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

汉语汉字
鲜(拼音:xiā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古字形从鱼从羊,羊肉和鱼肉都是味道鲜美的食物,本义为新鲜味美。许慎《说文解字》则认为此字“从鱼,羴(膻的异体字)省声”,本义为鱼名,又指活鱼、鲜鱼,又指新杀的鱼鳖鸟兽,引申为新鲜、鲜明。以上义读xiān。“鲜”又假借为“尟”,读作xiǎn,表示少之义。[1]
  • 中文名:鲜
  • 拼音:xiān、xiǎn
  • 繁体:鮮
  • 部首:鱼
  • 五笔:QGUD
  • 仓颉:NMTQ
  • 郑码:RUC
  • 英文:fresh;delicious;attractive
  • 笔画:14
  • 部首笔划:6
  • 四角号码:28151
  • UniCode:U 9C9C
  • 异体字:*鱻、*尟、*尠
  • 造字法:会意字或形声字
  • 结 构:合体字,左右结构
  • 统一码:基本区 U 9C9C
  • 字 级:一级(3135)

字源演变

《说文解字·鱼部》:“鲜,鱼名,出貉国。从鱼,羴(shān)省声。”许慎把鲜字解释为一种鱼名,出产在貉国。貉国古时指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一个邦国。从羊的羊字,许氏以为是羴字的略写。羴即膻,指羊身上的酸臭气味。羊为什么是羴的简省字,羴与鱼字组合是否表示鱼的气味,又解鲜为“鱼名”。这样就说不清楚鲜字究竟是形声字还是会意字了。

鲜字金文图1、图2。篆文作图3,形体基本相同,只是羊字或在上部,或在右部,都是从鱼从羊会意。鲜字是由两个独立的象形字“鱼”和“羊”组合而成。鱼和羊是受人们喜爱的重要食物。《老子》里面有这样的说法:“治大国若烹小鲜。”这里的“鲜”就是鱼、活鱼。作为“新鲜”这个意思讲,是来自于鱼本身的特征,而加上“羊”之后,这种特征就更加明显了。古人以羊为味美的食物,于是从味觉上就可以体现“鲜活”“鲜美”“新鲜”的意思,因此有“鲜嫩”“鲜汤”的说法。如果再将这种味觉转移到视觉上,就有了“鲜艳”“鲜明”“鲜亮”等说法。《易·说卦》中有这样的用法:“为蕃鲜。”孔颖达解释是:“鲜,明也,取其春时草木蕃育而鲜明。”这都是在鱼味、羊味鲜美的基础上引申而来的。

“鲜”还有一个异体字作“鱻”,早见于金文(作图A),其形体结构均由三个“鱼”字组成。“鱼”是古人最重要的肉食之一,由三“鱼”组成的“鲜”字,表示的意义本应是众鱼堆积,形容鱼很多的意思。然而古书中不见此义。《说文解字·鱼部》:“鱻,新鱼精也。从三鱼,不变鱼。”段玉裁注:“此释从三鱼之意,谓不变其生新也。”可见,许慎所说的“新鱼精”的意思是指新鲜的鱼,没有变质的鱼。

“鲜”在古文中还被假借作“多少”的“少”,《尔雅·释诂》中就这样解释道:“鲜,罕也。”这时读xiǎn。《易·系辞上》说:“君子之道鲜矣。”这个“鲜”就是少、不多的意思。《国语·楚语上》中还有“鲜”“少”连用的情况,如“私欲弘侈,则德义鲜少”。

现代释义

读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xiān

名词

古代指活鱼。

live fish

《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

郭璞《江赋》:“衣则羽褐,食惟蔬鲜。”

泛指新鲜的鱼虾等水产。

aquatic food

杨静亭《都门杂咏·黄花鱼》:“黄花尺半压纱厨,才是河鲜入市初。”

海鲜;河鲜

新宰杀的鸟兽肉。

《左传·宣公十二年》:“子有军事,兽人无乃不给于鲜,敢献于从者。”

班固《西都赋》:“割鲜野食,举烽命釂。”

鲜美的食物。

fresh food

李隆基《幸凤泉汤》诗:“荐鲜知路近,省敛觉年丰。”

尝鲜;时鲜

(Xiān)姓氏用字。参看“鲜姓”。

形容词

刚生产的或刚收获的;没有变质的。

fresh

《仪礼·士昏礼》:“腊必用鲜,鱼用鲋,必肴全。”

杨米人《都门竹枝词》之八一:“论对樱桃上市鲜,一丛更要百文钱。”

鲜菜;鲜鱼

(花朵)刚开放的,没有枯萎的。

fresh

鲜花

(颜色)明亮。

bright

李白《古风》之二六:“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郭小川《三门峡》诗:“西湖的风光,哪有这儿天高、云淡、景色鲜!”

