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虱

鱼虱

节肢动物
鱼虱於分类上属节肢动物,甲壳纲(Crustaceans),鳃尾亚纲(Branchiura),鱼虱科(Argulidae),鱼虱属(Argulus)。全世界至今约已发现百余种,在亚洲以日本鱼虱(Argulus japonicus)最常见。体扁平盾状,雌雄大小相似,约5~8mm,头部与胸节连接一起形成头胸部(Ccphalothorax),具四对泳足可供游动及於宿主体表行动。[1]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中文学名:鱼虱 界:动物界 纲:甲壳纲 亚纲:鳃尾亚纲 科:鱼虱科 属:鱼虱属

简介

鱼虱,亦称鲤虱(carp louse),复数为fish lice或carp lice。鳃尾亚纲(Branchiura)甲壳动物,寄生於洄游的海水鱼及淡水鱼体上,已知约120种,多归属鱼虱属(Argulus)。体扁,背甲宽阔,故呈明显的卵圆形。复眼无柄,不能活动。有一对大吸盘,胸部有4对分支的游泳肢,腹部小而不分节。体长约5∼30毫米(0.2∼1.2吋)。善游泳,但有许多种类往往以翻筋斗的方式在水中前进。以吸盘牢固地吸附在宿主皮上,用盘状的刺吸口器取食血液和黏液。卵产出後不附在身上,这与许多近缘的寄生甲壳动物不同。

鱼虱于世界各地皆有分布,主要生存于温带淡水水域中,但亦有一些种类可生存于咸水或半咸水水域。本省夏日鲤鱼、草鱼、吴郭鱼、鳗鱼等淡水鱼类常发生感染。

生活史

卵 (附着於石块或水生植物上呈长列状)

无节幼 (nauplius)

  於卵内发

育四周才 ┤後无节幼 (metanauplius)

 会  孵  化

第一期桡脚幼 (first copepodid)孵化後,开始找寻宿主,吸食血液。

第二期~第七期桡脚幼 ,约需14天以上

仔 (Subadult)

 需经数次蜕变,约14~16天

成 (adult)

 

交配产卵|

个生活史的时间约需40~100天,因种类、水温而异,於16℃以下时卵的发育停止,8℃以下时成 会休眠。

缩头鱼虱成年后,体长在3到4厘米左右,身体表面覆盖了一层硬壳。它们的腹部长有两排小的爪子,这些爪子末端还带有钩子,身体尾部呈扇形。缩头鱼虱跟海边常见的在礁石间穿行的海蟑螂属于近亲。缩头鱼虱主要寄生在鱼的身体内,它们的生长繁殖很独特。它们的幼虫开始会附着在鱼鳃内,前期会长成雄性个体;后期成熟后又会转变为雌性,它们会在鱼鳃上完成交配。

传染

1.水源的污染,随水流引入池塘。

2.随感染的病鱼而引入。

3.混於水蚤等饵料生物而引入。

4.附着於两栖类而引入。

5.附着於水鸟的羽毛而引入。

症状

1.鱼体发 ,於池底池壁或石块上磨擦鱼体或於水面跳跃,企图驱除体表的寄生 。

2.重症感染时,会有不活泼、厌食、远离鱼群等现象。

3.体表、鳍或鳃的伤口,黏液分泌增多,出血或红肿发炎。

4.二次性细菌感染,引起其他病变。

致害

1.严重感染时,宿主失血而衰弱不活泼。

3.体表的伤口,易被Aeromonas、Pseudomonas等细菌侵入而引起细菌性疾病。

4.伤口易被水霉附生而引起水霉病。

5.伤口因毒性的作用会红肿,甚至造成小鱼死亡。

基本资料

头具一对复眼,附属器形成吸盘及钩状物,用以固着于鱼体;口器形成刺状,外包被鞘,可伸出用以穿刺宿主组组织,吸食组织液或血液,腹节(尾节)呈两片圆叶状,又称尾鳍,可为分类上鉴别的依据。

鱼虱不具宿主种别性,各种淡水鱼皆可被寄生,多半寄生于血液循环充足的区域,如鱼鳍基部,嘴周围。当饱食血液後常会离开鱼体,躲于环境,再附着另一尾鱼,故具更换宿主能力。雌于受精後,离开宿主于水生植物、石块等产下100~300个具点黏液状的卵,排列呈长列状。

治疗

一般药物对 卵无效,故需每隔2~3周重复治疗数次,才可完全根除。

1.好必定(ABATE 500-E)乳剂使用浓度0.1~0.2ppm(每10吨水使用1~2c.c.)。

2.地特松(Trichlorophone)使用浓度0.2~0.5ppm(每10吨水使用2~5公克)。

用镊子将鱼虱逐一夹出,或将病鱼放入百分之一的食盐水中,经过一、二天便可消除鱼虱,亦可将100公升的水溶入1公克的高锰酸钠,浸浴1小时。一般不会传给人,但小心为妙。

预防

1.定期使用药物防治。

2.晒坪,乾燥可杀死 卵及幼 ,成 。

3.增加水流量,可减少鱼虱感染的机会。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