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山

黑石山

中国3A级景点
黑石山位于江津白沙镇南郊约3公里处。黑石山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平畴之中,一峰崛起,满山碧翠,犹如一个巨大的绿球。道路从山叫蜿蜒至山巅,沿途林木葱茏。奇特的是满山石头皆黑,星罗棋布,与碧水绿树相衬。[1]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所属山系: 地理位置: 走向: 长度: 宽度: 起点: 终点: 主峰: 海拔: 中文名称:黑石山 开放时间:全天 景点级别:AAA 著名景点:川主庙 景观: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

山上黑石约500余,大小不同,千姿百态。大者高10余米,上可坐百余人。据地质专家考证,它们形成于距今约六千万年以前至两亿年以前之间,是大自然的一种特殊地质现象。那时,这一带是大湖泊,湖底几千米厚的泥砂随地壳造陆运动慢慢下降,经重压和胶结形成层层的沉积岩泥质的叫页岩,砂质的叫砂岩。

后地壳发生造山运动,大湖枯竭,形成今四川盆地,岩层破裂成小块,黑石山这一带的砂岩小块经“球状风化”,即先从棱角风化剥蚀,变成不规则的椭球体,逐渐成为今天的浑圆形球石,其余地方由于地形和其他条件不具备没有形成,所以黑石山这种独特的地质奇观、造物主的杰作天下罕见。

黑石表面呈青褐黑色,是由于在岩石风化表层外面生长着绿色苔藓类植物,其根部几毫米在土壤层里,土壤层富含有机质,颜色灰暗,潮湿时显得更深。“黑石”里面并不黑,是表面色深而已,雨天更深。由于不少黑石外形各像不同动物,又由于明代山顶黑石上就建有川主庙,用以祭祀治水除患的李冰二郎,所以前人又给黑石的来源附会了悲壮动人的神话传说。

传说,古时候东海龙王派太子扼守长江,坐镇白沙东海沱,它残暴成性,常兴水患,造成无数船毁人亡的灾难。为了拯救百姓,蜀太守李冰之子二郎,决心用神鞭驱石填平东海沱。

他从昆仑山采来蜈蚣石,用三年炼成白玉赶山鞭,在贵州娄山关开山取石五百余座,将其化为各种动物,趁着夜色,用神鞭驱赶而来。但神鞭是蜈蚣修炼成的,蜈蚣最怕鸡,一听到鸡鸣就会失去魔力。为了阻止二郎,龙太子就与黑石山南面约十里的人高山石人菩萨勾结,看到二郎驱石到了宝峰(黑石山原名),菩萨就大声装鸡叫,立刻引得鸡鸣声四起。

赶山鞭顿时失去法力,众石也一下化为原形伏于泥中不能再动。二郎见功亏一篑,盛怒之时跳下坐骑石,猛地坐在另一尊石上,又回身举鞭向他抽去。这留下臀印和鞭痕的黑石被称为“二郎石”(文革中已被毁),人们为了纪念他们父子,就在他的坐骑(称“黑石之王”)上修一座“川主庙”,其余黑石还保留一些所化动物的形象长留山上,民间按其形状称为“鹰嘴石”、“牛儿石”、“猪儿石”、“泥鳅石”、“虾子石”、“鲶鱼石”、“老虎石”、“青蛙石”等等。

鹰嘴石形似鹰嘴;函谷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二郎石”,传说二朗神驱石填东海沱,把石变为羊群赶路,路过此山休息时天渐亮,羊群还原为石,二郎神一怒,用力一坐,巨石上留下二朗神的屁股印。

满山挺立着高大繁茂的林木。以樟树为最多,也最古老,大者需三四人方能合抱。樟树丛中,松、柏、杉等间杂。兰、葡、桃、李于四季次第开放,色彩斑斓,幽香四散。数千只洁白的鹳鹤以树为巢,在林中飞翔。

函谷石附近偶一座鉴止亭,亭畔有一九曲池。山之南面,一片梅林。红、白、绿梅相间,世所罕见,山脚有一小河,名垆溪。溪水碧绿,宛如玉带。山顶的鹤年堂,建于1928年,仿罗马歌剧院式建筑,规模宏大,造型独特。登上鹤年堂高楼,想北极目远眺,只见成渝铁路远去,滔滔长江东流。现为聚奎中学所在地。

黑石山不仅以石奇景美享誉巴蜀,更因有众多的名流游览而引起世人瞩目。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陈独秀,冯玉祥及江南学术、艺术界人物多曾到此游览,并且留下墨迹、诗句,县人“白屋诗人”吴芳吉,著名国画家张采芹墓地亦在此。

