、密闭保存。

【贴敷部位】:

⒈【传统中医取穴法】:颈椎病贴“大椎”、“天柱”等穴位;腰椎间盘突出症贴“命门”、“肾俞”、“腰阳关”等;梨状肌综合症以“环跳穴”为中心贴敷;坐骨神经疼贴“十七椎”、“环跳穴”、“阳陵泉”等;膝关节增生贴“犊鼻”、“阴陵泉”等;肩周炎贴“肩井”、“肩髎”等。

⒉【现代医学贴敷法】:颈、肩、腰、膝、关节痛、骨质增生症、腰肌劳损等可寻找主要疼痛点为中心贴敷;经CT或X光片检查显示颈椎、腰椎,膝关节、外伤骨折等具体病变部位者,直接贴病变部位。

【注意事项】:本品只限外用,贴敷期间,忌食鱼腥发物;避免受风、寒、湿及过度劳累。

【使用禁忌】:急性皮肤炎症、化脓者慎用;孕妇慎用;开放性创伤、皮肤破损者禁用。

膏药发展与革新

黑膏药属于祖国医学外治法的一种古老剂型,疗效肯定,但随着现代药理学、药物制剂学的发展,黑膏药制备工艺需要不断革新,在药料处理和制作工艺方面进行了革新。汲取现代中药提取工艺——“乙醇渗漉法”,取代传统的植物油榨熬法和水煎浓缩法,能有效地防止热敏性成分和化学不稳定性成分被高温分解和氧化;并且对中药材中皂苷类、生物碱类、黄酮及内酯类等有效成分的提取效果更好。

如:含挥发油的药物:肉桂、白芷、苍术、麻黄、川芎、山奈、千金藤等,用油炸法和水煎浓缩法,有效成分极易挥发丧失。穿山甲、乌梢蛇、金钱白花蛇、土鳖虫、地龙等有效成分为各类氨基酸与蛋白质,若用油炸与水煎浓缩法,则氨基酸分子结构被高温破坏而丧失疗效。

因蠲痹灵仙膏采用“乙醇渗漉法”提取浓缩中药有效成分,膏药中所含有效活性成分高。具有药量足、药物纯度高、易透皮吸收、易达病所的优点,提高了膏药的疗效和质量。筋骨百痛消集药疗,磁疗,热疗于一身,极大的发挥了膏药的特性,效果比普通膏药更快,药效更持久,所以传统黑膏药的发展与革新势在必行。

草药文化

陕西省秦岭终南山的主峰,终年积雪,寒光四射,故称太白山(周代称太乙山),太白山遍地药草,从古至今吸引着从医的圣人、郎中。相传上古时代的"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就发生在秦岭北坡长安、周至、宝鸡沿山一带。唐代著名的上林苑是皇家种药狩猎的场地,就在终南山脚下的户县、周至沿山一带。东汉著名药医家韩康,拒汉恒帝之封,隐居太白山研究医药。

唐朝苏敬在《唐本草》中载:茯苓和茯神“雍州南山亦有”。隋末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居太白山10余年,从事医药研究、采集、栽种和炮制中草药,研究药性,为民治病,著有《千金异方》,收载药物800余种,并详细记载了200余种药物的采集、炮治、主治功能。后人为纪念孙思邈对医药学的功绩,称为药王,称太白山为“药山”。

太白山药用植物多达3000多种。许多药用植物都有着有趣的民间传说。一种草药因形似鹿蹄,具有强骨壮髓、修骨化刺、祛风除湿等功能的“鹿蹄草”则相传是一只金鹿的杰作。相传很久以前,王母娘娘跟前的一只金鹿私自跑到太白山游玩,王母娘娘发现后立即派神兵捉拿,金鹿使尽神力,跃起四蹄,奔向天涯海角,直到海南岛的南端才被玉索套住拉回。

金鹿奔驰时,留在太白山上的蹄印变成鹿蹄草,而金鹿被捉住的地方,至今仍叫鹿回头。祖师麻植物名黄瑞香,是一种落叶灌木,有祛风除湿、温中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民间有“打得顺地爬,离不开祖师麻”的谚语。太白山草药经过千百年的临床实践,师传口授,在民间已形成独特的医疗理论体系和太白草药的配伍理论。

草医们所编著的《太白草药性赋》、《太白草药汤头歌》和《太白草药性歌括》,是太白草药医疗理论和草药配伍理论的集成。它不仅在民间的卫生保健上起着一定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为我们研究新药源提供了基础,而谢士元教授研制的太乙山黑膏,正是建立在太白山草药的文化基础上,根据家乡流传的奇方,以鹿蹄草配伍山中无污染的祖师麻、血竭、骨碎补等72味保密配方为基质,外加远红外陶瓷粉,使古法工艺巧妙结合清华生物提纯技术,研制的新一代黑膏药。

适宜人群

适用于痛风,跌打损伤,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腱鞘炎,肌腱炎,腰肌劳损,腰间盘突出,筋膜炎等都有很好的效果。

注意事项

有人曾经这样说过:在中国,没有用过膏药的老人可以申请贴上“稀有动物”的标签,当然这只是一种开玩笑的说法,事实上这说明一件事情,就是膏药在我国使用的广泛性。但是正是这种使用如此广泛的黑膏药,我们也不应该掉以轻心。因为下列黑膏药的使用注意事项会告诉你为什么。

使用黑膏药的过程中应该注意:

1.若已发生溃破,则用酒精消毒或搽龙胆紫药水,待不痒和伤口愈合后再贴,或贴之前在膏药上撒点薄荷冰来预防。

2.如果仍无法控制则应到医院处理。

3.用同一种膏药,出现2次过敏反应,则以后禁用这种膏药。

4.患处有红肿及溃烂时不宜贴,以免发生化脓性感染。

5.凡是含有麝香、乳香、红花、没药、桃仁等活血化淤成分的膏药,孕妇均应禁用,孕妇的脐部、腹部、腰骶部都不宜贴膏药,以免引起流产。

6.如果贴膏药后局部皮肤出现丘疹、水疱,自觉瘙痒剧烈,说明对此膏药过敏,应立即停止贴敷,必要时进行抗过敏治疗。

7.面部和有毛发的部位(如会阴、腋窝、头枕部)不宜贴膏药。面部贴膏药影响美观,一旦发生过敏则后果严重。而有毛发的部位不易粘贴,以后揭膏药也比较麻烦。

8.创伤性骨折前期及严重皮肤病局部不宜贴膏药。

9.女性患者在月经来潮期间,在腰骶椎或腹部应停贴膏药3~5天。

10.相对内服药和注射药来说,外用的膏药要安全得多,但小孩、孕妇、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应用膏药仍需十分谨慎。儿童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许多脏器发育尚不完善,肝、肾的解毒和排毒功能以及血脑屏障的作用也都不健全。

贴膏药疗法是中医临床常用的外治方法之一,它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及中药的功效、主治与归经的原则,充分调动药物互相协调为用的效能,组成多味药物的复方,以发挥药物的良好效果。因此在膏药使用过程中只有注意上述的要点,才能够使得膏药获得更好的疗效。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