鳟鱼

鳟鱼

鲑形目鲑科动物
鳟鱼(Salmo playtcephalus),是一类很有价值的垂钓鱼和食用鱼,全世界大约也只有10种左右。鳟鱼是一群分类上属于鲑科鲑亚科的鱼类的俗名。所有被称为鳟鱼的鱼类都是鲑亚科的成员。栖息于江河流速较缓的水域或湖泊。为杂食性鱼类。北起黑龙江,南至广东,西自四川,东到江浙一带的江河与湖泊,均有分布。由于生理结构不规则,身体的颜色和习性差别大,鳟鱼是最难分类的鱼类之一。由于鳟鱼是许多人理想中的垂钓和食用鱼,世界各地每年都大量捕捞,因此,全世界大多数野生山海鳟、山鳟等鳟鱼都数量锐减,陷入濒危状态。
  • 中文名:鳟鱼
  • 拉丁学名:Squaliobarbus ourriculus
  • 别名:
  • 界:动物界
  • 门:脊索动物门Chordata
  •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 纲:硬骨鱼纲Osteichthyes
  • 亚纲:辐鳍亚纲Actinopterygii
  • 目:鲑形目Salmoniformes
  • 亚目:
  • 科:鲑科
  • 亚科:
  • 族:鲑亚科
  • 属:
  • 亚属:
  • 种:鳟鱼
  • 亚种:
  • 分布区域:
  • 命名者及年代:
  • 保护级别:
  • 中文学名:鳟鱼
  • 中文别名:鮅、赤眼鱼、红目鳟、红眼棒、红眼鱼、醉角眼、野草鱼
  • 英文名:Trout
  • 二名法:Salmo playtcephalus
  • 归经:胃经
  • 功效:暖胃和中;止泻
  • 主治:反胃吐食;脾胃虚寒泄泻

简介

鳟鱼是一类很有价值的垂钓鱼和食用鱼,全世界大约只有10种左右。

鳟鱼是一群分类上属于鲑科鲑亚科的鱼类的俗名,所有被称为鳟鱼的鱼类都是鲑亚科的成员。

史料考证

出自《本草纲目》。《纲目》:鳟鱼,处处有之。状似鍕而小,赤脉贯瞳,身圆而长,鳞细于鲜,青质赤章。好食螺蚌,善于遁网。

体型特征

体长,略呈圆筒状,后段稍侧扁,腹部圆。体长约30厘米。头呈圆锥形,吻钝。口端位,口裂突,呈弧形。唇厚,上颌两侧有2对不明显的短须。下咽齿3行,顶端钩状。眼大,鳞圆形,侧线鳞43~48。背鳍Ⅲ7~8,无硬刺,起点与腹鳍相对,臀鳍Ⅲ7~8。体背深黑色,腹部浅黄,体侧及背部鳞片基部各有一黑色的斑块,组成体侧的纵列条纹,眼上半部有一块红斑。背鳍深灰色,尾鳍后缘呈黑色,其他各鳍灰白。

生理特征

鳟鱼一般栖息在比较凉的淡水中,尤其是湍急的溪流和较深的池塘里,喜欢生活在冷水中,10-16度是最适当的,6-23度会减少他们繁殖或捕食的欲望及能力,到了23度以上致命。

繁殖

鳟鱼在春天和秋天产卵,雌鱼在河底砂砾层中挖出洞来,然后把卵产在洞里。那些栖息在海中的鳟鱼这进修也会返回内河产卵。卵孵化的时间大约是2-3个月,刚孵出来的小鱼苗离开洞以后,依靠浮游生物为生。生活于江河湖泊中,一般栖息于流速较慢的水中。

繁殖季节多在11月至翌年2月,繁殖高峰期是12月至次年1月。冰封期长的地区,有些种类在溪流开始解冻、饵料生物开始繁衍的春季繁殖,繁殖水温在8℃以下。性腺发育、成熟、受精、胚胎发育及稚鱼孵化的上限水温是13℃。超过13℃性腺发育失常,稚鱼畸形率增多。其受精后胚胎发育长达300~600度每日,完成仔鱼发育进入稚鱼期后孵化出膜,刚一孵出便是稚鱼,称为孵化稚鱼。生长最适水温是8~20℃,高于21℃,代谢强度、饲料效率、抗病力降低,25℃时会很快死亡。没有明显的生长下限水温,只要水不变成冰即能摄食生长。

