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古港

黄埔古港

中国广东省广州市文化公园型景点
黄埔古港(原名酱园码头)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石基村,北临新港东路,南隔黄埔涌与仑头相望,西临东环高速公路,东隔珠江与长洲、深井相望,是集展示、传播、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文化公园型景点。黄埔村见证了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1]。自宋代以后,黄埔古港长期在海外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南宋时此地已是“海舶所集之地”。黄埔古港地区分为四个功能区,即纪念展示区、古港公园区、栈道餐饮区及村头广场区。其中纪念展示区由黄埔税馆、永靖营(兵营)、买办馆、夷务所和展示街组成。黄埔税馆是整个建筑群中的重点。兵营处设有营房、瞭望台、兵器架等。
  • 中文名:黄埔古港
  • 外文名:Historic Site of Ancient Whampoa Anchorage
  • 地理位置: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东路琶洲街石基村
  •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 开放时间:全年全天开放
  • 门票价格:
  • 占地面积:
  • 著名景点:哥德堡号、姑婆屋、旅日华侨楼
  • 历史意义: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 鼎盛时期:17世纪到19世纪
  • 原称:酱园码头
  • 景点类别:古迹遗址
  • 建立时间:康熙二十四年
  • 著名人物:史凯尔

古港历史

黄埔古港位于今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东路琶洲街石基村。从西边公路入村,一座高耸的金碧辉煌的现代牌坊迎面矗立,上刻“凰洲”两个大字。村之南边紧靠珠江支流也有一座刻有“凤浦”二字的彩牌坊。原来传说古时有一对凤凰飞临此地,从此就人丁兴旺,五谷丰登。该村地处一小岛,水边地区叫“浦”,水中的陆地曰“洲”,所以取村名为“凰洲”或“凤浦”,后演变成为“黄埔”之名。因仿古船瑞典“哥德堡号”来访而重建。“哥德堡”号商船由瑞典东印度公司于1738年建造,曾经三次抵达广州,航行海上丝绸之路。1745年9月12日,“哥德堡”号装载着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等货物,踏上第三次中国之行返程时,遭遇暴风雨袭击,不幸沉没在哥德堡港入口处,相传当时从沉没的“哥德堡”号船上打捞出来的货物除去船的损失以及打捞工程的费用还能有利润,因此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更为繁荣。

黄埔古港见证了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自宋代以后,黄埔村长期在海外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南宋时此地已是“海舶所集之地”。明清以后,黄埔村逐步发展成为广州对外贸易的外港。据《黄埔港史》记载,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至道光十七年(1837年)的80年间,停泊在黄埔古港的外国商船共计5107艘。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全国设江、浙、闽、粤四海关,粤海关在黄埔村设黄埔挂号口和税馆。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闭关自守的清廷撤消了江、浙、闽三海关,保留粤海关,指定广州为唯一对外贸易口岸长达80多年,期间黄埔古港迅速发展,在这里有黄埔税馆、夷务所、买办馆等,外国商船必须在这里报关后由中国的领航员带商船入港,办理卸转货物缴税等手续,然后货物才能进入十三行交易,80年间,停泊在黄埔古港的外国商船共计五千多艘,而黄埔村也成为热闹繁华的古城,同时这种氛围自然熏陶了当地人的经商思想。后来因河道堵塞变窄,古港迁至长洲岛,沿用黄埔港,据说上海的黄浦江得名也与此古港的盛名有关。

广州叫黄埔的地方很多,但黄埔村应是这个地名最早的出处。说来还有一段掌故,话说黄埔村原本叫“凤浦”,清代的时候这里停靠了许多外国商船,外国人发音不准,老是把“凤浦”说成“黄埔”,久而久之,原来的“凤浦”反没人叫了,终于成了“黄埔”村。

现在的黄埔村仍是一派古朴景色。村中保留的大量遗迹和文物,见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世代繁盛,见证了黄埔古港独一无二的历史地位,也见证了广州沧海桑田的巨大变迁。在文物专家的眼中,黄埔村俨然是一座“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活的博物馆,这里的建筑风格和哥德堡东印度公司迥异,但访客的感受完全可以对接——最有价值的历史就存在于当下人们的内心。

