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城区

鹿城区

位于温州市的市辖区
鹿城区地处浙江省东南部,是温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鹿城自古商贾云集,素有“东瓯名镇”之称,南宋时期诗人杨蟠就有“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的诗句,鹿城依山面江,城中有山有水,享有“江城如画”的美誉。悬于瓯江之中的江心屿,景色秀美,是中国四大孤屿之一。鹿城自古以来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如东晋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南宋永嘉学派代表人物叶适,当代“一代词宗”夏承焘等,相传书圣王羲之也曾在此留下“墨池”等遗迹。
    中文名:鹿城区 外文名: 别名: 别称:白鹿城 所属地区:中国,浙江省温州市 下辖地区:滨江街道、南汇街道、松台街道、双屿街道、仰义街道 面积:294.38平方千米 人口:71万(2010年末) 地理位置:温州市中部 著名景点:雁荡山、楠溪江、百丈漈、飞云湖、乌岩岭、洞头等 机场:温州永强机场 电话区码:0577 邮编区码:325000 政府驻地:广场路188号 火车站:温州站,温州南站等 行政类别:市辖区 地方方言:吴语瓯江片、闽语、畲语等 车牌代码:浙C 气候条件:中亚热带季风气候 面积:294.38平方千米 人口:71万(2010年末) 地方方言:吴语瓯江片、闽语、畲语等 行政类别:市辖区 气候条件:中亚热带季风气候 邮编区码:325000 电话区码:0577 著名景点:雁荡山、楠溪江、百丈漈、飞云湖

概况

2011年,鹿城区行政区划经过两轮调整,由原来的12个街道、4个镇、5个乡调整为7个街道、1个镇。设立藤桥生态新区、仰义都市休闲区、七都城市新区、双屿都市经济区、松台休闲文化区、五马中心商贸区、南汇现代商贸区及滨江商务区等8个功能区,是温州现代化大都市主中心之一。全区总面积294.38平方公里,总人口72.06万人。n

鹿城区是温州市中心城区,1984年3月建区,现辖16个街道、5个乡镇,总面积104.56平方公里,1998年底常住居民总人口50.26万人。

鹿城始建于公元323年,距今1600多年,相传筑城时有白鹿衔花而过,故又名“白鹿城”。鹿城历来是浙南地区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有“中央商务区”之称。

温州是东南沿海的中等城市,50年代是对台前线,60年代是文革火线,70年代是建设短线,80年代才是起跑线,经济基础相当落后,建国后到1981年,国家对温州地区的投入只有6.55亿元。鹿城区建区时没有一家国有企业,除一些区街里弄小集体企业外,几乎一片空白,人多地少,基础设施差,生产力十分低下。

近二十年来,鹿城区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摆脱争论,可以说,鹿城是在争论中出名,在不争论中发展,率先发展和管理私营经济,积极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引导和规范股份合作经济,建设和培育各类市场,逐步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路子,率先跨入全国首批小康县(区)行列。全区现有各类工商企业9835家,个体户29792家。2001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6亿元,比上年增长11%;工业总产值290亿元,增长11.5%;农业总产值3亿元,比上年增长51%;财政总收入11.08亿元,增长44.1%。2001年,随着温州市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鞋都",鹿城也被选定为中国鞋都生产基地。正在兴建中的中国鞋都产业园总规划面积6.4平方公里,园内建有国内一流的鞋文化博物馆(去年10月份已开馆)、展览馆,这一产业园将成为集科研、贸易、检测、信息、生产于一体,功能齐全、配套成龙的大型鞋业基地。现在鞋类产品,区已拥有康奈、东艺、吉尔达3个中国驰名商标,全国仅6个。

鹿城被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命名为“中国(温州)金属外壳打火机生产基地”和“中国(温州)剃须刀生产基地”,鹿城目前已形成了鞋类、服装、打火机、眼镜、剃须刀等全国知名的区域品牌,并成为我国东南沿海最重要的轻工产品出口生产基地之一。

地理位置

鹿城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中国海岸线的中间位置,交通运输便利,海路运输直达全国港口码头,公路运输处于浙南通向闽北和浙北的必经之道,金温州铁路已列入全国铁路网,国家计划内的沿海高等级公路将穿境而过,空中通道已开通30多条航线,可直达香港、澳门等地。鹿城在历史上以商贾闻名,改革开放后,又以商品经济发达、市场兴旺著称。大街小巷处处是商店,街街是市场,一片繁荣景象。

自然地理

鹿城区地处东南沿海,地形地貌多为平原、山地、丘陵、滩涂、岛屿等,台风、暴雨、干旱、高温、雷击、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

