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鼬

黄鼬

鼬科鼬属动物
黄鼬(学名:Mustela sibirica):是哺乳纲、鼬科的小型的食肉动物。俗名黄鼠狼。体长28-40厘米,尾长12-25厘米,体重210-1200克。雌性小于雄性1/2-1/3。头骨为狭长形,顶部较平。体形中等,身体细长。头细,颈较长。耳壳短而宽,稍突出于毛丛。尾长约为体长之半。冬季尾毛长而蓬松,夏秋毛绒稀薄,尾毛不散开。四肢较短,均具5趾,趾端爪尖锐,趾间有很小的皮膜。肛门腺发达。雄兽的阴茎骨基部膨大成结节状,端部呈钩状。周身皮毛棕黄或橙黄色。栖息于平原、沼泽、河谷、村庄、城市和山区等地带。夜行性,主要以啮齿类动物为食,偶尔也吃其他小型哺乳动物,每年3-4月发情交配。选择柴草垛下、堤岸洞穴、墓地、乱石堆、树洞等隐蔽处筑巢。雌兽妊娠期为33-37天。通常5月产仔,每胎产2-8仔。与很多鼬科动物一样,它们体内具有臭腺,可以排出臭气,在遇到威胁时,起到麻痹敌人的作用。黄鼬的皮毛适合制作水彩或油画的画笔,中国人称为狼毫。主要生活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泰国等地,中国西藏以及其他很多地区都有分布。
    中文名:黄鼬 拉丁学名:Mustela sibirica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哺乳纲 Mammalia 目:食肉目 Carnivora 科:鼬科 Mustelidae 属:鼬属 Mustela 种:黄鼬 M. sibirica 亚种:12亚种 命名者及年代:Pallas, 1773 中文别名:黄鼠狼,或黄狼,也叫喜马拉雅鼬或者西伯利亚鼬 英文名:Siberian Weasel

外形特征

黄鼬体长28-40厘米,尾长12-25厘米,体重210-1200克。体形中等,身体细长。头细,颈较长。耳壳短而宽,稍突出于毛丛。尾长约为体长之半。冬季尾毛长而蓬松,夏秋毛绒稀薄,尾毛不散开。四肢较短,均具5趾,趾端爪尖锐,趾间有很小的皮膜。肛门腺发达。雄兽的阴茎骨基部膨大成结节状,端部呈钩状。 

黄鼬的毛色从浅沙棕色到黄棕色,色泽较淡。毛绒相对较稀短,针毛长25-29毫米,绒毛长15-18毫米,针毛粗118-130微米。背毛略深;腹毛稍浅,四肢、尾与身体同色。鼻基部、前额及眼周浅褐色,略似面纹。鼻垫基部及上、下唇为白色,喉部及颈下常有白斑。但变异极大,即使同一地点,有些个体缺如。有的呈大形斑,有的从喉部延伸至胸部。

黄鼬的头骨为狭长形,顶部较平。鼻骨、上颌骨、额骨和顶骨完全愈合,不见骨缝。颧弓窄。听泡为长椭圆形。雄兽的矢状嵴和人字嵴明显,眶间宽较眶后突后之脑颅前端为宽。

牙齿的齿式为:3·1·3·1/3·1·3·2=34。上门齿成一横列,第二下门齿着生位置略靠后。犬齿长而直。上裂齿前缘内侧、下裂齿的后叶均有一明显小尖。上臼齿横列,内叶大于外叶。内叶中央小尖明显,外叶具二个小尖。

栖息环境

栖息于山地和平原,见于林缘、河谷、灌丛和草丘中、也常出没在村庄附近。居于石洞、树洞或倒木下。常见于原生和次生的落叶林、针叶林和混交林,以及开阔地带的小片森林和森林草原。它们在中国农村的田野耕地中很常见,很容易被高密度的啮齿动物所吸引。在中国中部和北部的大城市,如北京,经常在繁华地区均可发生。尚不确定该物种的发生模式与该物种的广泛释放以控制大鼠的行为混杂在一起。该物种也可以在河谷中找到,有时在山地的树线之上也有生存。