黄埔古港原称酱园码头,现在岸边仍保留一条“海傍街”,从前紧靠码头,是一个繁闹的集市,商铺林立,现在村民建房还不时挖出当时的木桩和桩基。附近散落着大量的石碑和外国海员、商人的墓碑,并有多种文字的碑文。中山大学东南亚研究所的余定邦教授解释:“这些墓碑的存在就说明当时这个港口在‘一口通商’时代,很多外国商人来这里经商,他们不是简单地一来就走,有些还比较长时间留在这里经商,才使得有部分商人在这里去世后葬在这里。”瑞典船长史凯尔的三位先人应该就是长眠在这里。

黄埔直街是当年重要的贸易区,现在大体还能看出清代末期街道的特色,这里原来还有许多庙宇,都是与航海和海外贸易有关的,现在保存下来的仅有一座北帝庙,庙里的碑记记载着清朝政府对海外贸易征税的重要史料。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历史学教授杨万秀喜欢用数据证明自己的观点,他说:“清代时广州的外贸有了很大发展,1757年清朝政府宣布实行‘一口通商’,各个国家来中国贸易都要来到广州,经过广州海关。在1757年来广州的外国船舶是9艘,到了1836年达到199艘之多。”

黄埔古港兴旺发达的时候,正是17世纪到19世纪广州海外贸易最为鼎盛的时期,也就是近代西方商人津津乐道的“对华贸易的黄金时代”。英国人威廉·希克1769年来过广州,他对广州赞不绝口:“珠江上船舶运行穿梭的情景,就像伦敦桥下泰晤士河,不同的是,河面的帆船形式不同,还有大帆船,在外国人眼里再没有比排列在长达几哩的帆船更为壮观的了。”

除了瑞典的“哥德堡号”,黄埔古港还停泊着美国的“中国皇后号”、俄罗斯的“希望号”和“涅瓦号”、澳大利亚的“哈斯丁号”等等外国商船,在这段日子当中,有谁敢不承认广州“国际大都市”的地位?

广州素有重商传统,说哥德堡人的胆子大,广州人的胆子其实也不小。在瑞典看到的清代中国瓷器,上面居然像模像样地描画着欧洲人的国旗和家徽,这种就是“订烧瓷”——按照客户的订单和要求进行生产。有古书记载:“欧重华彩(欧洲人喜欢浓重的彩色),中国商人投其所好,乃于景德镇烧造白器(没有图案的白瓷),运至粤垣(运到广东),另雇工匠,依西洋画法,加以彩绘,于珠江南岸之河南(今海珠区),开炉烘染,制成漆器,然后售之西商(卖给西方商人)。”可见广州人的脑筋很灵活,而且颇为遵守国际上的商业规范,这也难怪哥德堡人会不远万里踏浪而来了。

开放始终是广州城市传统中最值得珍视的特质。2002年一家调查公司在北京、上海、广州的居民中做了一个抽样调查,结果表明,三地居民都认同广州是其中最开放的城市。

回望这座城市的历史,广州一直是中国向世界敞开的一扇或明或暗的窗口。即使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疯狂、封闭的岁月里,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俗称广交会)也没有中止过。

瑞典商人与广交会有不解之缘。1955年第一届广交会上,就是一位瑞典商人拿到了第一张入场券。瑞典商人可可扎从1966年开始参加广交会,以后每期必到,没有一届缺席,至今他还保留着当时获赠的“小红书”,到处向人炫耀。

黄埔村和黄埔古港,来自遥远欧洲的“哥德堡号”曾经在这里停泊。珠江如玉带般在琶洲塔和一望无垠的万亩果园旁缓缓流过。不远处,一座超大型的现代化建筑——广州国际会展中心悄然崛起,根据可靠消息,广交会未来将迁到这里举行。历史走了一圈,“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和现代国际贸易盛会又在黄埔古港一带找到了交汇点。

