鹃

汉语汉字
本义:小巧的鸟。特指杜鹃,同本义cuckoo。又名郭公、杜宇、布谷、子规。一种常见的鸟,上体灰褐色,下体白色而具暗色横斑,其显著特点是双音节叫声,并把卵产于别的鸟巢中为它代孵,吃毛虫,是益鸟。形声。从鸟,从肙(yuān),肙亦声。“肙”意为“小巧的”。“肙”和“鸟”联合起来表示“小巧的鸟”。
  • 中文名:鹃
  • 拼音:juān
  • 繁体:鵑
  • 部首:鸟
  • 五笔:keq、keqg
  • 仓颉:rbpym
  • 郑码:jqrz
  • 笔顺:251251135451
  • 笔画:12画
  • 注音:ㄐㄩㄢ
  • 统一码:基本区U 9E43
  • 结构:左右结构
  • 四角码:67227

字源演变

形声。从鸟,肙(yuān)声。

现代释义

基本释义

鹃juānㄐㄩㄢˉ

(鵑)

〔杜~〕见“杜”。

英语翻译

cuckoo

详细释义

鹃juān

【名】

(形声。从鸟,肙(yuān)声。本义:鸟名,即杜鹃)同本义〖cuckoo〗。又名郭公、杜宇、布谷、子规。一种常见的鸟,上体灰褐色,下体白色而具暗色横斑,其显著特点是双音节叫声,并把卵产于别的鸟巢中为它代孵,吃毛虫,是益鸟。如:鹃血(传说杜鹃啼声凄苦,日夜不停,甚至口中流血。常比喻悲怨之深);鹃魂(借指冤魂);鹃啼(形容思念之苦或悲怨极深)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亥集中】【鸟字部】鹃

《广韵》古悬切《集韵》《韵会》圭悬切《正韵》圭渊切,音涓。杜鹃,鸟名。《玉篇》甄鹃。《颜师古曰》鷤䳏,一名买,一名子规,一名杜鹃。《李时珍曰》杜鹃,出蜀中,状如雀鹞,而色惨黑,赤口,有小冠,春暮卽鸣,夜啼达旦,鸣必向北,至夏尤甚,昼夜不止,其声哀切,田家之,以兴农事。惟食虫蠹,不能为巢,居他巢生子。《埤雅》杜鹃苦啼,啼血不止,一名怨鸟,夜啼达旦,啼苦则倒悬於树。

《异物志》杜鹃一名巂周,自呼曰谢豹。《寰宇记》蜀王杜宇号望帝,立鼈灵为相,後因禅位,自亡去,化为子规。《华阳国志》杜宇称帝,会有水灾,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害,帝遂委以政,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规鸟鸣,故蜀人闻辄悲思之。

又花名杜鹃。《花木考》亦名山石榴,山踯躅,映山红。互见䳏鴂鷤鷶诸字注。巂字原刻从隹从冏。或隽字。字原刻从嶣从鳥。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