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

鲤形目鲤科动物
鲤(学名:Cyprinus carpio)是鲤科、鲤属鱼类。体延长而侧扁,肥厚而略呈纺缍形,背部略隆起,腹缘呈浅弧形。头中大,头顶宽闻。[1]吻钝圆,上颌包着下颌。口略小,下位,斜裂,呈圆弧形。咽头齿3列。须两对,吻须较短,颌须较长。鳃耙短而呈三角形。体被圆鳞,侧线完全,略为弧形。背鳍硬棘Ⅲ;臀鳍硬棘Ⅲ,分枝软条5;尾鳍叉形。背鳍与臀鳍第Ⅲ条硬棘后缘有锯齿。体背部暗灰色或黄褐色,侧面略带黄绿色,腹面浅灰色或银白色。背鳍和尾鳍基部微黑色;胸鳍和腹鳍微金黄色。鲤为淡水中下层鱼类,杂食。对生存环境适应性很强,栖息于水体底层,性情温和,生命力旺盛,既耐寒耐缺氧,又较耐盐碱,在小于7克/升的咸水中生长良好,最适宜含盐量为1~4克/升。最适宜的水温在20~32℃之间,最适宜繁殖的水温22~28℃。最适宜生长的pH值是7.5~8.5。鲤鱼属杂食性鱼类,幼鱼主要摄食轮虫、甲壳类及小型无脊椎动物等。分布于阿富汗、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保加利亚、中国、克罗地亚、格鲁吉亚、德国、匈牙利、伊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巴基斯坦、罗马尼亚、俄罗斯、塞尔维亚、斯洛伐克、塔吉克斯坦、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
  • 中文名:鲤
  • 拉丁学名:Cyprinus carpio
  • 别名:
  • 界:
  • 门:脊索动物门
  •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 纲:硬骨鱼纲
  • 亚纲:辐鳍亚纲
  • 目:鲤形目
  • 亚目:
  • 科:鲤科
  • 亚科:
  • 族:
  • 属:鲤属
  • 亚属:
  • 种:
  • 亚种:
  • 分布区域:
  • 命名者及年代:Linnaeus, 1758
  • 保护级别:(IUCN 2008年 ver 3.1)——易危(VU)
  • 外文名:Common ca

动物学史

•t名称来源

鳞有“十”字文理,故名鲤(李时珍《本草纲目》)。又名赤鲤、玄驹、黄骥、黄骓;今俗名鲤拐子。赤鲜公(唐律。见《康熙字典》)。

•t古籍记载

鲤自古迄今被视为食中珍品。《诗经・小雅・六月篇》记周宣王伐狎狁胜利后大宴诸侯时:“吉甫燕喜,既多受祉,来归自镐,我行永久,饮御亲友,炰鳖脍鲤。”《诗经・衡门》篇记有“岂其食鱼,必河之鲤”之句。《孔子家语》还称鲁昭公赐孔子鲤,适其生子,孔子为荣君之赐,便命名鲤、字伯鱼。可见古人对鲤鱼的珍视。

全世界最早的养鱼文献——陶朱公范蠡(前473年)著的《养鱼经》,就是在黄河流域山东定陶写的,而且主要以鲤为养殖对象。甚至南北朝陶弘景(456~536)记载:“鲤为诸鱼之长,形既可爱,又能神变,乃至飞越江湖,所以仙人琴高乘之也。”俗传鲤鱼跃龙门变成龙的神话,全国童叟仍然皆知。

黄河流域古时养鲤之风很盛,如《三辅决录故事》载汉武帝“作昆明池学水战法。帝崩,昭帝小,不能征讨,于池中养鱼,以给诸陵祠,饮给长安市,市鱼乃贱”。到唐朝因皇帝姓李,与鲤同音,乃以法律严禁食鲤。群众将鲤改名赤鲜(红草鱼)也为法律所不许。如《酉阳杂俎》载“唐朝律,取得鲤鱼即宜放,仍不得食,号赤鲜公,卖者决六十(打六十棍)”。所以群众渐改养青鱼、草鱼、鲢、鳙等。但因鲤适应力强、肉多、味美、易养,仍为池塘养鱼业的一种重要养殖对象。

•t养殖史

鲤主要原产中国,后移殖到伊朗(波斯),1150年鲤自波斯移到奥地利,1496年移到英国,1560年移到普鲁士又转到瑞典;1729年移到沙俄,1830年自欧洲到美国;1905年到了伊犁河,1915年自中国香港又移到菲律宾。

