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泥螺

黄泥螺

泥螺属泥螺种动物
黄泥螺学名泥螺,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体呈长方形,头盘大而肥厚,外套膜不发达。侧足发达,遮盖贝壳两侧之一部分。贝壳呈卵圆形,幼体的贝壳薄而脆,成体较坚硬、白色,表面似雕刻有螺旋状环纹,内面光滑,有黄褐色外皮。无螺塔和脐、无厣。[1]
    中文名: 拉丁学名:Bullacta exarata(Philippi) 别名: 界:动物界 门:软体动物门 亚门: 纲:腹足纲 亚纲: 目:头楯目 亚目: 科:阿地螺科 亚科: 族: 属:泥螺属 亚属: 种:泥螺种 亚种: 分布区域:太平洋西岸海水及咸淡水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中文学名:黄泥螺 别 称:泥螺、吐铁 二名法:Bullacta exarata 亚 纲:后鳃亚纲

简介

泥螺,学名吐铁。是贝壳类软体动物,壳薄,体表有粘液,大小如扁豆。泥螺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很高

产地

泥螺在宁波沿海均有产,每年桃花季节,泥螺肚内的“铁”吐尽,肉质鲜嫩而无泥茎,称“桃花泥螺”为上品,并以产于慈溪龙山一带为佳,俗称“龙山黄泥螺”。

历史记载

《辞源》中载有泥螺:"即吐铁,宁波出泥螺,状如蚕豆,可代充海错。"在"吐铁"条,则载有:"软体动物、一名泥螺,俗称黄泥螺,状如蜗螺而壳薄,吐吞含沙,沙黑如铁,至桃花时乃美、腌食之,一作土铁。"泥螺为宁波著名的学者全祖望有"年年梅雨后,万瓮人姑胥"之记述。

龙山黄泥螺早在宋代就有采食的记载。据史料记载:三北黄泥螺以桃花盛开时所产的质量最佳。此时泥螺刚刚长发,体内无泥无菌,味道特别鲜美;中秋时节所产的“桂花泥螺”,虽然比不上桃花泥螺,但也粒大脂丰、极为鲜美。

龙山所产黄泥螺所以特别肥美,是因为慈溪沿海有大批低潮海涂,由钱塘江、曹娥江等河流泥沙及长江出口泥沙驾潮冲积而成,土壤肥沃,特别龙山一带,条件更加优越,故所产泥螺质量特佳。明代学者张如兰在《吐铁歌》中写道:“土非土,铁非铁,肥如泽,鲜如屑。乍来自,宁波城,看时却似嘉鱼穴。盘中个个玛瑙乌,席前一一丹丘血。见尝者,饮者捏,举杯吃饭两相宜,腥腥不惜广长舌。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