实用信息

古港入口

石基村总站——石基路——“哥德堡号”纪念雕塑(古港公园)——古港遗风牌坊——粤海第一关纪念馆——古港码头——“海傍东约”牌坊——青年地带社工服务站——“凤浦”牌坊——黄埔村公园(黄埔村人文历史博物馆、三眼井、清源雅轩、上善木韵、马路边士多店、古情怀小屋明信片店)——古祠堂街(韩艳剪纸、印沁堂、谷秋居、一德堂)——姑婆屋——日本楼——北帝庙——黄埔村牌坊。

黄埔村入口

黄埔村牌坊,进入古村里按照景区的五个功能区,即古村文化区(黄埔村牌坊、北帝庙、姑婆屋、日本楼)--古商业街古祠堂街(韩艳剪纸、印沁堂、谷秋居、一德堂)--黄埔公园区(黄埔村人文历史博物馆、三眼井、清源雅轩、上善木韵、马路边士多店、古情怀小屋明信片店)--古港美食区(奶婆姜撞奶、猫记艇仔粥、石基姑爷、古港人家)--纪念展示区(古港遗风、粤海第一关、古港码头)的顺序依次游玩。

旅游线路推荐

1、黄埔村牌坊(拍张照)

2、北帝庙(许个愿)

3、古商业街——连祠堂街及韩艳剪纸(感受古典魅力)

4、黄埔村历史博物馆(体会古村文化)

5、古情怀小屋(寄张明信片)

6、猫记艇仔粥、奶婆姜撞奶(品味古港小吃)

7、博物馆、粤海第一关、码头、哥德堡号(感受古港遗风)

8、坐船到对岸摘水果(体验乡间生活)

古港游必做的八件事

美食推荐

元气推荐

推荐1:猫记艇仔粥

地址:海珠区琶洲街石基村东堤67号(近黄埔古港)

推荐理由:去了黄埔古港,就来到了出名的猫记艇仔粥,位置挺难找的。不过这里的出品可以说得上是又便宜又正。艇仔粥分量十足,里面有炸花生、油条、鱼片、海蜇叉烧(或烧鸭)、虾米、姜葱、菜丝等等都是非常好吃。还有炒蚬、炒螺、南瓜饼、香芋饼,这饼还可以双拼喔!每个都是味道独特而分量足。

推荐2:鸡记艇仔粥

地址:海珠区琶洲街新港东路石基村黄埔古港后巷内

推荐理由:古港以前有很多水上人家,艇仔粥自然是村里最有名的食物之一。猫记和鸡记都是驰名的艇仔粥店,不敢说哪一间最好吃,但确实各有特色。

推荐3:石基姑爷濑粉皇、姑爷手信

地址:海珠区琶洲街新港东路石基村浦南直街5、6号

推荐理由:很多老广州都喜欢吃用米浆制造的濑粉,只因为这样煮出来的濑粉格外香滑,口感又Q又有嚼劲,米香味分外浓郁。用大地鱼加猪骨熬煮出来的汤头分外鲜甜,煮出来的濑粉米汤又浓又稠,冬天喝一大口,肚子马上“暖笠笠”。盘粉也很出名的,是用粘米粉添水和粉,调入盐油、枧水等物料,以瓦盆盛载,放在灶上,升大火蒸煮至半熟成糊状时,加入猪油,找一手棍棒长时间用力搅拌,然后再蒸至成糕状。很多城里人过来吃饱饭,打包回去明天煮早餐。

推荐4:奶婆姜撞奶(古港码头店)

地址:海珠区琶洲街石基村西堤1号(近鸡记艇仔粥巷口)

推荐理由:很多人到古港觅食,都冲着小食而来的。奶婆家的双皮奶很多食客吃过都赞好,因为她家用的是纯鲜奶制造,奶香味特别浓郁;姜撞奶是即撞的,新鲜,姜味够;尤其是炖牛初乳超级滑,凝固得好实,入口不会散,好!

