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

中国汉字
斗(拼音:dǒu、dòu),汉语常用字(一级字),斗和斗的繁体字均最早出自甲骨文。二字本义各有所指。斗(dǒu)的本义是一种盛酒的器具,又用作计量粮食的工具,后来才引申为单位,但《说文》篆文已严重讹变,而从甲骨文一直到秦汉的斗字形体基本未变,引申义有像斗的东西等义。“斗”的繁体字读dòu,本义指披头散发的两个人徒手相搏的形象,后“斗”的繁体字加上声符,分化出“鬭”字。现在二字都被废除,假借“升斗”的“斗”代替,引申义有对打、比赛胜负、争胜等义。
  • 中文名:斗
  • 拼音:dǒu
  • 繁体:鬥
  • 部首:斗
  • 五笔:UFK
  • 仓颉:YJ
  • 字级:一级(0166)
  • 平水韵:二十五有上声、二十六宥去声
  • 注音:ㄉㄡˇ,ㄉㄡˋ
  • 笔画:4
  • 异体字:㪷、鬥、升、枓、陡、鬦、鬪、鬭、?、?、?、?
  • 统一码:基本区,U 6597
  • 结构:独体结构
  • 笔顺编号:4412
  • 造字法:象形

字源演变

斗是象形字。《说文》:“斗,十升也。象形,有柄。凡斗之属皆从斗。”徐灏段注笺:“《六书故》引汉绥和壶文作,孝成鼎文作,皆古象形文,小篆其变体也。”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契文即斗形。金文作犹相近似。篆文作图A,已渐失其形。卜辞云:‘丙辰卜,月丁比斗’,‘庚午卜,月辛未比斗’,‘癸亥,月甲比斗’,‘已亥卜,月庚比斗,雨,庚子卜,月辛比斗’,‘癸已卜,月……比斗’。……‘斗’当如《诗》‘惟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之‘斗’。古‘北斗’、‘南斗’均谓之‘斗’,‘月比斗’犹言‘月犯斗’。”可见斗字之本义确实指十升为斗之斗,但《说文》篆文已严重讹变,而从甲骨文一直到秦汉的斗字形体基本未变。

斗的繁体字是象形字。甲骨文像披头散发的两个人徒手相搏的形象,其简体省去了长发形。小篆是讹体,二人相搏的手都与身体割裂开来。许慎所说的“两士相对,兵杖在后,象斗之形”,虽然分析字形不对,但所说的本义与“斗”的繁体字的初形是相合的。“斗”的繁体字加上声符,分化出“鬭”字。现在二字都被废除,假借“升斗”的“斗”代替。

现代释义

基本释义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酒只鸡(经常用作招待客人的简单酒食,家常便饭)。

量粮食的器具:~筲之人(形容人器量狭小,见识短浅)。

形容事物之大:~胆。

形容事物之小:~室。

像斗的东西:~车。~笠。~篷。熨~。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亦泛指星:南~。气冲~牛(怒气冲天)。

圆形的指纹:~箕。~纹。

古同“陡”,高耸的样子。

〔斗拱〕(枓栱)拱是建筑上弧形承重结构,斗是垫拱的方木块,合称斗拱。

古同“陡”,突然。

详细释义

dǒu

【名】

(象形。有柄。说文叙,俗谓人持十为斗。本义:十升)

同本义〖measureformeasuringdecalitiesofgrain〗

斗,十升也。——《说文》

角斗甬。——《礼记·月令》

扫除十斗归,一一以叶自彰。——邯郸淳《笑林》

又如:斗斛(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计容积的量器);斗米升珠(形容粮食短缺、米价奇高)

盛酒器〖ladler;cup〗

木瓢为斗。——《通俗文》

太宰持斗而御户右。——《大戴礼记·保傅》。

金樽清酒斗十千。——唐·李白《行路难》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史记·项羽本纪》

又如:斗瓶(酒器);斗酒百篇(饮一斗酒,作百篇诗。形容能诗善饮,文思敏捷,气概豪迈)

〖akindofmeasuringimplement〗口大底小的方形或鼓形量器,多用木头或竹子制成。容量为一斗

形如斗状的器物〖sth.likeacupordipper〗。如:烟斗,漏斗;斗文(剑鞘上的星纹图案);斗胸(胸部隆起如斗状)

旋转成圆形的斗形指纹的简称〖whorl〗。如:斗纹(交叉的斗形花纹)

指北斗七星〖theBigDipper〗

维北有斗。——《诗·小雅·大东》

日中见斗。——《易·丰》

夫乘舟而惑者,不知东西,见斗极则寤矣。——《淮南子·齐俗》

又如:斗箕(斗星和箕星);斗君(道家语。指北斗之神);斗斋(供奉斗星之处;亦指斗星神);斗魁(魁星。北斗七星中形成斗形的四颗星);斗杓(北斗七星形似勺,柄上的三颗星叫杓,斗杓指向东,时令交替)