黑石山是重庆市企事业单位中古树最多的单位,现有大树八百余株,百年以上古树二百四十余株,国家保护树一百九十余株,其中一级16株,二级40株。最古老的是位于书院后门的古罗汉松,有五百多年树龄;最大的是进书院大门右侧的香樟王,要四人才能合抱:最多的是香樟,五十年以上的有近五百株。有几十个树种,总计竹木花卉百种以上,五六千株。聚奎中学是国家级绿色学校、重庆市森林校园。

黑石山由于树林茂密,生态环境好,成了百鸟之园。这一带的鸟应有尽有,多达几十种,鹭鸶、猫头鹰、杜鹃、黄鹂、画眉、斑鸠、青鹳、翠鸟、绶带鸟(梁祝)、火烧鸡、青鸟及各种常见鸟儿,春夏最多的是鹭鸶,俗称白鹤,候鸟,每年三月初从南方分来,在树上筑巢繁殖,八九月多数飞往南方。

越来越多,成千上万。有白鹭、苍鹭(俗称青桩)、池鹭(俗称蓑衣鹤)、夜鹭、牛背鹭等品种。由于鹭鸶群集,为黑石山造就了两大奇观,即“六月飞雪”和“缘木求鱼”。春夏,满山鸟粪白茫茫一片,似大雪复盖,故名“六月飞雪”,或常淋到路人身上,学生戏称“天使”、“中白花奖”;鹭鸶衔鱼鳝鳅蛙回巢哺幼,鱼类常见于鸟窝,故名“缘木求鱼”,或掉于地下随处可见,似树上掉鱼虾。

九曲池

黑石山风光最美、人文荟萃的景点,因池堤多弯曲回环而得名。这里水、石、亭、桥,花、草、竹、木,布局奇巧,错落有致;名家诗题镌刻十余处,处处韵味悠长;聚奎诗书画“三杰”吴芳吉、邓少琴、张采芹的坟墓,个个可追思膜拜。九曲池历来是文人雅士流连忘返之处。

这里集中了冯玉祥、郭沫若、吴芳吉、吴宓、萧湘、佘雪曼等大师名流在此留下的诗刻,也汇集了佘雪曼、侯正荣、李半黎、徐无闻、周浩然、魏宇平、肖林、陈卓吾、萧嘉辉等书法名家留下的手迹石刻。

函谷

黑石山著名景点,因两座巨石对峙,险窄如关口,前人就以古代兵家必争之地河南灵宝的“函谷关”为其名。“函”为古代装信件、镜子的扁匣子,“函谷关”比喻关谷陡窄如函。

右石上刻的“函谷”二字原为清代乾隆三十年(1765年)贡生袁志沅题书,是黑石山最早的石刻,文革中被毁。今刻为1981年邓少琴补书。1984年,又于其右侧刻郭沫若五律诗一首,全文如下:“廿年前眼泪,今日尚新鲜。明月楼何在,婉容词有笺。怆然醴手泽,凄切动心弦。赖有侯芭在,玄文次第传。民纪三十一年四月二十五日在北泉遇光午兄,出示碧柳先生此节日记,阅后不禁怃然,即成此律。郭沫若”

左石上刻的“一夫当关”,原为聚奎学校董事主任、教育家邓鹤丹题书,取李白《蜀道难》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意。文革中被毁。今刻为1981年邓少琴补书。

聚奎书院

中国五十大书院之一,为川渝两地仅存且保留最完好的清代书院。占地2137平方米,建筑面积1318平方米。造型文朴典雅。始建于同治十三年(1874),由当时的白沙团总张元富和盐商邓石泉等捐银3600两动工,一年修成正室五间,因经费用尽,张元富去世,停工五年。

光绪五年(1879)由当时的江津知县国璋出面劝募,得银5000余两继续修建,建成于光绪六年(1880)。正中大厅为讲学处;四周小屋为师生学习室兼宿舍;前厅两侧原俱立石碑,刻有《聚奎书院序》等四篇碑文;后厅供孔子牌位,两侧小门上书“入德之门”、“出头之路”。同时在书院庭内栽种了十余株红山茶(今余七株),现已140余年,高过房檐,最为珍贵,每年冬至前后开花,花期三月左右,春节时最盛,如火如霞,年年繁盛,象征学校发展兴旺蓬勃。