鲤鱼是世界上最早养殖的鱼类。早在殷商时代,中国便开始池塘养殖鲤鱼。在春秋战国时期,范蠡就编著了世界上最早的养鱼著作——《养鱼经》,其中详细记载了池塘养殖鲤鱼。到了汉代,池塘养鲤已很盛行,从皇室到地主都经营着养鲤业。到了唐代,因为皇帝姓李,“鲤”与“李”同音,因而鲤鱼身价倍增,摇身一变成了皇族的象征,于是“养鲤”、“捕鲤”、“卖鲤”、“食鲤”都成为皇族最大的禁忌,违者必处以重罚,所以唐代鲤鱼养殖业渐渐衰败。后来,鲤鱼从我国渐渐传到其他国家。鲤鱼已成为一种世界性养殖鱼类。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家们通过人工杂交育种技术,培育出丰鲤、荷元鲤、芙蓉鲤、建鲤等多个生长快速、品质良好的鲤鱼新品种。

形态特征

背鳍Ⅲ~Ⅳ-16~20;臀鳍Ⅲ-5;胸鳍Ⅰ-15~17;腹鳍Ⅰ-8(偶为9);尾鳍Ⅴ~Ⅸ-17(偶为16)-V~Ⅷ。侧线鳞33-36 6/6 2-3。鳃耙外行5~9+13~16,内行8~10+16~18。下咽齿臼齿状,3行:4·2·1(或3·2·1)。

标本体长93.5~300.8毫米。体长纺锤形,中等侧扁;体长为体高2.9~3.5倍,为头长2.9~3.8倍,为尾部长3.4~4.2倍,为尾柄长1.7~2.2倍。头亦侧扁;头长为吻长2.9~3.6倍,为眼径3.9~6.7倍,为眼间隔宽2.5~2.7倍,为上颌须长4.2~6.6倍。吻钝,鱼愈大较眼径愈长。眼位于头侧上方,后缘距头后端较距吻略远。眼间隔微圆凸。鼻孔距眼较距吻端近。口前位,稍低,圆弧状,达鼻孔下方。唇仅口角处发达。须2对;吻须细弱,长约等于眼径;上颌须粗大,达瞳孔中央。鳃孔大,侧位,下端达前鳃盖骨角后下方附近。鳃盖膜连鳃峡,互连。鳃膜条骨3.鳃耙短小,最长约等13眼径,外行鳃耙内侧与内行外侧有许多小突起。下咽齿臼齿状,齿面有黑沟纹,纹数与鱼冬龄常一致。肛门位于臀鳍略前方。鳔分2室。

圆鳞中等大;前端较横直;鳞心约位中央,微凸,向后有辐状纹。侧线侧中位,前端稍髙。背鳍最后一硬刺发达,后缘两侧向下有倒齿;第1分支鳍条最长,头长为其长1.7~2.2倍。臀鳍短;头长为第1臀鳍条长1.7~2.4倍。胸鳍侧位而低,圆刀状,头长为第3~4鳍条长1.3~1.7倍,约达背鳍始点下方。腹鳍始于第1~2背鳍条基下方,亦圆刀状,头长为其长1.5~1.9倍,不达肛门。尾鳍深叉状。

鲜鱼背侧蓝黑色;两侧及腹面小鱼为银白色,大鱼渐有金黄色光泽。体侧鳞后缘较暗,中央黑斑状。背鳍及尾鳍淡红黄色,其他鳍金黄色。唇黄红色。虹彩肌金黄色。栖息在浑水或多草处体色较黄,清水处色较淡。

生活习性

鲤为淡水中下层鱼类,杂食。 对生存环境适应性很强,栖息于水体底层,性情温和,生命力旺盛,既耐寒耐缺氧,又较耐盐碱,在小于7克/升的咸水中生长良好,最适宜含盐量为1~4克/升。最适宜的水温在20~32℃之间,最适宜繁殖的水温22~28℃。最适宜生长的pH值是7.5~8.5。鲤鱼属杂食性鱼类,幼鱼主要摄食轮虫、甲壳类及小型无脊椎动物等。随着个体的增大,逐步摄食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成鱼主要摄食螺、蚌、蚬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的幼虫、小鱼、虾等,也食一些丝状藻类、水草、植物碎屑和人工配合饲料等。随着水温的升高而摄食量增大,进入生殖季节,停止摄食。繁殖后为摄食旺季,冬季摄食强度弱,甚至不摄食。