栖息环境

鳟鱼通常都栖息在淡水中,喜欢生活在冷水中,10~16度是最适当的,16~23度会减少他们繁殖或捕食的欲望及能力,到了23度以上就致命了。有几种到繁殖季节会游入海中。鳟鱼和大马哈鱼同目同科,有亲密的亲缘关系。不少地方都很和重视人工繁殖和饲养鳟鱼。口端位,口裂突,呈弧形。唇厚,上颌两侧有2对不明显的短须吻钝。鳟鱼主要属于两个属,大马哈鱼属和红点鲑属。大马哈鱼属包括大马哈鱼和几种鳟鱼,红点鲑属包括几种也可以称为红点鲑的鳟鱼。这两属鳟鱼的区别主要在于它们的身体的颜色不同,嘴上面的犁骨及牙齿的形状不一样。红点鲑属鳟鱼在比较黑的肤色上有红色或者乳白色的斑点。红点鲑的旬船形而不是平直的。大马哈鱼属的鳟鱼肤色比较淡一些,上面有红色或者黑色的斑点,牙齿比较稀疏。

鳟鱼在春天和秋天产卵,雌鱼在河底砂砾层中挖出洞来,然后把卵产在洞里。那些栖息在海中的鳟鱼这进修也会返回内河产卵。卵孵化的时间大约是2~3个月,刚孵出来的小鱼苗离开洞以后,依靠浮游生物为生。生活于江河湖泊中,一般栖息于流速较慢的水中。我国除西北、西南外,南北各江河湖泊中均有分布。

分布

栖息于江河流速较缓的水域或湖泊。为杂食性鱼类。

原先主要产于北半球,现在被广泛地引入世界各地。它们的食物主要是昆虫、小鱼和它们的卵以及甲壳类动物。

在中国北起黑龙江,南至广东,西自四川,东到江浙一带的江河与湖泊,均有分布。即除西北、西南外,南北各江河湖泊中均有分布。

由于鳟鱼是许多人理想中的垂钓和食用鱼,世界各地每年都大量捕捞,因此,全世界大多数野生山海鳟、山鳟等鳟鱼都数量锐减,陷入濒危状态。

分类

世界上在海淡水域可以实施完全人工养殖的鳟鱼类约有16种。已经形成了配套全人工养殖技术并已普遍养殖或正在扩大养殖的主要有以下4种。

虹鳟

虹鳟是鲑科鱼类第一个被开发成养殖品种的鱼类,迄今有120多年的养殖历史,养殖区域已遍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背棘(总数):0;背的软条(总数):10-12;臀棘:0;臀鳍软条:8-12;脊椎骨:60-66。

体呈纺锤形而侧扁。口端位,口裂大,可达眼睛后缘直下方;雄鱼口裂更大,上下颌稍具钩形。鳃被架12-16。体被细小的圆鳞,头部裸出无鳞。背鳍单一,软条数11-12;背鳍稍后方有一脂鳍;臀鳍软条数11-12;腹鳍具腋突;尾鳍叉形。体色随着栖息地、鱼体大小与性别状态而有所改变:溪流型与溯河产卵型的鱼体比较黑,颜色比较强烈;湖泊型的鱼种颜色较淡且比较明亮与偏银色。一般体背侧为灰绿色,腹侧银色,身体、背鳍与尾鳍皆密佈黑点,腹部较少。幼鱼体侧具有8-13个椭圆形斑块,成长后消失。生殖季时,成鱼体侧中央的紫红色纵带特别显着。生育期的雄鱼并没有追星(nuptial tubercles)出现,只有在头部、口部与体色上有小小的变化。