华盖山   遥望山形如华盖,面积9.13公顷,海拔56.8米,位于鹿城区东面。

海坛山   俗称上岸山,濒临瓯江,南与华盖山相望,海拔32.5米,面积6.57公顷。

积谷山   积谷山位于中山公园内,面积0.92公顷,海拔38.7米。郭公山郭公山位于鹿城区西北隅,原名西郭山。据传东晋郭骥曾登临此山察看地形,选址建城,改称郭公山。面积7.5公顷,海拔17.2米。

松台山  松台山海拔39米,面积4.23公顷。山上苍松林立,顶平如松。唐元和中建有净光宝塔,又称净光山。

巽山   巽山旧名宸暨山,海拔38.4米,面积1.35公顷,位于鹿城区东南隅。翠微山翠微山名担水山,海拔57米,面积27.5公顷。以山色苍翠幽微而得名。

西山   西山一名瓯浦山,又名金丹山,山峦起伏,层峰叠嶂,包括雪山,锦山,弥陀山,莲花心,外营盘山,底营盘山,总面积225.9公顷,海拔173米。

杨府山  杨府山别名瞿屿山,独峙江滨。面积37公顷,海拔139.8米。

瓯江从鹿城经过。

瓯江   瓯江为浙江省第二大江,它位于浙江南部,古名慎江,曾名永嘉江、温江。流域总的地势是西南高、东北低。瓯江发源于庆元、龙泉两县市交界的百山祖锅帽尖。西北流称梅溪,至李家圩左纳八都溪后称龙泉溪,流经龙泉县后左纳大贵溪,进入紧水滩、石塘两水库,东北流经玉溪水库,至大港头,左纳松阴溪后称大溪。至四都左汇宣平溪,至黄渡左纳小安溪,至古城左纳好溪后,折东南流至青田县船寮左纳船寮溪,至湖边右纳小溪,之后始称瓯江。经青田至温州市江心屿,水分南北二江,楠溪江从左岸汇入,其下游江心有七都岛分隔为两支,至龙湾汇合后东流,又有灵昆岛分隔为两汊,北汊经七里黄华、岐头注入温州湾,南汊经兰田码头注入温州湾,流域面积18100平方公里,河源至河口黄华岐头全长384公里,落差1300米,平均坡降3.4‰。

水利资源

新中

国成立后大力兴修水利,现瓯江流域已建成大小水库288座,其中库容1000万立方米以上的大中型水库21座。水库山塘塘河总蓄水能力22亿立方米。还有堰坝1.7万余条,年引水量1.9亿立方米。建排灌站6400多处,装机5万余千瓦。建江堤海塘1100多公里,水闸236座。大量的水利设施灌溉和保护200多万亩农田及温州、丽水、云和、龙泉、缙云、青田等城镇,效益显著。

瓯江年均径流总量202.7亿立方米(最大308.5亿,最小92.8亿),水力理论蕴藏量190万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170万千瓦,年发电量54亿千瓦时,还有68.5万千瓦的潮汐能资源,均未能很好开发利用。新中国成立前夕只有遂昌龙潭、云和瓦窑两座小水电站,装机共72千瓦。新中国成立后,水力资源得到大力开发。在50年代后期建成一批小型水电站,60~70年代又建成一大批小型骨干水电站,70年代以来贯彻小水电“自建、自用、自管”方针,小水电建设得到蓬勃发展。1983年12月地处瓯江上中游的庆元、龙泉、云和、景宁、武义、缙云等县被列入全国100个农村初级电气化试点县之中。农村电气化大大促进了工农业的迅速发展。

气候环境

瓯江流域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7.7℃,面临东海,常遭台风暴雨海潮袭击,降雨强度大,多年平均降水量1745.8毫米。流域西南部是浙江暴雨区之一,水旱灾害严重。东部平原水网地带地势低洼,常遭洪涝渍害。瓯江治理开发始于三国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当时在好溪上游建古方塘,至今已有1760年历史,但在新中国成立前流域内没有一座库容1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防御水旱灾害的能力很低。

经济概况

近二十年来,鹿城区率先发展和管理私营经济,积极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引导和规范股份合作经济,建设和培育各类市场,逐步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路子,率先跨入全国首批小康县(区)行列。