生活习性

夜行性,尤其是清晨和黄昏活动频繁,有时也在白天活动。相机捕获和直接观察表明该物种主要是昼夜活动,尽管它已被相机捕获并发现夜间更加活跃。通常单独行动。善于奔走,能贴伏地面前进、钻越缝隙和洞穴,也能游泳、攀树和墙壁等。除繁殖期外,一般没有固定的巢穴。通常隐藏在柴草堆下、乱石堆、墙洞等处。嗅觉十分灵敏,但视觉较差。性情凶猛,常捕杀超过其食量的猎物。

黄鼬冬季常追随鼠类迁移而潜入村落附近,在石穴和树洞中筑窝。它们擅长攀援登高和下水游泳,也能高蹦低窜,在干沟的乱石堆里闪电般的追袭猎食对象。黄鼬的警觉性很高,时刻保持着高度戒备状态,要想对黄鼬出其不意的偷袭是很困难的。一旦遭到狗或人的追击,在没有退路和无法逃脱时,黄鼬就会凶猛地对进犯者发起殊死的反攻,显得无畏而又十分凶猛。黄鼬及其家族的其他成员还有一种退敌的武器,那就是位于肛门两旁的一对黄豆形的臭腺,它们在奔逃的同时,能从臭腺中迸射出一股臭不可忍的分泌物。假如追敌被这种分泌物射中头部的话,就会引起中毒,轻者感到头晕目眩,恶心呕吐,严重的还会倒地昏迷不醒。

黄鼬食性很杂,主要以小型哺乳动物为食。在野外以老鼠和野兔为主食,例如田鼠、松鼠、小鼠和野兔,尽管野兔在短距离内跑得很快,但在长时间的高速追逐下,最后总会由于恐惧和力竭而被赶上咬断脖颈,做了黄鼬口下的牺牲品。也吃两栖动物、鱼类、鸟卵、昆虫和腐肉,并且在季节性供应时以松子为食。在住家附近,常在夜间偷袭家禽,首先吸食其血液,再吃内脏及躯体,性嗜吸血。以臭腺放出臭气自卫。据调查,每头黄鼬一夜之间可以捕食6-7只老鼠。

分布范围

世界

现存:不丹、中国、印度、韩国,朝鲜、蒙古、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和俄罗斯联邦。

存在不确定性:老挝和泰国。

现存及介绍:日本。

中国

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台湾。

分布在以下保护区:天堂寨、松山(北京)、牛姆林、武夷山(福建与江西的交界处)、戴云山、兴隆山、南岭、南昆山、黑石顶、豫北黄河故道湿地、鼎湖山、大明山、大瑶山水源林(广西)、十万大山水源林、道真大沙河、赤水桫椤、麻阳河、雷公山、习水、佛顶山(石阡)、梵净山、茂兰、董寨鸟类、济源猕猴、鸡公山、宝天曼(内乡)、洪河、凉水、兴凯湖、九宫山、神农架、后河、桃源洞、壶瓶山、八大公山、东洞庭湖、索溪峪、八面山、莽山、莫莫格、鄱阳湖、岩泉、桃红岭、井冈山、双台河口、老秃顶子、白石砬子、罗山、白芨滩、白芨滩、六盘山(宁夏)、庞泉沟、太白山、佛坪、王朗、卧龙、缙云山、金佛山、珠穆朗玛峰、苍山洱海、大围山、怒江、高黎贡山、铜壁关、南麂列岛、清凉峰、天目山(浙江)、古田山、乌岩岭、三江(黑龙江)、瓦屋山、大雾岭、南洞庭湖湿地和水禽、赛罕乌拉、朱家山、安溪云山、小溪、黄河三角洲、额济纳胡杨林、南靖南亚热带雨林。

分布在以下山脉湖泊:长白山、中条山、大别山、玉龙雪山、都庞岭、高黎贡山峰、关帝山、贺兰山、小兴安岭、香山、五台山、六盘山、芦牙山、太岳山、清凉峰、秦岭、阿尔泰山山地、伏牛山。