金鳟

金鳟是从虹鳟鱼的体色突变种选育成的金黄体色品系。1996年从日本引进,现已成为各地普遍养殖的优良品种。生物学特性以及生长速度、单位面积产量等与虹鳟鱼相似。兼具食用、垂钓和观赏价值。其金黄体色是显性遗传性状,对育种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种质价值。因其富丽典雅的金黄体色,市场价高于虹鳟鱼。

山女鳟

原产于日本,50多年前被开发成养殖品种。是鲑科鱼中两种肉味最鲜的品种之一,市场价相当于虹鳟的3~8倍,适于池塘和溪流垂钓。2年性成熟,终生只繁殖一次。2龄鱼体重多为400~700克,最大个体900~1000克。抗病力强,一般不感染病毒性疾病。在22~25℃水温下,生存能力及摄食强度好于虹鳟。1996年引进中国,包括人繁在内的全人工养殖技术已经成熟。

日光白点鲑

原产日本,养殖历史已50多年。2年性成熟,终生可多次繁殖,适于垂钓。烹制鱼肴以生鱼片著称,市价为虹鳟的2~3倍。1996年引进我国,年均水温12℃条件下,12月龄体重110~130克,2龄鱼500~1000克。最大个体达2000克以上。在0~4℃环境中生存活力、摄食强度好于虹鳟鱼。喜食下沉中的人工饵料,也喜食沉底饵料。抗病力强,基本不感染病毒性疾病。

此外,还有土著种细鳞鲑、远东哲罗鲑、花羔红点鲑以及引进种河鳟、北极红点鲑、银鲑、大西洋鲑、褐鳟等正在进行试验养殖。

养殖

选择与准备

池塘的选择鳟鱼养殖一般都采用的是冷流水养殖,池塘用水绝大部分都采用串联式使用,因此,鳟鱼亲鱼培育池要选择在最上游的池塘,这样保证了进入亲鱼池的水都是新鲜的水,如果发生鱼病也不容易感染鳟鱼亲鱼。池塘的面积要根据计划养殖鳟鱼亲鱼的数量来定,保证鳟鱼亲鱼游动自如即可,一般应在100平方米以上,池塘深度80厘米,水能加至50厘米即可。

池塘的准备选择好培育鳟鱼亲鱼的池塘后,将池塘中的水全部排放干净,清除池底的淤泥和杂物后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毒,除了对池底进行彻底消毒外,还必须对池壁彻底消毒。具体消毒方法是将生石灰或漂白粉融化成水,然后满池泼洒,消毒后不要立即注水,在太阳下暴晒3~5天。消毒完毕后,检查池塘的进水闸和排水闸,修补好损坏的闸板和栏鱼栅。

选留与放养

亲鱼的选留鳟鱼亲鱼包括雌鱼和雄鱼,雌鱼和雄鱼必须来自两个养殖地区,不能有近亲关系。计划留作亲鱼的鳟鱼要单独养殖,在养殖过程中不断选择,择优弃劣,定性选育,计划选择雌鱼的群体绝对不能留雄鱼,而计划选择雄鱼的群体绝对不能留雌鱼。必须建立自己养殖场的亲本配对关系档案,保证后代的优良性状。生产发眼卵的养鳟场,要每年选留亲鱼,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淘汰繁殖力差的亲鱼,补充新的亲鱼。根据需要保证亲本群体的数量。

亲鱼的放养新选的亲鱼和刚进行完人工繁殖的亲鱼暂时还不能混在一起养殖,刚进行完人工繁殖的亲鱼体质比较弱,摄食能力差,因此,进行完人工繁殖的鳟鱼亲鱼要单独饲养,待体质完全恢复再放入下一年度进行人工繁殖的亲鱼池中养殖。鳟鱼亲鱼培育前期雌雄个体同池混养,进行人工繁殖前一个月,将雌雄分池单独饲养。鳟鱼亲鱼放养密度,雌雄个体混养时每平方米水面放养3~5尾,雌雄个体分养时,放养密度减半。

繁殖后亲鱼的恢复鳟鱼亲鱼人工繁殖后消耗很大,体质比较弱,因此在实际生产中要特别注意,保证繁殖后亲鱼的存活率。刚进行完人工繁殖的亲鱼由于离水时间较长,投放时要轻轻放入池中,位置选择在池水比较平缓的上游,如果投放的亲鱼平躺在池底就要轻轻拨动,让其慢慢游动。