全区现有各类工商企业9835家,个体户29792家。2001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6亿元,比上年增长11%;工业总产值290亿元,增长11.5%;农业总产值3亿元,比上年增长51%;财政总收入11.08亿元,增长44.1%。2001年,随着温州市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鞋都",鹿城也被选定为中国鞋都生产基地。正在兴建中的中国鞋都产业园总规划面积6.4平方公里,园内建有国内一流的鞋文化博物馆(去年10月份已开馆)、展览馆,这一产业园将成为集科研、贸易、检测、信息、生产于一体,功能齐全、配套成龙的大型鞋业基地。现在鞋类产品,区已拥有康奈、东艺、吉尔达3个中国驰名商标,全国仅6个。去年,鹿城又被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命名为“中国(温州)金属外壳打火机生产基地”和“中国(温州)剃须刀生产基地”,鹿城目前已形成了鞋类、服装、打火机、眼镜、剃须刀等全国知名的区域品牌,并成为我国东南沿海最重要的轻工产品出口生产基地之一。

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鹿城区立足中心城区人流、物流集聚的区位优势,制定了"发展三产、提高二产、优化一产"的"三二一"发展战略,第三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全区现有商品交易市场50个,年成交额80亿元,房地产、旅游、社区服务,信息服务,会展业等新兴三产迅速崛起,此外,开放型经济发展迅速,2001年外贸出口59亿元,完成自营出口1.97亿元,名列全市第一。

建区以来,鹿城区依靠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大胆探索,走出一条有鹿城特色的发展路子。善于做时代弄潮儿的鹿城儿女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历史沿革

鹿城旧属永嘉县地,相传东晋太宁元年(公元323年)置永嘉郡筑城时有白鹿御花之瑞,故名。鹿城坐落在瓯江南岸,素有“东瓯名镇”之称,为历代郡、州、专区、县治所在地。

建国后,成立温州市。

1981年地市合并,原市区改设区,名温州市城区。1984年改名鹿城区。

1998年,鹿城区辖17个街道办事处,1个镇4个乡及江心屿办事处。总面积104平方千米。总人口50.26万人。

2000年,鹿城区辖17个街道、1个镇、3个乡。总人口875006人,各乡镇街道人口:鼓楼街道17146洪殿街道47615东风街道28894海坛街道22868朔门街道22441五马街道23032蒲鞋市街道52930大南街道21327小南街道56320松台街道17048市中街道21714西山街道18949莲池街道27167广化街道78354水心街道48348南浦街道71881上陡门街道36638双屿镇120372黎明乡73205南郊乡45352仰义乡23405(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1年7月7日,国务院(国函[2001]84号)批准,将瓯海区的藤桥镇、上戍乡、临江镇、双潮乡、岙底乡和梧埏镇的划龙桥村、上田村、鱼鳞浃村、前网村划归鹿城区管辖;将龙湾区蒲州镇的蒲州村和上蒲州村划归鹿城区管辖;将永嘉县的七都镇和桥下镇的中央涂居委会划归鹿城区管辖。面积从104平方千米增到294.38平方千米,人口从51.68万增到60.03万。

2001年9月12日,浙政函[2001]180号批复同意温州市鹿城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1)撤销城郊乡、黎明乡建制,原城郊乡乡东屿村以外的行政区、原黎明乡全部改由鹿城区政府直辖。(2)原城郊乡东屿村和小南街道的东屿居委会划归南郊乡管辖。南郊乡部分行政区域(南塘、灯塔、龙沈3个村)改由鹿城区政府直辖。调整后,南郊乡辖5村、2居,驻牛山北路27-1号(原址)。(3)双屿镇部分(垟田、双岙、箬笠岙等3村和温化生活区、新泽、云峰、栖霞、月泉、临风等6居)改由鹿城区政府直辖。调整后,双屿镇辖9村、4居,驻温金公路138号(原址)。(4)鹿城区政府直辖区域调整扩大后,连同原直辖区域调整设立若干街道办事处。

风土人情

船眼  建造新船时,要用上等樟木精制一对船眼,呈扁平半球形。新船下水前,选一吉日涨潮时辰,将船眼嵌钉在船头两侧,然后用黑白二色涂作服白和眼鸟。眼球朝下,一副观鱼神态。钉船眼规定用三枚钉子。先在左右角各钉上一枚,第三枚定好位,不钉实,挂上五彩丝线,代表金水水火土五行,到选定吉辰,由船主一敲而入,然后用新红布蒙住,称为“定彩”。新船下水前或首航前,要祭海神,由船主在鞭炮声中揭去红布,叫做“开眼”、初出海时,要在船上烧锅热水,锅里放银元,俗称“烧银汤”,用以洗船眼,使之“明亮”,帮助船主找到鱼群。

同船同命  渔船在渔场作业中,全船伙计同船同命,齐心合力,即使有人家里发生意外事件,也不能在本渔季尚未结束时离船。

迎头鬃  从前,有些渔村在渔汛结束后,要评出产量最高的渔船,并择吉日举行仪式。洞头闽南语区称此为“迎头鬃”。被评为头鬃者,渔行主奖给红包和头鬃旗。以锣鼓鞭炮送到老大家。船老大则摆酒请客。席上,船老大坐大位。宴后一起将头鬃旗送到船上,插在船头。