亚种分化

中文名称

学 名

命名者及年代

黄鼬西藏亚种

Mustela sibirica canigula

Hodgson, 1842

黄鼬西伯利亚亚种

Mustela sibirica charbinensis

Lowkashkin, 1934

黄鼬高丽亚种

Mustela sibirica coreanus

Domaniewski, 1926

黄鼬东南亚种

Mustela sibirica davidiana

Milne-Edwards, 1871

黄鼬华北亚种

Mustela sibirica fontanierii

Milne-Edwards, 1871

黄鼬印度亚种

Mustela sibirica hodgsoni

Gray, 1843

黄鼬东北亚种

Mustela sibirica manchurica

Brass, 1911

黄鼬西南亚种

Mustela sibirica moupinensis

Milne-Edwards, 1874

黄鼬济州岛亚种

Mustela sibirica quelpartis

Thomas, 1908

黄鼬指名亚种

Mustela sibirica sibirica

Pallas, 1773

黄鼬尼泊尔亚种

Mustela sibirica subhemachalana

Hodgson, 1837

黄鼬台湾亚种

Mustela sibirica taivana

Thomas, 1913

繁殖方式

每年3-4月发情交配。怀孕后期的雌兽行动谨慎、缓慢。临产前选择柴草垛下、堤岸洞穴、墓地、乱石堆、树洞等隐蔽处筑巢。雌兽妊娠期为33-37天。通常5月产仔,每胎产2-8仔。初生的幼仔全身被白色胎毛,双眼紧闭,侧身躺卧。9-10月龄达到性成熟。寿命为10-20年。

保护现状

保护等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Ⅲ级保护动物。

列入2000年8月1日中国国家林业局发布实施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中国《浙江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等地方性野生动物保护名录。

种群现状

黄鼬没有已知的重大威胁。 中国的高狩猎水平可能会导致本地化下降。 有人认为与黑貂和自然野火争夺资源可能构成较小威胁。在中国的藏南地区,近年来记录到来自道路及猎皮的杀害。 当涉及到偷禽的栖息地时,它们会被捕杀或被其他各种方式杀死。

在俄罗斯因其皮毛而被合法捕猎。 俄罗斯画家特别看重用其尾毛制成的画笔。作为小型森林肉食动物并没有得到当地森林管理者或居住在中国森林地区的居民的良好保护,尽管它们中的大多数被国家或地方政府列为受保护的动物。 在中国南部广泛,密集和潜在的不可持续的皮毛狩猎。 但是,在某些地区,狩猎水平较低,这反映了其皮毛的商业价值低。

保护措施

黄鼬在中国西藏和泰国得到保护。它们被列为“中国濒危红色名录”,因为被评估为几乎符合“脆弱A2cd”下降率的阈值。在喜马拉雅山脉和古北极范围内的许多保护区。尚不清楚其数量水平能否长期持续下去; 没有物种数量监测。在中国和俄罗斯,其活动范围的各个地区都非常丰富,这表明迫切需要基于科学的管理。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黄鼬大量捕食鼠类,是害鼠的天敌。据估算,一只鼬一年可吃1500-3200只老鼠。黄鼠狼的毛皮,经加工后可制成裘皮大衣,不过它的皮,夏天不值钱,非要入冬以后的大雪、小雪时节的皮才很昂贵。中国用其尾毛制做毛笔,称为狼毫。鼬皮、鼬毛是中国传统的野生毛皮动物出口项目商品。

药用价值

【药材名】鼬鼠肉

【拉丁名】Mustela sibirica Pallas

【名称考证】黄鼬,黄鼠狼,鼪鼠,地猴,鬛鼠

【科目来源】鼬科动物

【药用部位】黄鼬的肉。

【性味归经】甘、温、有小毒入肺、肾二经

【功效主治】杀虫疗疮、温肾缩尿。治疥疮、疮溃不愈合、尿频。

【用法用量】内服:烧存性研末,0.5一1钱。外用:煎油徐或烧灰研末撤。

【资源分布】分布遍及全国。

【古籍考证】出自《本草纲目;《纲目》:“按《广雅》,鼠狼即鼬也。此物健于搏鼠及离畜,又能制蛇虺。”“鼬,处处有之,状似鼠而身长尾大,黄色带亦,其气极臊奥。”“鼬鼠心肝,气味臭,微毒,治心腹痛,杀虫。《海上仙方》用黄鼠心、肝、肺一具,阴干瓦焙为末,入乳香、没药、孩儿茶、血竭末各三分,每服一钱,烧酒调下立止。”

【相关选方】治淋病:鼬鼠全身黑烧粉末,与等量之梓白皮细末混合,每次约服一匙许,开水送。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