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思

高思

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蓝坊镇下辖村
高思村,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蓝坊镇,这里原本是一个镇,后与蓝坊镇合并,改为高思村。蕉岭是“长寿之乡”,而高思,则享有“蕉岭长寿村”之美誉。[1]这里是蕉岭县的世外桃源,民风纯朴,村民们大部分以种沙田柚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由于离县城有四十分钟的车程购物不便,这里的村民还保留有传统的“圩日”。即”圩日“这天,村民们不约而同去赶集,在市集等价互换货物或用钱币交易货物,换取油盐酱醋茶。圩日是“初三、初六、初九、十三、十六、十九、二十三、二十六、二十九”,其中“十三、二十三,是”转角圩“。侨居国信誉卓着的实业家和慈善家汤锡林先生,他的祖籍就是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高思村。
  • 中文名:高思小学
  • 外文名:gaosi
  • 别名:
  • 简称:高思
  • 校训:高思十二联楼
  • 创办时间:2009年
  • 类别:九年义务教育
  • 现任校长:不详
  • 知名校友:汤锡林
  • 所属地区:中国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蓝坊镇高思村
  • 主要院系:暂无
  • 主要奖项:少先队员

代表人物

汤锡林先生斥资100多万元兴建从蕉岭高思至梅州市梅县区嵩山连接梅松国道的高(思)嵩(山)公路和高思至梅县区隆文的公路,年年奖励高思公路道班的职工。

捐资100多万元铺设高思村内的高思至载楼至大光、高思至高峰、至高南、高思至侨兴中学的13条共19.1公里的乡村水泥乡道。

为兴福浒竹村、平远县仁居镇麻楼山村捐款筑路,解决行路难的问题;又为高南、高峰捐款铺设自来水管道,使高思村达到吃用自来水,绿化美化村庄,改变村容村貌,并捐资建设无害化厕所。

代表建筑

粤东客家地区蕉岭清代建筑群进士第“十二楼”。在粤东客家地区梅州市蕉岭县蓝坊镇高思村,完好保存着一处清代建筑群,其由12座清代客家古民居组成,被称为进士第“十二楼”。

进士第“十二楼”“楼楼”风格不一,各具特色,充分地展示了旧时客家人崇文尚武、耕读渔樵的风貌,蕴藏着客家人的勤劳与智慧。

2013年11月17日,曾有记者慕名前往高思村,探访进士第“十二楼”。

进士第“十二楼”位于蓝坊镇高思村中赤岭背。走进村中,远远就可见连片的古民居,黑瓦白墙,古香古色。

据高思村老人、学者汤国云介绍,这“十二楼”依次为敬铭堂、笃敬楼、创修楼、铭心楼、迪光楼、联新居、深造之舍、笃庆楼、裕榕楼、添庆楼、缵绪堂、惕承居。

在这12座古民居中,最有特色当属进士第“联新居”。“联新居”始建于清咸丰八年,为当时高思村的进士汤用巨所建造。其由堂屋、横屋、后花园、门坪,以及门前半月形水塘组成,一共有60间房,是典型“两堂三横一后花园”客家围龙屋。

“汤用巨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幼读蒙馆,熟读群书,精通经史,26岁中进士,后受咸丰皇帝面诏,钦加翰林院待诏,诰授奉政大夫。”汤国云说。

紧靠“联新居”、始建于清同治年间的迪光楼也很有特色。迪光楼为三堂二横围龙屋,因家族中众多后裔侨居海外,也被称为“华侨之家”。

走进迪光楼大门,一扇金粉雕花屏风格外引人注目,因年代久远,屏风已褪去了昔日的色泽,但上面图案依然清晰可见,龙凤呈祥、梅花、玉如意等雕花栩栩如生。

“雕花屏风是梅州客家地区古建筑的传统特色,既是为了房屋藏风聚气,又表达了美好的祈愿。”汤国云说。

在进士第“十二楼”中,笃敬楼的建筑规模最大,其始建于清道光20年即1840年,一共有10厅9井120间屋。近几十年来,笃敬楼走出了近50位大学生而被誉为“大学生之家”。

除笃敬楼外,裕榕楼的建筑规模也比较大的。记者探访时,巧遇居住在裕榕楼的黄香招老人,她今年已经105岁。虽然年事已高,但黄香招老人精神矍铄,生活完全能自理。

“蕉岭是中国长寿之乡,而高思村则是长寿之乡的乡中乡,目前,仅进士第‘十二楼’就有两位百岁老人,除105岁的黄香招老人外,还有居住在缵绪堂103岁老人李贤娣。”汤国云说。

无论是联新居,还是笃敬楼,以及裕榕楼、惕承居等其他古民居,这12座清代客家古民居,展示的是客家建筑的独特韵味,与客家人的辛勤与智慧。目前,进士第“十二楼”中的联新居、笃敬楼已被列入梅州客家民居保护名录,高思村也被列为中国传统古村落。

特产红菇

红姑是真菌类,营养价值极高,它主要产于多山的地方。因为它不像蘑菇、木耳之类可以人工种,所以它非常的珍贵。

红姑生长周期很短,一般在半夜至黎明的红姑最为珍贵。过了黎明摘采的红姑口感和营养价值都会大大降低。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