禁向邻船借物  渔船禁止向邻船借物件,意谓不夺别人财气;而当邻船缺乏淡水或其他必需物资时,则会主动给予帮助。接受帮助者有所回赠,一根木柴亦可。

挂衣寻尸  寻找失水者尸体,要用死者生前衣服绑在竹竿上,插在船头。海洋船只一发现尸体或听到泪息,即辗转传告。

公婆船  亦称水上人家,多为一船一户;也有一户两船,父母子女共同生活,颇为和谐。公婆船在内问或江中撒网捕鱼,以捕获物换粮食和烟酒。他们平时不大登岸,风风雨雨都宿船中。从前温州城内,河道密布。河网旁民居毗连,公婆船进入小河后,不好撒网,即敲起竹梆乞讨。如逢年书,船泊东门港,由男人留守,女人(公婆船奶)携小孩上岸,沿门求艺。一到元宵,便在船头摆设

祭品,祈祷神灵保佑新年安吉丰收。祭品中除捕获物外,还有讨来的铜钱和年糕,喻“财源旺,年年高”,这种水上渔家,清时来自福建,数十户,民国末期绝迹。

渔、船忌讳  俗语:“脚踏船板三分命。”船工、渔民在海上生活日子长,难免遇风浪及其他险情,心里常存不安全感,因而产生各种禁忌。如在讲话方面,不说带有翻、打、碰、漏、倒、扫、顿、触、死之类的话(含同音字),按通例将讳字改读或改称,有独有切口。

行为动作禁忌  饭后不许将碗反扣,人不能俯睡,不可用锅铲戳饭焦,不许用筷子在船板上顿。  船家、渔民还忌妇女上船。新船下水到出海期间,船主不进妻子产房,连妻子经期也不能入内。

渔船出海打桩,不能坐在桩堆上吃  吃鱼时不好挖鱼眼,吃完上半必须连头带骨夹去,再吃下半、捕鱼第一网拉上时,如网片被暗礁或水下利物勾破,只用绳子扎起破洞,不能用梭子补,意渭第一次放网就要补往,往后经常要补破网。建国后,这些禁忌逐渐消除。

鹿城小吃

带鱼番薯粉:直至今日,我还没有吃到过有比洞头的带鱼番薯粉这样把海鲜和山土货结合的如此美妙的小吃。山蛋蛋和带鱼是如此差异,却又如此美妙的融合在一起,山番薯的纯朴和海带鱼的生猛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就如同冰与火的奇异约会,使普通的东西具备了独特的魅力。

黄牛骨:永嘉黄田的黄牛是温州的地方名品,那儿的黄牛既帅气又膘肥,文火老汤滋润下的黄田黄牛骨真是滋味可人,富有嚼头而又不噻牙。再来几罐冰镇啤酒,不由感叹这就是幸福生活啊。

羊肉煲:这是一条即将被改造的路。街边冒着热气的熟食摊,当然少不了,著名的鸭舌,葱花牛肉卤面,有在锅里冒着热气的葱煎包与白豆腐脑,平阳炒粉干、肥肠粉。在温州,一条街上保持着那么多高水准的小吃已经不多了。城西,温州主人习惯地称它为“西郭”,这里的原住民都是一些底层手艺人。早时西郭民风剽悍,与“东门”一样出名。当时二边青年为宣泄过盛的血性而时常火并,也就是黑社会的打打杀杀。现在看起来东门顶多是一个鱼市场,而西郭完整地保留着温州的许多小吃。这是它的福份,“西门”人气最旺的当属“金龙羊肉煲”。店主其貌不扬,说有点木呐也不为过,可他对泰顺的山羊肉有独特的心得,肥瘦相宜的泰顺山羊肉,在有独特佐料的老汤里文火慢煲,最佐以青蒜段、红罗卜,就那股香气就够诱人的了。(后记:西城路几乎已改建完了,再也找不到民俗气这样浓郁的地方了,也找不到汇聚这样老道小吃的地方了。)

汤圆:说起温州小吃,就不能不说县前头的汤圆。那汤圆洁白晶莹、滑糯爽口、汤清香馨、入口即化。记得我在温州读书的时候,时常逃课偷跑到县前头去吃汤圆,至今想起还不禁使人莞然。

当然温州还有许多经典小吃,如李大同的双炊糕、楠溪江大妈麦饼、鼓楼街知味灯盏糕、小南门长人敲鱼汤等等,我不能再说下去了,不然有人会流哈拉滋了。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