鲤的生长在中国随气候寒暖而异;在南方较快,东北较慢;在黄河流域也有类似现象;在山东和河南较快,内蒙古到甘肃较慢。

分布范围

非洲:安哥拉、布隆迪、喀麦隆、中非共和国、科特迪瓦、埃及、埃斯瓦蒂尼、埃塞俄比亚、加纳、肯尼亚、莱索托、马达加斯加、马拉维、毛里求斯、摩洛哥、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尼日利亚、留尼汪岛、卢旺达、南非、苏丹、坦桑尼亚、多哥、突尼斯、乌干达、赞比亚、津巴布韦。

亚洲:阿富汗、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孟加拉国、不丹、文莱、柬埔寨、中国、格鲁吉亚、印度(奥里萨邦、泰米尔纳德邦)、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拉克、以色列、日本、约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老挝、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菲律宾、沙特阿拉伯、新加坡、南韩、斯里兰卡、叙利亚、中国台湾地区、塔吉克斯坦、泰国、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越南。

欧洲:奥地利、白俄罗斯、比利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斯洛伐克、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爱尔兰、意大利、拉脱维亚、列支敦士登、立陶宛、卢森堡、荷兰、北马其顿、挪威、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俄罗斯、塞尔维亚和黑山、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乌克兰、英国。

北美洲:加拿大、哥斯达黎加、古巴、多明尼加共和国、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牙买加、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马、波多黎各、美国。

大洋洲:澳大利亚、斐济、关岛、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生殖期随地区气候不同而异。一般以日平均水温18~25℃为产卵盛期。在中国河南、山东为清明节(四月上旬)前后,在晋南虞乡与关中盆地(西安)为谷雨节(四月下旬)前后,在河套为5月中下旬。喜产卵于缓静多水草处,尤喜黎明前安静时产卵。雄鲤几乎全年精巢处于成熟期。雌鲤常每年产卵1次,少数产2~3次而量很少。卵黄色,沉性,卵径约1.3毫米,粘水草上,体重1~1.25千克雌鲤怀卵量约为20~30万粒,体大者可达169.6万粒。日平均水温16℃时孵化需6日,20℃时需42日,25℃时需3日,30℃时需2.1日。

鲤的成熟年龄在珠江三角洲最小为1冬龄;在晋南虞乡雌鲤最早为2冬龄,一般为3冬龄,雄鲤最早1冬龄,一般为2龄;在黑龙江雌鲤最早为3龄。在天然水域中性成熟雌、雄鲤尾数比例常为1/5~1/4,个别性成熟雌鲤春季不产卵。一般产卵后到秋季卵巢仅恢复为Ⅲ期到Ⅳ期初;所以秋季人工催青产卵时,对当年已产过卵的雌鲤难有成效。

人工繁殖

1.t选择亲鱼:雌鱼选择背高体宽、头较小、腹部膨大,肛门和生殖孔略红肿突出的个体,规格在1.5千克以上;而雄鱼应选择体狭长、腹部较硬、生殖孔略内凹、体质强壮的个体,规格在1千克以上。

2.t人工催产:当水温达到最适温度20~23℃时进行催产。采用胸腔一次注射方法。雄鱼注射剂量为雌鱼注射剂量的一半。按雌雄比例为2:3配组放入产卵池中。

3.t人工授精:达到效应时间后将亲鱼捕出进行干法人工授精。

4.t孵化:将粘满受精卵的鱼巢放在孵化池中进行孵化,并保证水温维持在20~24℃之间。孵化期间保持微流水状态,溶解氧6.0毫克/升以上;注意防治水霉病。

下级分类

养殖技术

苗种培育

1.t鱼苗培育:培育池塘面积为2~5亩,水深1.5米左右,池底平坦,淤泥较少,不渗漏,水源充足,无污染,水质清新,注排水方便;鱼苗下塘前用生石灰等清塘消毒,并施有机肥;每亩放苗6~8万尾,选择适口饲料进行培育。

2.t鱼种培育:育苗达到一定规格后应分塘培育。培育池塘面积为5~10亩,水深2.0米左右,池底平坦,淤泥较少,不渗漏,水源充足,无污染,水质清新,注排水方便;每亩放苗3000~4000尾,选择适口饲料进行培育。