推荐5:炖蛋皇(石基村店)

地址:海珠区石基村黄埔古港新村5巷1号

推荐理由:姜撞奶由店员现场制作,稍等一分钟后再吃,味道真是很浓很浓的姜味!炖蛋就甜得入心,亲子游的一般会点个炖蛋给小朋友吃,适合小朋友。

推荐6:古港人家

地址:海珠区琶洲街石基村杨桃园八巷2号(近黄埔古港)

推荐理由:古港烧鸡:招牌菜,每桌必点,上菜速度挺快,烧鸡外皮炸得非常香脆,薄薄一层,鸡肉嫩滑可口,完全不肥腻。

推荐7:肥仔庄园

地址:海珠区黄埔区黄埔古港石基村

推荐理由:这里主要吃农家菜。肉类主要有鹅、鸡、鱼。吃的就是它们不同的烹调方法,不过这里的古法焖鹅很有特色,比较好吃,口感鲜甜、肥而不腻,是用六七斤重的鹅,走油至金黄,避免了把鹅烧煳,换另一大锅焖大约半小时,整个过程用荔枝木烧制,有特殊香味;再浇上采用传统生抽王混砂糖、盐、酒、蒜蓉、五香粉以及其他秘方酱料,在上盘前在碟子下铺满土豆、香糥芋头,又粉又糥渗透满满烧鹅汁。这里另一个特色,现摘新鲜蔬菜来现炒,新鲜可口,真的十分好吃。

小店推荐

推荐1:【粤海堂】

推荐理由:粤海堂位于潮江胡公祠内,它以图文并茂的展览方式展出古港当年辉煌历史;主要是给游客提供一个幽雅恬静的休息环境,喝上一杯热茶,聊一下天,交流一下心得......

推荐2:【谷秋居】

推荐理由:谷秋居一栋上百年的青砖老屋,内设名家书画展览出售,可以体验一下其中的艺术氛围,以及工艺品等。

推荐3:【古情怀小屋】

推荐理由:位于黄埔古港黄埔村公园门口,以“写意古村”、“写意古港”、“古村印记”、“古港印记”、“梦中古村”、“梦中古港”等自创手绘明信片受游客青睐。该店风格与店名非常吻合,虽然很小,但怀古韵味十足。小店除了明信片之外,还有很多复古韵味相当浓的小玩意,包括:80后铁皮玩具、复古帆船、剪纸、皮影等。

推荐4:【印沁堂】

推荐理由:印沁堂位于祠堂街,主要经营中国的传统年画及其系列产品,可以现场感受传统木板雕刻到年画的印制的过程

推荐5:【马路边士多店】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多么熟悉的旋律,多么经典的儿歌,多么美好的童年记忆!在黄埔古村,有这么一家士多店,购物有1953年的分币赠送!

推荐6:【返璞归真

台湾人开的一家很有特色的小店,店主留着头长发,经常随身带着个单反相机,很有艺术范。以卖香料和精品为主,装修得古色古香。夏天的时候外面还有特色橘皇茶卖。

主要景点

历史陈列馆

黄埔古港历史陈列馆投资45万元左右,利用黄埔村内的梁姓祠堂改造而成,总面积约达2000平方米,将由壁画区、实物区以及中心展区3个部分组成。其中,实物区是陈列馆最有特色的部分。设计人员将四散在黄埔古村内的40多件历代建筑材料,如石梁、石柱、石刻等集中在一起,在院落中营造出一个“残垣断壁”的景区。设计人员称,他们没有选择把这些文物围起来展出,是希望让游客能够近距离地感受古港文化的辉煌,能唤起一种类似走进圆明园的怀旧之情。

在展馆的壁画区内,横亘着一幅长31米、高1.5米的大型汉白玉描金壁画。画内描绘了黄埔古港“一港通商”时期万船来埠的繁荣景象,著名的“歌德堡号”、“中国皇后号”等都位列其中。据了解,这幅壁画是在一些外国人写生留下的图画的基础上设计而成,全画力求逼真地反映出黄埔古港当时的繁华景象,堪称经典之作。

