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

高平陵

三国时期魏明帝曹叡的陵寝
高平陵是三国时期魏明帝曹叡的陵寝。魏正始十年(249)正月,司马懿乘曹爽兄弟随魏帝祭扫高平陵之机,发动政变。又迫郭太后(明帝后)下令废曹爽兄弟官职。派人送奏章给魏帝,要求罢免曹爽兄弟。曹爽犹豫不决,最终为求活命而同意交出大权,以侯还第。数日后,司马懿以谋反罪名族诛曹爽兄弟及亲信何晏、丁谧、毕轨等人。自此以后,曹魏政权实际落入司马氏集团手中。见到雄伟的高平陵,肯定就想到高平陵事变。高平陵事变已经成为了历史,可是作为一个重要的事件,一直被人们说诉说着。说到高平陵事变就要说到晋王朝,说到晋王朝就不能不提第一家族司马氏,提到司马氏首先想到的是司马懿。由于《三国演义》的普及,司马懿作为“敌方”谋主的形象深入人心,他装病避乱和故意中了空城计等有趣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司马懿及其家族命运的转折点——高平陵事件。正是通过这次政变,司马家族从曹魏集团手中夺过了权力桂冠,奠定了晋帝国甚至是晋王朝兴起的基础。
  • 中文名:高平陵
  • 外文名:
  • 别名:
  • 位置:洛阳市汝阳县大安乡工茹店村
  • 建造时代:三国时期
  • 性质:帝陵
  • 墓主人:魏明帝曹叡
  • 记载文献:《洛阳县志》等

历史背景

黄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病危,眼看不治,才正式立曹叡[ruì]为皇太子,次日曹丕驾崩,曹叡继皇帝位。魏明帝曹叡(204年-239年),字元仲,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魏文帝曹丕长子,母文昭皇后甄氏,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位皇帝。曹叡二十三岁即位,在位期间指挥曹真、司马懿等人成功防御了吴,蜀的多次攻伐,并且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等战争颇有建树。然而统治后期,大兴土木,耽于享乐,景初二年(238年),曹叡病逝于洛阳,时年36岁,庙号烈祖,谥号明皇帝,葬于高平陵。

地理位置

亦称高陵。俗称西陵。即曹操陵墓。在今河北临漳县邺镇西南。

在这个美丽的风景之下,古代的历史事件就曾经发生在这个的地方。在三国时期,曹爽兄弟在随魏帝出城之后,司马懿便假借皇太后的命令,发动了在历史上很重要的政变。就是高平陵事变。这个事变,在三国的末期以及三国最后的霸主归谁所有,以及司马懿掌握国家大权,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风景介绍

高平陵坐落在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一走进高平陵就能感受到三国时期的复古气息。回肠荡气的高平陵事变事件让三国变幻莫测。根据历史,分析高平陵的风景。

《洛阳县志》说“魏明帝曹睿,高平陵,在茹店东二里许霸陵山下”,即在今汝阳县茹店村东南霸陵山下。地面有夯土冢,高约15米。《洛阳历史》记:“魏明帝高平陵,即曹魏第二代皇帝,曹丕长子的陵墓,在偃师市寇店乡一带。”

据历史资料和实地考察,今洛阳汝阳内埠乡曹留庄附近的魏明帝曹睿高平陵不确。应在洛阳伊川吕店乡梁沟万安山。

魏明帝曹睿陵

万安山,古称大石山、半石山。古时这一带林木繁茂,是游猎好去处。万安山下传说有魏文帝曹丕陵和魏明帝曹睿陵。据《水经注》记载:“又来儒之水出于半石之山,西南流径斌轮城北。昔魏文帝猎于此山,虎超乘舆,孙礼拔剑投虎于是山,山在洛阳南,山阿有魏明帝高平陵”。是说魏明帝高平陵在此山。《资治通鉴》载:曹丕与其子曹睿在大石山打猎,见子母鹿。文帝射杀母鹿,命睿射子鹿,睿泣曰,“陛下已杀其母,臣不忍复杀其子。”

万安山

万安山又名玉泉山或大石山,在洛阳东南侧,位于洛阳、偃师、巩县三县交界处。与中岳嵩山遥遥相对,沟壑深险,巍峨壮观,为洛阳东南之要冲。魏文帝尝猎于此山时有虎超乘舆,孙礼曾拔剑刺之。今山坳有魏明帝的高平陵。

万安山在偃师李村、寇店乡与伊川县交界处,海拔937.3米。山在层峦叠嶂中巍然耸起,东接嵩岳,西达伊阙,共同构成洛阳南面的屏障。山上石怪林密,果木尤多,清泉涌流,曲径通幽。山北坡较缓,从李村乡南宋沟(李村镇东边有土路直达)登山,山腰依次有白龙王庙、玉泉寺、朝阳洞、磨针宫等古建筑。山东坡稍陡,半坡处有自然山洞“仙姑庵”,山脚下为寇店乡水泉口村(路况甚好),古有名关“大谷口”。水泉口北石窑(mer洛方言,门口意)村有著名的水泉石窟,窟内二主佛并立的结构在北魏造像中尚属罕见。山南坡最陡,高处山崖壁立,人须绕行。山西边峰峦连绵,有“南天门”险景。山最高处,紧临南边崖嘴建有祖师庙,山因此又称“北金顶”,与南边武当山金顶相对而言。