聚奎书院正申报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为学校行政院。

川主庙

黑石山最古老的建筑,始建于明代。最初为祭祀传说中的驱石填海、治理水患的李冰二郎而建,庙内原有神像。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曾先后用作纪念聚奎创始人的“遗爱祠”及图书室。

鹤年堂

建于1928年至1930年,因邓鹤年捐银元一万元故名。内为仿罗马歌剧院式结构,造型独特,当时号称川东中学第一大礼堂。堂颜“鹤年堂”为于右任题书。陈独秀曾在正门内右侧小屋小住一二月,并在此作了他人生最后一次讲演。抗战前后曾有冯玉祥、梁漱溟、文幼章等数十位中外名人在此讲学或讲演。2006年原样维修。今为江津的文化品牌“江津聚奎大讲堂”,时有名人讲演。

阴阳石

位于山上与山下交会的路口旁。1938年,原在遛马岗(今工商校处)的新本女中为让校地给重庆女子师范学校,迁来黑石山下的长石塔,与聚奎(男中)为邻,校方对男女界限划分很严格,以路口为界,男女生擅自越界者给予严惩。因此师生戏称此处叫“阴阳界”,旁边的黑石叫“阴阳石”。

鹰嘴石上的石刻“大德必寿”,原刻于1940年,由陈独秀题词并篆书。语出《中庸》:“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这年秋天,恰逢曾捐巨款兴办文教事业的邓鹤年七十寿庆,陈独秀特题书这四字相送,教师谢禹言亲手刻于鹰嘴石上。文革中被毁,1983年集字补刻,2010年重刻。

聚奎创办人邓石泉

邓清涟(1819—1909),原名洪顺,字石泉。聚奎创始人。祖籍江西临川,生于四川江北。幼时入私塾,不到半年,就因家贫、父亡辍学,开始提篮做小生意。12岁到江津朱氏钱庄做学徒,后自营小贩,且定居白沙参与江边淘金,往来于白沙、江津、重庆,日夜奔波、艰苦过人才小有盈余。因善于经商,讲求信用,被陈氏盐店吸收为股东,并委以重任。30岁自立门户在白沙开设“洪顺祥”盐号。

1853年,太平军攻克武昌、南京诸城,使供应湖南、湖北的东盐西运受阻,清廷下令川盐东运,供应两湖。这时“洪顺祥”恰好在自贡以低价赊销购进了大批滞销食盐,于是顺江东下,运至汉口,高价出售,大发其财。以后又精心运筹,“洪顺祥”名声大振,石泉也成为盐业“江津帮”的奠基人。32岁结婚,富裕后得子。

为了弥补自己幼年没读到书的遗憾,就聘请儒师教育子女,严格督促他们读书。以后长子鹤鸣中举,次子鹤翔拔贡,六子鹤丹留学日本,子孙多有成就,不少负有盛名,邓氏成为江津清末望族。

1870年,他和白沙团总张元富共同创办聚奎义塾,又与张元富、江津知县国璋共同捐资、融资,于1880年建成聚奎书院。石泉思想开明,乐意接受新事物,如命鹤翔改办书院为洋学堂,按日本式教育办学;命家中妇女一律不许缠足,命媳诸树德开办新本女子学堂;大胆革除不卫生生活陋习;捐银办江津中学,将九十寿礼和用于寿宴的2000两银捐赠县教养工厂等。石泉生活俭朴,终生不佩金玉。

白屋诗人吴芳吉

吴芳吉(1896—1932),字碧柳,号白屋,聚奎学堂初小第一班学生,“聚奎三绝”之一,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爱国诗人,重庆大学创始人之一。与著名西洋文学家吴宓为挚友,与郭沫若为好友。代表作《婉容词》《两父女》《护国岩词》《明月楼述》《巴人歌》等。。

冯玉祥《黑石山》诗

冯玉祥将军1944年4月9日到聚奎中学和新本女中为抗战募捐作讲演,然后拜谒了白屋诗人墓并作《黑石山》诗一首,赞扬吴芳吉的高贵品格。他在1944年的三月(农历)的日记中写道:“十七日*下午到离城十几里远的黑石山对聚奎中学和新本女中的师生讲话。黑石山的风景很好,校址原来是个大庙,后来建立了书院。

诗人吴芳吉,死了就葬在这个山上,归途中特到吴先生的墓前致敬。”冯将军是一个“兵”,兵字上下拆开为“丘八”,他曾自谦地说:“我的诗,粗而且俗,和雅人们的雅诗不敢相提并论,因此,我只好叫做丘八诗。”冯玉祥的诗歌风格在文坛独树一帜,受到文艺界的敬仰。周恩来曾对冯玉祥的丘八诗作了高度评价:“丘八诗体为先生所倡,兴会所至,嬉笑怒骂,都成文章。”