鲜明;鲜艳;鲜红

新鲜;新奇。

数见不鲜;屡见不鲜

洁净。

班固《西都赋》:“轶埃堨之混浊,鲜颢气之清英。”

善,美好。

《诗经·邶风·新台》:“燕婉之求,籧篨不鲜。”

《诗经·小雅·北山》:“嘉我未老,鲜我方将。”

滋味好。

权德舆《拜昭陵过咸阳墅》诗:“村盘既罗列,鸡黍皆珍鲜。”

鲜美

夭折的,短命的。

《左传·昭公五年》:“葬鲜者自西门。”

动词

宰杀。

《尚书大传》卷三:“是离逢非珍,维鲜之功。”

xiǎn

形容词

少;尽。

little;

rare

《易·系辞上》:“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鲜为人知;寡廉鲜耻

代词

通“斯”。指示代词。此。

《尚书·无逸》:“徽柔懿恭,怀保小民,惠鲜鳏寡。”

《诗经·小雅·蓼莪》:“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副词

通“斯”。于是;就。

《国语·晋语一》:“夫人知极,鲜有慢心;虽其慢,乃易残也。”

yăn

名词

通“巘”。与大山不相连的小山。

《诗经·大雅·皇矣》:“度其鲜原,居岐之阳。”

xiàn

动词

通“献”。进献。

《礼记·月令》:“(仲春之月)天子乃鲜羔开冰,先荐寝庙。”

名词

(Xiàn) 姓氏用字。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一】【鱼部】相然切(xiān)

鲜,鱼名。出貉国。从鱼,羴省声。

【卷十一】【鱼部】相然切(xiān)

鱻,新鱼精也。从三鱼。不变鱼。

【注释】徐锴注:“三,众也。众而不变,是鱻也。”

说文解字注

【卷十一】【鱼部】

鲜,鲜鱼也。出貉国。

段注:按此乃鱼名。经传乃叚为新鱻字,又叚为尟少字,而本义废矣。

从鱼,羴省声。

段注:相然切,十四部。

【卷十一】【鱼部】

鱻,新鱼精也。

云精者,即今之鲭字。《广韵》云:煮鱼煎食曰五矦鲭。煎食作煎肉者,误。谓以新鱼为肴也。《周礼·䱷人》:辨鱼物为鱻薧。郑司农曰:鲜,生也。薧,乾也。《诗·思文》正义引郑注《尚书》曰:众鱻食,谓鱼鼈也。引申为凡物新者之偁。兽人六畜六兽六禽亦偁鱻薧。史言数见不鲜。许书玼下云新玉色鲜也,党下云不鲜也。其字盖皆本作鱻。凡鲜明、鲜新字皆当作鱻,自汉人始以鲜代鱻,如《周礼经》作鱻,注作鲜是其证。至《说文》全书不用叚借字,而玼下党下亦皆为浅人所改,今则鲜行而鱻废矣。

从三鱼。

相然切,十四部。

不变鱼也。

也字今补。此释从三鱼之意,谓不变其生新也。他部如驫、麤、猋等皆谓其生者,鱻则谓其死者。死而生新自若,故曰不变。

广韵

相然切,平仙心 ‖鲜声元2部(xiān)

鲜,鲜洁也。善也。又鲜卑山,因为国号。亦水名,《水经》曰:“北鲜之山,鲜水出焉。”又姓,《后蜀录》李寿司空鲜思明。又汉复姓,鲜于氏。

息浅切,上狝心‖鲜声元2部(xiǎn)

鲜,少也。

私箭切,去线心‖鲜声元2部(xiàn)

鲜,姓也。本音平声。

康熙字典

【亥集中】【鱼部】鲜·康熙笔画:17·部外笔画:6

(xiān)《唐韵》《集韵》《韵会》竝相然切,音仙。鱼名。出貉国。《礼·内则》:冬宜鲜羽。注:鲜,生鱼也。

又《玉篇》:生也。《书·益稷》:暨益播奏庶艰食鲜食。传:鸟兽新杀曰鲜。《仪礼·士昏礼》:腊必用鲜。疏:义取夫妇日新之义。《左传·襄三十年》:唯君用鲜。注:鲜,野兽也。