容量单位。也作量词。十升等于一斗,十斗等于一石〖unitofdrymeasureforgrain〗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晋书·陶潜传》

星宿名〖DouXiu〗二十八宿之一,也称南斗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宋·苏轼《赤壁赋》

dǒu

【形】

比喻事物的微小〖small〗。如:斗筲之器(比喻器量狭小,才识浅薄);斗禄(微薄的俸禄);斗船(小船);斗锣(一种发音强烈的小锣,为戏曲或民间锣鼓乐的常用乐器)

比喻事物之大〖big〗。如:斗碗(大碗);斗大(对小的物体形容其大);斗目(睁大眼睛)

陡峭。后作“陡”〖steep〗

成山斗入海。——《史记·封禅书》

二壁争高,斗耸相乱。——《水经注·谷水》

又如:斗健(峭拔刚健);斗辟(孤立而偏僻);斗峻(高且陡);斗峭(突兀);斗绝(陡峭险峻)

dǒu

【副】

陡然,突然〖suddenly〗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韩愈《答张十一功曹》

又如:斗顿(忽然);斗然(突然)

dǒu

【动】

通“抖”。抖动〖shake〗

珠缨炫转星宿摇。——白居易《骠国乐》

斗薮尘埃衣。——孟郊《夏日谒智远禅师》

又如:斗叟(抖动;颤斗);斗薮(抖动;抖落)

另见dòu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四】【斗部】当口切

十升也。象形,有柄。凡斗之属皆从斗。

〖注〗?,古文。

斗的繁体字

【卷三】【斗部】都豆切

两士相对,兵杖在後,象斗之形。凡斗之属皆从斗。

说文解字注

十升也。

贾昌朝作升十之也。

此篆叚借为斗陗之斗。

因斗形方直也。俗乃制徒字。象形,有柄。上象斗形,下象其柄也。斗有柄者,葢象北斗。当口切。四部。许说俗字人持十为斗。魏晋以後作升。似升非升,似斤非斤,所谓人持十也。凡斗之属皆从斗。

斗的繁体字

㒳士相对,兵杖在後,象斗(繁)之形。

按此非许语也。许之分部次弟。自云据。形系联。??在前部。故受之以斗(繁)。然则当云争也。两丮相对象形。谓两人手持相对也。乃云两士相对。兵杖在後,与前部说自相戾。且文从两手,非两士也。此必他家异说,浅人取而窜改许书。虽孝经音义引之,未可信也。都豆切。四部。

康熙字典

dǒu

(古文)《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当口切,音陡。《说文》:大升也。《羣经音辨》:升十之也。《史记·李斯传》:平斗斛度量。《前汉·律历志》:斗者,聚升之量也。

又宿名。《春秋·运斗枢》:第一至第四为魁,第五至第七为杓,合为斗。居隂播阳,故称北斗。《易·丰卦》:日中见斗。疏:日中盛明之时,而斗星显见。《诗·小雅》:维北有斗。疏:维此天上,其北则有斗星。《史记·天官书》:北斗七星,所谓璇玑玉衡以齐七政也。又:衡殷南斗。注:南斗六星为天庙,丞相大宰之位。

又酒器。《诗·大雅》:酌以大斗。疏:大斗长三尺,谓其柄也。盖从大器挹之於樽,用此勺耳。《史记·滑稽传》:目眙不禁,飮可七八斗。

又吴中市鱼亦以斗计。《松陵倡和诗》:一斗霜鳞换浊醪。

又《前汉·王莽传》:作威斗,长二尺五寸。

又《周礼·地官》序官掌染革注:染革,蓝蒨,象斗之属。疏:象斗染黑。

又《尚书序》:皆科斗文字。疏:科斗,虫名。虾蟆子也。书形似之。

又《史记·封禅书》:成山斗入海。注:谓斗绝曲入海也。

又韩愈《答张十一诗》:斗觉霜毛一半加。

zhǔ

又《集韵》《正韵》肿庾切。音主。枓,或省作斗,勺也。《周礼·春官·鬯人》:大丧之大渳设斗。注:所以沃尸也。《释文》:斗依注音主。

*考证:(《周礼·地官·司徒掌染革注》染革蓝蒨象斗之属。)谨照原文司徒改为序官。两个字均改为草字。

斗的繁体字

dòu

《唐韵》都豆切。《集韵》丁?切。?音鬬。《说文》:两士相对,兵杖在後,象斗之形。《广韵》:凡从斗者,今与门戸字同。《字㝈》:斗,右音戟,?字从手,手有所执。左音掬,?字反?,执物则一。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