“鉴止”与肖林

原刻于1910年,文革中被凿毁,1982年由肖林补书重刻。鉴止,石侧亭子名。语出《庄子》:“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指九曲池水一平如镜。也喻人看事物时一定要心静如止水。

肖林(1914—2003),江津两岔人,1924—1029在聚奎读高小。1939年加入中共。人称红色“老板”,红色“资本家”,“掌握中共地下金库钥匙的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接受周恩来指令开办贸易公司为党筹措经费。先任民生公司职员、吴佩孚私人秘书,后任中共地下经济机构江津“恒源字号”、重庆“大生公司”、上海“华益公司”、香港“华润公司”老板。近十年时间为党筹措了多少经费,没有明确统计,他只遵循周恩来定的原则“什么时候要,就什么时候给;要多少,就给多少,绝不能误事”。

解放后,他“老板”身份结束时,向党中央上交资金约合黄金12万两,其他固定资产折价1000万美元。他只留下三块银元作纪念,逝世后也捐给了重庆山峡博物馆保存。他以对党的忠诚和过人的经商才能保障了军队和党的经费,也为新中国外汇储备打下了良好基础。解放后他曾任上海市商业局副局长、水产局局长、中共十二大代表等要职。

一生写了很多诗文,其中发表于1942年的《南山在生长着》由郭沫若作序。1991—1992年两次共为聚奎中学修建实验楼捐款1000元,1992年10月22日最后一次回母校。

“顽石点头”与周浩然

原刻于1926年,文革中被毁,1982年周浩然补书重刻。顽石:无知觉的石头。据《莲社高贤传》记载,晋朝的竺道生法师(355—434,佛教学者)入虎丘山,收众顽石为弟子,讲解《涅槃经》群石听得连连点头。后来就用“顽石点头”形容道理讲得透彻,使人心服。这里取义为赞扬聚奎教师教学有方。

周浩然(1929—2009),白沙人,聚奎中学初十四班学生,毕业于川大中文系,留校任学报编辑。四川著名书法家。自幼酷爱书法,以黄庭坚体行书见长。生前为中国书协会员,四川省书法学会副会长,四川省老年书法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成都翰林中国书画艺术学院副院长、书法教授。

“问梅亭”与佘雪曼

问梅亭原在遛马岗新本女校荷花池里,已毁。今亭建于1982年,位于九曲池仙鹤桥头黑石上,距梅林最近,故移名于此,亭颜由著名书画家佘雪曼书。抗战期间佘雪曼教授在白沙川东师范和国立女子师范学院任教,曾作《问梅亭序》一文,当时流传很广,后失传。

北京

庆都公主是"以薨之年八月壬午葬黑石山之原"。黑石山在今石景山区五里坨黑石头村,是因为在黑石头村西北有两块黑褐色的巨石砬子而得名。

黑石山在永定河的北岸山前冲积坡地,北接卧牛台山,东北与翠微山毗邻,西接秀府,南靠上下石府。到目前为止,在黑石头村周边已经出土的有秀怀王朱见澍、歧惠王朱佑、景恭王朱载圳、顺德长公主等人的墓,顺德长公主是"正统八年(1443年)四月二十三日葬宛平县黑石山之原"。今之出土的《庆都大长公主圹志》亦指为黑石山,因此黑石山很可能是"一溜边山府"的另一处明代皇室的集中葬所。

据此来看,仁宗的七个女儿都有可能葬在黑石山周围。《庆都大长公主圹志》的出土,也为我们对"一溜边山府"的继续研究提供了非常有用的新资料,是值得重视的。

游戏

位于燃烧平原与灼热峡谷之间的黑石山地区,(一般来说走灼热平原的瑟银哨塔比较近一点,联盟和部落在此都有飞行点),积聚着大量的副本,包括黑石深渊,黑石塔下层(黑下)、黑石塔上层(黑上)、黑翼之巢(BWL),熔火之心(MC)。

甘孜

离318国道只有5公里处的黑石山,是看贡嘎雪山的最佳处,摄影者可在此处安营扎寨,拍日出、日落、拍云海、佛光。

巩义

因山上多黑色岩石而得名,位于河南巩义市黑石关洛河东侧,峰高海拔178米,山势陡立,下有关隘、古道渡口、铁路。历史上为汴洛两京大道。《读史方舆纪要》:"黑石山在巩县(老城)西二十五里。下为洛水津济处。"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