展馆2楼是全馆的中心展区。此处沿用了清朝古建筑风格,区内按照传统的“锅耳房”形状设计的展板位“九曲十八弯”。这布置26个展板,古港的辉煌和古村的遗韵尽归于此。乾隆、嘉庆、道光时期的4块重修南海神庙碑刻也收藏在这里。

百年沧桑。当昔日的辉煌逐渐消失在慢慢淤积的古港渡口,黄埔村沉默了。今天的黄埔村已经看不到昔日黄埔港口码头那种繁荣的景象,但依然保持着古朴的底蕴。一块青砖,承载着一段辉煌;一片瓦砾,掩盖着一个故事;一块碑石,铭刻着一处繁华。

哥德堡号

哥德堡号(East Indiaman Gotheborg),大航海时代瑞典著名远洋商船,曾三次远航广州并停靠黄埔古港。它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与繁华,是中瑞航海贸易的历史印记,是广州千年商都的魅力体现。

姑婆屋

建于清代,黄埔村自梳女聚居之所,俗称姑婆屋。三间两层一院,头门博古脊,花岗石门夹,杉木大门,13横趟栊,房门门头上方雕有精美的花卉图案。屋内分隔为各自独立的单间,具有晚清时期建筑特色。在封建社会一些女子不愿受封建礼教束缚,自食其力、终生不嫁,称为“自梳女”,又称“姑婆”。

旅日华侨楼

村民俗称“日本楼”。楼高两层,平面为倒“凹”字形布局,两边各有狭小天井。院墙及大门由红砂岩砌筑,有拱券、涡卷、线脚等细部,显现日本近代建筑风格。1900年,村民冯佐屏到日本求学,娶日本妻子平美爱子,后回乡定居,兴建此楼。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试图毁村,平美爱子亮出随嫁的日本军刀,挽救了黄埔村。

其他信息

梁氏宗祠(人文历史博物馆)

建于清代,相传用60年建成。是村中梁姓的祠堂。现存头门及天井,中座台基。头门硬山顶、灰塑龙船脊,臂脊饰高翘灰塑圆弧花饰。头门次间置包台,砖雕花卉纹饰隔窗。石雕花卉门墩,木门,高脚门。是黄埔村古祠中用料和手工最好的建筑之一。现为黄埔古村人文历史展览馆。

粤海第一关纪念馆

粤海第一关纪念馆,是黄埔古港景观区依据历史资料原貌修建的仿古建筑群。馆内设置了《流淌的辉煌》专题大型展览。展览以图片、实物、模型、蜡像、电子屏幕影像、展示和DVD播放等形式,让观众了解广州海上丝路在历史积淀上过程中,耀眼的辉煌。纪念馆主体建筑包括有二层前后两进的黄埔税馆、永靖兵营、买办馆,和“古港遗风”纪念牌坊。黄埔古港景观区设计具浓郁的岭南风韵,是广州市城区内新的一处参观、游览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地方。

黄埔村牌坊

黄埔村作为现代黄埔港名称的由来,极具历史文化意义。据专家介绍,目前能反映广州外贸名城历史的遗址有南越王墓、古代船坞、南海神庙、长洲岛等,但反映17~19世纪历史开发的仍很少。黄埔村则可以填补、衔接这段历史。

胡氏大宗祠

胡氏大宗祠是胡姓的始迁祖祠堂。胡姓祖籍福建崇安,其祖先到南雄保昌县,南宋时从南雄珠玑巷迁到广州濠畔街,后迁至黄埔村。祠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头门两侧的门联上写着“派溯崇安源远流长绵世祚”、“基开黄埔根培本固大宗祊”。

村里人最引以为豪人物,是胡姓中的胡旋泽。他是19世纪中后期名噪一时的新加坡侨领,中国驻外领事第一人,同时又是国际外交史上第一个身兼三国领事的外交官,曾先后被澳大利亚国封为男爵、被英国授予CMG三等宝星爵位。由于他的卓绝贡献,人称“黄埔先生”。现胡氏家族重新做了“钦命新加坡领事胡旋泽”的竖式挂匾悬挂在宗祠内。