成鱼养殖

由于鲤具有适应性强、个体大、生长快、抗寒、抗病等特点,中国黑龙江省养殖面积较大,养殖方式有池塘养殖、大水面养殖和网箱养殖等。

•t池塘养殖

对池塘面积形状没有过高的要求,只要注排水方便、水量充足无污染、水质符合渔业生产要求、水深2米左右即可。

1.t清塘:放养前15~20天用生石灰进行清塘,然后注入新水。

2.t放养:春片规格要整齐,体质健壮、体表无伤。5月中下旬投放,投放量为500~800尾/亩,放养前用35%食盐水浸洗5~10分钟消毒。

3.t投喂:放养后即开始驯化投喂。驯化采用一定响声建立条件反射信号,诱导鱼类上浮抢食。每天训练3~5次,这样5~10天后,鱼便成群争食。鲤的摄食量随着个体大小、水温及溶解氧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日投饵量一般以鱼体重的5~7%为宜。投喂时遵照“定时、定点、定质、定量”的投喂原则,每次投喂以鱼达到“八分饱”为宜。

4.t调水:定期加注新水,每30天换0.3~0.5米新水,每25天亩用生石灰全池泼洒一次,调节pH值。

5.t防病:坚持“以防为主,防治并重”的原则。饲养期间每月全池泼洒一次漂白粉。

6.t管理:坚持早、午、晚各巡塘1次,每天测量水温2次,定期测量pH值和溶解氧做好各项记录。

•t大水面养殖

养殖场所通常选择水库、湖泊等,放养前要根据水库、湖泊的水深、光照、植被、饵料生物量、种群结构、预计产量及预期规格等因素确定放养数量。大水面养殖鱼病虽然较少,但不能轻视,要从根本上把好鱼种关。

•t网箱养殖

除大水面中可放置网箱外,条件适宜的江河中也可放置。

1.t水域选择:进行网箱养殖的水域,要风浪小,底质平坦,水位稳定,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水深在2.5~3.0米以上;要背风、向阳、溶氧丰富。

2.t鱼种选择:鱼种应规格整齐,体质健壮,体表无伤,合理确定放养密度。切忌规格出现两极分化、大小不齐的现象,如发现鱼类生长不齐、个体大小差异明显时,应及时处理。

3.t饵料选择:根据鲤的生理特性,结合不同生长时期的需求配制全价适口的饵料,同时做到科学投喂,以取得最大的效益。

4.t疾病防治:网箱中养殖密度大,因此在洗箱检查时要小心操作,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搞好日常管理。

5.t防逃管理:网箱养殖防逃是养殖成功的关键,一旦出现破损现象,损失将十分严重,所以网箱养殖一定要做到勤检查、勤维修、勤洗箱、勤排污,定期安全检查。

保护现状

•t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08年 ver 3.1)——易危(VU)。

2007年12月12日,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第一批)》。

主要价值

经济:鲤在黄河流域渔业中为一重要经济食用鱼。据不完全统计,1956年及1957年在东平湖分别产497.73吨和453.64吨,占该湖鱼总产量的20%;在内蒙古乌梁素海1957年产2150吨,占该湖鱼产量的50%;在陕西省潼关等处鲤亦占首位。所以鲤在黄河流域的天然水体或池塘养殖业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观赏:鲤因为自身绚丽的色彩,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在日本,红色的鲤鱼被称为“锦鲤”,象征吉祥、幸福,更有“神鱼”和水中“活宝石”的美称。

食用:鲤鱼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内陆地区鱼席上的当家菜。“糖醋鲤鱼”作为鲁菜最有名的代表菜名扬天下。

物种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龙是最高贵的,而鲤只要越过龙门就能化身为龙。鲤代表着顽强的生命力、旺盛的生殖力,还代表着家族的富裕和兴旺。另外,鲤与“礼、利”谐音,因此中国自东周时代起2000多年,形成了很多与鲤有关的文化习俗,比如年画上儿童骑着鲤,过年的年夜饭一定要有鱼——大部分地区年夜饭上的鱼都是鲤,很多地区长期保留过年把鲤作为礼物送人的习俗,有些地方有特定时节吃鲤的风俗。

鲤常常出现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诗经》中曰:“岂食其鱼,必河之鲤。”“饮御诸友,庖鳖脍鲤。”汉代大诗人蔡邕食过黄河鲤后,留诗曰:“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唐诗中的鲤文化相当丰富,以鲤为题的诗歌很多。李白有诗曰:“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岑参的《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一诗写道:“侧闻阴山胡儿语,茜头热海水如煮。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独孤及在《送何员外使湖南》一诗中写道:“王程傥未复,莫遣鲤鱼稀。”李商隐的《板桥晓别》一诗则曰:“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刘禹锡在《洛中送崔司业》中写道:“相思望淮水,双鲤不应稀。”

锦鲤作为鲤的一个品种,同样承载着鲤文化习俗,承载着人们的美好愿望。由于锦鲤是观赏鱼,可以长期养殖、与人相伴,在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方面,更有其独到的优点,因而形成了一些新的习俗。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