投喂的饲料营养要比平时更丰富,最好投喂一些容易消化吸收的饲料,饲料中添加抗菌素并增加维生素的含量。投喂时比平时要更细心,慢慢长时间投喂,尽量保证产后亲鱼尽快摄食。产后亲鱼池中的进出水尽量平缓,不要形成急流,减少鱼体的能量消耗。如果重视了产后亲鱼的恢复就可以大大提高其存活率,保证下一年度生产亲鱼的数量。

饲料与投喂

饲料的选择与配制鳟鱼养殖池基本都是水泥池,池中几乎没有天然饲料,营养完全依靠人工投喂饲料,因此,选择配制优质全价饲料是养殖鳟鱼的关键。

鳟鱼亲鱼的饲料可以直接选择商品饲料,商品亲鱼饲料营养全面,质量稳定,养殖过程中劳动强度较小,但价格高,存放时间长,容易造成营养损失。如果自己配制饲料,必须严把原料质量关,每种原料不能变质,配成的饲料蛋白质在42%以上,而且动物蛋白要占80%以上,脂肪含量6%即可。

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要丰富,最好是现配、现加工、现投喂。具体配方:进口鱼粉50%、肉骨粉10%、蛋白粉20%、血粉5%、苜蓿粉5%、次粉5%、豆油5%。添加剂按购买鳟鱼亲鱼预混料按用量添加,如果预混料中不含类胡萝卜素,另外再添加40~60ppm类胡萝卜素。如果有条件,可以投喂鲜活野杂鱼和动物内脏等动物性饵料。投喂鲜活动物性饵料必须清洁卫生,严把质量关,带病源的绝对不能投喂。

饲料的投喂鳟鱼亲鱼个体较大,行动比较迟缓,放养密度相对较小,在实际投喂时要耐心细致,慢撒投喂,保证每尾鱼每次投喂时都能吃到饲料。使用成品饲料或自己配制加工的饲料,如果另外要添加抗菌素、维生素类、胡萝卜素等时,先将要添加的物质用量计算好,用温水溶解,将要添加的饲料平铺开,用喷雾器均匀喷洒到饲料上,在室内晾干后就可投喂。亲鱼的投饲量按鱼体重的0.5%投喂,投喂时灵活掌握,鳟鱼亲鱼摄食减少,可减少投喂量,但要及时分析,找出摄食减少的原因,一般在繁殖季节摄食会减少,或者是水质变化、饲料变化等因素也导致摄食减少。

鳟鱼亲鱼培育的饲料,如果有鲜活野杂鱼等动物性饵料,可长期投喂,但必须保证每天至少有0.2%的成品饲料投喂,否则,如果新鲜动物饲料没有保证,再投喂成品饲料容易导致摄食习惯变化而诱发疾病。新鲜动物饲料每100公斤按30公斤成品饲料计算。如养殖亲鱼1000公斤,每天的投饲量是0.5%,全部投喂成品料,每天的投饲量就是5公斤,如果要投喂新鲜动物饵料。

其中成品饲料不能低于0.2%,即每天投成品料2公斤,投喂新鲜动物饲料10公斤。每天9:00和17:00投喂两次。投喂新鲜动物饵料可以提高鳟鱼繁殖力、受精率、发眼率,最终提高鱼苗养殖的成活率,因此,在鳟鱼亲鱼培育时,尽可能投喂一些新鲜动物饵料。

水温

淡水或海水养殖都需要一个低温的水域环境。夏季水温不超过22℃,最高不超过24℃,冬季不结冰或短期内结冰、无污染、澄清透明的海、淡水都可用于养殖鲑鳟鱼。水温是影响养殖效果的重要因素。在适温范围内,水温越高生长越快,表1列示了池养虹鳟鱼的不同水温条件下的生长情况。水温越高,溶解氧越低,当水温达到22℃时,水中的溶解氧会降到5~6毫克/升。这时水环境出现了水温偏高和氧量偏低两个不利因素,鱼体代谢强度和饵料效率都会降低,长此下去会严重地影响生长,甚至会引起死亡。水温18℃以下,生长一般不会受到水温和溶解氧的影响。