相关传说

当你走进这村庄,徘徊在用石板铺砌的古老街巷里,你就会听到说不完的故事;当你沿着前辈的足迹来到黄埔昔日的码头遗址,你会寻找到历史的沉积,当年港口码头辉煌的历史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在黄埔村,至今流传着关于一家婆媳、两代日本女人的故事,颇具传奇色彩。

早在清朝中后期,黄埔村港口作为中国重要的对外港口之一,一时船舶云集,经济十分繁荣。因此,不少人外出留学、经商。公元1900年,黄埔村村民冯佐屏便到日本求学,其间认识了一位日本姑娘,二人感情很好,不久结为夫妻,村民传说,这位姑娘是日本天皇一位远亲,皇室还将一把“尚方宝剑”(一把宝刀)作为新婚礼物送给他们。二人婚后生下两个儿子。1924年,四十多岁的冯佐屏为侍奉父母,加上思乡情浓,于是携妻带子一家四口从日本归来,回黄埔村定居。

冯佐屏非常疼爱离乡别井的日本妻子,为了使妻子开颜,翌年兴建了一幢三层高、日式风格的小洋楼,使她能安心居住下来。

冯佐屏与妻子回国定居不久,日本便发动了侵华战争。日军在中国烧杀掳掠,残害中国人民。广州沦陷后,一股日军来到黄埔村,眼看村民即将大难临头,这时,冯佐屏的日本妻子取出她的“尚方宝剑”,高举过头,怒视日军。众日军一见,噼里啪啦齐齐下跪,然后迅速撤离黄埔村,从此不敢再进黄埔村骚扰。附近村庄村民得知日军不敢进黄埔村,便纷纷躲进黄埔村避难。因此,黄埔村又被称之为“平安村”。1944年,冯佐屏的妻子生病过世,葬于黄埔村内山顶。

冯佐屏夫妇的长子后来也去日本留学,也娶回一位日本妻子。她日本名叫小野八重子,还起了个地道的中文名字“陈四妹”。陈四妹于1941年随夫来黄埔村定居,生有一子一女,另外还收养了一个女儿。

黄埔村村民冯国玉告诉记者,陈四妹身材小巧,诚实友善,勤劳俭朴,但不善繁重农活。解放后,村里曾安排她到幼儿园照看孩子,她非常负责,热情有礼,深受孩子和家长们的欢迎。她能说一口地道的黄埔村方言,反倒是因为离开自己祖国多年,后来已不大懂说日本话了。

遗憾的是,90岁高龄的陈四妹去世了。过去每逢日本新年,日本国驻广州领事馆均邀请其参加宴会。由于其长子长女均已移居美国,陈四妹后来与其长女之子一家生活在海珠区赤沙村,偶尔也回养女家小住数日。每逢黄埔村举行龙舟比赛或其他重大社会公益活动,她必赞助100元至200元不等。她最大的愿望是中日两国人民能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永无战争,永驻和平。

中日两国民间通婚本不为奇,但黄埔村的日本女人,印证了黄埔村曾经有过的黄金岁月,凸显出村民们开放的精神和包容的情怀。

交通信息

(一)双层巴士

运营时间:7:00-21:00

经过站点:1.珠江泳场总站-2.中大北门西站-3.中大北门站-4.珠江广场站-5.广州大桥底站-6.新鸿花园站-7.赤岗塔站-8.广州塔东站-9.阅江西路西站-10.阅江西路中站-11.阅江西路东站-12.会展公园站-13.阅江中路站-14.会展中心码头站-15.会展中心北站-16.阅江中路东站-17.琶洲塔站-18.琶洲村站-19.黄埔技工学校站-20.杨青村站-21.黄埔村站-22.黄埔古村总站

游玩线路指引:游客下车后可看到黄埔村牌坊,进入古村里按照景区的五个功能区,即古村文化区(黄埔村牌坊、北帝庙、姑婆屋、日本楼)-古商业街古祠堂街(韩艳剪纸、印沁堂、谷秋居、一德堂)-黄埔公园区(黄埔村人文历史博物馆、三眼井、清源雅轩、上善木韵、马路边士多店、古情怀小屋明信片店)-古港美食区(奶婆姜撞奶、猫记艇仔粥、石基姑爷、古港人家)-纪念展示区(古港遗风、粤海第一关、古港码头)的顺序依次游玩。