又《广韵》:洁也。《易·说卦》:为蕃鲜。注:鲜,明也。

又《释名》:鲜,好也。《玉篇》:善也。

又国名。《后汉·东夷传》:昔箕子避地朝鲜。

又《鲜卑传》:鲜卑者,依鲜卑山,故因号焉。

又山水名。《水经注》:北鲜之山,鲜水出焉。

又姓。《后蜀录·李寿司空》:鲜思明。

又鲜于,复姓。《风俗通》:武王封箕子於朝鲜,其子食采於朝鲜,因氏焉。

(xiǎn)又《广韵》《集韵》竝息浅切,音狝。《易·系辞》:故君子之道鲜矣。《释文》:尽也。

又《书·无逸》:惠鲜鳏寡。传:又加惠鲜乏鳏寡之人。疏:鲜,少乏也。《诗·郑风》:终鲜兄弟。笺:鲜,寡也。《礼·中庸》:民鲜能久矣。注:鲜,罕也。

又少也。亦善也。《诗·邶风》:籧篨不鲜。笺:鲜,善也。朱传:少也。又《尔雅·释山》:小山别大山,鲜。疏:李巡云:大山少,故曰鲜。《诗·大雅》:度其鲜原。传:大山曰鲜。朱传:鲜,善也。

又《正韵》:与献同。《礼·月令》:天子乃鲜羔开冰。注:鲜当为献,声之误也。

又与犀同。《前汉·匈奴传》:黄金犀毗一。注:师古曰:犀毗,带钩也。亦曰鲜卑,亦谓师氏,总一物也,语有轻重耳。

(xiàn)又《集韵》私箭切,狝去声。姓也。

【亥集中】【鱼部】 鱻·康熙笔画:33 ·部外笔画:22

(xiān)《广韵》《集韵》竝相然切,音仙。《说文》:新鱼精也。注:徐锴曰:三,众也。众而不变,是鱻也。《周礼·天官·庖人》:凡其死生鱻薧之物,以共王之膳。注:鱻谓生肉。疏:新杀曰鱻。

(xiǎn)又《集韵》息浅切,音狝。尟,或作鱻。少也。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规范提示】“鱼”的末笔横改提。

【写法】“鱼”“羊”宽窄相当,顶部左右旁齐平,底部“羊”低。“鱼”,“田”在横中线部位,上宽下窄;㇕(横折)的折点近竖中线;框中短横在横中线;提笔起笔偏左。“羊”,点、撇左低右高;三横长短不一,上横起笔竖中线,中横在横中线;下横从“鱼”侧起笔。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s

i̯an

王力系统

s

ǐan

董同龢系统

s

jæn

周法高系统

s

jian

李方桂系统

s

jan

西汉

东汉

jian

jian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山先仙

jiɑn

北魏后期北齐

山先仙

jiɑn

齐梁陈北周隋

山先仙

jiɑn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s

i̯ɛn

拟音/王力系统

s

ǐɛn

拟音/董同龢系统

s

jæn

拟音/周法高系统

s

iæn

拟音/李方桂系统

s

jän

拟音/陈新雄系统

s

ǐɛn

中上古音

字头

小韵

韵 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平声

下平二仙

开口呼

三等

全清

相然切

sjæn

上声

二十八狝

开口呼

三等

全清

息浅切

sjæn

线

去声

三十三线

开口呼

三等

全清

私箭切

sjæn

集韵

?

平声

下平二?

开口呼

三等

次清

相然切

siæn

?

上声

二十八?

开口呼

三等

次清

息浅切

siæn

线

去声

三十三线

开口呼

三等

次清

私箭切

siæn

韵略

平声

相然切

上声

息浅切

增韵

平声

相然切

上声

息浅切

去声

许建切

中原音韵

阴平

先天

齐齿呼

全清

siɛn

上声

先天

齐齿呼

全清

siɛn

中州音韵

平声

先天

思煎切

上声

先天

西剪切

洪武正韵

平声

十一先

全清

苏前切

sien

上声

十一铣

全清

苏典切

sien

去声

十一霰

全清

晓见切

xien

分韵撮要

阴平

第一先藓线屑

阴上

第一先藓线屑

韵书集成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