下表是池养虹鳟鱼的生长(克)

均水温(℃)

满1年体重

满2年体重

满3年体重

12~14

100~200

400~1000

1000~2000

8~9

40~50

200~400

800~1000

溶解氧

鳟鱼喜栖高溶解氧水域。一般情况下,虹鳟鱼溶解氧安全临界值为3.15毫克/升,长期在低氧环境下饲育的鱼,其安全临界值降为2.45毫克/升左右,溶解氧低于5毫克/升时,虹鳟鱼呼吸频率加快,低于4毫克/升时游动迟缓,当鱼群集在入水口呈现浮头状时,水中溶解氧大约已降到了3毫克/升以下,这时鱼的生命已经受到了威胁。安静的环境下,鱼耗氧量会降低。温度、光照、震动等对鱼体的刺激因素,都会使耗氧量增加而降低溶解氧环境的安全性。水温变化的刺激,可使耗氧量增加30%~70%,光照和震动刺激可使耗氧量分别增加20%~30%和40%~50%,多种因素组成的复合性刺激,会使耗氧量比安静状态下增加1倍以上。流水池饲育鲑鳟鱼类,排水口溶解氧应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

水质

影响鳟鱼生长的水质因素很复杂,主要是水的酸碱性和氨氮浓度。鳟鱼对酸碱度的耐受范围是5.5~9.2,适宜范围是6.5~7.5,酸性特别是强酸性环境对虹鳟鱼会产生抑制生长的致害作用。来源于残饵、粪便等有机物的非分解状态的氮素特别是氨氮和亚硝酸盐,是鲑鳟鱼的致毒物质。虹鳟鱼对氨氮的耐受浓度是0.0125毫克/升,在流水池内,如果ph为7左右,耐受浓度可达0.05~0.6毫克/升,在接近中性的水中,氨氮一般不会造成大的危害。

药用价值

归经:胃经

功效:暖胃和中;止泻

考证:出自《本草纲目》、《纲目》鳟鱼,处处有之。状似鍕而小,赤脉贯瞳,身圆而长,鳞细于鲜,青质赤章。好食螺蚌,善于遁网。

主治:反胃吐食;脾胃虚寒泄泻

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捕捞,捕后,除去鳞片及骨脏,洗净鲜用

用药禁忌:患疮疡疥癣者慎服

功效分类:温里药

性味:味甘;性温

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赤眼鳟的肉

出处:《中华本草》

相关研究

磁感应细胞

德国科学家2012年7月9日在美国新一期《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报告说,他们从鳟鱼鼻部分离出磁场感应细胞,这项发现有助于理解迁徙动物如何利用地球磁场导航。德国慕尼黑大学的科学家把鳟鱼鼻腔组织的悬浮液放在光学显微镜下,然后在其周围布置好缓慢旋转的外部磁场,随后科学家通过识别细胞的旋转运动分辨出磁性细胞,并用虹吸方式将这些细胞分离出来。他们发现,这些磁性细胞含有一些富含铁的磁性颗粒,它们会固定在细胞膜上反光。这种独特结构使得磁性细胞对磁场的灵敏度比此前估计值要高出100多倍。领导研究的慕尼黑大学科学家斯特凡·埃德表示,这项发现表明,鳟鱼体内的磁性细胞有能力探测外部磁场的微小变化。科学界早已知晓某些动物可以感知地球磁场,但对其机制是否相同以及它们能多大程度上感知地磁却不清楚,因此这种研究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磁感应动物。

回收稀土

2013年8月21日,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报道,日本广岛大学和爱信精机下属的研究开发公司爱信COSMOS研究所共同开发出使用生物DNA来回收高科技产品零部件废弃物中所含稀土的技术。该技术使用三文鱼或鳟鱼的DNA吸附稀土,并注入酸性水溶液后进行分离回收,可回收得到纯度高达90%以上的钕和镝等。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