(二)公交车229路

运营时间:6:00-22:00

经过站点:1.罗冲围总站(松南路)-2.罗冲围客运站-3.富力半岛花园-4.西场电器城-5.和平新村-6.东风西路-7.广医-8.中山纪念堂(市总工会)-9.东风中路-10.正骨医院-11.大沙头码头-12.大沙头-13.滨江东路-14.珠江泳场-15.中大北门西-16.中大北门-17.中信乐涛苑-18.下渡路口-19.客村(新港西路)-20.珠影-21.赤岗东-22.赤岗-23.磨碟沙-24.园艺-25.国际会展中心-26.琶洲-27.琶洲大桥南-28.琶洲村-29.黄埔技工学校-30.石基村口-31.黄埔村南村口-32.琶洲石基村总站(黄埔古港) (32站)

游玩线路指引:石基村总站——石基路——“哥德堡号”纪念雕塑(古港公园)——古港遗风牌坊——粤海第一关纪念馆——古港码头——“海傍东约”牌坊——青年地带社工服务站——“凤浦”牌坊——黄埔村公园(黄埔村人文历史博物馆、三眼井、清源雅轩、上善木韵、马路边士多店、古情怀小屋明信片店)——古祠堂街(韩艳剪纸、印沁堂、谷秋居、一德堂)——姑婆屋——日本楼——北帝庙——黄埔村牌坊。

(三)公交车262路(票价2元)

运营时间:珠江帝景苑总站 首班车05:50--末班车22:00,终点站:新洲总站 首班车05:50--末班车22:30

途经车站:1.珠江帝景苑总站-2.广州塔西站-3.赤岗北路(艺洲路口)站-4.赤岗北路-5.赤岗东站-6.赤岗站-7.磨碟沙站-8.园艺站-9.国际会展中心站-10.琶洲站-11.琶洲大桥南站-12.琶洲村站-13.黄埔技工学校站-14.杨青村站-15.黄埔村站-16.新洲科技园站-17.金属加工厂站-18.新洲前站-19.新洲总站(19站)

(四)旅游3线

运营时间:6:00-21:30

经过站点:1.中成路总站(谷裕市场)-2.中成路口-3.京溪路口-4.云景花园-5.京溪路-6.一五七医院-7.梅花园-8.梅园新村-9.鸡颈坑-10.伍仙桥-11.兴华路口-12.兴华路-13.林和中路-14.天河北路-15.天河东路-16.天河南(海欣街)-17.猎德路-18.兴盛路口-19.金穗路-20.冼村路中-21.猎德-22.双塔路-23.磨碟沙-24.园艺-25.国际会展中心-26.琶洲-27.琶洲大桥南-28.琶洲村-29.黄埔技工学校-30.石基村口-31.黄埔村南村口-32.琶洲石基村总站(黄埔古港)

游玩线路指引:石基村总站——石基路——“哥德堡号”纪念雕塑(古港公园)——古港遗风牌坊——粤海第一关纪念馆——古港码头——“海傍东约”牌坊——青年地带社工服务站——“凤浦”牌坊——黄埔村公园(黄埔村人文历史博物馆、三眼井、清源雅轩、上善木韵、马路边士多店、古情怀小屋明信片店)——古祠堂街(韩艳剪纸、印沁堂、谷秋居、一德堂)——姑婆屋——日本楼——北帝庙黄埔村牌坊。

(五)地铁四号线和八号线至万胜围,然后按照以上线路转乘。

提示:自驾的可从其他地方切入新港东,一直往东行使,直至看到黄埔古港的标志指示牌(很大的)后,按照指示牌所指的方向就可以找到黄埔古港;或者一直沿新港东,一直开到黄埔村牌坊。

具体地址

海珠区黄埔涌石基河边(近229车站)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