万安山又名石林山。每于冬天雪晴之后,平地及其它山上的雪已化净,而石林山顶还是一片白皑皑的积雪,映着阳光,分外夺目,为旧时洛阳八小景之一,名“石林雪霁(指雨雪后转晴)”。山南麓伊川县吕店乡铁李沟村一带盛产长寿石“麦饭石”,故村子被誉为长寿村。万安山每年农历三月三、六月十二、九月九有庙会,游人如织。

地址:洛阳东南侧

高平陵事变

曹魏后期司马懿发动的政变。曹魏中后期,世族大地主代表人物司马懿的地位日益显要,明帝时官至太尉。明帝卒,司马懿与魏宗室、大将军曹爽共执朝政,政治矛盾日益尖锐。曹爽表请将司马懿转为太傅闲职,剥夺兵权,又安排心腹何晏、丁谧等人执掌机要,竭力排斥司马懿在朝中势力。司马懿装病不起,有意麻痹曹爽,暗中策划。

正始十年(249)正月,司马懿乘曹爽兄弟随魏帝祭扫明帝高平陵(在洛阳南)之机,发动政变。自此以后,曹魏政权实际落入司马氏集团手中。

高平陵访古

在豫西汝阳县北部的霸陵山下、杜康河畔,雄伏着两丘巨人的墓冢:一个墓主为酿酒鼻祖杜康,一个陵主为三国时期的魏明帝曹睿(曹操的长孙)。二者相距10多公里,栉风沐雨,遥相守望。一个是黄帝时期的“宰人”(掌管朝廷饮食生活的官员),一个是三国时期的帝王,如何怎么会同占一段地脉,共戴一片蓝天?

东汉末年,曹操雄起,灭袁术,杀吕布,称雄北方。曹操煮酒论英雄,掷酒却强敌,每每把酒的功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于是,便有了穿越古今的绝唱: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多年后,曹操、曹丕故去,曹睿又继位做了皇帝。他经常御驾亲征,拒孙抗刘,被史学界认为是三国时期最有作为的年轻君王。这时,曹睿又已经20多岁,常常想起儿时和爷爷曹操一起戏乐时的情景,想起爷爷慷慨豪饮的场面,不禁把酒临风,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一日,他忽然动了一个念想:百年之后,他要把自己葬在杜康仙庄旁侧,追寻祖父慨当以慷的豪气,在飘散的酒香中徜徉。

于是,朝廷派人到杜康仙庄一带访察龙脉,一直往东辗转了10多公里,才在霸陵山下点定了龙穴。后来明帝驾崩,下葬时,除了埋入大批金银珠宝奇石珍玩外,更有80多坛杜康老酒。为了守护帝陵,朝廷还从曹氏宗族中拨出100多人留守此地。这些曹氏子孙在这里繁衍生息,天长日久,这里

便形成了一个村落,就是现在的曹留庄……

魏明帝安葬于高平陵后,年幼的曹芳继位为王。这时,已是三朝元老的司马懿渐生不臣之心。10年后,司马氏乘曹芳亲率文武大臣到高平陵祭祖之机,突然发难,控制了朝中大权,史称“高平陵政变”。此后,司马氏柄持国政,对曹氏家族大开杀戒,连曹魏“三祖”(曹操、曹丕、曹睿又)守陵人也未能幸免。

在三国的时代结束后,这座长64米、宽36米的帝王陵,已被省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00多年过去了,穿越了这漫长的岁月,人们依然记得三国时曹公的辉煌,记得他把酒赋诗的豪情。更重要的是,昔日只有贵族士子方能享用的杜康美酒终于走入寻常百姓家。真可谓翻天复地、沧海桑田!

历史情况

诛除曹爽独专国政

249年正月初六,曹爽兄弟按照早已安排好的日程,陪伴魏帝曹芳到洛阳城南九十里的高平陵(魏明帝陵墓)去祭祀。过去,曹爽兄弟多次一起出城游玩,其同乡、大司徒桓范曾规劝过他:“总理万机和统率禁军的人,不应一起出游。倘若有人关闭城门,谁来接应你们进城呢?”但曹爽不以为然,并自信地说:“谁敢这样做!”结果,不幸而被桓范言中。这次曹爽外出,司马懿看准时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了政变。

这天,曹爽兄弟出城后,司马懿便假借皇太后的命令,精神抖擞地在城内指挥政变。三千多名敢死之士,像从地下冒出来似的集结起来。司马懿命令司徒高柔行大将军事,占据曹爽军营;太仆王观行中领军事,占据曹爽弟曹羲军营。这样,便接管了曹爽兄弟手中的武装力量。同时,司马懿下令关闭洛阳的所有城门,占领武器库,然后亲率大军占据洛水浮桥,切断了曹爽等人的归路,杀气腾腾地威胁着曹爽。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